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隐相 >

第14部分

隐相-第14部分

小说: 隐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到这个,黄继来竟难得有些扭捏起来,磨蹭了一会儿才爬到黄司马的书桌上将自己的文会之作给录了一遍,而后恭恭敬敬的递了过去。

黄司马接过来一看,《登岘山》,这题目却是平平,内容则是一首五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云淡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诗刚看完,黄司马已猛然站起身来,“这诗真是你写的?”,口中虽问,眼神里却是十足十的不相信。

这诗除了“水落鱼梁浅,云淡梦泽深”一联之外也没什么太出奇处嘛,凭什么我就写不出?黄继来心中嘀咕,嘴上却是不敢这么说,只是又不愿说这是抄来的,遂就含糊道:“我在文会中交上去的正是这首”。

这话说的讲究,既没否认,也没承认。只是那黄司马是做老了官的,这含糊其辞正是其看家本领,黄继来这点小手段焉能瞒得住他,“孽子,还不从实道来”。

眼见瞒不过去,黄继来倒也光棍,将如何抽唐松之诗换为己有的事儿尽数说了。

抄诗被自己老爹发现,黄继来心里的确有些不好意思。但除此之外他还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这种心理自然而然就在语气里带了出来,谁知让他想不到的是话刚说完,一个掴掌批脸就甩了过来,打的他头晕脑胀。

“孽障,气死我了”,黄司马狠狠扇了儿子一耳光之后没顾得上跟他废话,先叫进外面伺候的长随,着其即刻往州衙找张启玉,见着人速速请来相见。

那长随急忙去了,黄司马这才转过身来,黑沉着脸怒声道:“方别驾办此文会的目的是为今科的乡贡生拔解。有我在州衙,此事你根本无需担心,又何必行此蠢事。蠢材,此事瞒得住人?一旦外泄你这孽障必定为士林所笑,身败名裂”。

黄司马说完犹自不解气,骂了一连串的“蠢材”。

“这次文会所作没有当众宣示,其他人也都不知他写了什么,如何泄露的出去?就是有些风声,知道的人又怎会为唐松那个措大得罪我黄家?再说,就是传到他耳中又能怎地?最多不过一场口舌官司罢了,他说是他写的,我还说是我写的呐,谁能给他作证?张启玉?”,这事黄继来已经想过,也早存了强吃的心思,是以说起来极是顺溜。

“孽障,你说的简单。我只问你,你可还写得出这样的诗来?写不出,一切都是妄言。此次的岘山之会是为几日后的汉江之游预选与会之人,介时若那唐松也去了,就此起了纷争,只需命你二人当场同题赋诗,则真伪立判。岂容得你狡辩?”。

黄继来也是被那一巴掌给扇急了,愤声抗辩,“写不出怎的,江郎才尽还不成嘛!再说那唐松今天的诗作都没了,他一个措大出身,数遍整个宗族都没一个做官的,如今又恶了襄州士林,还凭什么去汉江之游?别说去,只怕他连消息都得不着”。

唐时科举制度与后世不同,后世里读书人先考秀才,考中秀才自然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乡试考中举人后顺理成章又有了往京城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资格。这一环扣一环没什么分歧。

唐朝没有秀才和举人的考试,地方上读书人要想进京参加礼部组织的考试,必须先获得地方州道衙门认可的“乡贡生”资格。地方读书人多,礼部给下的乡贡生名额却少,如此以来竞争就激烈,乡贡生的确定需要选拔,而这选拔的过程就是“拔解”。

此时科举定制未久,诸般制度尚不完善,这拔解也就没什么正规考试的程序,而是由州道主官通过文会择选本地士林菁华。今日的岘山之会就属于初选,而几日后的汉江之游则是最后确定乡贡生名额归属的终选。

一旦获得乡贡生名额,此去长安不仅可以沿途吃住在只接待官吏的朝廷驿馆,且还可获得地方衙门的润笔银,甚至有些杰出者还能得到父母官的亲笔荐举信,可谓是意气风发,势在必争。

黄继来说完,黄司马倒没有再一味斥骂,而是细细问起了唐松的情况,不多久之后。长随回报,张家启玉公子已至门前。

随后的事情不去说它,第二天早晨,黄司马起身梳洗罢刚到衙门的公事房里坐定,一瓯新煮的茶水还没吃到嘴就有人前来求见。

来的是个贴身小厮模样的人物,一脸的惶急。黄司马却是认不得他,直到他自己绍介了才知道是姑家表哥那个宝贝儿子身边的跟班儿。

再一细问,却是姑家表哥那个宝贝儿子李茂今个儿一早被人给告了,如今已被襄州首县出了牌票拿往县衙开堂问案,这小厮是被指使来请援的。

黄司马听到这个心里着实有些腻歪,他有四个姑,如今俱已不在。与这个犯事的姑表哥家关系也实在说不上亲近。若论本心实在不想理这破事儿。只是这个表哥素来挺会做人,虽然人在县治平时亲近的不多,但逢年过节的却没少了礼数。如今出了这样的事儿要不去问问实在说不过,再则本家亲戚出事管不管先两说,问都不问这难免招人闲话。

