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立隋 >

第176部分

立隋-第176部分

小说: 立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武周北逃,带来了大隋攻打河东,与唐军鏖战不休的情报。其后,处罗可汗一直关注着河东的局势,当听到大隋已经收复河东的消息,处罗可汗的心情是复杂的。
    对于大隋,突厥一直是又恨又怕,曾几何时,突厥人南下,遇见大隋的抵抗,损失惨重。然而,大隋更厉害的是拉拢分化,将昔日强盛的突厥变成了东、西突厥两部分。突厥人,也有聪明人,他们并不是看不出来。可是,在既得利益者面前,无论是*厥,还是西突厥,谁会向对方称臣呢?毕竟,两方若是合并,只能有一个最大的“可汗”。
    也正是在去年,突厥南下之际,在河北,由阿史那咄苾率领的突厥军队,受到了河北隋军的重创。据后来阿史那咄苾以及其他一些将领所言,隋军非常的强大,这让处罗可汗感到不可思议,他不相信隋军有这么厉害,所以,他认为,这些理由,都是阿史那咄苾和诸将战败之后,为了逃脱罪责而危言耸听,所以,阿史那咄苾受到了责罚。
    但是不管怎样,大隋的实力渐渐恢复,这点事毋庸置疑的。处罗可汗感到了忧虑,一个强大的政权在他的南边出现,无疑是可怕的。恰好,李渊似乎对大隋颇为忌惮,送了金银、美人,相约处罗可汗一同夹击大隋。
    这让处罗可汗很是满意,所以他决定答应大唐的要求,为此,他在广阔的草原之上下达了他的最新命令,那就是辖区内的各个小可汗以及各个酋长带领他的军队,赶往突厥牙帐,集合。等到人马聚集了之后,旋即兵分两路,分别由河东、河北南下。
    有了李唐的响应,处罗可汗认为,大隋必定一战而亡。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有集齐军队,自己就先命丧黄泉。
    在接到处罗可汗的命令的时候,阿史那咄苾大为兴奋。他暗中勾结的大隋,从大隋那里得到了一定数量的铠甲,悄悄的装备了一支精兵,等待的就是这一天。
    很多人都有野心,阿史那咄苾也不例外,他的野心,就是要称霸大漠,当然,如果能够让杨浩称臣,那也是他乐意见到的。在赵德言的劝说下,阿史那咄苾变得极为的隐忍,就如一只蛰伏在草丛中的虎豹,等待着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时机!
    如今,这个机会到了。在阿史那咄苾还在苦心思虑,思考着如何在可敦的配合下,击杀处罗可汗,拥有这片丰美的草原的时候,处罗可汗传来了他的旨意。
    阿史那咄苾知道机会到了,所以,他用很短的时候,召集了部队,然后直奔突厥牙帐。
    到达了那里之后,阿史那咄苾暗中联系了可敦,大隋义成公主。早些时候,两人暗中已经有书信来往,可敦也作出了一些部署。如今,处罗可汗身边的一些人,都已经变成了义成公主的人手。
    有了可敦的支持,一切就变得容易多了,要知道,义成公主自开皇二十年,下嫁启民可汗之后,又经历了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在突厥已近二十年。她一心为了大隋,细心的经营,势力也是不小,就是处罗可汗也是深深的忌惮。
    当年,杨广在雁门被始毕可汗围困,就是幸亏了义成公主的帮助,这才使得突厥人退却,杨广这才没有被突厥人抓获。
    当*厥各部纷纷赶来,可敦劝说了处罗可汗,召集了大小可汗,以及各部落酋长,名曰商议军情。
    处罗可汗欣然同意,可是就在这样一个夏日炎炎的下午,处罗可汗想不到他会身首异处。大帐内的小可汗、酋长很快的被控制住,然后被迫发誓效忠阿史那咄苾,共同尊他为突厥的大汉,是为颉利可汗。
    不满的人也不是没有,还是有些忠于处罗可汗的部落,纷纷举兵反抗,可是在早有准备的阿史那咄苾和可敦的打击下,那些反抗者在付出了血的代价之后,只得放弃了抵抗,毕竟,处罗可汗已经死去,突厥人又不曾学习中原人的文化,忠君爱国的思想非常的淡化,在他的心中,能活着,有酒有肉,那样的日子最为逍遥。
    既然处罗可汗已经死了,何必表示什么忠心呢?大多数的突厥酋长的选择,就是效忠于阿史那咄苾,*厥新的可汗——颉利可汗。
    至于义成公主,颉利可汗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封她做了可敦,毕竟,人心初定,还需要她帮自己稳定局势,只是,他的心中也暗暗起了提防的心思,这个女人,着实厉害啊,他怎能不防?
