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

第1部分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第1部分

小说: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一)
  提起“战犯”,人们肯定会想起供祀在“靖国神社”里的二战日本战犯。这里的战犯,就是指的他们。 “靖国神社问题”里面牵涉到的战犯是指供祀在里面的14名甲级战犯。其实还有几乎全部的乙级丙级战犯都供祀在靖国神社里面。
  这个甲乙丙级战犯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是不是甲〉乙〉丙?倒也不完全是。那个不等式在各级战犯的官职上倒基本成立,但并不是说在罪行上也成立。像那两个在南京比“百人斩”的恶棍,就只是丙级战犯。有人要说了,那么罪大恶极,还只是丙级战犯,那甲级战犯和乙级战犯都是些什么人?
  甲乙丙只是一种分类。
  人类打了那么多年战争,互相杀来杀去,到100多年前才想起来要给战争也规定一个游戏规则。 1899年在荷兰海牙开了一个海牙和平会议,大家签订了一个“海牙公约”,规定了交战者,宣战,战斗人员,非战斗人员,伤兵和俘虏,不能使用的战术,休战,投降等等。到了现在虽然海牙公约已经被为数众多的其他国际条约所替代,但是现在关于“战争犯罪”的基本思想还是沿用海牙公约的。
  所谓乙级战犯和丙级战犯就是指在二次大战中违反海牙公约,犯下虐俘,屠杀平民,抢劫等罪行的日本战犯。其中指挥,监督的军官是乙级战犯,而具体执行的士官,士兵和军属则为丙级战犯。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在横滨,上海,新加坡,马尼拉等50余所监狱逮捕乙级丙级战犯5600余名,最后伏法的大约是1000名。所以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而被伏法的那两个恶棍只是丙级战犯。
  海牙公约只是规定了“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犯的罪”,当时并没有发动战争也是一种罪行的认识。一直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家回头看看,仅在战场上就死亡 万人,由于寒冷,饥饿,屠杀而导致的非战场死亡就更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当时排在战争流血排行榜的第二名(第一名据说是中国的太平天国战争,当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个排行榜的位置也有了变化。)这样大家才有了发动战争也是犯罪的共识,要追究发动战争的德皇威廉二世的战争罪行。但那罪魁祸首威廉二世躲到中立国荷兰去了,荷兰又拒绝引渡,只好不了了之,仅仅是在巴黎和会上谴责了战败国德国的“对人道的犯罪”。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那些发动战争的人可就无处可逃了。但是怎么审呢?用海牙公约套不住他们,因为他们既不是某次具体战争犯罪行为的指挥者,也不是执行者。用德国或者日本的国内法更套不住这帮。因此,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条例第六条第一款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条例第五条第一款中特别规定了“对和平的犯罪”。规定如下: “对和平的犯罪,即发动或计划,准备,开始,进行宣战或不宣战的侵略战争及违反国际法,条约,协定,誓约的战争以及参加为达成上述行为的计划及谋划。” 这下总算把那些个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给套进去了。
  给套进这一条的日本战犯,就是所谓的“甲级战犯”。
  当时被美军抓进巢鸭监狱的涉嫌甲级战犯的有200名,后来被正式起诉的共28名:荒木贞夫,木户幸一,铃木贞一,平沼骐一郎,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东乡茂德,广田弘毅,梅津美治郎,小矶国昭,东条英机,星野直树,大川周明,佐藤贤了,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大岛浩,重光葵,永野修身,松冈洋右,冈敬纯,岛田繁太郎,桥本欣五郎,南次郎,贺屋与宣,白鸟敏夫,佃俊六,武藤章。
  这28人中被绞首了的有7人: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广田弘毅,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武藤章。
  被判终身监禁的有16人:荒木贞夫,木户幸一,平沼骐一郎,梅津美治郎,小矶国昭,星野直树,佐藤贤了,大岛浩,冈敬纯,岛田繁太郎,桥本欣五郎,南次郎,铃木贞一,贺屋与宣,白鸟敏夫,佃俊六。
  被判有期徒刑的有2人:重光葵(7年),东乡茂德(20年)。
  在判决前病死的有2人:永野修身,松冈洋右。
  剩下的一位大川周明可就其妙无比了,被查出患有梅毒(!)和精神病,因此免于起诉。
  需要说明一句的是松井石根其实应该算乙级战犯,但是南京大屠杀实在是罪大恶极,这才把他弄到东京去审判。而一般的概念是“东京审判”就等于“甲级战犯”,所以松井石根也就叨光升了一级,被认为是“甲级”了。
  列了这么多名字,有人会不会说这老冰是“文不够,名来凑”,拿名字来混篇幅来了,那您可错怪老冰了。您注意数一下那打了下划线的数目,在被起诉的28人中有17个,一大半。在被绞首的7人中,除了广田弘毅是首相和那个“形甲实乙”的松井石根之外,全部有下划线。打了下划线而没被绞首的,清一色终身监禁。
  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甲级战犯中,也有“超甲”的一群。那些“超甲”们是一些什么人呢?