当官的亲戚多就少不得这些麻烦。每逢这事,黄司马都恨不得吏部来一纸公文将他调到别处为官才好。

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黄司马最终还是起身出了公事房往一巷之隔的首县县衙而去。

因是距离近,黄司马也就没乘车,一路走过去的过程中却从小厮嘴里问清楚了事情原委。却是姑表哥家那个儿子昨日带了宠妾来逛州城,不合遇着了此前被休掉的嫡妻,双方因此就起了口角。更不巧的是这一幕恰被那弃妇的兄弟给撞上了,因此上就有了今天这场官司。

第二十八章 官司(二)

听完事情原委,黄司马腻味的更狠了。一个被夫家休掉的弃妇还不够可怜的,既是偶遇,不念夫妻旧情寒暄问候也就罢了,还要上去与个妇人争执口角,真是凉薄。而后见那妇人的兄弟不是善茬,就该趁夜回了县治才是,介时真要有事也是本乡本土的好料理,传出去的范围也小些。一个读书人进衙门打官司很好看嘛?

心下想着这事,黄司马将要进襄城县衙的侧门时,却见对面正走来一人,穿着一身道衣,面相甚熟。

唐时穿衣风尚比较开放,因道衣穿着舒适随意,所以许多个官员士大夫们也都置办着好几身,平日公事之余将它拿来做家居常服穿。所以穿道衣的并不就一定是道士。

黄司马看清楚了那人的面貌后,顿时笑着迎了上去,“昨天听犬子回来说方大人不曾前往岘山,某还寻思着是不是大人身子有所不适,正想等今日散衙后往大人私宅探问的,却不想竟在此地碰上了,真是好缘法”。

“昨天是有事耽误了”,正值中年的方别驾随意回了一句后饶有兴致问道:“司马大人的公子可是姓黄名继来的,哦!果然是他,昨日贵家公子那首《登岘山》某已看了,实是不可多得的上佳之作。黄大人有子如此,必当青出于蓝,可喜可贺”。

昨日那长随赶到州衙时太晚,张启玉已将所有的文稿交予了方别驾。虽然已经做了些准备,但黄司马依旧是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说,打了个哈哈应付过去后忙转了话题问道:“大人怎么来了此间?”。

“今日难得各曹送来的公文少,闲着就出来坊市间转转,正好听人说首县衙门有弃妇告夫之事,这不就随着来看热闹了。县衙正门人太多,只好走这侧门了。黄大人因何而来呀?”。

方别驾说的随意,黄司马却不真信他是闲的没事儿才会在街上乱逛。如今州衙里谁不知道这位新来的方大人乃是从御史台贬官下来的。虽然是个谪官,但谁也不敢真就小瞧了他。毕竟这位是从御史中丞的位子上被贬下来的。

唐朝御史台下辖台院、殿院、察院三个部分。御史台的一号人物是一名御史大夫,除此便是两位御史中丞。作为御史台的三巨头之一,这位方大人可是当之无愧的言官领袖人物。在贬官之前,这位方中丞专司的便是察院,而御史台察院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派遣御史巡游天下监察各道州军民政事。

说来唐朝的地方官们除了顶头上司之外最怕的就是这些个神出鬼没,却又有通天权限的监察御史。而今这么个监察御史头子到了襄州州衙,虽说是被贬下来的,但谁敢不忌他三分?

更别说这位之所以被贬是因为一本弹章往死里得罪了武三思。武三思是谁?那可是当今圣神皇帝的亲侄儿,漫天下人都知道除了武承嗣之外,前神龙天后武则天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被封为梁王的侄子。在当今武氏一族烈火烹油的时候,往死里得罪了武三思却还能安然无恙被贬到襄州出任别驾,这本身就说明方别驾那也是朝堂里有硬底子根基的。

别看都是贬谪,但里边的讲究大了。往常里得罪武三思的人,十个有十个都是被贬到岭南,甚或是交趾郡的。这样的贬法儿其实跟下大理寺杀头也没什么区别,不过是把杀人的刀子换成了水土不服及瘴疠之气而已。自大唐开国以来,凡是被贬往岭南的官员最终能生回中原的可谓是十不存一。

因是有着这样的背景根脚,方别驾虽顶着个谪官身份,却在襄州府衙气场十足。本就一意奉行“无为而治”的金刺史更是避其锋芒连上衙都少了。而今州中大事俱是这位刚刚交接完文书的方大人一言而决。

至于他今天穿着常服在城中闲走,只不过是监察御史们的老毛病发作罢了,还真能是闲逛?

