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流 >

第112部分

盛唐风流-第112部分

小说: 盛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
  赵琼原本就没将明崇俨放在眼中,自是不会追问个不休,这一听李显不想谈明崇俨之事,自也就此不提,这便乖巧地应了一声,可话音刚落,一阵羞涩涌起,脸色瞬间便再次涨红了起来,直看得李显眼睛发直不已。
  “殿下,殿下!”
  就在李、赵二人相视无言之际,一身青衣的罗通突然出现在了院子中,极为煞风景地唤了两声,登时便令李显极为不悦地皱起了眉头
  第一百七十四章前线兵败
  “何事?”
  憋了如此多天,好不容易才盼来了与爱人的相聚,这情正浓时却被人横生打搅,着实是令人不快得紧,然则李显却并没有发火,只因他很清楚罗通是个知轻重之辈,若非出了天大的事情,他断不敢在此时跑出来煞风景的,故此,李显心中虽不快得紧,可面上却并无丝毫的不悦之色,只是语气平静地问了一声道。
  “禀殿下,前线传来消息,薛大将军兵败大非川,十万大军仅余五千生还,吐谷浑、安西四镇尽失,军报已到京师,日内必至洛阳!”身为李显的心腹,罗通自是知晓李显的好恶,他也不愿在这等时分来打搅李显,然则事关重大,罗通自不敢不前来报信,这一听李显见问,罗通顾不得赵琼尚在一旁,紧赶着便将所知的消息禀报了出来。
  该死,终究还是发生了!李显一听之下,心顿时便沉到了谷底,脸色瞬间便黑得吓人之至——有过前世经历的李显自是知晓大非川之战的前后经过,也知晓前世那一战中败因乃是出在副帅郭待封的自大与不服调遣上,早在年初议定出兵之际,李显便做出了不少的努力,试图改变此战的走向,不单他自己上了本,还联合了李贤一道言事,坚决反对郭待封担任薛仁贵的副手,奈何太子那头却坚决支持投效于其的郭待封,官司一直打到了洛阳高宗处,最终的结果是太子笑到了最后,其后,李显又曾去信薛仁贵,明确说明郭待封其人不可信,望其在制定作战计划时详加考虑此点,可以说李显已尽到了所能尽到的最大努力,只可惜败局最终还是没能挽回,李显的心里头满是愤怒与无奈。
  “殿下”
  大唐对外征战向来是所向披靡,鲜少败绩,即便是对顽强无比的高句丽,前几番的征讨虽无果,可战场态势却始终是唐军占据主动权,前年更是将之彻底剿灭,大唐之民无不以为唐军乃战无不胜之师,赵琼自也不例外,此时一听赫赫有名的薛大将军居然败得如此之惨,登时便吃惊得小脸煞白,再一看李显面色黑得跟锅底似的,不由地便担心了起来,这便怯生生地唤了一声。
  “孤没事。”
  李显心中虽极度的愤怒,然则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该面对的却也逃避不了,再说了,李显也不想让赵琼担忧,这便强笑着回了一句道。
  “殿下,此事一出,天下震动,殿下您,您还是先去忙罢。”
  李显的笑容实在是太勉强了些,赵琼自不会看不出来,这便轻咬着红唇,善解人意地出言建议道。
  “琼儿,对不起,孤怕是真得赶进宫去了。”
  风花雪月是需要情趣的,此际显然不是谈情说爱的好时候,故此,尽管心中不舍,可李显也只能歉意地握了握赵琼的小手,温言地说道。
  “殿下快去罢,妾身没事的。”
  赵琼也很舍不得李显离开,可她毕竟不是寻常女子,自是分得清事情的轻重,这便温柔地回答了一句道。
  “嗯,罗通,替孤护送琼儿回府。”
  李显没再多啰嗦,点了点头,深情地看了赵琼一眼之后,毅然地一转身,头也不回地向山门方向行了去
  十万大军啊,说没了就这么没了,李显心疼得不行,然则相比于眼下这等损失而言,更令李显闹心的是此战过后,西边的局势便将就此糜烂不堪,若无奇迹的话,数十年内断无平息之可能,其间不知要牺牲多少的人命,也不知要往其中填上多少的财力物力,而这一切原本都是可以避免了,可如今却依旧成了这副模样,又怎令李显不痛彻心扉的。
  实力,一切的一切说到底还是实力!没有实力便没有发言权,倘若李显此刻已是皇帝,又或着已是太子,这等惨败压根儿就不会出现,可惜他不是,面对着糜烂的局势,李显从没似此刻一般地盼望着掌控大权,或许真到了该做出些改变的时候了!
