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教父的商道真经-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功来了,我就知道肯定又有一件不好的事情会来。所以我跟很多年轻人,我的同事,还有外面学校的学友、学弟们讲,如果我能成功,大部分人都能成功,你别放弃这一次机会,永远不要放弃,你有这个梦想,有智慧,有勇气,走正道,你一定会有机会的。
比兔子跑得快,但又要比乌龟更有耐心
1999年马云以50万元起家时,中国互联网先锋瀛海威已经创办了3年。瀛海威采用美国AOL的收费入网模式。马云正好相反,采用的是免费策略,即对买家和卖家都是免费的,以此来建立阿里巴巴的用户基础。后来马云用一个古老的寓言来解释他的这一做法:
我们必须比兔子跑得快,但又要比乌龟更有耐心。
人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的耐心使它出其不意地战胜了兔子,而兔子虽有实力,但因骄傲轻敌,成为了后来人们引以为戒的对象。
1999年,互联网在中国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中国上网人数达500万人,而在1995年,这个数目仅为3000人。
然而在这股狂潮里,马云却是清醒的。
我喜欢开慢车,尤其是在我不清楚前方会有什么障碍的时候。
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心。在前100米中,谁都不是对手,你跑着跑着,跑了四五百米后才能拉开距离。
也就在1999年这一年,网易大举北上,而马云却做出了一个南归的决定,他带着几个难兄难弟撤回了杭州。
(把公司中国区总部放回杭州)这让我们躲过很多灾难,如果放在北京就惨了,我会被媒体大卸八块。我也会变得很浮躁,人家跳舞我也跟着跳舞。别人悲哀我也跟着悲哀。当时全世界都这样,北京、美国、欧洲都一样。
马云承认,他不一定能把持得住,“北京是一个很浮躁的地方,不适合做事。”当时马云只是认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聚集地不应靠近信息中心,而应靠近企业中心,没想到这一决定使阿里巴巴得以躲过后来的血雨腥风。
1999年,当互联网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时,阿里巴巴在干什么?
我们在闭门造车。从1999年回到杭州以后,我们自己商量确定,6个月内不主动对外宣传,一心一意把网站做好。
经过1999年的修炼内功,加之阿里巴巴接连获得两笔融资,马云认为是时候对外进行宣传了。2000年,马云打造了“西湖论剑”这个汇集全国最精英的互联网新贵的交流平台,并请了金庸做主持。
第一届“西湖论剑”,金庸代表所有网民把一个严肃的问题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放到了与会的互联网巨头的面前。金庸说:“你们很忙,也不收钱。从国外调集资本,上市筹钱,规模做得很大,也很成功。但是钱花光了怎么办,维持不下去了怎么办?还有一个比方不是很恰当,武侠小说中有一些邪派武功可以把人家的功力吸过来,网络公司要扩大也需要引入国外资金,把资金拿过来就不还给他了,所以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是吸收一些外资也是需要的,将来还需要还给他的。张无忌伤好了,遇到张三丰帮他治一治伤,这就是有借有还的。”
这也正是互联网在2000年遇到的最大问题。互联网自己搞得风风火火,可是他们以什么来赚钱,以什么来回报投资者呢。这也正是网民和投资者心中自然浮现的问题。
马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赚钱有一二三四,看得清的模式不一定是最好的模式,看不出你怎么赚钱的模式说不定才好。全世界的投资者,到现在为止看不清楚微软怎么赚钱,但它是赚钱最多的企业,用传统的思路去考虑网络经济也许并不一定很对。另外,现在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下,发展网络正是时候,在低潮的时候,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正是练内功的时候。
1999年和2000年阿里巴巴战略很明确,迅速进入全球化,进入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于是就带来一些问题,只有兔子的速度,而乌龟的耐性则被忽略了。这也是当时所有互联网公司的特点。从1998年开始的国际国内资本投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热潮,仅仅维持了两年多时间,就急速地跌入了低谷。
“在2000年寒冷冬天的时候,他就说,‘我们即使跪着活,只要活着一天,我们就赢了。’”阿里巴巴副总裁戴珊至今还对马云当时的这句话记忆犹新。随后的阿里巴巴“重新回归B2B的主业,回到根本,回到中国。所以,用马总的话说就是,在别人最冷的时候我们把门关起来,去把我们的产品做好,等春天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收获。”