方别驾当面,黄司马自是将其与案中人的关系深藏起来,“正如大人所说,弃妇举告前夫的事情确是少闻,正好今天我那儿也清闲,遂就来瞧个热闹”。

闻言,方别驾哈哈一笑,“连你我都忍不住来凑热闹,也难怪县衙前门水泄不通了。先且不论案情,这弃妇能有这份勇气便值得嘉许。走,进去看看”。

其实不仅是唐朝,整个王朝时代的几千年里普通老百姓对到衙门打官司持以抗拒的态度。俗话说的好,“打死莫告官,饿死不做贼”,若非实在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古人是不愿上衙门的。这其中又以两类人抗拒程度最深。一是读书人,读书人素以清白自诩,闹到衙门上大庭广众之下与人争讼是极丢人,极败坏门风的事情。所以古代读书人常喜欢以不入公门自夸。直到清末仍是如此,《儒林外史》中便有明确的记载。

因是这个风俗,古代替人打官司的读书人也是地位极低,素来被人以“讼棍”称之。几乎在所有的文学作品里,这样的人只要出场必定是反派角色,而且还是神憎鬼厌的那种。哪儿有后世的律师那么光鲜。

另一类便是女人,女人主动告官几乎就等于把脸面撕下来不要,其对个人名声的杀伤几乎是毁灭性的。所以这样的事情就异常罕见,一旦出现当即就能轰动四方,引无数人来瞧热闹。

唐时地方衙门审案一般是不禁百姓观审的,襄州首县衙门一年里也不知要审多少案子,但来观审的人非常有限。今天之所以出现观者如潮,正门都堵死的情况。原因就在于这不仅是女人举告前夫,而且陪着那女人上衙门的兄弟还是个读书人。

身份敏感,热点十足,这案子想不热闹都难。

方别驾与黄司马到时,两班衙役刚刚手持水火棍排班完毕,还不曾正式升堂。一身鲜亮官服的许县令正在看状子,不知怎的竟有些出神模样。这时听说本州别驾及司马大人联袂而来,忙绕过公堂后的照壁起身来迎。

这也不是寒暄说话的时候,两方见礼毕,许县令命人在公堂侧角为二位大人设座观审之后,便登堂重回公案之后。

看看一侧坐着观审的方别驾及黄司马,再看看公堂外庞大的观审人群,自接任襄州首县后从不曾遇到这种火爆场面的许县令竟然微微有些紧张。

深呼吸两口气,轻轻咳嗽一声后,许县令拿起沉甸甸乌黑锃亮的惊堂木“啪”的一拍,“升堂”。

两班衙役应声如雷,堂上堂下顿时一片寂静,只听许县令威严沉肃的声音缓缓道:“带民妇唐缘姐弟上堂”。

片刻后,一个小娘子及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在两个公差的陪送下缓缓走上堂来。

那小娘子脸色苍白,身子抑制不住的抖个不停,走不三步便要扭头过去瞥一瞥身边的兄弟,似乎没这个兄弟陪着她现在连路都不会走了。除了看自家兄弟之外,这小娘子连头都不敢抬一下,这般怯生生的样子真是让人看着就觉得可怜。

不过陪着她身边的那个兄弟却浑是个异类,这年头上衙门与人争讼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丑事”,除了那些泼皮无赖之外,不管谁,不管他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上公堂总是低着头,甚或还有举袖掩面而行的。眼前这少年倒好,分明是穿着一袭儒服的读书人,非但没有掩面低头,反倒走的闲庭信步,意态昂扬。不时还向栅栏外观审的百姓们含笑示意。

那神态,那气度,真真儿的应和了四个字——正大光明!

第二十九章 官司(三)

异类,真是异类呀!此时来观审的都是住在襄州城中的百姓,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了。但任谁也从没见过这等上衙门跟逛自家院子一样的主儿,顿时,观审百姓们的目光便齐刷刷的集中到了他身上,议论之声也随之蜂起。

“斯文败类呀,真真是污了那一身儒服,污了我圣人衣冠”,这痛心疾首的是个坐馆糊弄蒙童们的老冬烘。

“看他这样子,他姐姐在这铺官司里必定是占着理的,要不然能是这么个模样?做贼还心虚呢”。

“哎呀,谁占理谁不占理现在说不清。要我说,这小娘子有这么个兄弟真是好福气,一个读书人连斯文脸面都不要了,你们想想这小伙子对他姐姐得多好?张家婶子,你兄弟也是读书人,要遇着这事他肯陪你?”。

“屁”,那张家婶子是个直肠子,而且看来对自家兄弟也是积蓄了诸多不满,“他那脸面可是值钱的很哪,上回我在西市跟胡屠户吵骂,他从后面过都没帮我说一句话,跟不认识似的,生怕丢了他的人。就这,还敢指望他陪我上公堂”。

这妇人的话引起众人一片哄笑,哄笑中便听到一个脆生生的声音道:“这小郎真是好风流相貌,人瞅着也真是顺眼的很”。

“怎么?红姐心动了。那你就认下这个兄弟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