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

第10部分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第10部分

小说: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一样,又野又刚,在众议院全会上就把陆军机密费问题和田中义一给政友会的“彩礼”给捆在一起提出来了。这一下舆论大哗,第二天(1926年3月5日)的东京各报的头条都是这条丑闻。
  这下田中要倒楣了吧?没有。50年后的田中(角荣)是一见了报就倒了楣,但这位田中(义一)他运气好,谁让他早生那么多年呢?当时的陆相宇恒一成(后出任过首相,以“宇恒裁军”而出名,以后还要谈到他)挺身而出,捍卫“陆军的威信”。宇恒在3月6日的预算总会答辩时指天拍胸:“陆军的军纪严明,机密费的会计手续是有点小问题,但是说有人贪污则是荒唐无稽”,接下来政友会又在3月11日提出国会决议说:“中野正刚议员在神圣的议院用荒唐的言词挑动国民,紊乱军纪,废颓士气。实为模仿苏俄共产主义者,企图离间军队和国民的非行,应该深刻反省”。
  就这样,政党和陆军的吭瀣一气,把日本拖进了堕落的深渊。从此以后,批判军部就是“破坏军队的威信”,就是“企图破坏国体的共产主义者和乱臣贼子”。
  老冰在这儿举中野正刚的例子只是说明当时政党和陆军的狼狈为奸,并无歌颂中野正刚的意思,可不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么一回事。这位中野正刚其实是一位如假包换的法西斯分子,极其崇拜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要求在日本实行强权政治。他的话你可当不得真,因为连他本人也不知道下一句是想说什么。
  一年后的皇姑屯事件,关东军谋杀了中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中野正刚立即挺身而出,指责田中义一实际上是犯人河本大作关东军高级参谋的后台。这句话有点勉强,说田中义一是河本大作的后台不一定对,但中野正刚指责日本陆军谋杀他国大元帅,是一种卑鄙的犯罪这点是完全正确的。看中野正刚这时候的言行你肯定会觉得他是可爱的和平天使了。
  可是两年后的“9。18”事变时,这位又跳了出来,这次不是批判了,而是转了一个180度的弯,鼓吹“立即承认满洲国”,宣称“极其崇拜关东军的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此后一直右倾,身穿黑色党卫军制服,到处宣传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一次在早稻田大学作讲演,大谈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个大学生们给煽动得都报名去当兵,当时叫做“学徒出阵”,结果大半就回不来了。
  大家都恨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嘿,中野也不喜欢东条英机。理由是“国家不会因为经济而灭亡,也不会因为败战而灭亡。国家只会因为领导人缺乏自信,民众不知所从而灭亡”,和大家的理由不一样。他认为东条没有自信,发动倒阁运动,要东条下台。
  但是太平洋战争时候的军部已非柳条沟事件的军部可比。你敢反军部,肯定让你讨不了好去。这不,特高(特别高等警察)就来找他喝茶来了。喝了一杯茶,让他回家收拾一下行李,这位回了家就切腹自杀了。
  中野的切腹自杀并不是“以死抗争”的意思,他的自杀在更大意思上是保护天皇,怕那些无法无天的特高们把祸水给引到天皇那儿去了。因为他和好几个皇族走的挺近,真被特高一逼供,那还不得老老实实全招了?三十六计死为上,死了死了吧。
  话又说回来了,军部从中野正刚那儿把田中义一给保下来了,可是还有另一拨军人正忙的热火朝天地为田中义一赶着挖坟坑呢。谁?关东军的参谋们。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二十二)
  上年纪的日本人常会把遇事不请示汇报,喜欢自作主张的人叫做“关东军”。时不时能听到这样的怒吼:“为什么自作主张?你是关东军啊”,可见关东军自作主张(用日语来说叫做“下克上”)有多大名气了。
  有人会对这个“下克上”有疑问:“日本人不是最讲服从的吗?怎么会有这个‘下克上’呢?”这个所谓的“下克上”,并不是指不服从命令不听指挥,象咱们原来的国营企业似的。而是指一种社会现象,就是较低社会层次的人从军事上,政治上打倒社会层次较高的那些人。这个词主要用来描述日本的战国时期的历史,象“公家”被“武家”夺了权,“将军”被“管领”夺了权,“守护”被“守护代”夺了权什么的。