    刘武周就是在这场政变之中,与处罗可汗一样,死得非常的悲惨。倒是那位李唐的使臣,幸运的逃过了一劫。
    当然,可敦并不知道,在某个傍晚,颉利可汗秘密的召见了李唐的使臣,跟他说了两件事,一是索要更多的金银,二,则是答应了李渊的请求,只不过,颉利可汗希望秋后再出兵,毕竟,他初登大位,还是要提拔出一些心腹,将权利牢牢的掌握在手中,以免前几日的那一幕出现在他的身上。
    李唐的使者显然事先得到了李渊的指示,所以对于颉利可汗的要求,一口的应承。
    所有的一切,颉利可汗进行的非常秘密,深恐可敦知道了之后,通知杨浩。不过,为了表示对杨浩的谢意,颉利可汗派出了自己的侄子,在这场兵变之中出力甚大的突利小可汗,阿史那什钵苾准备去朝见杨浩。反正并不是他亲自称臣,这又何妨呢?只要能够稳住杨浩,让他全力的南征,然后自己在趁机南下,这样,取胜的机会或许会大一些吧。
    颉利可汗并不知道,他做出的这个决定非常的愚蠢。
    这些建议都是赵德言为他出谋划策的,派出人稳定杨浩自然是对的,可是,他千不该万不该派出了突利小可汗,这使得杨浩抓住了一个再度分裂突厥的机会。
第三十九章 暗涌(三十一)
    单雄信兵出东郡,乃是王世充对隋军做出试探。
    两军在半个月之内,断断续续交过几次手,不过都以单雄信的取胜而告终。
    这让单雄信非常的得意,就是陈智略、张童儿等诸将也是非常的兴奋,连连要求单雄信率兵攻击隋军,一举打败隋军。如果一切顺利,说不定可以攻下山东。解除大郑东边的威胁。
    面对这样的诱惑,单雄信答应了。心中虽然奇怪隋军的举动,可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隋军的战斗力太差,就连单雄信也想不到,难道是因为隋军的精锐尽出河东的缘故?单雄信还没有想明白,就接到了斥候的报告,隋军正朝着雷泽县一带逃去。
    雷泽县位于东平郡,县虽然不大,可是却颇为富裕,盖因紧挨着雷夏泽,百姓常常入泽中打渔,还可引水灌溉,只是可惜,此地靠着黄河,时常出现涝灾,使得人丁稍显稀薄。
    斥候的报告,让单雄信很是奇怪,他不明白,隋军为什么会撤走。前段时间,郑军虽然取得了胜利,可是都是小胜,并没有伤及隋军的筋骨。虽说如今隋军的分成两支,一支在此地,另一支在彭城郡驻扎安抚人心,兵力稍有分散,可是隋军终究还是有两万之众,那里会轻易的撤退?
    “将军,如今隋军接连败北,想是惧怕将军神威,故此撤退,不如引兵追之,定可大胜!”说话的是陈智略。说起来,此君当初本是明帝的禁军头领,宇文化及兵败,此君投靠了宇文化及。后来宇文化及北上,在童山大败,陈智略又投靠了瓦岗李密;当李密败给孤掷一注的王世充的时候,此君又立刻投效了王世充。因为他麾下士兵不少,所以王世充很是拉拢他。
    单雄信并没有说话,对于陈智略的言语,他自然是不信的,当初,李密在大好的形势下,就是听从了陈智略等人的意见,抛弃了最好的战略,转而与王世充决战,这才导致了失败。对此,单雄信只是轻轻的一笑,并不理睬。只不过,他似乎也忘记了,当初力劝李密出战的人中,他也是颇为积极的一位,并且在李密最需要他支援的时候,按兵不动,以至于李密最终的失败。
    如今,单雄信乃是大郑的皇亲,王世充对他也颇为信赖,让他做了一军之主帅,所以他有些微微的得意。当然,这也使他感到了压力。以前,无论是在李密的手下,或是由王玄应带兵的时候,他所考虑的,只是冲锋陷阵,如何发挥他的勇武,为军中打开一条胜利的道路。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身为三军的主帅,他必须慎之又慎。
    因此,在听到陈智略的话之后,单雄信并没有言语,目光依旧凝在远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将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张童儿也开口劝道,紧接着,众将也是纷纷请战。
    沉默良久,单雄信终于下定了决心。虽然不明白隋军在做什么,可是单雄信相信,以郑军的骁勇善战,就算隋军有什么阴谋,他也不怕。此刻正是白日,只要多派出斥候打探,三军分成数截,缓缓而行,就算遇见隋军的埋伏,也可以相互救援,隋军不足为惧!
