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0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下自行处决苏军的政工人员。当然了,所谓的“许可”在很多时候只是一句空话。因为对战俘进行“甄别”权力也是属于别动队的。而这个所谓的“甄别”,其实是无法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除了“政治委员命令”以外,党卫队别动队还负责执行“清理”犹太人之类的难以启齿的特殊任务。这场战争的意识形态性质已经暴露无遗,此时在很多人看来,支撑希特勒的行为的已经不是理性的谋划,而是狂热的意识形态信条。
除了捕杀苏军政工人员和清剿敌后游击队外,
希特勒的极端种族主义政策和希姆莱指挥下的党卫军所表现出来的残忍和冷酷不但在德国国内激起了强烈的反对,也遭到了德国国防军官兵们的反感和厌恶。由于党卫队别动队在搜捕枪杀苏军政委和战俘一事上表现得过于“积极”,很多地区的苏军宁可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投降,结果给国防军的行动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象莫斯科战役中的苏军在华军的进攻下一触即溃,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军在面对德军进攻时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顽强,反差为何会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就是拜党卫队别动队所赐。
面对党卫队别动队的暴行,龙德施泰特、曼施坦因、博克、魏克斯等国防军高级将领忍无可忍,他们纷纷向“狼穴”拍电报,指责党卫队别动队的滥杀无辜干扰了国防军的正常作战。在国防军将领们的压力下,希特勒不得不悻悻地下令撤销“政治委员命令”。不过,这并没有降低党卫队别动队的工作积极性,精力充沛的别动队员们很快便在清剿苏联游击队方面找到了“平衡”,因为苏军游击队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捕杀苏军政工人员和清剿苏军游击队外,党卫队别动队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清理”犹太人上。由于在苏联辽阔的国土上,犹太人无法象欧洲其它地区的犹太人那样能够得到中国人的保护,而党卫队别动队也嫌建立国内那样的集中营过于麻烦,捉到犹太人后干脆和对待苏军战俘一样的通通处决,在整个战争期间,大约有15o万俄国犹太人遭到捕杀。
希特勒的野蛮屠杀政策在还未丧失理性的德国人中间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反感,原本根基就不太稳固的第三帝国的内部裂隙越来越大,由于德军在苏联战场战事的失利和随之而来的巨大伤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德国不可能有效占领和统治苏联的广袤领土,他们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有识之士担忧德国再次在处于军事上的顶峰的时候盛极而衰,渴望结束这场看不见尽头的战争。
早在1943年,极度痛恨纳粹政权的“地下宰相”戈德勒和德军前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及哈塞尔等人就德国的“前途”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现在的态势已经是德国通过战争手段可以获得的最好结果,继续进行战争只能陷入上一次大战时的窘境。尽管有中国的帮助,德国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但势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且希特勒的极端种族主义政策不但使德国站在了国际道义的反面,而且注定不可能长久。戈德勒力主推翻纳粹政权,成立一个新德国。
在众多德国国内反对纳粹政权的人士的努力下,很快,一个巨大的密谋集团建立了起来,他们当中包括德国各个阶层的人士,当中也不乏德国国防军的高级将领。
本来,在是否除掉希特勒的这个问题上,密谋集团内部是有分歧的,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谋害国家元的行为等同于叛国,象后备军参谋长施陶芬贝格上校就认为“现在暗杀希特勒无异于叛国,而对‘褐色瘟疫’的(指党卫军)清算最好等战争结束后再进行”。但现在战争已然结束,在德国侥幸的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的情况下,希特勒和希姆莱竟然想要将战争的矛头偷偷的对准昔日的盟友中国,将德国带入更可怕的战争深渊。这种危险使得密谋集团的成员们彻底的抛开了对纳粹政权的幻想,开始一心一意的准备将希特勒和他的忠实爪牙希姆莱杀死。
