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帝国狂澜 >

第16部分

帝国狂澜-第16部分

小说: 帝国狂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栖息后就无可奈何的回去复命。
  “队长,追兵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如果他们全速赶来的话,不过一个时辰而已。而且带队的人似乎很是谨慎,步步为营,我们根本无法偷袭。”因为追的人有踪迹可循,故而比起逃的人要快一些,再加上梁昊天的小分队中有两个不良于行的伤员,所以敌我的距离现在又缩小了许多。
  “追兵已经这么近了,如果今天不能不能解决他们的话,明天就很难摆脱他们了。看来只有想办法引匈奴人过来,和他们进行一场夜战。”梁昊天现在俨然已是一名队长了,无论是语气上,还是气势上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至于无法摆脱敌人的主要原因-伤兵,大家都是心中有数的,故而也明白战机的可贵。
  邓如海哈哈一笑,马上请缨道:“这还不好办,要不,我带几个人袭击他们,保证把他们全引过来。”
  梁昊天邹眉一想,阻止道:“派兵去引诱他们,并不是很好的方法,因为他们可以轻易的看穿我们的诱敌之计,看匈奴人白天的举动,就知道他们极其谨慎,不一定会贸然来追,毕竟黑夜追敌还是有危险的,这样一来,敌人会不会追来是一个变数,再者,敌人即使来追也必定全神戒备,步步为营,有没有给我们可乘之机也是一个变数。”
  “那这么办?”夜战看来已是势在必行了,一个战士问道。
  梁昊天举手把火堆上的遮挡掀开,火头马上上窜,照耀的范围扩大了许多,更要紧的是原本就是在百步之外也看不到的火光,现在在远处也能发现了。
  众人大惊:“队长,你”
  梁昊天不慌不忙的说:“要引他们过来,生一堆火,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行踪就可以了,不必让人以身犯险。”
  寒夜难耐,生火取暖自然也是常理,有时不小心被敌人发现也属常事。
  一个百骑长问道:“这样他们会上钩吗?”
  “人总是有些侥幸心理,匈奴兵必然对识破我们做的那一些伪装而有些沾沾自喜,自以为我们没有料到他们会这么快追上来,故而会认为可能是我们大意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们人多势众,根本不惧我们的算计,所以只要发现我们的踪迹,肯定会马上追来的。”虽然说对匈奴追兵会否追来,梁昊天心里没有十分把握,但明白士气可鼓不可泄,所以摆出一副X有成竹的样子。
  梁昊天沉思良久,突然想出一个妙计,于是低声吩咐众人按计行事。
  匈奴人最是吃苦耐劳,战时可以连续几天不下马,但一有休息的机会又能马上睡熟,才一会儿的功夫,多数人就倦在火堆沉沉睡去。只余几个人还在无睡意,小声的聊天,其中一个就是带队的百夫长。
  一个匆匆跑过来,径直到百夫长面前道:“将军,刚才我到那坡上上树察看,发现远处隐隐有火光,看来南蛮就在前面。”
  “噢,他们远吗?”
  “如果快的话,预计可能要一个多时辰。”
  “马上追”话没有说完,百夫长心中一惊,“南蛮子怎么会怎么大意,会不会是诱敌之计。”
  “敌人引诱我们,企图在半路上劫杀我们。”“敌人没有料到我们会这么快追上来,因而一不小心露出行藏。”两种想法反复权衡,还是无法确知。不过转眼一想:“以五、六倍的兵力居然不敢追击,实在是奇耻大辱,如是敌人大意,自己岂不是坐失良机,再说,就是敌人之计,我兵强马壮,又有何惧。”百夫长终于打定主意,于是纷纷踢醒睡着的战士,准备追击。
  “全军分为三队,每队三十人,外侧的提刀举盾,小心敌袭,内侧的弓上弦,随时射敌。三队分开一定距离,互为援应。”百夫长久经沙场,有条不紊,这样的布置,就是敌人在路上准备袭击自己也不会占到多大的便宜的。
  匈奴人小心翼翼的向梁昊天的小分队靠近,走得异常的慢,没有人点火把,一方面是为了应付敌人可能的袭击,避免陷入一种敌暗我明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则是怕自己惊动敌人,达不到奇袭的效果,毕竟邓如海等人的武勇还是给匈奴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也使得他们对这几个敌人不敢掉以轻心。
  这一段路程足足走了两个多时辰,每个人都提心吊胆的,幸亏有惊无险,预料中的敌袭并没有到来,百夫长心中越来越高兴,看来这一次的好运真得挡都挡不住,取得完胜,全歼敌军几乎可以看到了,自己扬眉吐气的时候终于要到了。
  其实他们不知,敌人早就在左近,只是看到他们防守严密才放弃袭击的打算。
  敌人点的火堆发出的光芒,越来越清晰,越是走近敌人,匈奴人越是谨慎,终于看到敌人了,只见那些南蛮子十余人围在火堆旁边,均面向火堆,或躺或卧,睡得真香,不时还能听到他们发出的几声鼾声,对匈奴兵的到来毫无所知。
  “真是一群猪,大敌临近,居然还能睡得如此香甜,而且连放哨的人也没有,太大意了。”百夫长再无怀疑,手一招,后面的匈奴士兵迅速的跟了上来,成合围之势,逼近敌人。
  百夫长见部下投来询问的目光,略一思量,想到死去的弟兄,和以人头记功的方式,便作了一个砍头的动作,意谓不留活口,乱刀砍死。
  于是众人快步上前,争相持刀砍向睡熟中的敌人。
  “噌”手中快刀居然砍不进去,自己倒被反震之力震得半身发麻,反弹了出去,斩马刀也崩了个缺口,看的刀的主人心痛不已,难道敌人练就了刀枪不入的本领。
  “呵”马刀直砍到底,有如无物,难道自己功力大增,既然可以轻易把敌人一刀两断。
  定睛一看,才知不妙,那里有什么敌人,原来所谓的敌人全是伪装,只不过是一些披着大夏国盔甲的石头、枯枝、泥土所做的模型而已,不过敌人显然也是煞费了一番心血,咋一看,到的确是不易分辨;居然可以以假乱真。
  没等后面的明白过来,弓弦响处,十余人应声而到。
  “敌袭,在树上”百夫长在第一时间大声叫道,远方弓弦响处,百夫长急忙往旁边一闪,那箭贴着自己的面门而过,站在他身后的战士惨叫一声倒地而亡。





