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 >

第30部分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30部分

小说: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的家庭占总户数的12。1%。最低水平家庭,移民占半数以上。这里不排 斥不少居民为得优惠而少报收入,但至少可说明香港是个贫富悬殊的社会。 富豪一掷亿金购买豪宅,政府提供给低收入家庭的优惠价住宅,都是低档的, 笔者特意参观过几户这样的住宅单位,面积均不大,装修与设施与内地中高 档住宅小区差不多。      1986年6月17日,香港发生骇人听闻的内地客坠楼事件。死者名叫谢 玲,女,48岁,广东潮州人,来港前为云南工程师,1980年,谢玲同丈夫举 家移民香港。他们所学的水利、铁道专业在香港无用武之地,丈夫先后做过 工厂杂工、酒楼会计;谢玲一直做计件车衣工。因成衣厂停工,谢玲失业, 全家5口全靠大夫微薄的薪酬。谢玲走投无路,感到绝望,在新界沙田新城 
… 页面 134…

市广场某幢大楼的7楼,一跳轻身。      移民中像谢玲这样走上绝路的极少。移民中不乏成功者,但大部分所处 的境况不如原来憧憬的那么如意。合法移民中,不乏在内地学有成就的知识 分子。在香港,内地名牌大学文凭及高级资格证书不管用,香港只承认英联 邦的文凭及专业资格证书。要获得港英政府的承认,必须过三关(中文、英 文、口试)。内地的英文教育水平普遍低下,能通过三关者,寥寥无几。内 地的医学教授,在这里只能做私人诊所的“黑医生”,不能合法开业。建筑 师、会计师亦是如此,他们只能帮人家打工,而领取不到开建筑设计事务所 及会计楼的执照。这批人,没有获港府认可的资格,一律不可进入公务员的 队伍。      相当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内地受人尊敬,而在香港,却被人蔑称为“阿 灿”、“灿妹”。      50年代前,内地来的移民,不乏腰缠万贯者。50年代后的移民,除极少 数是来继承遗产的外,普遍一贫如洗,理论上说。香港处处充满机遇,做下 了政府机构的专业人士,可以经商,香港没有文化、没有资产而起家的亿万 富豪比比皆是。但是,从内地经济体制下来的移民,大都欠缺经商素质,他 们宁可为他人打工,而不敢冒风险。      香港的移民,还有几种特殊的情况。水上艇户是港人中的下下者,艇户 女性不愿下嫁艇户男性,而上岸择偶。于是,艇户男性只能到内地讨老婆。 这些水上内地妹,只能呆在船上,不允许上岸,如上岸被警方查出,就要拘 捕驱逐回艇,这些内地妹被称做“水上新娘”。      从80年代起,港府取消抵垒政策,水上新娘有近千人。近些年,水上新 娘引起有关部门和舆论界的同情,港府按她们来港时间的先后,发给她们“绿 印”(临时居留权证,到一定时候可转永久居留)。      非法移民绝大多数是男性青年,他们在香港的地位大多低下,故只有回 内地老家娶妻,而妻子又不可能在几年内合法移居香港。按照香港法律,在 香港出生的婴儿,只要父母中的一方是香港居民,就自动成为香港居民。为 了使子女获得“身份”,妻子或长期留港与丈夫“隐居”,或怀孕后偷渡香 港。在医院生产,院方要求父母出示证件,产妇即暴露非法移民身份,便成 了“无证妈妈”。      港府对无证妈妈的处罚,较水上新娘严厉。水上新娘只是驱回船,而无 证妈妈就要驱出境——当然是哺乳期之后。获得身份的子女,可留在香港, 与“二级王老五”的爸爸住在一起。      无证妈妈也可准许合法移居香港,由于港府严格控制入境名额,夫妻回 聚香港,遥遥无期。      80年代后期,内地与香港的不法分子,相互勾结组成偷渡团伙,这就是  “蛇头”。蛇头向“人蛇”(非法入境者)收取费用,然后用船把人蛇运至 香港。这种愉渡方式比较“安全”。因此,非法移民中,出现不少夫妻。这 些夫妻在香港站住脚后,便想把留在内地的孩子接来香港团聚。      僧多粥少,若要等合法渠道,不知轮到猴年马月,于是曾做人蛇的父母, 要孩子做人蛇,花钱将小孩交给蛇头帮偷渡,这种小孩,就叫“小人蛇”。 香港警方查到的最小人蛇,只有3有时蛇头力逃避警方追捕,把小人蛇遗弃 在荒岛上。小人蛇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同情,港府每隔几年,开一次“洪 恩”。允许14岁以下非法入境的儿童,在父母的带领下,去人民入境事务处 
… 页面 135…

