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边 美国那边-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蚨玫降南喽允找嬉簿徒档土恕U驹谡飧鼋嵌壤纯矗泄鶰BA教育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6:自己也可以开设“单位”了
袁岳(Victor Yuan):
在中国社会关系中,有三个概念非常重要:家庭、政府和单位。单位的重要性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在中国,大部分是农村人口。而有了单位,就意味着在那个地方工作可以吃到公粮,并有其他待遇。有保障。有单位的人比没单位的人更有特权。今天,有单位就意味着你有工作,有饭碗。但是,有单位的含义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方面是单位有许多种,如机关、企事业单位、私营民营企业以及合资企业等。国有单位和机关的就业人数大大缩减,私营和三资企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很快。另一方面是人与单位的关系形式不同。以前,人与单位的关系分成两种:一种是固定工,也就是铁饭碗。还有一种是临时工或合同工。临时工不享有固定工的所有好处。在过去几年里的改变是固定工被减到了最少,劳动合同成为个人与单位的主要关系。第三个方面的变化是,在过去,单位是国家的,你是被国家聘用,现在,你可以自己开设单位了。四是单位的功能简单化了。以前住旅馆,需要单位的介绍信。如果你出了麻烦,需要单位出面解决。如果你想要当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需要通过单位介绍。单位还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功能。结婚介绍信要单位开;夫妻打架要离婚,单位要调解。现在,办理许多事情都不用工作单位出面了。有了身份证,你自己就可以做许多事。现在,社区承担了更多社会工作。单位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了工作的地方、发展职业的地方。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一个单位,从表面上看是你工作的所在地,你在那个地方上班。在这个层面上,中美关于单位的含义是相同的。美国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就是纯粹的工作关系。在美国,没有“单位”这个词,你跟美国人说“unit”,他不会明白你在说什么。上班8小时,你为公司服务,拿到自己的报酬。但是,下班以后公司跟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房子、孩子教育、旅游你的任何私事都跟公司没有关系。个人与公司的关系也有变化。美国人的流动性最近几年有显著提高。以前的模式是大学毕业后申请工作。在工作固定之后,很可能一直在那家公司上班,公司会一直照顾他。退休时,公司会送他一块金表或其他礼物,以表示对他工作的感谢,并发放退休金。现在工作的变数增大了,换工作、换职业的情况很普遍,这种变化引起了个人与公司关系的变化,以前那种“你为我工作一辈子,我照顾你一辈子”的观点已经改变了。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就业于政府的人数还是高于美国的。美国没有国有企事业系统,政府人数总量比中国要少许多许多。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7:创业群体的素质提高了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政府越来越鼓励创业。但总的来说,创业的难度在提高。许多人创业是没有什么本钱的,要得到贷款或者借到款的难度又很大,而大多数人原来是做一样事,下海后又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去摸索。创业的风险是很大的。政府虽然鼓励创业,但还是喜欢已经成规模的大企业,在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实质支持不够。现在的创业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下海后,很少有人再上岸了,所谓“不可逆转”;二是家庭双轨制,比如老公下海,老婆在国有企业工作。