  他们全都有一个共同点:当过参谋。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二)
  不就是个参谋嘛,这么牛B?会不会有人这么想?中国有句话叫做“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其实应该再加一句:“就是带了长,又能怎么样?”,你不看人家刘亚楼上将这东野的参谋都已经当得带了长了,还是嫌不过瘾,到十四兵团去当司令吗?共军那么多参谋长,人们除了刘亚楼之外还能记住几个参谋长?而人们记住了刘亚楼,更多地是因为他当过空军司令员和他那传奇般的个性吧。
  而日本军的参谋们则不同,如果把那次战争从1928年6月关东军在皇姑屯谋杀张作霖开始算起的话,把那场战争称作日军的参谋们从阴谋策划到积极扩大,从疯狂推进到最后彻底输光的一场战争一点都不过分。
  在说明日本军参谋的作用和战争责任之前,还是先来说明一个名词“日本军国主义”吧。 在抗战前和抗战中,还能看到“日本帝国主义”这个说法。战后就不太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这个词,而且在现在军国主义只用于日本(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早就已经被人忘了),没见过“美国军国主义”,“苏联军国主义”的。
  那么这个“军国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国的《辞海》上是这样解释“军国主义”的:“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一切为了侵略扩张的黩武思想和行动”,而日本的《广辞苑》则是这样解释的:“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政策,组织为战争而准备,重视以军备力量对外发展,用战争来高扬国威的思维方式”。用词有点不同,但基本意思是一样的。
  实际上的军国主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先说一件事吧,1930年,为了参加伦敦海军裁军会议,日本国内有过一场大吵架。只要听听吵架内容,就知道什么是军国主义了。当时的浜口雄幸内阁认为海军兵力力量的决定,属于军事行政,归海军大臣管。而当时的在野党政友会则认为,没有经过军令部的同意就是对所谓“统帅权”的侵犯。
  什么意思?海军大臣管海军省,是政府衙门。而所谓“军令部”是海军参谋部的名称。这场论战的实质是海军统帅权在军令部而不在海军省。也就是说政府不能管军队!
  反过来,军队能管政府!怎么一回事呢?当时有一条军部大臣现任武官制的规定,就是说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军人出任。1913年曾经改为退役,后备役军人也可以出任,但在实际上就从来没有实现过。反而在1936年2。26事件后,在军部的压力下广田内阁又恢复了现任武官制。
  这个现任武官制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厉害得很,只要军部对内阁不满意,两个军人大臣辞职就行了。不派新大臣,你个内阁只能垮台:缺俩大臣还玩什么?现任武官制的话你就没法子到国会议事堂前面去随便拉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来凑数。这一下军队算是把握了政府的死穴,时不时就可以点你一下。
  统帅权在当时的日本是什么意思?在当时的日本有两本关于统帅的指导书,一本叫做《统帅纲领》,另一本叫做《统帅参考》。前者是最高机密,只有极少数的高级军官才能阅读;而后者是1932年编修的陆军大学校教科书,里面写的很清楚:“统帅权的本质是力量,其作用是超法律的。”“统帅权的行使及其结果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无权对军队的统帅指挥及结果提起质问,要求说明及批评。”
  怎么样,这个所谓“统帅权”够牛B吧?用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话说来就是“一言以蔽之:无法宣言”。军队可以无法无天,凌驾于政府之上!这才是军国主义的真正之所在。
  关于第二次大战中的日本,不少人认为是由于“军部的暴走”。但是军部为什么会暴走,为什么能够暴走。这个“统帅权独立”是个根本的原因。
  平时日本军队的最高编制是师团(相当中国军队的师),师团以下单位分别是:连队,大队,中队,小队和分队,分别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团,营,连,排,班。也就说小说《烈火金刚》里面和肖飞,史更新他们干了一阵子的那个“猪头小队长”其实是个排长。师团长直属天皇。战时若干个师团编成军,象武汉保卫战中岗村宁次指挥的就是11军。若干军再编成方面军,象什么“南方方面军”“北支方面军”等。最高司令部称为“总军”。
  另外还有一些“独立混成旅团”和“独立步兵大队”。
  大正末年(1920年代初)的裁军以后,日本的师团数是17个。到1945年战败时包括那些个已经“玉碎”了的师团,总数膨胀到了192个。
  这么些个军队是怎么指挥的呢?
