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帝国狂澜 >

第23部分

帝国狂澜-第23部分

小说: 帝国狂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的余地也就越来越少了,很多弟子穷其一生也只是学得其形,鲜有完全融会贯通,形神俱备的。”梁昊天心中一动,想起老伯前几天说起丹青时提到的留白的妙处,把这个道理放到这里不也暗合吗,于是脱口而出。
  吴振飞突然说道:“武技和战技有共通之处,以最小的代价的击倒敌人,便是他们的目的,诱敌、惑敌是他们常用的手段,快、准、狠则是其原则。而那些招式可以说是一个个生动的战例,不过战例是一个个活用兵法的例子,可以说是实战和与兵法要旨的结合,而招式则可以说是实战和物理的结合,当然战技更为复杂,所以无论一个战例多么的精妙,一般只听闻用过一次,后来者未尝再用,即使再用,也是活用,比如前人用增兵减灶之计诱敌,后人用减兵增灶之计惑敌,不管如何,只有在掌握招式的精华后,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才可以灵活运用。”
  众人大吃一惊,梁昊天和吴振飞的两个人的一番话,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武技的一些原则,梁昊天从丹青入手,吴振飞从兵法入手,殊途同归,得到了同一个结论,而这两项都是在两人刚接触不久,梁昊天跟老伯学书画才不过几天,而吴振飞系统接触兵法理论是在跟梁昊天之后,也只有短短几个月,可见其领悟能力之强。
  虽然众人对招式的实用性还有些不同的意见,还一时无法完全想到如何成为一个高手,但一席谈话还是给了大家相当大的启发。
  武学之精要,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基本功的重要,江湖传说几十年前的名震江湖的刀霸,据说他年轻时是一个奴仆,每天所做的就是拔刀劈柴,不料就从这简单的劈柴之中悟出绝世的刀法。
  而基本功不外乎是练气力、眼力、心力,只有这三者到了,才能使出又快、又准、又狠的招式,才能击杀敌人。气力好比是兵力,只有兵强马壮,才是取胜之道,人们常说的一力降十会,就是这个道理,而眼力、心力则可以让人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有效的运用手中之力,以己之长,击敌之短,达到武技的目的。
  从那天起,藏军谷中每天都可以看到一群人在早上,负重晨跑,背着百余斤的重物沿着山道疾走,然后就是修炼内功心法,下午当然是实战练习。
  古人造词,把气、力两个字放在一起,实在是神来之笔,人之内气,散于百脉,不过因有百穴阻挡,不能随意流动,而人一动,便是气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故而寻常人只能用其中极小的一部分气,而内家高手经过苦练其内气的量大大强于寻常人,而且其百脉之中的内气可以随意流动,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大增强他爆发力和持久力,但每一项内功心法又必须和特有的招式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因为说到底,内功不过是一项呼吸吐纳的技能,在特定的节奏下,才能如鱼得水,在相互的交流中,梁昊天受益最大的就是明白内功的要旨后,有意识的调整玄天九转功的节奏,惊讶的发现它可以和自己的枪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而且在自己练习枪法时,内息自动按照玄天九转功的路径循环不息,由于气血加快,玄天九转功自然要比平时要快上几分。
  而实战练习则更为辛苦了,先不说架开射来的箭,虽然说是去了箭头,但射在身上还是疼痛难忍,更不要说是真刀实枪的对战,每人都要带伤下场。此中情形和梁昊天以前的实战训练要激烈十倍。
  但战士们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武技每天都在快速的提高,这固然是因为训练的残酷激发了自己的潜能,更重要的是有大家的交流总结,可以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
  本来只想待到初春再会天门关,因为那时就是队伍中伤势最重的人也应该好了,但后来接踵而至的消息改变了大家的行程。
  在天门关失守之后不久,匈奴人就把大夏的皇帝放了回去,代价就是一座云中雄关,和一千万金币的赔偿,和每年两百万金币的岁供,其中首付四百万金币,也就是说第一年要付六百万金币,其后三年每年付四百万金币。对大夏而言在北征军全军覆灭后,根本无力反击匈奴,而天门关一失,远东就落在匈奴之手,匈奴随时可以打击中原,此次赔偿虽然的数额虽然巨大,但尚在富庶的大夏帝国的承受能力之内,应该说不算十分苛刻的条件,而匈奴没有利用大夏的皇帝这一张皇牌坐地起价,和匈奴人一贯的秉性不符,只知道负责谈判的大夏的使者不是官方人士,而是一个商人,其经过不得而知。
  而对于四十几万的俘虏,匈奴提出了用赎金交换, 普通战士以每一个十五个金币,十夫长五十个金币,百夫长一百个金币,千夫长五百个金币,万夫长一万个金币,但此举遭到了大夏皇帝的拒绝,当然那些跟随皇帝一起出征的高官勋爵则早就在和匈奴秘密接触后,付出巨额赎款后被释放回去。
  笔者的话:关余武技,我听大学的武术教师说过,他曾经在全国参加过武术比赛,他说古时真的是按招式搏击的,以前小说上一个高手一见敌人用的招式,认识的话,就可以轻易破解,当然当时有几个同学不信,说哪有那么傻的。那老师说,其实这个真的,学武要吃苦,要拼死拼活,这碗饭难吃,脑子好使的早就换行业了,当然少数杰出也有,但多数都不知变通,肯下苦功,基本功很扎实,一拳打穿厚板,一脚踢断骨头的大有人在,所以练武后还是很能打,不过学的不到位者,就惨了,拳师碰到蛮师,打得半死,那些半吊子武师碰到乱打一气的穷于应付的数不胜数,直到近代形意门,有了散打的趋势,实战中主张灵活,不求死用招式,到了现代当然是散打,只要讲实战的技巧。





