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意三国 >

第250部分

我意三国-第250部分

小说: 我意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晟想想就理解这种感觉,他听着他们对自己的描述,结合着后世听来的那有关退伍之人难以在社会上生活的种种,便决定设立了这最后两年的缓冲期,并从原则上确立了所谓退役兵的安置办法反正荆南之地地广人稀,既然我们人少,那就蓝这些退伍兵都去种田吧,一人给他们分上十亩田地,似乎也就够养活一家子的了。李晟具体没有算计过这个时代养活一家人究竟需要多少田亩,因此他也只是确定了这么一个原则,而将具体的数目交给廖立、庞统他们负责。因为不止一次听历史课上老师们讲述中国人对田地的渴望,李晟便直觉的以为分给他们田地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十亩地只是一个服完十年兵役,没有任何军功的老兵所能领取的数目。而就现在这个乱世来说,能在十年的兵役中活下来,却没有任何军功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要么死亡、伤残、要么杀敌立功,这个时代的军队就是这么残酷。于是,李晟根据秦朝的耕战奖惩政策和后世的军衔制度,设立自己这边的士兵军功等级:每获取敌人首级五颗或俘虏敌人三名,着升军衔一级,每升军衔一级则获取田地亩数增加五,也就是所谓一个敌人的首级值一亩地的办法。另外规定,士兵因兵役或战功所获取的田地其所有权归于国家(现在是李晟自己所有),士兵及家属只拥有土地的耕作权,耕作权允许恩及两世,两世之后则将田亩数降为原本田亩数的一半归于军属所有,而另一半则重新收归国家。战死者按照战死者的军衔的上两级,也就是加封十亩地给予战死者的亲属;而伤残者则根据伤残着军衔等级的上一级到两级,加封五到十亩地给伤残者或其军属。

至于军衔则分为:卒、兵、士、尉、校、将、帅七级分为二十一阶:卒者,初入伍之人也,分上、中、下三阶,其家属享受十亩田地的待遇,兵役前三年,按年提升军衔,不加入军衔田亩制之中;兵者,征战之士也,分上、中、下三阶,主力军中之兵可以为之,按斩首数目而获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得相应的田亩奖励,下兵十亩地,中兵十五亩,上兵二十亩;士者,伍长之从也,分上、中、下三阶,按斩首数目而获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得相应的田亩奖励,下士二十五亩,中士三十亩,上士三十五亩;尉者排、标之长也,分上、中、下三阶,按斩首数目获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得相应的田亩奖励,下尉四十亩、中尉四十五亩、上尉五十亩;校者,曲、营之长也,分上、中、下三阶,按斩首数目而获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得相应的田亩奖励,下校五十五亩,中校六十亩,上校六十五亩;将者,统军之长,分上、中、下三阶,按战功或众议而获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得相应的田亩奖励,下将七十亩,中将七十五亩,上将八十亩;帅者,将将者也,为尊衔,按军衔田亩制获取百亩田地为奖励。

由于使用了一人为兵全家受益的奖励制度,使得李晟军的士兵们能够安心的作战而不必顾虑身后的事情。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自己在前方杀敌更多,获得的军功更大,他们在身后的家人才能活的更好。

建安十四年七月的这场整兵运动,令李晟军的军力和作战意志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它使得李晟军成为天下间最不怕死的军队之一。


星火 第十四章 士燮的心

当荆南的那场被称之为七月整军的军队整编运动在长沙出炉并逐渐像荆南的所有郡县扩展的时候,计划,或者准确的说是一个天大的阳谋,在郁林郡城里紧张的进行着。审判,一场令以士家大族颇为头痛的审判搅得受李晟之邀而来到这里的士燮揪心不已。

豪族大门之间历来有所谓的联姻习惯,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令他们彼此间的纠缠绝不是像外头所说的那样可以简单的用谁是谁的敌人来概括的。虽然李晟现在着手对付的只是郁林郡里的几个不长眼的家伙,可是他选得人重要,牵扯的范围极大,却是关连到了好几家与士燮本身很有关系的家族。由于李晟打得是为平民出首的理由,做得是行上士大夫的壮举,使得几个被牵连到的家族不得不联手起来,一方面着手与李晟抗衡,一方面则逼迫士燮插手此事,让他不得不从自家大本营所在的交趾来到现在作为李晟行营所在的郁林为这些不长眼的渣子向李晟这个小狐狸陈情。

却不过人情啊!被要求在驿馆里住下的士燮面对刚刚从李晟那儿获得的情报无可奈何的叹息着,眼睛漫无目的的投向虚空之处,其中充满了锐利:若不是那些个家伙用退兵的伎俩压迫我过来,我只怕理都不想理这些事情。你看看他们,那做得算什么事情哦!他知道那些情报里头写的都是真的,心中不禁对那些犯了事情的人生出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怨怼。

