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监-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许心素则是一个锦衣卫百户就打发了,同样的是留在了身边,他的人则毫无选择的当了第三种的御用海盗。
等又谈了一会,把两人给打发下去了。几个事处理完,朱由校感觉有点饿了,但没有传膳,而是决定和孙承宗一起去了闫应元被打的那家削面馆去吃。
山西的面食是相当出名的,派人买了来,已经凉了,又不能把厨子弄过来,那黄花菜都凉了。反正也不远,还是来个白龙鱼服,顺便也看看大同的风土人情。一行上百人都收拾好了,浩浩荡荡的出了代王府。
直接由孙承宗带着,算是游览了一下大同的风景,虽然已经第三次来到了大同,但前二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也没有闲情观赏,而这次则看了一个足。
到了那家刀削面馆,店里人多,朱由校和孙承宗一桌,其它的人都散了出去,只留另外一桌人在附近暗中保护着。
点了一些小菜,要了两碗面。等面端上来后,只见那削面一片片的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挑起了一块,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让朱由校不住的称赞。
孙承宗说:“公子,这刀削面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朱由校边吃边说不错,也卖弄起来问:“孙老师所言极是,但可知这刀削面的传说吗?”
“这个老朽还真未听说 。”
“相传,蒙古鞑子占领中原,建立元朝。为了防止百姓造反,就没收了各家各户的金属器皿,并作出相关规定,十户用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在交回由鞑靼人包管。一天中午,一老者的老婆将面和成面团,就让老者去取厨刀,结果刀被人取走,老者只好回家等待。谁知老者刚出鞑靼人大门,被一件东西碰了脚,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块薄铁皮,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着吃面条,可是刀却没取回来,急得老者团团转。忽然,他想怀里的铁片,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片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片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哪能切面条。’老者生气地说:‘切不动你就砍。’一个‘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揉好,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锅台边,往开水锅里边‘砍’面,‘片片的面片落入锅里,煮熟后捞入碗,浇上卤让老者吃,老者边吃边称赞。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三晋大地,得到人们青睐。传说这就是刀削面的由来。”(未完待续。。)
第438章再见张嫣
“公子还真是博学多才啊。”孙承宗不知道朱由校从哪里知道的这个小故事,这讲的还头有尾的。
“哪里哪里,只不过是百姓传说而已。不过如此地道的美食,在各地都有不少,各有各的风味,虽不能登上大席面,但的确是美食的一种,是饮食文化里一个重要的传统。连孔夫子都言食色性也,把这个食字摆到了首位,可见圣人对吃字的看重。所以本公子倒希望搞一个美食展之类的东西,把这些地方上最好的美食都齐聚北京城,由本公子出资,建一条美食街,让他们把分店都开到北京去,一是保护好这些美食文化的传承,二是让北京的百姓也尝尝各地的风情,三是让这些美食也多了一项收入。孙老师看可好?”
朱由校本身就喜欢吃,属于饕餮客里的一员,对各地的风味小吃更是喜欢的要命。虽然自己创办了同乐酒店,那里的菜系的确相当的强悍,不过倒不如街头吃着风味小吃来的过瘾。
但在朱由校的前世,美食最赚钱的行当,却成了外国最便宜没人吃的如麦当劳、肯得基等快餐,还有一个笑话,有人办个喜宴还在肯得基,有人竟然笑称,如此省钱‘肯定是得了个鸡’。要么就是什么日本料理或者是韩国的酸白菜。象这种可以批发、量产的东西,要营养没营养,要养生没养生,竟然在中国大卖特卖,而且价格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利润空间。很多地方一个大酒店都干不过一家这样的快餐店。而中国如此花样繁多的各种美食却好象不受青睐,这还真正的不识好歹了。相反搞笑的是,一位中国公民跑到美国卖个煎饼果子,却赚的是盆满盂满。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无论是酒、茶还是糕点、菜系,都是许多发展时间短的国家无法期及的。朱由校在吃的方面,搞了调料作坊、同乐酒店、烤鸭店,这些目前都相当的成功,但为传统美食做的还是太少,所以这次想搞个大的。把各地的顶尖美食来个齐聚北京城。赚钱是可以预期的。以后有了这种模式,可以推广到各个地方,把美食发扬光大。
“公子这个主意好不好的老朽不敢太多评价,但京城肯定是又多了一处热闹的地方。倒是可以预期的。老百姓们有口福了。”孙承宗这是从侧面认同了皇上的意思。对于赚钱,他是一个门外汉,他看不出来。这一条美食街的主办方,会有多少利润,而且这个利润是一个长时间的而不是短时间的。
两人正吃着说着,突然门外却进来了二个熟人,她们就是张嫣和她的侍女新月。
这一下把朱由校惊的不行,怎么她来大同了?朱由校的小心肝是一颤颤的,不争气的跳动着。
店不大,所以当朱由校看到她们的时候,她们也看到了朱由校,两人急忙要行礼,急忙被朱由校用手给制止了,说:“贤妹,相请不如偶遇,赏脸一起来吧。”
张嫣哪里能想到在这里能遇到皇上,一听皇上如此说,急忙停下了想在跪拜的动作,急忙的说了一声:“多谢,”连个称谓都没敢多说,拉着新月款款上前。
孙承宗一见是前皇后来了,也急忙的起身相让,并到前台去招呼让撤了残菜残饭,另外置办,然后就尿遁了。
“嫣儿为何到了大同?”