  “殿下,殿下。”
  马车早已在则天门前的小广场停了好一阵子了,可却始终没见车里的李显有何反应,高邈不得不凑到车帘子边,低低地唤了两声。
  “嗯。”
  听得响动,李显立马便从沉思里醒过了神来,这才意识到马车已到了目的地,轻吭了一声之后,一哈腰掀帘子下了车,抬眼望了望雄伟的则天门,叹了口气,大步向宫门处走去,递上了请见的腰牌,不数刻,内里便传来了准进的宣召。
  “说,都给朕说说,怎会有如此之大败,和约?和约!好一个大败之下的和约,气死朕了,丧师辱国,薛仁贵负朕,负朕啊”
  李显方才走进德阳殿的大门,入眼便见面色灰败的高宗正气恼万分地挥动着手中的军报,口中有些个语无伦次地发着火,那等狂乱的样子吓得郝处俊、李敬玄、姜恪等几名在洛阳随侍的重臣皆面无人色,各自低着头,不敢去接高宗的话头,而一向喜欢在政务上胡乱伸手的武后此番也乖巧地闭紧了嘴,只是默默地端坐在高宗的身旁,脸皮子板得极其之严肃。
  “儿臣叩见父皇。”
  李显早就料到高宗得知兵败的消息之后一准会暴跳如雷,然则真见到高宗那等狂乱状,心里头依旧不太好受,可也没辙,只能是疾步抢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大礼参拜不迭。
  “显儿来得正好,唉,前线败矣,朕真后悔当初没听显儿之建议,那郭待封果然不堪之至,废物,废物一个,朕,朕要砍了这厮的狗头!”
  一见到李显的面,高宗立马想起了年初那场换帅官司,老脸不禁为之一红,哀叹了一声之后,又气急地赌咒了起来。
  砍头?有甚用?不过仅能出气罢了,于事又能有何补益,这不仅仅是郭待封一人无能的问题,完全是大唐军制已出了严重岔子之故——而今的大唐军中看是将帅济济,实则能派得上用场的又能有几个?军伍里的中坚力量基本上是郭待封(其父郭孝恪)这一类靠着父辈威名得以在军中受重用之辈,丘神勣、李敬业之流的比比皆是,虽说不排除有着李伯瑶、程务挺这等有真才实学之人,可大多数却都是庸才而已,军中将领上升渠道不畅、府兵制逐渐败坏方是此败的最深层次问题所在,这一点李显自是早就心中有数,也早就想做出些变革,奈何军务之事李显压根儿就没有插手的空间,哪怕其头顶上戴着顶“知兵亲王”的帽子也是一样,概因一来军伍讲的是资历辈分,哪轮得到李显这么个毫无寸功的亲王胡乱伸手,二来么,军伍乃是禁忌,向来是帝王之禁脔,胡乱伸手那可是要倒大霉的,李显即便有心变革,也只能等待合适的时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番大非川之败固然令李显痛心不已,可与此同时,却给了李显一个走出军制变革第一步的机会,至于能不能成功,那就得看李显在此番议事上的表现如何了。
  “父皇息怒,依儿臣之见,而今事既出,当以善后为要,望父皇明鉴。”
  李显并没有因高宗的认错而自矜,更不曾因高宗的愤怒而失色,也没打算对郭待封落井下石,只是语气平缓地劝解了一句道。
  “嗯。”
  高宗虽在气头上,可毕竟没失去理智,这一听李显言之有理,倒也没反对,只是心气难平,实不想多言,这便闷闷地吭了一声,抬了下手,示意李显接着往下说。
  “父皇,前线败局已定,抚恤、叙功过等诸般事宜自该着各有司议定,却也不急于一时,大可按部就班行去即可,然,有一事却不容迟疑,那便是即刻出兵再次讨逆,不使吐蕃贼寇有喘息之机!”李显躬了下身子,语气坚决地进谏道。
  “嗯?这”
  高宗显然没想到李显居然会在此时提出要接着用兵,不由地便愣住了,惊疑不定地看着李显,半晌无言。
  “显儿何出此言?”
  李显此言一出,不只是高宗愣住了,下头那几名重臣也有些子反应不过来,人人脸上皆满是诧异之色,倒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武后尚能保持镇定,从旁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母后明鉴,我军此败后,西边局势已是糜烂矣,贼军士气大振之下,猖獗之心必然大作,若不予之迎头痛击,将来之祸乱必重,今我军虽败,敌军亦疲,若能趁此机会出兵,不求尽灭敌寇,但求胜上一场,一来可挽回军心士气,二来也可压制贼子之狼子野心,胡不为之?”李显敢在新败之时便提出反击,自然是有着周详的考虑的,此时听得武后见问,不慌不忙地便将理由详述了出来。
  李显说得倒是慷慨,然则军事非儿戏,新败之余再次出兵自然不是没有风险的,万一要是一败再败,那局势恐将难以收拾,殿中诸人都属老成之辈,自是不会看不到其中的利害关系,一时间谁都不曾再出言,全都默默地沉思了起来
  第一百七十五章雪上加霜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周王殿下虽颇是有理,然今时不同往日,老臣刚接到京师转来之急件,言及雍、华、蒲、同等四十余州今秋大旱绝收,各地灾情严重,朝廷存粮已不敷用,若在此时再起刀兵,难免有穷兵黩武之嫌,恳请陛下明鉴。”一阵难耐的沉默之后,西台侍郎李敬玄率先沉不住气地站出来反对李显的提议。
  “什么?何时的消息,朕怎地不知?”