大哥,莫要生气,莫要生气嘛。跟着士燮一起来到这里的士壹一脸讪笑的劝解自己的兄长:这些人做的事情确实是有些不规矩之处,可那也只是末节而已。大哥切不可关注了末节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啊。

哦?这又是怎么说?士燮对此自然也有了一丝明悟,但他还是想好好的听听自己弟弟的建议。对于此刻站立在自己身旁的大弟,他可是对之抱有很大的期望。而士壹也没有辜负这种期望,不敢说和中原的那种种的强者相比,但至少在这交州偏远之地,他士壹倒也算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不但是弓马之术娴熟无比,郡县之政老练万分,更是善于处理那各家族之间的关系事务。如果说身为家主士燮是交州南边的领军人物的话,那作为士燮最为倚重的兄弟士壹无疑是交南之地的谋主了。很多事情士燮都是与他商量过了以后才有决定的。

士家之人犯事之事,古来有之,那李晟一个外来人秉公而办就是了,用得着这样闹得满城风雨吗?我看他真正的意思并不在于此处,而在于我们这些交南之人啊。兄长难道没有看到李晟这儿给出的大都是交南之人的记录吗?交北之人虽然有一些,却也是和交南关系密切的人家,至于与赖恭、吴巨他们这些人有关的却是一个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呢?还不是李晟想利用这事情来打压我们。士壹很有自信的说道,他觉得自己已经看破了事情的全部。

那你认为我们要怎么做呢?难道就此不理这一回事?士燮微微的提高了些许声音,赶忙的询问道。他显得十分焦急,额头上的青筋都暴露出来,似乎有些张惶无措的模样,但这只是他的表面而已,事实他那平静的眼神已经明显的表露出他的镇定从容,对于这件事情他以有了自己的看法。眼下所在乎的也就是自己这位大弟与自己所想的究竟是不是相同了。

不理?除非兄长打算就此放手坐以待毙。士壹是士燮的亲兄弟言语间自然就少了那么许多顾忌,直接就点出了放手的最坏后果。

那么插手此事?就这样向李晟求情?士燮也明白那样是不可取的,当场就改弦更张试探着换了一个说法。

如果是这样那兄长就等着做孤家寡人吧。到时只怕李晟一有所动作,第一个开门迎接李晟的就是我们城里的百姓。毕竟那些人做得事情,已经被李晟公告了天下,谁都知道他们是一个怎样的货色。若是我们替他们求情,只怕会失去民心。士壹冷冷的说道,同样也给自己的兄长提出了这么一个可怕的后果。

那你说我该如何?士燮更加无奈的问道,不能抽身,也不能求情。难道我们就这样僵着?恐怕这也不行吧。李晟是不会那么轻松就放过我们的。他既然挑起了这件事,那他在这事之后肯定还留有后手。

那当然是肯定的了。李晟的实力虽然是天下大诸侯中最弱的第一个,名声也不怎么彰显于世,但从他一贯的表现来看,能忍,能用谋实在是他得以成就眼下基业的最大成功之处。对于这么一个懂谋略的对手,区区一个计划怎么可能没有后手呢。士壹点着头说道:就我看来,他们眼下所做的一切都是早已算计好的。正如兄长所说的那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抽身会引起世家之人的反对和背离,而我们插手着有可能引起全交州百姓反感。看样子,我们似乎只有僵持下去。而显然的,继续这样的僵持只怕李晟又会动什么脑筋来对付我们,若是用两头煽动的办法,只怕我们真要两边得罪了。

那我们该如何呢?士燮再次问道,额间隐隐有冷冷的汗水渗出。他虽然也想到李晟在眼下的手段之后还有下一步的后手存在,但这个后手究竟有多少可能他却是考虑得不多,尤其没有想到如士壹所说的那样用两头煽动的办法来对付自己: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实在是太可怕了。

我想我们应该先插手此事,暂时稳住李晟,让他先不存那么一个继续煽动下去的想法。其次,我们一方面要让南边的人相信大哥已经确实的向李晟求过情了,只是因为李晟的不同意而失败,另一方面着必须向百姓有所交代,必要时应该发布罪已书之类说法。总的来说,那些人的死活和我们都没关系,无论是百姓还是世家,只要我们能给他们需要的,他们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摆平。至于最后的李晟这边,大哥只要记着不能让出交趾和南日,不能失去对士兵的控制,其他的李晟要什么我们都可以给他们。毕竟无论是我们,还是赖恭,抑或是李晟自己都明白一点,那就是李晟对于交趾的管理眼下之可能是表面上的。李晟是要争霸天下的人物,他是绝对不会为了一个区区的交州而用尽心力的。对于他李晟来说,敌人是在东面、北面、西面,而不是几乎无关紧要的南边。士壹这样向自己的兄长建议道。

也就是说我们要投降李晟,对李晟作出让步是吧。士燮的眼神一下变得锐利起来,他紧紧的盯着自己的弟弟。

没错。士壹重重的点了点头,迎着士燮的目光没有一点退缩:这事情难道大哥没有一点想法吗?我想还不至于吧。若是不想投靠李晟,那大哥还来这里做什么?