创业,意味着个人自主性增加和收入增加的前景要明亮一些。以前,创业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在最早创业的人中,释放的劳改犯、被单位开除的人占了一定比例,如果不创业,这些人就可能没饭吃。现在,自主创业的选择增加了:大学生群体、企业高层管理者都开始参与创业。参与创业的群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创业群体的素质增高了。教育条件较好的创业者成功机率较大。创业成功后的人被成为“企业家”。许多中国创业者在成功后都觉得纯粹的企业成功是不够的,觉得获得一个学位才能受到尊重。这种寻求社会认同的方式可能与美国有区别。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在莫斯科工作时,有一个同事对IT非常感兴趣。他也是外交官,但在他的个性中体现着创业精神。他工作很出色,但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做自己喜欢的事。后来,他去美国读MBA了。他的想法是读完硕士之后,创办一家IT咨询公司,帮助一些公司进行信息化服务。那是1999年,信息产业最热的时候。在读完MBA后,没想到美国高科技经济大受挫折,他很快又回到了外交官的岗位上来。
创业是离不开大的经济环境的。在美国创业并不容易,但许多人会竭尽全力去做。参与创业的人有多种,大学毕业的、没有大学毕业的;富有的、贫穷的。他们的共同梦想是开发一种新的产品和提供一种新的服务。美国人很欣赏这种人。现在,在美国最有名的人中,有许多是以创业出名的。Bill Gates(比尔·盖茨),大学没有毕业就创办了微软公司。还有Jeff Bezos(Amazon网上书店创办人)、Michael Dell(迈克·戴尔,戴尔计算机公司创办人),Steve Jobs(斯蒂夫·乔布斯,苹果电脑公司创办人),他们都属于这种情况。创业精神是很受美国人重视的。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9: 把1000个律师沉到海底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法律的国家。五花八门的官司促成了律师职业的红火。律师这种工作在社会上是地位很高的职业。以前,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律师,也希望女儿嫁给律师。当然,现在许多父母希望女儿也成为律师。因为律师是受尊重的职业,收入也很高。他们的收入比美国的平均收入还要高一些。资深律师的年收入大概是多少呢?这要看你给谁干,如果给政府工作,是做检察官(prosecutor),还是做辩护律师(defender)。如果是检察官,则年收入为7~10万美元。如果是辩护律师,则年收入为3万到十几万甚至到几百万。
在最近二三十年里,美国老百姓对律师的看法有了改变,因为官司太多了。官司本身倒没问题,但是人们有一种普遍的感觉,觉得由于律师的存在,许多人在没有必要打官司的时候卷入了官司。几年前,在美国有个“起诉麦当劳”的著名官司。有一个人去麦当劳买了一杯热咖啡带走。在开车喝咖啡时,咖啡烫伤了她的腿。她起诉麦当劳,说没有警告她开车时不要喝这么烫的东西。她赢了这个官司,好像几百万美元。美国人认为,这事是贪钱的律师搞起来的。律师的社会地位慢慢变得不像以前那么高了。在美国有一个玩笑:你怎样形容把1000个律师沉到海底。答案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个幽默的说法说明了许多人对律师的反感。美国的传统是不客气地批评律师。但我还是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律师。律师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再说,只要学过法律,在政治上,通常都会有光明的前途。
袁岳(Victor Yuan):
在中国,律师目前是非常紧缺的。社会发展中矛盾非常多,比如在房地产行业中,买房合同、拆房合同和物业合同,有许多与法律相关的事情需要办。只是这一个行业就需要许多律师,特别是对专业律师的需求。许多人只是受过法律训练,没有行业经验,但也不难找到机会。由于律师紧缺,因此收入高。老百姓对律师的印象很好,这主要是因为来自电影里对外国律师的好印象。真正接触过中国律师的人,好感明显会下降。一是律师要价高;二是服务中拉关系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专业化程度低,远不像电影里律师进行法庭辩论那样精彩。
现在,律师的作用在提高。以前,律师主要进行民事诉讼;现在,律师介入到了司法中更多的层面。律师介入到非诉讼领域,如股份制改造的法律见证书、侦察阶段的当事人权益保护等。但是,在这个作用提高的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扩展过程中,律师服务集中在特别有利可图的业务上。对于大量的民事诉讼,如家庭纠纷、家庭小额遗产以及离婚等等,律师不愿意去做,他们更愿意做上市公司见证和房地产等赚钱的经济案件。第二,虽然法律要求的专业能力在上升,但搞关系现象还是很严重的。律师的工作要求他们跟法官搞好关系。我自己就不太喜欢这一点,所以没有选择做律师。