  那么在描述关东军参谋们是怎么用上了这个词呢?原来国策是由政府所制定的,军队只不过是执行国策的工具。而关东军的参谋们则把这个关系给倒了过来,他们制定国策,然后就干了起来,再逼迫政府承认,如果政府不肯承认,就施加压力,甚至倒阁。到最后东条英机那儿,干脆军部就把政府给占领了,你看他一身兼任总理大臣,陆军大臣,外务大臣,文部大臣,商工大臣,军需大臣,还有参谋总长,估计这官当的能上吉尼斯世界纪录。
  怎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呢?原因很多:统帅权的超法度的存在,军部大臣的现役制,甲午日俄两场战争的胜利,主流知识文化界的堕落等等都是原因。但这时候还得加上新的原因:军人地位的空前底下。
  一次大战结束时,日本陆军的常备师团总数已经扩展到了21个,海军也在进行“八八舰队”计划,这已经超出了日本这个事实上的小国所能负担的界限了。比如说“八八舰队”如果建成,光每年的维持费用就是6亿日洋,而当时日本政府的财政支出每年只有15亿日洋!加上一战以后的和平潮流,维持这么庞大的军事机器确实有点荒唐。
  再加上当时(1920年代)空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世界,日本也进入了所谓“昭和恐慌”。东北部各县饿死不少人,卖儿卖女随处可见。这时候日本只能走“裁军”这一条路了。1925年加藤高明内阁时,陆相宇垣一成进行了所谓“宇垣裁军”。其主要内容是裁减五分之一的陆军军力也就是4个师团,关闭5所陆军医院,两所陆军幼年学校。
  宇垣裁军的主要思想是“以质量换数量”,并不是为国家预算省钱。节省下来的经费扩充了一个坦克连队(团),一个高炮连队,两个航空连队和一个台湾山炮连队;开设了陆军汽车学校,通信学校;为陆军部队配备飞机,坦克,轻机枪,汽车牵引炮和野战重炮。
  但是宇垣裁军遭到了强烈的抵抗。
  为什么?首先,裁下来的四个师团的军官们没处安置,后来就把他们弄到学校里去军训教官。您说有哪个老师或学生会喜欢一个军官在学校里成天溜达的?于是纠纷不断,整个社会上就形成了一种“军人是吃闲饭的”看法。
  军人受得了这个吗?这不刚刚打完仗,前几天大家还在喊万岁,怎么爬起炕来就不认人啦?到哪儿都看白眼,嫌哥们吃闲饭?哥们自己去找饭吃!总比在这儿当孩子王强。
  不是用裁军的钱给了军人们好武器吗?嘿,人家不希罕这个。日本陆军们不太欢迎坦克之类的新式武器,除了前面所说的迷信精神万能之外,日本陆军的组织构造也是一个原因。
  日本陆军最强的组织是连队(团),因为除了近卫师团外,其余的师团的连队都是所谓“乡土连队”,在连队里谁都得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要不然放个屁就臭回家里去了。连队长(团长)可是当地一大土豪劣绅,就是在太平洋战争最后的日子,你要是认识连队长,照样“召集书”不会寄到你家来。怎么样,够牛B吧?
  连队长们可不喜欢坦克。他们喜欢什么?喜欢马。坦克对他们来说无利可图,造坦克是工厂的事,定购坦克是参谋本部的事,坦克的燃料也是统一供应的——没有猫腻。而马呢?马的饲料可是一笔大买卖,在哪儿买,买多少,里面猫腻大了去了。当上了战车连队长是没有办法,普通连队长对坦克一般是敬而远之的。日本海军是上层腐败(订购军舰的“西门子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而日本陆军则是从中层开始就腐败了。
  说起日本军队的保守,一个人们很喜欢举的例子就是日本军队的军刀。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各国军队里军刀就已经是礼仪用具,但日本军就是死抱不放,在二次大战时还是作为一种制式兵器,是个官就得挎把刀,沉甸甸地吊在腰里行动不便不说,倒霉的还造成事故。日本刀是锻造而成,磁力很强,带着那军刀坐飞机对罗盘有很大影响。当时美军已经有了雷达,捕捉日军飞机时经常发现日军飞机飞的航线莫名其妙,起初以为是为了逃避美军跟踪,到后来才知道是上面坐的军官携带的军刀在作怪,弄得飞机偏离航线。飞行员技术棒的,还能纠正过来,碰到那技术菜的,或者是路线不熟的,那就直接飞天照大神那儿去了,连尸首都没有。
  回过头再说说宇垣一成吧。宇垣是陆大第十四期1900年毕业的,是所谓“军刀组”之一。前面说过陆军大学校毕业生的前六名由天皇赐予军刀一把,因此这部分人被称作“军刀组”,飞黄腾达的特别快。宇垣从小就挺聪明,小学毕业后就在母校当代课老师,十四岁就通过了教员资格考试成为了正式教员,十六岁居然当上了小学校长,1894年的小学校长,怎么着也比现在的半野鸡大学校长要牛B吧,况且只有16岁。
  宇垣以“军刀组”的身份从陆大毕业,确实挺一帆风顺。先后当过驻德武官,参谋本部军务局长,作战部长,陆大校长,第十师团长,教育总监部本部长,陆相等要职。但因为两件事得罪了娘家人陆军,一次是1931年3月后来的甲级战犯桥本欣五郎和大川周明策划过一次政变,要推宇垣做首相。后来虽然宇垣自己制止了这次政变,但是讲不清楚到底参与到了什么程度?还有就是这次裁了一军,当然主要是因为后者。