呵呵,来这里只有投靠李晟吗?士燮看着自己的弟弟轻轻的摇了摇头:阿弟啊,你想得还不够久远啊。虽然对形势的分析很到位,但对于未来的路你看得还不够多。交州不可以自立,这是没错的。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自立的实力。但要投靠的人只有李晟?这就不一定了。我来这里只是想看看李晟这个人究竟怎样罢了。至于是否要真的投靠他,却还得看过之后再说。事实上,就我的估计,我们眼下面临的困境最多只有一年。如果我们能撑过这一年的光景,今后的路就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李晟会这么急切的在赤壁结束之后就南下的原因。

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士壹好奇的问道。他显然对自己兄长说提出的这个说法感到惊讶:难道一年以后会有什么不同不曾?

呵呵,不同?当然会有不同了。士燮笑了起来:阿弟你知道我当初为什么要北上许昌吗?

难道不是为了投靠曹丞相?士壹略有些狐疑的试探道。

当然是为了投靠曹丞相。士燮重重点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在刘表还控制交州的时候去投靠曹操吗?

因为曹操是天下第一强的势力,大哥看出刘表是不能抵抗曹操的,荆州迟早会被曹操所有吧。士壹当初也参与过士燮投靠曹操的事情,故而对兄长眼下的这个问题回答的十分肯定。

岂止是荆州,当时我认为全天下都将会落入曹操的手中,却那想唉,事事无常哪!士燮的声音一下子低落了起来,其中充满了无奈。

势力小者只能投靠势力强者。在这个乱世之中,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就是要依附强者而存。当初刘表还在的时候,刘表无疑是这样的强者,所以交州依附于他,听从了刘表所任命的赖恭、吴巨的管理。而曹操行将南下的时候,不但荆州的人想投靠曹操,就连远在天南的交州也有人想投靠他士燮就是其中的代表。然而一场赤壁的大火却让这种投靠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被击败且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南下的曹操已然丧失了与交州接触,并且控制交州的实力。这令士燮他们不得不改弦更张。此刻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一共有两位主子:一个是直接控制了荆南坐拥雄兵七万,更用计袭取了江陵和襄阳而让曹操仓惶北窜的李晟李子旭;另一个这是历经三世而具有江东,拥有战船千艘,作为赤壁抗曹之主力而存在的孙权。两边都是年轻人,两边都是原来就不怎么闻名于天下,而靠着这赤壁一战令天下震惊的后起之秀。究竟要何去何从,交州这边还是颇需要费一些思量的。

本来赖恭和吴巨已经抢先一步投靠了李晟,那算是他们敌手的士燮应该很自然的去投靠孙权才对,但士燮没有。因为他看清了眼下的情势知道江东那边对自己的支持绝对没有眼下李晟对自己的威胁来得大。虽说江东和李晟已经是盟友了,但在现实的利益面前,在一个州的地盘面前,有什么盟约是可以长久的呢?李晟已经把他自己的军队开到了苍梧直接威胁到了自己,而江东那边还在纠缠于淮南的争夺,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山越的制肘,两相对比似乎靠向李晟这边才是最好的抉择。

当然李晟还年轻,还可能有许多不周到之处,他究竟有没有海纳百川的肚量士燮并不清楚。对于李晟这个新冒起的人,他对他知道的并不多,因此也不敢百分之百的肯定对方会在赖恭、吴巨两人已经投靠了的情况下,还会接纳自己。这是一个不确定之处。因为不确定,使得他心中有些忐忑。其实就他自己来说,他还是更倾向投靠于孙权的,至于曹操那已经彻底是没有指望了。

与我们交州相接的是荆、益、扬三州。益州的刘璋暗弱,无所作为,我们切不用说他了。眼下能够让我们交州投靠的也就是荆州的李晟和扬州的孙权。荆州的李晟已经来到了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说他。只是那扬州的孙权,对我么交州虽然有心,但却也是无力的。他如今正被拖在淮南与曹操对决。估计等他们之间分出结果,也要近一年的时间吧。更别说孙权自己那边还被山越人牵制着呢。我想及时孙权有心来着交州也是一年以后的事情。士燮思量着解说道。

那又将如何?士壹不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