    第四卷 初临帝都 第六章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9…5…7 15:33:52 本章字数:3392

   转眼间,到了夏秋之交,梁昊天等人已经在藏军谷中呆了大半年,谷中的辛苦没有白费,几乎每人都有了丰厚的回报,无论是在武技上还是兵法上都有了明显的长足,连昔日只知冲锋陷阵,不喜看书的邓如海,在这半年的争论之后,说起战术来也是一套一套的,讲起话来,不时冒出兵法中的名言,惹得大家直笑。
  又是一个清晨,天还是蒙蒙亮,孙宏生一人悄悄得来到小溪边,远远就看见一人正在舞枪,知道是梁昊天,他近半个月来,每天都要到这里练上一个时辰,于是心中暗道:“果然在这里,看我报仇。”
  当下伏低身子,利用附近的山川地形作掩护,蛇走狸跃,悄悄的靠上前去,藏身于一大石之后,探头看去,只见那人银枪翻飞,如行云流水,圆转自如。
  “怎么会这么慢的呢,平时见他练的很快,根本就看不清枪影,水泼不进,让自己好几次偷袭,都无功而返。”孙宏生心中生疑,手中之箭,引而不发。
  原来,在于东兴的提议下,藏军谷中流行暗箭伤人,即鼓励战士们在别人练功时用去箭头的弓箭偷袭别人,据说是为了锻炼人的警惕性和反应力。梁昊天老是针对孙宏生,更为可气的不射则已,每射都是独门绝技九星连珠,让孙宏生都大吃苦头,不过在这样的袭击之下,自己的刀法进步到的确快了很多,从原来的只能挡两三之箭到现在已能挡六、七支箭了,不过孙宏生偷袭梁昊天却是鲜有成功的,他每次都把枪舞得密不透风,就是用刚学到了三星连珠,也无法突入他的枪围,因此孙宏生老是希望能够“报仇”。
  再看片刻,孙宏生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似乎梁昊天已周遭的环境融为一体,人即是境,境即是人,他的一举一动如日升日落,四季交替,再是自然不过了,而周围的任何风吹草动也瞒不过他。
  “管他搞什么玄虚,今日也让你吃我一箭再说。”孙宏生右手微松,手中去头之箭脱弦而出,直奔梁昊天而去,梁昊天枪势未变,只是左脚横跨一大步,身子转了九十度,原本是右击的一枪变成了后击,不偏不倚正好击在箭上,把孙宏生的暗箭击落在地,在孙宏生看来,梁昊天根本就不是有意来架箭,只是运气好,长枪和飞来之箭不期而遇。
  梁昊天依然如故,照旧舞动银枪,好像刚才根本就没有发生什么。
  “好啊,居然还敢如此熟视无睹,看我三星连珠。”孙宏生反手抽出三之箭,架在弓上,是从到了藏军谷后,众人对梁昊天家传的九星连珠手法很是羡慕,梁昊天也不藏私,悉心传授,经过大半年的练习,都大有所获,孙宏生也不例外。
  三箭同时射出,成品字形,分袭梁昊天两肩和小腹,梁昊天身子一侧,长枪一扬,又是击飞一箭,另外两箭只差毫厘,擦肩而过,可谓是险到极点。
  “还在装傻,如此慢吞吞的,今日非得让你中箭不可。”孙宏生抽出箭袋,把长箭三支、三支在面前放好,让后依照顺序,九星连珠而出。
  这下梁昊天再也不敢当作视而不见,手中长枪陡然加速,连击九下,几声轻响,九支飞箭掉落草丛。
  想不到自己的最为得意“九星连珠”居然这样被轻易破解了,孙宏生目瞪口呆,虽然说他也估计到九支箭可能被梁昊天击落的可能,但估摸着至少可以逼得梁昊天使出八方风雨这一招,万没有料到是被他这样轻松破解的。
  “宏生,发什么呆?”梁昊天见孙宏生还不出来,心中暗笑,开口喊道。
  “你知道是我?”孙宏生困惑不解,因为自己没有和梁昊天朝面过,而且到目前为止,大家知道只有梁昊天和吴振飞两人才能熟练的使出九星连珠手法,其他的人目前还只能使出三星,自己只是投机取巧,先把箭放在便利的地方,原以为梁昊天肯定会以为自己是吴振飞。
  “当然知道,你鬼鬼祟祟的靠近,我就知道你来了。这么样,我的枪法如何?”梁昊天收起长枪问道。
  “我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枪法已经突飞猛进了,居然可以在瞬间击出九枪,不浪费一点气力就可以击飞我的九星连珠。”