在密谋集团中,特雷斯科夫少将是主张干掉希特勒最为坚决的人。他一直不相信希特勒会带领德国走向胜利,他对希特勒“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开疆拓土”的承诺嗤之以鼻,对希特勒那句“我不能带着这个民族走向辉煌,就带着它走向死亡”的话尤其反感。他不止一次的对密谋集团的成员说:“希特勒是一个疯子,必须干掉他。”他第一个提出来了“欲救国唯有先叛国”的口号,并且声称“以暴易暴是被暴君的残忍逼出来的,在这一问题上容不得丝毫胆怯”。在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席作战参谋期间,他成功地组建了前线军人当中的反纳粹集团,并将总参谋部、前线部队、外交部、军事情报局和民间的抵抗份子组织成了一张完整的网络,并且先后策划了5次针对希特勒本人的刺杀行动。
听了特雷斯科夫少将的话,后备军参谋长施陶芬贝格上校晃了晃头,一只独眼放射出了坚毅的光芒。
“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他缓缓的说着,晃了晃装在右臂残肢上的铁钩,“希姆莱就快要生产出原子弹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渠道,让中国方面知道这件事。”特雷斯科夫说道,“中国方面有所准备的话,战争也许就不会爆了。”
“不,那样的话,‘中国皇帝’也许就不会来了,‘艾米尔’也就不会到彼得堡去。”戈德勒摇头表示反对,“‘艾米尔’留在德国,我们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如果他去俄国的话,你打算怎么动手?”哈塞尔问道。
“炸掉他的飞机。”特雷斯科夫干脆地回答道。
“你已经开始准备了?”戈德勒看着特雷斯科夫问道。
“没错,而且是英国人提供的。”特雷斯科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怪怪的笑容,“就是炸死海德里希的那一种。”
听了特雷斯科夫的话,戈德勒和施陶芬贝格的脸上都现出了惊讶之色。
1944年5月29日,第三帝国最可怕的人物之一,中央保安总局总长、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代理保护国总督莱茵哈特。海德里希在布拉格市内遭到英国特别行动处(soe)空投的两名捷克特工的伏击,袭击者先用一枚特制的反坦克手雷炸坏了海德里希的座车,随后用手枪向他连开数枪。被炸伤的海德里希成功的躲开了枪击,甚至还硬撑着向两个捷克特工开枪还击,但一个星期后,海德里希还是挂在了医院里。
~~~~~~~~~~~~~
收集新书国旗图案中继续求月票
正文 (一千四百零四)密谋集团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1…5…9 23:43:44 本章字数:7552
(一千四百零四)密谋集团
盖世太保详细调查了海德里希遇刺事件,对现场的爆炸物残片进行了分析,确定袭击者使用的是一种装有1。6公斤诺贝尔8o8塑胶炸药的反坦克手雷,其炸力可以轻易穿透51毫米厚的装甲。
威力强大,可塑性强的诺贝尔8o8炸药引起了密谋者们的兴趣,听到消息后的特雷斯科夫决定使用装有这种炸药的炸弹炸死希特勒。因为使用英国炸药的好处是可以躲过盖世太保无孔不入的监视。自战争爆以来,德国境内的一切爆炸物都被列入管制物资之列,如果使用参加密谋集团的谍报局提供的爆破器材,一旦暗杀行动败露,中央保安总局就可以很容易地查到炸药的来源,进而把密谋集团一网打尽。但使用英国炸药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由于soe经常把这类东西装在包裹里空投到德国占领区的后方,供占领区地下抵抗组织使用,谍报局和盖世太保都查获过不少这类空投物资,这些“礼品”数量众多,难以仔细统计,因而无法追查。而且使用之后还可以混淆视听,让人误以为是英国情报机关所为(在战争期间英国人确实研究过对希特勒实施“定点清除”的行动,但在希特勒转移到“狼穴”之后,这类行动计划都被搁置了)。
“我已经让谍报局搜集到了足够的这种英国炸药。”特雷斯科夫说道,“即使没有成功,也可以让英国人顶着。”
“邱吉尔那个混蛋,知道这个消息后的感觉一定会非常不错。”戈德勒想起了现在还在伦敦逍遥的邱吉尔,恶狠狠地说道。
尽管邱吉尔已经倒台,但他似乎仍然不肯甘于寂寞,他的身边聚集了一群和他一样的“志同道合”者,这些人一有机会就在公共场所表演讲,号召白人世界团结起来,共同抵御“*祸”的威胁。邱吉尔一直不承认英国的失败,把英国向德国投降解释成为“欧洲的联盟的伟大开端”。在一些明智的德国人看来,邱吉尔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想要离间和破坏中德同盟。而事实上,英国在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对于德国接收英军武器装备的要求都尽量的给予配合,而对中国则没有这么积极主动,同样也表明了英国政府的立场。但这时的希特勒似乎对此视而不见,对于头号战犯邱吉尔,他也出人意料的并没有立即要求引渡。希特勒的这一反常举动同样令第三帝国的很多军政要员感到疑惑不解,但出于对元的天才的崇拜和信任,竟然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德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战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正义没有得到伸张,对于清正尚武的容克贵族以及千千万万牺牲的德国国防军军人来说,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想要在他的飞机上安装炸弹很难。”施陶芬贝格上校说道,“他每一次外出都换乘不同的飞机,我们总不能把他乘座的所有飞机都炸掉。”