“回、、、、、”
“叫公子吧,”
“是,回公子,听说榆林受灾,虽然皇上发下了大量的银财,但天气已然转冷,嫣儿恐百姓受凉,故收集了一些成衣、被褥欲送到榆林。”自从做了两回玻璃生意,张嫣的钱包算是鼓了不少,虽然每次都是拉回来粮食,但一船玻璃半船银子,获利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倒是赚了上百万两银子,这次得趁榆林大劫、黄泥大捷交会之际,想着皇上在外面打死打生的,如此重视榆林百姓,看着天气转寒冷,百姓们却因大火被烧的一无所有,身上只穿着单衣,没有棉衣、棉被挡寒,故置办了一个车队的棉衣棉被。
“嫣儿依然如此悲天悯人、心细如发,能想到百姓的寒冷,果然是善良品性,我倒是忽略了此点,只觉得有银子有皇商就可以让百姓度过难关了,倒是嫣儿想的周全,这里替那些百姓谢谢嫣儿的一心为民、慈爱之举。”
“不敢劳公子言谢,公子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嫣儿得公子照顾,最近倒是赚了一些银钱,更得公子如此贵重的礼物相赠,为灾民尽一些力量,也是减轻一些愧疚。”
“这外面如此动荡不安,陕西乱民还未平息,嫣儿为何亲自押运?不能指派他人吗?”朱由校不由的问,一个女人家跑过来做什么啊,很危险的。
“嫣儿在家中无事,也想出来散散心。”张嫣听到皇上紧张自己的安危,也是相当的满意,来到大同甚至是榆林,不就是为了接近一些皇上吗,虽然不一定能见个面,但距离上却近了许多,心理上也近了些。
“我不日也将返京,还是随我一同回京去吧,捐赠之物,交给下人送到即可。”
“公子有命,不敢辞。”
“嫣儿如今住在何处,”
“回公子,今日刚到大同,住在同福客栈,因新月吵着想吃这里的削面,故来此处。”
“那来日去时,叫上你,削面来了,趁热吃吧。”
、、、、、、
回到了代王府,朱由校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二个月没见女人了,久旱逢甘雨啊。自己从平头百姓一下子转身成了皇上,一直提醒着自己节身自好,恐怕行差就错,忍的是好辛苦啊。
其实想找个女人发泄一二,当个种马,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实在是太容易了,临幸一下而已。想想发明这词的人还真是无耻,临,什么意思,那不就是临时的意思,是随机的,幸,就是宠幸。意思就是皇上碰上了谁,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光荣的临时宠幸一番,也就是来个一夜情。这个时代若是平常人那是无媒苟合,到了皇帝这里,完全的可以往上车后补票。当然这也比朱由校前世的那些,上了车,并不补票,而是不断的倒车要好的多了。
没有感情的事,朱由校不喜欢,所以这二个月来,一直没有找任何一个女人临幸一下。灵与肉的接合才是完美的,而没有爱情的滋润,这种单纯的发泄,意义不大。
尿遁而去的孙承宗这时又出现了,朱由校再次把美食街计划又撸了一遍后,传旨给田尔耕,让他靠遍布全国的锦衣卫系统,把各地的美食拔尖的,详细的登记下来。在王恭厂那里整出一条街来,当美食街,统一的装饰一番,由宫里出钱,按双份市面上门市房的价格给予补偿款。
孙承宗看朱由校忙完了,才问道:“皇上,老臣有一事不明,想请皇上明示。”
“孙老师有话尽管说来。”
“是皇上,今日听了皇上南海的计划,攻击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这些国家并无错误,如此发兵征伐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恐遭非议啊?”孙承宗这话早就想说了,主要是那里是什么地方?以前大明也统治过越南,但最终还是损兵折将的,被人打败了回来,那些地方地处蛮荒,又没什么钱可赚,大明对其真的不重视。