  “你这那是九星连珠,真正的九星连珠方向各异,分袭各处,但最重要的时九箭每箭快慢不同,功用不同,惑敌、饶敌、封敌、克敌,虚实难测,才能让人无从招架,如果你能练到了这一步,我就是用八方风雨这一招也不一定能挡开,而你现在射出的九箭速度一样,和九人齐射有什么分别。我自然可以轻易破解了。”见孙宏生的真诚的笑容,梁昊天大为感动,想到自己前段时间常常偷袭他,虽然说是为了他好,因为他的武技是自己这伙人中最差的,但毕竟使他吃了不少苦,如今不但毫无怨言,还由衷的为自己感到高兴,梁昊天大为感动。
  “不知道是因为我的内力大增还是枪法大进,近段时间,每练枪法,都仿佛沉醉其中,物我两忘,心已忘手,手已忘枪,枪身合一,感觉不是在舞枪,而是在舞人,而周遭的一切却是更为敏锐,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仿佛瞒不过我,比如你一靠近,虽然极为小心,我也没有直接朝面看到,心中却感觉到了,你射来的几支箭,无论是速度方向,我都‘看’得一清二楚,因此才能因势导利,只是稍稍转换步法和枪势,不需破坏原来得招式,就轻易击开了你的箭,我想我大约初步达到了老伯说得得其神的地步。”
  见孙宏生还是一副大惑不解的样子,梁昊天耐心的说道:“你有没有碰到过极为危急的情况,那时感觉到天地都一下子静了下来,任何动静。。。。。。”
  “这我知道,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看街头猴戏,那猴子失控,朝我扑来,我的感觉就是那样,仿佛天地都静了下来,猴子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的一清二楚,不过却是在吓得不能动弹了情况下。” 没有等梁昊天说完,孙宏生脱口而出,刚一说完,想到这是自己的糗事,当下连忙闭口。
  “不错,就是那个感觉,我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那时正和村中的伙伴上山打猎,被一头野猪袭击,可能是在恐惧之下,激发了人的潜能,大幅度提高了人的触觉能力。不过那时是感觉敏锐,反应却迟钝,对这些危险虽然清楚,却无能为力,而我现在是游刃有余。”见孙宏生不好意思的模样,梁昊天引开话题。
  “可你练枪法时速度明显比放慢了许多,而且出枪也是在我出箭之后,为什么能够挡开我的箭呢。”
  “武技之要诀莫贵於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你出箭,我由于能够看清你的箭势,判断出你的速度,方向,定下应付的对策,虽然我放慢了速度,但仍旧能后发制人。”
  “还是不懂?我只知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孙宏生摇了摇头。
  “后发制人是最高的境界,比如古之名将,总是善于调动敌人,待敌人露出破绽,在关键时才出奇兵,一战制敌。简单的说呢,就是我判断出你的箭路,于是我赶快把枪尖移到那一点上,就可以碰飞你的箭。”
  “这需要多么精确的判断力和准头。”虽然听梁昊天说得简单,孙宏生知道知易行难。
  “其实这到是不难,最难得得是怎么找出那一点,可以让我得枪尖遵循最短的距离到达那里,那就不需要很快的速度。当然做到这一切需要步法、手势等综合的配合才能举重若轻。”
  “队长,既然你武技大进,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回远东了?”孙宏生问道。
  “难道你以为我们呆在藏军谷只是为了练武?”
  “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孙宏生大出意外。
  见孙宏生的神情,梁昊天就知道他还蒙在鼓里,于是解释道:“我们呆在这里这么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匈奴人占了天门关,肯定把守严密,如果我们冒然前去,岂不是自投死路。”
  孙宏生不以为然的说道:“不是有一条山路可以绕过天门关吗?”
  “不错,是有一条山路,不过那条山路远东人知道,匈奴人也知道,极为崎岖,很多地方只能容一人一马过去。去年大夏新败,漠北残留许多溃兵,故而匈奴人占领天门关后,必定在那小路山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