    雷夏泽中,外围处,遍布了足足有四五里的芦苇,在夏日里,生长的颇为茂盛,枝叶翠绿。士卒们站直了身子,还是被掩藏在芦苇丛中。此刻,夏风吹拂,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杨善会、程知节两部人马,总计五千余人,正埋藏在芦苇丛中,等待着郑军的到来。
    郑军出兵东郡,当时还在攻打彭城郡的李靖接到消息,当即分兵,让杨善会、程知节领兵前去阻击单雄信。之所以派上猛将程知节,乃是两人在李密、王世充手下共事过一段时间,彼此之间有着很深的了解,可以帮助隋军破敌。
    至于李靖,在彭城郡当地世家的帮助下,攻下了彭城郡之后,如杨浩一般,忙着整顿山东,同时防范下邳郡等地的势力反扑,是以一直停留在彭城郡。
    如同尚不知道刘武周已经死去的宋金刚、苑君璋一样,李靖也在等待,按照计划,他在等待杨浩攻取了长平郡等地之后,准备从北面、东面同时攻击王世充,这样,王世充想要借助大河抗拒隋军的想法必然会落空,只能退守虎牢关。
    所以,目前的在山东的隋军并不需要攻取王世充,而是巩固山东的成果,恢复山东的生产,安抚民心。这样,大隋才能有足够的国力支撑进行统一天下的战争。
    此刻,杨善会的嘴中咬着一截芦苇,耳边听着湖水的声响。此刻,隋军正埋伏在芦苇荡的最深处。
    对于程知节的计谋他自然是知道的,可是,他并不认为单雄信会追来,但是,在程知节信誓旦旦的保证下,杨善会还是同意了这个要求,反正不妨一试,就算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所有的隋军一片沉默,静静的等待着时机的来临。
    “将军,郑军前锋已经进入埋伏圈!”一名斥候快速的跑来,低声。
    为了保证埋伏不被郑军知晓,隋军提前做出了安排,将密密的芦苇砍伐了一截,露出一条只能侧身而过的小路。隋军通过这条弯弯曲曲,隐藏在芦苇荡深处的小路来传递消息,从而避免了被郑军发现的危险。
    站起身来,杨善会透过密密麻麻的芦苇,看到远方的芦苇丛一阵晃动,低声道:“告诉程将军,这是敌人的前队,放他们过去!”
    “是,将军!”斥候匆匆下去,然后绕着小路一阵疾奔。
    “吁!”单雄信勒马,目光有些疑惑的问道:“这是何地?”
    说起来,单雄信虽然是济阴郡单父人,可是他自幼却是在河东上党郡长大,后来因为民不聊生,这才起兵造反,并加入了瓦岗军,此后,一直在荥阳郡、河南郡(东都)一带征战,并没有到过东平郡一带,地理不熟悉,也算正常。
    “将军,此湖名曰雷夏泽!”一名熟识此地地理的小卒答道。
    “唔!”单雄信微微的点头,道:“前方情况如何?”
    “启禀将军,隋军远遁,至少在七八里外,目前陈将军正在带领兄弟们追击!”还是那名小卒。
    “让他放缓脚步,时刻注意两翼,此泽甚广,可埋藏伏兵,一定要小心谨慎啊!”单雄信说着,叫过士卒,准备向芦苇丛中探路,至于中军则暂时停下了脚步,反正追击隋军并不在乎这点时间,若是有伏兵,那就得不偿失了!
    “是,将军!”很快,在斥候队正的带领下,数十名郑军向芦苇深处探去。
    “真是该死,这么密集的芦苇!”一名郑军斥候低声嘟囔,手中的横刀一挥,顿时将芦苇斩断,眼前逐渐开阔起来。
    “高老七,你在做什么?”分派了北方的斥候伍长高声的问道。
    “啊,卑职这是在除掉芦苇,方便探路!”高老七应声。
    “混账!”伍长大怒,喝道:“此地芦苇丛生,待你砍完,要等待到何时?”
    “可是”高老七还想说着什么,伍长冷哼一声,道:“高老七,你若怠慢片刻,小心军法从事!”
    高老七只能闭口不言,然后奋力的向芦苇丛中挤去,不过他心中不忿,有瞧见芦苇密密麻麻,生长的颇为茂盛,人挤进去,硬硬的刺在身上,很不舒服,他索性停下脚步,不再向前。
    高老七并不知道,他与隋军开辟的那条密道只有七八尺的距离,那里,还埋伏着隋军的将士,如果他在继续向前,不管他是否被隋军斩杀,这场战斗的结果必然会出现改变。
    在芦苇丛中休息了片刻,高老七听到了伍长的呼喊声,这才慢悠悠的走了出来,然后摇头,示意并没有发现异状。
    伍长看着他的样子,心中微微的叹息。说起来,斥候与樵汲一样,说起来也是非常辛苦的,可是抡起功劳,往往却是最小的。所以伍长虽然有怀疑,可是适才他也进入了芦苇丛中,并没有看出异象,这么密集的芦苇丛,应该不会有埋伏吧!
    “走!”伍长说着,带着斥候向前,准备回转军中,向队正报告探查的结果。
    而这个时候,单雄信却是勃然大怒。他想不到,陈智略居然不从将令,并没有放缓速度,反而快速的向前奔去,据说,他已经追上了隋军的后队。
    很显然,隋军似乎发生了什么异变,所以在郑军的追击下,选择了逃跑,慌不择路,陈智略杀的性起,这才不顾单雄信的命令,带着先锋二千余人紧紧的追赶隋军。
    单雄信心中恼怒,可是他知道,在没有得到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