  不算羁縻州(归附于大唐的小国)的话,大唐拢共也就只有三百六十州罢了,这一家伙就有四十余州受灾,已是超过了九分之一,其规模不可谓不小,更惶论这些州县还大多集中在人口密度最大的关中地区,高宗岂能不大惊失色,李敬玄话音刚落,高宗立马如触电般地跳将起来,气恼异常地吼了一嗓子。
  “陛下息怒,老臣亦是来前刚接到的急件,实不敢隐瞒。”
  高宗这一发急,李敬玄的脸色立马便煞白了起来,心里头冤屈得不行——不是他李敬玄隐瞒不报,实在是先前大军惨败的消息太过震撼了些,那会儿高宗正在气头上,就算再给李敬玄两个胆子,他也不敢直接将此噩耗禀了上去,本打算等高宗怒火稍退之际再委婉地提将出来,也好有个缓冲,却没想到李显一家伙提出要再次出兵,李敬玄担心高宗在不明情况之下准了李显的奏,这才不得不将灾情报了出来,这一报之下,很显然他李敬玄就得成了代人受过的羔羊了,还真是令其有苦说不出。
  “混帐,如此大事为何不早报,哼!”
  果然,高宗一听李敬玄如此解释,不单没消气,反而更怒了几分,丝毫不给李敬玄脸面地骂了起来。
  “扑通!”
  高宗此言一出,李敬玄立马便吃不住劲了,膝盖一软,整个人便跪趴在了地上,头压得低低的,压根儿就不敢再出言自辩上一句——高宗性格上是有着懦弱的缺陷,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火,可真要是发起火来,那可就不是小事了,闹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殿中诸人都是侍驾多年之辈,自是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一众人等投向李敬玄的目光里不免都带着丝怜悯与同情。
  “父皇息怒,此事儿臣在京时已略有所察,久旱不雨,实天灾耳,非人祸也,但凡我朝能上下一心,弥消不难”
  高宗藏于深宫,自不可能清楚外头的情形,可李显却是知之甚详,这场旱灾早就在李显的预料之中,然则出于各种考虑,李显并没有揭示天机,而是静观事态发展,此际见高宗盛怒、群臣缄口不语,李显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从旁站了出来,温言细语地劝解道。
  “不难,好个不难,你给朕说说,这不难究竟是怎个不难法,嗯?”
  连着两桩噩耗的打击之下,高宗心头的火气实在是太旺了些,不单不给群臣们面子,甚至连李显的面子也不给了,压根儿不等李显说完话,便已气咻咻地呵斥了起来。
  “父皇息怒,儿臣有数策或可解得此厄。”
  李显敢在此时站将出来,自是有着相应的把握在,面对着高宗的怒火,李显不慌不忙地躬了下身子,语气平缓地回了一句道。
  “嗯?”高宗火气虽大,可一听李显说能解决此事,脸色瞬间便缓和了不少,然则并没有立刻出言追问,而是狐疑地看了李显好一阵子之后,这才迟疑地挥了下手道:“显儿有甚良策且说来与朕听听。”
  “父皇明鉴,今我大唐凡三百六十州,户五百一十一万,人口总数约三千七百余万,按州均而论,其值似并不大,然则实情并非如此,我朝户数大体集中于关内道、河南、河北三道,尤以关内诸州为多,时至今日,关中各州实有户数已超百万,人口已近八百万之多,几近三成人口尽在关中,土地不敷用已久,所幸历年来风调雨顺,不曾有大灾祸发生,再加上漕运之粮,关中勉强能得安稳,今旱情一起,则灾情深重矣,若欲永消后患,当从根本上改变此现状,儿臣以为移民之事已是刻不容缓,荆、襄等南方诸州地广人稀,而土地肥沃,经营得法,当可成我大唐之粮仓,若能准关中各州之灾民移至江淮、川中等地,当可从根本上解决关中各州之厄,此为其一;其二,关中各州乃我大唐最富庶之地,朝堂存粮虽不敷用,然民间大富者不少,当鼓励民间捐钱捐物以共济难关,其三,经数年之努力,如今漕运已畅,开仓放粮之余,可鼓励商贾运粮北上,以部分盐利为之诱,从者必如云也,有此三条在,何愁此厄不得解,此儿臣之愚见也,恳请父皇详查。”李显之所以不揭示旱灾的天机,最根本的核心便是要借此灾情来行移民之实,当然了,为了应对灾情,李显私下早已做了不少的相关部署,尤其是粮食储备更是充足,随时能投入赈济灾民之用,此时回答起高宗的问话来,自是有条不紊得很,信心可谓十足。
  “尔等都说说罢,显儿这三条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