    第三卷 智歼追敌 第五章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9…5…7 15:33:49 本章字数:3313

   “好险!”那百夫长暗暗庆幸,那树上又传来一声破空声,隐隐一道箭影朝自己飞来,疾如流星,似乎无需时间,离弦即到,当下手中斩马刀下意识的向X口一横,“当”的一声,挡个正着,不料那箭箭劲十足,手中之刀几乎脱手而出,突然觉得心口一痛,低头一看身上已经中了一箭,那箭深入X中,只露出箭翎。那百夫长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缓缓倒下,尚未落地,面门又中了一箭。原来这三箭是梁昊天所发,打一开始,梁昊天就认出那百夫长是匈奴方的最高长官,自然明白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唯恐一箭无功,所以右手拔出三箭,夹在四指之间,运用家传的秘法,连珠射出,三箭衔尾而出,成一条直线,那百夫长挡开了第一箭,却避不开第二箭,被穿心而死,第三箭本来也是射X口,由于那百夫长倒地,身子一矮,就变成了面门中箭了。
  树上的箭只管往下射,匈奴纷纷倒地而亡,其中最多的就是那些手持弓箭者,几个比较精明的试图组织起来,稳定军心,可惜刚一开口就遭到射杀的命运。身边是不断倒下的战士,头上是擦肩而过的箭雨,匈奴兵一阵大乱,慌作一团。等到冷静下来,辨别袭击自己的人的方位,匈奴中的弓箭手搭弓射敌时已经是两轮箭雨过后,快的甚至已经射出六、七箭(如梁昊天)
  由于梁昊天等人处在暗出,匈奴人无法看清其位置,只能凭感觉而射,再加上藏身树后,有大树挡箭,因此匈奴弓箭手的箭有如隔靴搔痒,聊胜于无罢了,而匈奴人处在火堆旁边,踪迹全明,又兼都集中在一起,毫无东西可以遮挡,夏兵就是闭着眼睛也不会射空,更不要说是梁昊天等百步穿杨的神箭手了,于是匈奴兵依然不断倒下。
  电光火石间,匈奴的百余人就剩下了不到一半。
  匈奴中终于有人醒过神来,明白如果不改变敌暗我明的局面,迟早会全军覆灭,于是赶紧扑向火堆,扑灭火堆。而那些弓箭手依然漫无目标的朝树上射去。其他人试图冲到敌人所在的树下。
  火一熄灭,从树上射来的箭雨立刻就少了许多。因此匈奴人松了口气,暗道:“幸亏及时把火堆扑灭!”其实他们不知,梁昊天的小分队中武艺高强的十个人已经悄悄下了树,分为两队,掩近自己,而还在树上射击的只剩下七个人了(其中两个还有伤在身)。到达地上的两队人马,一近匈奴兵的身边,就一跃而起,手中刀、剑、枪只管往敌人身上招呼。由于匈奴兵还以为敌人全在树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应付弓箭的射击,一下子被攻得措手不及。
  借着火星的余光,梁昊天一马当先,手中长枪指东打西,挡者披靡,枪花起处,必有一人倒地;吴振飞手持阔剑,上下翻飞,如毒蛇吐信,一剑击出,敌不及挡;邓如海马刀斩敌,如破瓜切菜,每刀落下,必定带起血花大夏精兵如猛虎出闸,锐不可挡。
  匈奴追兵从一开始起,首领就遭到击杀,又被一阵箭雨射乱了阵形,如惊弓之鸟,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好不容易才住人心,如今又遭到敌人来势凶猛的突然袭击,虽然还欲反抗,却已是有心无力了,很快就溃不成军。随着匈奴士兵人数的急剧减少,这一场战役很快就结束了。
  整场战役出奇的顺利,并没有出现预料中激战的场面,倒像是一场预演的歼灭战。
  一个战士喜滋滋的跑到梁昊天面前道:“报告队长,敌人被杀九十一人,活捉三人,无一漏网之鱼。我军只有四人轻伤,其中一人还是自己摔伤的,不过有一人肩上被看了一刀,受伤颇为严重。”
  火堆重新生了起来,众人在清扫了战场后,对自己以如此微小得代价全歼五、六倍得敌人得战果很是意外,因此对队长的出色指挥和计策是心悦臣服,居然用上了报告一词,显然心目中已经把“代队长”的“代”去掉了。