办理登记,可获合法居留权。                                     成功者说      香港对内地来的移民,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任何初来的移民,都 得经历一段最艰苦的时期,香港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机会基本平等。有入 成功了,脐身富翁名流;有人仅仅是站稳了脚,仍处在下层社会。因此,从 某种意上说,香港既是天堂,又是地狱。      天堂的大门,只向成功者启开。      50年代后,从内地来港的移民成为亿万富翁者,至少有百位以上。如前 面章节介绍的曾宪梓等,本节介绍的,是几位内地文革结束后,来港发迹的 新移民。      1976年,中山籍的杨永强申请来港,在亲戚的承包工程做地盘工,每日 工酬15港元。杨永强23岁,从头开始做“小学生”。       “如果不读书,到香港就会被好多人瞧不起。我决心要做到比香港人更 香港,于是去读夜校,又考牌,什么牌都考,车牌、水管工牌、建筑牌。当 时的确很辛苦,在地盘上忙了一天,收工吃个汉堡包就去上课。”      杨永强勤奋好学,懂得如何适应新环境。不久,他就做上判头,1978年, 花8000港元在钻石山买了一间木屋住,1981年趁地产高潮,转卖给一个新 移民,套现4万,升值4倍多。       “又赚住,又赚钱,这对我是一个很大启发。”杨永强把奋斗座标定在 地产业。为资本积累,他不断地从建筑公司承包工程。1985年,他有足够的 资本,做炒卖黄埔花园楼花的豪客,尔后,用攒下的钱买地盖楼,在海滨道 树起一幢工业大厦。      1988年,杨永强跑到加拿大做地产生意,90年代,杀回广东老家,大做 地产生意。杨永强不仅是地产大好友,还是慈善大豪客,他捐出3000万港元, 兴建顺德电视大厦。      杨永强有6辆名牌,奔驰600、奔驰500型新款跑车、价值170万的保 时捷911型。杨永强还是游艇迷,他目前用的是第3艘。游艇在美国订造, 净造价100万美元,另配卫星导航设备,总价值1000多万港元。      杨永强是顺龙地产、多福发展两间公司的主席,记者问他身家,他说市 值天天在变,很难计算。据他在广东捐款近5000万的巨额,他的身家以亿计 算毋须置疑。记者又问他来港这么多年,最大感受是什么?       “香港只认赢,不认输。”      1946年出生上海的张宇,也是1976年来港的。他父亲是旧上海渣打银 行的职员,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张宇进不了重点大学,他在文革初期毕业于 上海师范学院英语系,下放做农民,尔后才调中学任教。      张字来港,口袋里仅有10元港币,“最初在姐姐的洋服店当推销员,亦 曾先后做过家庭电器销售员和钢材经理。”      张字在接受《资本》杂志采访时坦言道:“做生意不是我的愿望,但因 当时的环境实在太贫困,我得要改变自己,才有机会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 钱,什么也是空谈罢了。”      熟悉环境,适应环境,是新移民立足的第一步。凭张宇出色的英语,他 完全可过“三关”,获得教师资格。老师有稳定的收入,但又有多大作为呢? 
… 页面 136…

张字在次年,参加香港国语演讲比赛,获得亚军级3000港元奖金。     在此之前,张宇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帮朋友出售了一个住宅单位,朋友 给他1500港元佣金,张字脸红耳赤不好意思接受,在朋友的开导下,他终于 心安理得地领受了。“那1500港元相对自己在中国当教师时48。5元人民币 的月薪,高出不知多少倍,可能就是这笔酬金,使我开始对地产业产生兴趣, 同时,也激发起我要在地产界创一番事业的雄心。”      张宇获3000港元演讲奖金,毫不犹豫成立一间地产经纪公司文华地产。      那时内地来的知识分子,受的正统教育太多,思想束缚太多,张宇跨越 了这步,他不失时机把握住机遇。当时地产大旺,张宇斩获不少,生意愈做 愈大,由文华地产经纪,到科伦集团的主席。      到1994年,张字已有能力斥资10亿,在老家上海南外滩兴建一座4。3 万平方米的高级商业办公大楼——科伦大厦传媒纷纷报道香港地产新星张 宇,归纳他来港的发迹史:      “从10元到10亿”!      有人说张字是幸运之神,张字说:“我以智慧和勤奋赚取金钱。”投身 商业的张宇,并没忘记曾与他极有缘份的文化教育,近些年,他在这方面捐 助的善款近千万港元。      张字感叹道:“人生本是过客,我这个过客有很多艰辛的经历,既睡过 猪棚边和火车站,也曾做过开山劈石等粗重活。文革给我很深刻印象,在坏 环境下,好人也会坏;但另一方面,却可以说是对我的一种磨练。在世界上 不付出,不会有收获。”      黄仕灵来港时间不长,发迹之快,被视为新移民中的异数。他走的不是 人人都看好的地产发达之路,他把目标盯着庞大的内地市场。      黄什灵说他发愤的动力不是香港的拜金主义,而是他饱受磨难的过去。      “我原籍中山附近的江门县,1949年出生。父亲经营双燕牌米粉,是广 东五大米粉商之一,解放后父母和我于1951年来港定居,经销家族制造的米 粉。1953年,父亲眼见内地政局已安定下来,便举家迁回江门,孰料 1954 年内地进行三反、五反运动,家里的资产荡然无存,父亲成为破落商家,我 们的家庭成员被列为黑七类,在政治上倍受歧视。”      黄仕灵初中毕业,正好碰上文化大革命,他得不到工作,靠上山打柴挑 到市场去卖。黄仕灵最早的经商锻炼,是从出卖血汗开始的。      改革开放,黄仕灵与港商合作,开设电器维修中心。港商出资,黄仕灵 出技术,那时,会家电修理的人很少,黄氏凭手艺,一个月有二三百块收入, 在当时是很惊人的数目。      黄仕灵从1975年起申请来港“照顾”姑母,多年未果,也就渐渐淡忘。 没想到申请到1987年批下来,此时黄仕灵已是电器经销商,是内地概念中的 万元户。      黄仕灵知道,凭这区区10多万元(人民币),在香港简直就算不得什么  “款”,反而会增加自己的依赖心理。黄仕灵破釜沉舟,把资产都留给家人, 赤手空拳来到香港。      黄仕灵当年下半年,就赚100万港元,次年盈利400万港元,迁付清了 3000多平方英尺的鹤园街写字楼。黄仕灵说,我来自内地,熟悉内地的市场 行情,也有一个经销关系网,我得好好利用。内地家电名牌少,我赚这之间 的差价。 
… 页面 137…