  战前的日本,相对于军事行政的“军政”,作战,用兵等被称为“军令”。军政归陆军省,海军省管。军令则归参谋本部(陆军)和军令部(海军)管。也就是说,政府只管招兵和养兵,招来和养着的这些兵准备干什么,在干些什么,一概无权过问。
  而这些政府招来,政府养着的兵呢,也邪门。指挥他们的是长官,什么师团长,大队长的。谁指挥长官呢?参谋们。
  参谋照道理是应该为上官起草作战方案,再帮助其实施其作战计划的。也就是说长官管参谋是各国军队的常识,但在日本军队,军政和军令是完全分离的两元系统,管参谋长的是上一级参谋长。
  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
  当然不能,你看诺门坎日本军不是输给苏蒙联军了吗?中日战争日本军不是输给中国军了吗?太平洋战争日本军不是输给美军了吗?二战末期,关东军不是输给苏联红军了吗?
  嘿,你老冰是不是尽找能说的说啊?甲午战争,日本军不是赢了吗?日俄战争,日本军不是赢了吗?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军不也占尽优势吗?
  对,日本军队的组织和训练,能够保证他们打出很漂亮的战斗和战役,但决不能赢得战争。这就是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占优势的原因。但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怎么解释?没错,日本确实赢了那两场战争。要解释这点,就还得从日本怎么会有这种政府和军队的两元化和日本军队怎么会有这种莫名其妙的两元指挥体系开始说起。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三)
  怎么会有独立于政府和议会的军队?一个军队又怎么会有两个指挥系统的呢?这得从日本陆军的建军开始讲起了。
  日本近代陆军(就是所谓的“大日本帝国陆军”)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明治维新后的1871年从萨摩,长州,土佐这三藩献给天皇的6300名“御亲兵”开始的。明治天皇以这个兵力为基础进行了“废藩置县”的改革。这些“御亲兵”后来改名为“近卫”。
  这些个“御亲兵”们当时是忙的昏天黑地,干嘛呢?忙于镇压各地藩主士族的反叛。到了1877年(明治十年),来了一场被称为“南西战争”的大规模反叛。被内讧轰下了台的明治维新最大功臣,陆军大将,前近卫都督的西乡隆盛带了7个大队的13000兵打着“有话要对政府说”的不明不白的旗号从鹿儿岛北上,和九州的士族们一会师,好吧,有了30000多兵,把个熊本给包围起来了。放出话来,说还要到大阪,东京去溜达溜达。
  这一来明治政府可慌了,赶紧镇压。派了个文官叫炽仁亲王的做征讨总督,又找了两个武将陆军中将山县有朋,海军中将川村纯义帮忙做参军,三人就带了一大堆老兵新兵和不是兵们去“讨贼”去了。这个“不是兵”是什么意思呢?征讨兵力不够,把东京警视厅的警察们(当时叫“巡查”)也弄到前线去玩命去了。
  这一打就打了七个月。最后官军赢了,贼军首领西乡隆盛自杀。官军可不得赢吗,首先,反叛军是所谓“贼军”,道义上就输了一着;其次,反叛军的口号也不明不白,“有话要对政府说”是个什么意思?干嘛要去大阪东京溜达也说不出个道道;第三嘛官军的武器比贼军可要强多了,法国制的野山炮,步枪什么的,贼军没有;最后就是钱了,贼军军费只有70万圆,而官军用了4160万圆。所以说这贼军根本就没有胜算。
  但是,实力悬殊这么大,这仗怎么还打了7个月呢?可得好好总结一下,开了几次会,大家理出了一条头绪来了:文官掌了统帅权。文官不是武将,不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什么事都要请示汇报,把个战机给延误了。还有一条呢,就是参谋的水平太差,一个好招都支不出来不说,还尽出些蹩马腿的臭招。
  这边总结会还没有开完,那边又出事了。这次不是叛乱,是兵变。南西战争打完了,大家得论功行赏对不对?可这功劳全被当官的拿了,小兵们没有。打了一场仗,劳民伤财,官家也给打穷了,当兵的饷都发不出来了,而且不是普通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