  留在树上的几个弓箭手也分别下了树,要说匈奴人之所以一个也没有逃脱,主要功劳得归两位受伤得千骑长,在树上不慌不忙的把企图逃亡的几个匈奴士兵一一射死,看来这两个千骑长还真是有绝活,听风辨形的技术是炉火纯青。
  “这次功劳最大的应该是孙宏生,他居然有腹语这一技能,要不然,敌人可能还没有那么容易上钩。”梁昊天对身边的孙宏生说道,嘴角露出的笑意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毕竟这是自己指挥的最大的战役,而且以极其微小的代价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这条计策虽然很好,但并不是无懈可击,先不说身处险地,露天点火,不加掩饰,丝毫不怕敌人发现,本就显得反常,但如果理解为一时大意,以为敌人没有那么快识破自己在路上作的伪装,没那么快赶上来,还勉强说的通的话,那睡觉时不派一人放哨,警惕性如此之底那就显得不合情理了。(当然作为梁昊天来说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本来己方战士已经很少了,人手严重不足,当然不能为了诱敌而故意派一、两个当作是贪睡的哨兵而白白送死。)再说那些模型虽然做得的确很像,惟妙惟肖,但如果真得加以细看的话,还是能够看出异样,分出真假来的。因此如果匈奴人对这些反常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的话,很有可能就识破梁昊天的计策,而最终没有被识破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孙宏生懂得腹语,模仿出来得鼾声听起来仿佛就是从火堆旁那些假人身上发出似的,从而使匈奴人以为敌人真的全在篝火旁熟睡了。因此梁昊天说此役孙宏生居功至伟,也在情理之中。
  孙宏生红着个脸一连声的说道:“那里,那里,主要是队长的计谋定的好。” 
  梁昊天接着问道:“孙宏生,你这一手口技的本领是如何学来的。”
  没有想到被视为小道的腹语在此战中竟然立了如此大功,众人对它一下子好奇起来,一听到这个问题,都竖起耳朵听。
  “我刚入行伍时,还是步兵,当时队中有一个老兵,他原来是一个走江湖的,靠嘴上功夫为生,腹语、口技都讲的很好,每当军中休息时,他就表演一番,模仿各种声音,给大家解闷,有时还模仿一些人的声音取乐,我跟他特别投缘,他就把他的本事全教给我了。”说到这里,孙宏生的眼圈一红,似欲哭出来。
  看孙宏生的神情,大家心里有些预感,可能那老兵已经不测了,因此多数人就不再问了,但一个战士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那他现在”
  “这次他也随军出战,编在中军,不知吉凶如何。”
  众不知怎么安慰他。
  由于大家的衣服(披在石头、木头、泥土上的)大多都被匈奴人砍破了,因此大家索性把匈奴人身上比较完好的衣服脱了下来,穿在自己身上。
  匈奴人特制的羊毛大衣一穿上身,就暖意大增,一个战士不禁高兴的说道:“这些匈奴人的衣服虽然说样子难看一点,料子还真不错,是用上等的羊皮做的,比我们的军棉衣暖和多了。” 
  一个战士从匈奴兵的身上搜出一包肉干,闻了闻,咬了一口,大声叫好:“味道还可以,来,大家尝一尝。”
  说着把手中的肉干分给周围的战友。
  其他人一听,也连忙收集肉干。
  看到收获颇丰,一个战士笑呵呵的说道:“这些蛮子做梦都不会想到,追上来是给我们送补给来的,居然成了我们的伙夫。”
  一句话说得众人大笑。
  负责审问俘虏的战士过来报告道:“队长,那几个蛮子嘴倒是挺硬的,愣是不开口,你看怎么办?”
  没等梁昊天回答,又一个战士提着一个袋子,兴匆匆的跑过来道:“队长,你看,我从一个匈奴兵的身上搜到一只鹰。”
  一个百骑长露出惊喜的神情献计道:“队长,这鹰是匈奴人用来联络用的,相当于我们的飞鸽传书,我们可以给他们发假信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