     东宁成立之初,仅黄仕灵一个人,是内地人常讥讽的“皮包公司”。“头 脑是资本,信息是生意,经纪是正当职业。”黄仕灵对内地将皮包公司一棍 子打死的做法颇有微辞。      4年后,内地人再也不说东宁是皮包公司了。东宁集团香港总部有60余 名职员,东宁旗下的内地电器企业有员工2400人,1991年营业额突破4亿 港元。      黄仕灵身家上亿,港刊称黄仕灵:“他在香港发迹速度之快,可说是新 移民中罕见的例子,值得香港人借鉴。”      作为一个成功者,黄仕灵对香港心存感激。他说:“年轻时被人列为黑 七类的心情永远不能忘怀,我一看见文革批斗的电影,便不期会掉下眼泪 来。”      诚然,内地来的新移民,尚未出顶尖级的大富豪。须知,李嘉诚等商界 巨子,大多也是从他们这一代移居香港,从小干大的。内地来的新移民,也 将会冒出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富豪。      陈松青号称“股市魔术师”。 
… 页面 138…

                   第七十七章 神秘富豪 郭鹤年视港如家     郭鹤年是大马首富、亚洲糖王。从70年代起,郭氏不断在香港投资,位 于尖东的香格里拉酒店,与半岛酒店隔街相望,成为尖沙咀酒店双壁。80年 代,香港某些“九七恐惧症”患者纷纷走资,而东南亚侨资却逆潮而动,源 源流入香港。郭鹤年是侨资中的领头羊,他缘何这般?                               香港商界名流小传                                 力宝集团李文正     祖籍福建莆田,1929年生,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印尼力宝集团主席,集困业务有 金融、地产、制造、资讯等。80年代后期大举进军香港,在港房地产总值约60亿港元, 控有香港上市公司5家,李文正长子独立门户,次子负责印尼力宝,三子坐镇香港。集 团总资产20亿美元以上。                                 卜蜂集团谢国民     祖籍广东澄海县、卜蜂集团由谢国民父亲及叔父于20年代在泰国逐步建立,最初 是饲料及养殖业,目前集团业务分九大系统,拥有公司过400家,主要在泰国、香港, 中国内地、土耳其、印尼等地,其中卜蜂国际为香港的上市公司,n93年市值为9。51 亿美元。以个人财富计,1994年美国《福布斯》把谢国民排全球华人富豪第7位。为 48亿美元。同年的香港《资本》把谢国民排台港华人富豪第6位,为260亿港元。卜蜂 在中国的正大集团,与中央电视台合办《正大综艺》,影响甚巨。                                宝光实业黄子明     黄子明,1921年生,原籍广东普宁县。该家族从父辈起就在泰国曼谷唐人街做生 意。40年代,黄子明经营钟表业,遂成曼谷巨富,60年代起,家族事业分两头发展, 一头在泰国经营金融、地产、钟表;一头把重点放香港,设立国际眼镜工厂,并获得日 本精工表在港代理权,70年代,宝光实业收购香港7家公司,80年代大举投资香港地 产物业,198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