这两三年内谁能养一支军队就很重要了。美国要养300个人非常难,没什么钱赚,公司很快就死了。烧钱太厉害,不说广告费,光每个月的开销就够你死。欧洲、香港都很难,只有中国内地,只有在杭州才能屯兵300。
三年以后,马云拥有300名平均年龄在30岁、每个人在互联网有5年工作经验的“战士”,这支军队在全世界都很难找到。
可以看出,马云一直是比较清醒的。幸好马云的理想主义色彩还不至于把他拖离地面,在最关键的时候他还是回到地面上,因此也就有了阿里巴巴今天的发展。
由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成为最被国际资本排斥的一个群体,这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运作中存在着种种不规范的行为。
2002年互联网经济处于最低潮时,《IT时代周刊》这样描述了阿里巴巴的脱颖而出:过去两年,北京的互联网企业就像电梯从天堂一层层地下落到地狱,几乎没有一个互联网英雄能够脱离集体疯狂,也没有一个能够逃离疯狂后的灾难。而依托杭州的阿里巴巴如今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最好的B2B电子商务企业。
当别的网络公司在风光时期风驰电掣时,阿里巴巴被嘲笑慢似蜗牛,可一旦它们都停滞不前,却惊见阿里巴巴的快速,“其实我从来都是这种速度。”马云笑称自己是一个精于“控制哲学”的人。
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信心到2003年年底才逐步恢复。“2001年到2003年这3年是阿里巴巴成长的3年。”蔡崇信(曾任阿里巴巴财务营运官)回忆说。在这3年里,由于公司的发展比较健康,因此虽然处于互联网的寒冬中,阿里巴巴却没有感到来自投资者的多少压力。“在这期间他们对公司的发展基本是感到满意的,除了让我们对费用进行控制之外,没有提任何要求。而我们对这个要求也是十分重视的。阿里巴巴的整个薪酬结构都控制得很好,同时人员还有大幅度地上升。发展的钱我们一点儿也没少花。投资者、公司股份结构在这3年里都没有发生变化。”
2003年7月3日,马云在北京参加中国信息化论坛时表示,中国电子商务格局在一两个月内就会有很大的变化。2003年,中国互联网将从广告市场的争夺,到短信息市场的争夺,到游戏市场的争夺,全面进入对电子商务市场的争夺。随后阿里巴巴成立淘宝网进军C2C市场,并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彻底改变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原有的市场格局,成为C2C市场的领军者。
由于淘宝网的加入,200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不论在资本还是发展速度层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电子商务市场的新格局已经形成。2004年7月7日,淘宝网宣称它已成为国内C2C市场的领军企业,有效在线商品数量达到近200万件,交易成功率的增长速度是年初的357倍。与此同时,淘宝网宣布将免费继续进行下去,并呼吁同行在中国实行全面免费的措施。调查显示,淘宝网每天的用户增长数为19025名,超过了其在中国的其他竞争对手。
不过,面对这些成绩,马云显然还不够满意,他认为现在的阿里巴巴还远不是他心目中的阿里巴巴:
一切要到2009年时才能下结论,今天阿里巴巴赚的钱都只是零花钱。老实说,我现在也不知道那一天阿里巴巴会是什么样子。但有一点很明确,谁能在这个世界中形成一个游戏规则,那就会很可怕。我正在往那个方向努力,因为阿里巴巴不做,别人肯定会做。
竞争对手是自己
一个人认为自己很成功的时候,也就是开始走向失败的时候。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马云很冷静。
首先,荣誉是团队带来的,而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其次,对于阿里巴巴这么年轻、还处在创业阶段的公司来说,现在过多的荣誉是害处大于益处。本来我们可以悄悄发展,但现在评论多了,关注也多了。我真的挺怕,荣誉是毒品,让你醉过去,飘飘然。
马云认为阿里巴巴前面还有很多的风险,当别人问他担心的是什么东西,他说担心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己。
我认为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所以我们不去研究竞争对手。为此,我花费了大量口舌来说服我的高层管理团队。在一百米冲刺时,研究对手就是往后看。只有研究明天,研究自己,研究用户,才是根本,才是往前看。因为别人也不一定是对的。现在的各种模式太多了,你老是研究别人,脚步就自然而然跟过去了。对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研究对手只会伤害了你,因为你把你自己的强项丢掉了。
对于那些总是在花时间找竞争对手的人,马云嗤之以鼻。
很多所谓阿里巴巴的对手跑到杭州来说要打败我,那跟学武之人说要打垮少林寺一样狂妄。你见过有人拿放大镜在身上找癌症吗?傻子才会有时间找竞争对手,如果我去跟他弄,我不是crazy(疯狂),是stupid(愚蠢)!我知道还是会有人喜欢这样做,OK;havefun!