“孙老师,太祖认为,海外蛮夷之国有为中国患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朱由校对这个太祖宝训记的已经是相当清楚了,所以背了一段,接着说:“这些国家,有的并不是那么安份守已,已经是太祖所说的‘为中国患者,不可不计’的境地。比如日本,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纵容倭寇,给大明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并不断的窥觊大明和朝鲜的领土,太祖以元朝三征日本而不果,才被迫将日本列为了不征之国,其实是当时的日本弱小,没有暴露出其狼子野心,还算比较老实而已,。”
“皇上所言甚是,日本岛国,一弹丸之地,的确是侵略成性,沿海一带被其欺凌多少的百姓,而海船海商也是不胜其烦。”孙承宗深有同感的说。
“正是如此,再说朝鲜,对大明更是阳奉阴违,从两国之间的关系来说,这本无什么,虽然大明是其宗主国,但并非真正的主从关系,这点朕倒并不甚在意。但孙老师,朝鲜的位置却是对大明有致命的威胁。一旦建奴还是倭寇,甚至是以后佛朗机炮的那些西方国家,占据了朝鲜,整个山海关将变的一无用处,这些国家可以从海上,直接进攻天津,然后走海河直指北京。或者沿岸侵袭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所以朕与袁公认为,此地必须拿下,不与后世子孙留下如此大的隐患。”(未完待续。。)
第439章 不征之国
“老臣对这两个国家的战策并无疑议,相反是持支持的态度,壬辰事变就是为了不让倭寇有了朝鲜这个跳板,可以随意的进攻我大明,才有的援朝战争。而朝鲜则在得到大明的倾力相助之后,打败了倭寇,要知道当时的大明是在财政如此困难的情况之下,倾大明全国之力发动的这场战争。没想到,短短几年的时间,朝鲜先是夺了那光海君的位置,又后和大金暗通款渠,大明的国运怎么能放在如此没有感恩之心、整日两面三刀的民族手上。只是对南海诸国的战争,老臣不解。”听着皇上老拿朝鲜和日本说事,孙承宗才提到。
“南海这边,越南把大明的军队打的如此之惨,这个仇朕是肯定要报的,因为越南因战争使得没有了国君及国君继承人,大明当时顺理成章的进入了越南,当然一些官吏做的的确不好,但却被反动派打死打伤多少的大明官员、士兵,此仇不报,冤为人君。孙老师以为呢?”对越南这个国家,的确没有什么好印象,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也是以后争执的对象。不过既然大明在越南建立过政治管辖,那就让这个政治管辖更彻底一些的。
“回皇上,交趾设三司二十年,被越南民众的游击战法,搅的是不厌其烦,大明军民的确损失惨重,最终在明宣宗三年撤了三司,主动从交址撤兵。皇上,大明现在刚刚还没有彻底平定河套,东北建奴仍虎视眈眈,国内更是连年战争不断、天灾不减灾荒不停。况且越南离大明山高路远,其地形复杂,民心又排外强悍,望皇上能以史为鉴,勿擅用兵锋啊!”孙承宗真是头疼这样的皇上,这又是灭朝鲜,又是打日本。现在还有那八杆子都挨不着的越南,大明朝在其手上,是有起色,但总不能来个远征军进攻越南,这劳师远征哪里和打打蒙古一样的简单呢。
听到了明宣宗撤交趾三司之事,朱由校就不由的摇头,大明的皇上以成祖朱棣最为强势。可惜死的有点早了,死在了亲征蒙古的途中,算是因公死亡了。而其余的大都算是业余皇帝,并不专业。太祖一个小农意识特强的人物,看看他的各种国策,根本就是yù把中国建成一个大农村。看看他的祖训,就完全明白了。
而第二位被赶了下来的孙子就无从说起了,就一废物式人物,一个皇上坐拥整个中国,最后干不过一个市级单位的王爷。
第三位就是成祖朱棣,把朱元璋的祖训一条条的否了一个干净,什么禁海、不征之国、屏藩等垃圾祖训全部抛开了。
第四位只上位一年就挂了。无从谈起。
而第五位,这位明宣宗,是大明朝数的着的好皇帝,搞内政促民生,支持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