“我已经安排好了,在他从彼得堡回来的路上干掉他。”特雷斯科夫看着施陶芬贝格说道,“倒是你那里的行动,难度更大,施陶芬贝格伯爵。弗洛姆那个家伙就是答应了加入我们,也根本靠不住。”
“不要紧,我来这里之前已经去过‘狼穴’,让我们尊敬的元签署了一份关于后备军应对突事件的修改补充方案。”施陶芬贝格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笑容,“现在后备军已经是我们的了。”
“你是怎么做到的?”戈德勒吃惊地看着这位被称为“半个人”的独眼独臂上校。
“很简单,我就是将这份文件直接送到了他的面前,他就签字了。”施陶芬贝格笑着说道,“就这么简单。”
“我简直不敢相信。”特雷斯科夫瞪大了眼睛,吃惊地望着施陶芬贝格。
“我知道他不会细看。”施陶芬贝格给他解释道,“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耐心看完一份充满了枯燥的数字和细节的文件的。”
“太好了。”戈德勒忍不住拍起手来。
“希姆莱和戈培尔都必须死,”一直没有说话的贝克说道,“戈林可以先留一下,他如果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成功的把握会更大。”
“我们马上开始行动吧。”施陶芬贝格看了看墙上的日历,“愿上帝保佑我们。”
俄国,彼得堡,叶卡捷琳娜大帝行宫。
“我原来还以为布尔什维克党人早就把这座美丽的宫殿破坏掉了。”孙晨钧看着挽着自己的安娜斯塔西娅,笑着说道,“想不到我现在还能亲眼看到它。”
“什么?哦,没有。”目光一直落在久别的丈夫身上的安娜斯塔西娅回过神来,“这座宫殿是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最卓越的代表,没有人会舍得毁掉它。”
“看样子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就是破坏’准则,他们自己也是有选择的执行的。”孙晨钧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此时的安娜斯塔西娅并没有注意到丈夫在说些什么,她看着一身白色琵琶金丝钮绣金龙纹华夏海军元帅礼服的丈夫,神情因为喜悦和幸福而感到一丝恍惚。
此时他们夫妻俩正漫步在俄罗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豪华行宫的花园里,置身于这座宫殿当中,人们都会被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的壮美外观和金碧辉煌、色彩绚丽的精美内饰所倾倒。
叶卡捷琳娜大帝的这座行宫位于彼得堡城南3o公里处,于1717年彼得一世时期初建,至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晚期形成规模,这座行宫曾连同1788年建成的皇村中学、1796年建成的亚历山大宫及其宫廷园林被统称为“皇村”。由于俄罗斯的著名诗人普希金曾在皇村中学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在1937年普希金逝世1oo周年之际,当时的苏联政府曾将这里更名为普希金城,现在这里又改回了原来的名字。
而俄国政府选择在这里为安娜斯塔西娅举行登基典礼,当中也是颇有深意的。
“父亲当初也认为你在彼得堡举行登基典礼比较好。”孙晨钧说道,“他一直担心莫斯科不那么安全。”
“你不在我身边,我在哪儿都感觉不到安全。”安娜斯塔西娅用手指捏了捏他的胳膊,“现在才过来,真该好好的罚罚你。”
“看样子这顶亲王王冠,我是不要也得要了。”孙晨钧拍了拍妻子的手,笑道,“到时候可不准欺负我啊。”
“看你说的,在家里,我永远是你的妻子。”安娜斯塔西娅看着孙晨钧,温柔地说道。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当年这里的主人可是选过男妃的。”孙晨钧看着面色有些憔悴的妻子,和她开起玩笑来,他模仿着当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宫廷女官的口气,用俄语说道,“启禀陛下,这个坚挺,那个疲软,这个微不足道,那个硕大无朋。”
安娜斯塔西娅先是一愣,立刻明白过来他是在嘲笑自己,不由得羞红了脸,由于二人是在花园里,周围还有很多人,安娜斯塔西娅不好意思象在家里那样的随便,她只是憋着笑用手狠狠的掐了他的胳膊一把。
妻子的动作让孙晨钧感觉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幸福二人世界当中。的确,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开始时,他们夫妻二人都不由自主的置身其中,他转战于浩瀚的大洋,而她,则辗转于广阔的西伯利亚战场之上。
如今,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夫妻二人重聚之时,都感觉到分外的温馨和幸福。
孙晨钧正想再和女皇妻子开开玩笑,一位美丽的少女快步的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