学习法律最重要的是懂得事前制定合理的规则,事后很好地执行规则。我个人觉得,法律训练是一种规范化的训练。这对孩子教育非常有价值。我不鼓励、也不反对孩子做律师。但我建议更多的人去从事法律研究,尤其鼓励将法律与其他社会领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让人感到忧心的是,在实际的法律职业中如此多地不恰当使用关系,会对律师的职业伦理、工作品质和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10:多年以后,终于可以当医生了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美国,成为医生要经历一条辛苦的路。在我毕业很早就参加工作时,我的一个学医的同学还在学习。他要成为医生必须先从大学毕业,再上4年的医学院,学许多专业课程。然后还有一两年的实习期。到了三十几岁,他还在接受培训。最后,他还要做见习医生。从22岁学习,直到34岁他才可以真正当医生。那个学医的同学现在终于可以当医生了。最后,他也娶了一个医生做妻子。除了明星之外,医生的待遇在社会上也是最高的,比律师还要高得多。医生平均一年收入十几万、二十几万美元。这是美国对医生的服务和长时间牺牲时间的报酬。许多医生50岁就可以退休了。
袁岳(Victor Yuan):
医生的收入高,还与美国医院收费高有关系。医院的检验非常细致,服务成本很高。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这也涉及医疗保险制度。美国医疗保险水平是世界第一的,费用也是。
袁岳(Victor Yuan):
医生从政的多吗?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不多,但是也有。现在的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就是医生出身。他是田纳西州的参议员,对医疗问题很关注,由于不满意原来的议员,于是就决定自己参加竞选。
袁岳(Victor Yuan):
在中国,医疗服务的改革排在中国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前五位以内。在普通大学生喜欢的职业中,医生、律师和科学家是排在前三名的。医生的声望是很高的,但是大部分医院是国有的,医生都在国有医院工作。这使得医生的工作强度大,收入水平却偏低。这与职业声望反差很大。现在,医院正在进行医疗服务改革。在医疗系统中出现了民营化的尝试,也出现了一些靠医疗服务致富的人。我去过一些医生的家,觉得他们的家都比较普通,但是都比较干净,自己家配备的药比较多。人们普遍认为与医生或者护士组成家庭是比较受欢迎的,因为可以很好地保障家人的健康。现在,许多人觉得医院服务不好。医院人太多,医护人员态度冷漠,药价高,病人的误诊率也很高。这与医生工作强度大、管理不精细、待遇不高有很大关系。
第二篇 明天你做什么工作话题11:对教授直呼其名
袁岳(Victor Yuan):
我印象很深刻的教授有几个。一是本科时南京大学的周元伯教授,他长得很胖,是个有名的律师。他特别关心学生。二是读法律研究生时的导师王绪三教授,他是东京帝国大学早年的博士生。他讲的中文里带有一些日文语法,有点儿让人听不懂。但他记忆力特别好。上课时,他经常会引用说,某某说过的什么话在书的第几页。他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三是北京大学的龚祥瑞教授。他是在英国受的教育,但接触过的普通中国人特别多。他和年轻人一样,永远追求新东西。还有,北大社会学系的袁方教授、王思斌教授、哈佛的Anthony Saich教授等。他们教授我知识,也教我做人,我非常尊敬他们。
普通家长对教授和老师也很尊重。在普通民众尊重的职业中,教授和老师排在前三位,特别是,如果是名校的教授,更会受到尊重。名教授,以前都是理工科的教授最出名,如华罗庚和陈景润等。现在是经济学方面的教授最出名。
教授之间的收入差异很大。有的教授讲一小时,收入2万元,有的每个月才挣1 000元。教授的平均收入在社会上属中等偏上。如果教授善于运用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则很容易跨入高收入者行列。在北京市地税局监控的高收入人群中,有一个群体就是教授。
在中国大学中,师生关系较美国更密切。在美国大学里,师生之间有点儿工作层面的关系,私人之间不是特别亲密。但是中国的教授会把学生看作孩子,邀请去家里吃饭。有时会严厉地批评,就像批评晚辈一样。“一朝为师,终生为父”。中国的师生关系是生活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紧密型社会关系。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想到的第一个教授是教我中文的教授,姓余。她是我读乔治城大学时中文系一年级的教授。在她身上反映了你所说的中国那种紧密的师生关系。除了上课,她还会格外关心你的学习情况。那时,我从头开始学习中文,她特别耐心地强调四声和文法。如果你出错了,她会让你重复,直到你说对为止,非常耐心。有时,她会打电话到家里,问你有没有做完功课。第二个教授是我读研究生时的Barbara Jordan教授。她在得州大学约翰逊公共事务学院讲公共伦理课。她来自休斯顿,曾任国会众议员三个任期。她被认为是美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有道德权威、最正直的政治家之一。这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