  所以1937年广田弘毅内阁总辞职以后受命组阁,但这时娘家人出来捣乱了。石原莞尔串通陆军又闹了一次罢工,不出人当陆军大臣,于是宇垣只能灰溜溜歇菜。战后1953年宇垣又以最高票当选为参议员,有过几次要出任首相的风声,但就是没当上。日本人一提起宇垣一成,就会想到几十年在首相宝座边上转,就是坐不上去的滑稽形象。
  别看陆军罢过宇垣一工,宇垣在陆军中的影响力其实是巨大的。当时有个名词叫“宇垣派阀”,就是后来的所谓“统制派”,里面都是些什么人呢?看看以后升上陆军大将的名单吧:金谷范三,南次郎,佃英太郎,阿部信行,本庄繁,松井石根,小矶国昭,杉山元,佃俊六。里面有两个后来的首相(阿部信行,小矶国昭),四个后来的甲级战犯(南次郎,松井石根,小矶国昭,佃俊六)。
  嗯?怎么没有东条英机,他不是统制派的大哥大吗?别急,东条那时还没有混出来呢。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二十三)
  1904年,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
  陆军幼年学校有一门作业是写生,每星期的交两张写生,目的是为了打好将来的作战绘图基础,所以日本陆军将领大都画得一手好图。老冰见过几张辻政信画的素描,从并非职业画家的角度这一点出发,画得不错。
  可这一天有一张三年级(相当于现在的中学三年级)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不对头。上面画了一根很可爱的小鸡鸡,边上还有一行字:“我的宝贝,画于厕所,十月一日”。
  老师一看,怒不可遏。堂堂陆军幼年学校居然有人画这种淫画,还敢当作业交。这种混蛋学生不处分如何了得?
  但是教员会议讨论的结果是:“15岁的小孩子,偶尔恶作剧一下也没什么,而且也应该鼓励这种大胆的做法”。到底这个“大胆”是什么意思也没人弄得清楚,反正那个绘图教员是一怒之下拂袖而去,而这位“大胆”的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几十年以后人们回忆起这件事时,总是很惋惜地说:“如果当时仙台陆军幼年学校开除了那个小孩,以后的亚洲历史可能就会改写”。
  为什么?哪个小孩是谁?不是别人,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策划了“满洲事变”(日本人对9。18事变的称呼),建立了满洲国,拉开了“十五年战争”序幕而后来又自告奋勇当战犯美国人都不理的石原莞尔。
  解释一下“十五年战争”这个名词。日本人是把上次的战争分为两场战争的,一场原来是叫做“大东亚圣战”,输了以后叫“大东亚战争”。再后来美国人不准那么叫,就跟着美国人一起在正式场合叫“太平洋战争”,但私下还是叫“大东亚战争”。那是从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开始算的,也有人从1940年9月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开始算,直到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另一场战争一般叫做“15年战争”,指的是从1931年9。18开始的侵华战争。老冰一直没有弄懂为什么中国人叫做“八年抗战”,怎么比日本人还少算了7年?那七年在干什么?如果没有“支那事变”(日本人对“7。7事变”的称呼),中国还会不会抗日?
  其实石原莞尔的出名,还倒不是因为他策划了“9。18”,而是在“7。7”以后,当时已经荣升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的石原莞尔少将反对扩大战争,被武藤章(陆大32期,甲级战犯)反驳说“我们就是学石原先辈的做法,有什么不对”,这才出了名。
  但是在谈石原以前,还必须再回到1921年10月的德国旅游胜地巴登巴登去看看发生过什么事。当时日本政府派了永田铁山少佐(驻俄国武馆,陆大23期),小佃敏四郎少佐(驻瑞士武官,陆大23期),冈村宁次少佐(陆大25期),东条英机少佐(陆大27期)去欧洲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三人全是陆士16期毕业的,就东条是17期的,调查完了就跑巴登巴登去泡温泉去了。
  看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几位当时36,7岁的自命在未来10年到十五年内要掌握日本陆军的野心家们的感受相当深。一次大战和亿万和任何战争都不同,坦克,飞机,毒气都被使用,没有了前方和后方,没有了军人和平民,剩下来的就是一个词:“杀戮”。
  日本没有参加一次大战的主战场作战,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