马云并不太在乎竞争者怎么怎么样,而是把精力放在了自身的提高之上。在外界看来,阿里巴巴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了,但在马云的眼中,阿里巴巴还需要不断地提高。不仅是因为市场总在不断变化,还因为阿里巴巴必须避免自大的危机。
阿里巴巴有没有危机?我觉得危机很大,要不我怎么可能这5年来没有重过一斤肉,而且现在越来越瘦。我以前也在想公司大点可能老板就轻松了,我现在发觉越大越累,CEO天天想的就是危机在哪里。我有时候在公司里面看公司内部的危机,感冒你治也是七天,不治也是七天,它会好的,但是找出了公司内部的问题却是件好事,因为团队需要融合,有些东西也许今天没用但是可能会成为癌症,作为CEO必须在公司内部不断关注癌症的癌变,这个很痛苦,你如果能够真的找得到癌症了,那你也是顶尖人物了,今天马云不是顶尖人物,但是天天在关注。
关于外部危机,马云认为是“树大招风”。
全世界最高的楼都是最倒霉的,9·11就是最典型的,你最富别人都是穷光蛋,别人一定会把你弄死掉。阿里巴巴比别人稍微多赚一点点没问题,这是和谐的基本道理。
阿里巴巴的高速发展,使得市场上很多的媒体对阿里巴巴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很多是对于阿里巴巴和马云的赞美。对于市场上的追捧,马云说:
其实我觉得这两年我好像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们发现没有,我从来不相信互联网分析师,这些人说起来是对的,干起来是错的。我也不太相信媒体,对不起这里的很多媒体朋友。有多少人了解阿里巴巴,怎么了解?他们说通过媒体了解,很喜欢你,完了,我最怕这个。我记得在飞机场买过一本杂志,我说这个人怎么这么厉害,翻过来这个人是我,根本不是我,夸张。
对于外部危机马云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产业链和生态链。
对阿里巴巴的总裁,淘宝网的总裁,支付宝的总裁这3个月以来我在会议上讲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产业链和生态链,我们公司高管一起跑到蒙牛的公司去看,别人是怎么帮助两百多万奶农富起来的只有无数的两百多万的奶农赚了钱,蒙牛才能赚钱。
马云坚信,只有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才是企业最终的目的。眼光要盯在客户身上,这样的企业才会具有超强的实力。
偶像就是偶像
偶像就是偶像,我的偶像不多,金庸是我的偶像,杨致远是我创业时候的偶像,偶像就是说他错的东西也是对的。
马云喜欢金庸的小说是出了名的。在第一届“西湖论剑”之时,马云邀请金庸来担任对话主持,轰动一时。而在这之前,他与金庸只是一面之交,在香港有过一次共餐的机会。不过,当时金庸给“金迷”马云题字却耐人寻味,“多年神交,一见如故”。
《笑傲江湖》是马云看得最多的金庸小说。他最欣赏的人物是风清扬。在一次央视的《对话》节目中,马云说特别欣赏风清扬的“出手无招”:
他几乎把所有的招数都学了,也都忘了,然后重新来过,以他自己独特的创意。因此我想做任何事,把所有的招数消化了以后(新招数)很自然地就出来了。
马云欣赏风清扬的另一点就是风清扬是一个好老师,教育并培养了令狐冲。
我自己也是老师出身,我最希望的是我的同事、我的学生能够超越我。
风清扬的独孤九剑让马云深深着迷,他还曾经毛遂自荐,希望在连续剧《笑傲江湖》中扮演风清扬的角色,虽然最后没有演成,不过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的精髓让马云在经营阿里巴巴时屡屡出奇制胜,所向披靡。喜欢武侠小说的他,甚至还将公司会议室用明教总坛“光明顶”来命名,办公室摆了两把别人送的宝剑,心情不好时,就拿起来舞弄一下。
再说马云的另一个偶像杨致远,他目前是全球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雅虎的CEO,人称“雅虎的华裔酋长”。
正如计算机时代的很多新事物一样,雅虎(Yahoo!)起源于一个想法,随后变成一种业余爱好,最终成了能使人全身心投入的一项事业。雅虎的两位创始人大卫·费罗(DavidFilo)和杨致远(JerryYang),都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