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驸马-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公子~~”雇工们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宋友亮则扭头对身后喊道:”把收割机拉上来~~~”
“遵命~~”说话的名叫岳大江,是这片田的小旗,他扬起鞭子,临空打了一响“哞~~”一声牛叫之后,众人之间一头健壮的大牯牛拖着一个方形的木头车厢缓缓地往麦田里走来。
“这是啥玩意儿?”
“你没听公子说教收割机吗?”
“收割机是啥玩意儿?”
“收割机就是~~~你就老老实实看,说了你也不懂~~”
早在十九世纪初,有位名叫萨尔门的法国人发明了一种”收割机”。这种”收割机”实际上并不是机械,它不过是在长约60公分的木棒上安装上一排刀刃工具,仍然要用手操作——甚至可以说,它的结构犹如好几把镰刀同时握在手中一样。后来又有个叫贝尔的法国人,他模仿剪刀的原理,制造出一种用马牵引的”收割机”。结果,这种收割机跨入了”机械”的大门,但它实际上只能割而不能收庄稼。因此,确切地说,贝尔的这种机械应该称为”割机”而不算”收割机”。
美国人麦考密克在1831年造出第一台马拉收割机,这台牛拉收割机是宋友亮参考美国麦考密克马拉收割机制造的,他的形状像二轮马车,上有切割器动刀片、拨禾轮和集穗台。这台收割机需要一个人在前面赶着马,另一个人在后面操纵机器。它不仅能自动割麦子,而且能把割下的麦子自动抛向后方。跟随在收割机后面的农夫,只要从台下卸下麦子即可运回家中,它的工作效率是原来人工的六倍。
在中国,马在冷兵器时代来说是重要的军事物资,身娇肉贵,这种粗重的体力活自然由牛来担当。结果这台机器一登场,就引得无数雇工们前来围观,直把麦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怎么赶也赶不走。
经过忙碌的清点和计算,初步统计结果出来了,十二万亩普通小麦平均亩产二石,一万亩高产小麦平均亩产五石八斗,是普通小麦的近三倍。也即是说海阳所十三万亩田一共将收获小麦近三十万石。但是被马贼烧掉了八万石,现在还剩下二十万石左右“二十万石?我的娘欸~~”宋千斤听到这个结果时,一屁股跌坐在炕头上,怎么都无法相信。宋友亮看着宋千斤不可思议地表情,笑道:”爹,你也别不信,那小麦堆得跟小山似的。不过,咱们还是按老规矩办,统统磨成小麦粉,该发饷的发饷,该存的存,该卖的卖。”
宋千斤哈哈一笑,从炕上跳起来,喊道:”友亮啊,你真是咱们宋家的福星,爹要大宴三天,好好庆祝庆祝~~~”
【21】古雨山要挖金
崇祯十年九月,一封塘报由大嵩卫逐级上报至济南府。现任山东巡抚颜继祖看了塘报之后只说了五个字:英雄出少年。
这时恰好有山东学政在一边,他说道:”关于这个宋友亮,下官倒是略知一二~”
“哦~”颜继祖饶有兴致地问道:”如今国家用人之际,学政既然知晓,不妨为本抚解说~”
山东学政答道:”这个宋友亮是大嵩卫下属海阳守御千户所千户宋千斤之子,今年十九岁,八月刚参加了山东乡试~”
“哦?不知道他文章如何~~”颜继祖忙问学政摇了摇头,答道:”毕竟是军户出身,舞刀弄枪在行,舞文弄墨就差强人意~文章之中虽然有些华丽的词藻,但多生搬硬套~~不合章法~”
颜继祖不无遗憾地说道:”哎,如果~~算了~~”
一旁的分管屯田的参议说道:”禀大人,下官听说海阳所去年收纳数千遣返流民,今年大肆开垦土地,都是出自这个宋友亮的小子之意。”
“听说~听说~~怎么都是听说~”颜继祖不满道:”难道你们没有一个人去实地查探过吗?”
“呃~这个~~”诸官默然不语,谁吃饱了没事干,去那种穷乡僻壤?
“大人,卑职愿意去一趟海阳所~~”有一个年轻小吏朗声道“是谁?”颜继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白面书生站在角落里,从官府看,是从九品的小官那小吏答道:”卑职仓大使刘志和~”
山东巡按在一边问道:”那大嵩卫的请功奏表~~”
“我不看~”颜继祖摆了摆手,”直呈左军都督府便是~~”
“遵命~”
“俺拿三斗粮和你换这块布,行不?”
“这包盐四斗换不换?”
莱阳城里的街市上,最近时常有军汉打扮的人怀抱粮食口袋和店铺、小贩换盐、布料和日常生活用品。
富康布庄店铺掌柜们起初没在意,后来发现这样的军汉越来越多,终于忍不住问道:”你们是哪个堡的军户?”
“俺是海阳所人~~”答话的是许二多的母亲许崔氏,自从许二多给宋友亮当了家丁中队长之后,每月足足的一石粮食直往家扛。再加上许二多他爹从宋家分到的红利,许家一家五口根本吃不完那么多粮,于是许崔氏就和其他军户一样,拿着多余的口粮来莱阳城里换些日用品,顺带扯几块布,回家给好多年没穿过新衣服的媳妇和孙子做新衣裳布庄的老板姓古,名叫雨山,是浙江温州人,来莱阳开布庄也有一段日子了,买卖一直不温不火。他笑着问许崔氏,”大婶,你们海阳所今年收成不错吧?”
“那是~”许崔氏自豪地笑道:”宋公子本事大,种的麦子生生就是比别人多收几石~”
“几石?是几斗吧?”古雨山笑道“就是几石~~”许崔氏马上予以纠正“好好~几石几石~~”古雨山懒得和她争辩,”那像大婶这样,手里有余粮想换布、换盐的人家多吗?”
“多吗?”许崔氏哈哈一笑,”家家户户都有,你说多不多?”
古雨山眼珠一转,说道:”要不这样吧,大婶你回去捎个话,明天我就带上几匹布,送到海阳所去,省的大婶们来回跑脚~~”
许崔氏高兴不已,”那感情好啊,我这就回堡里告诉老姐妹们~~”
第二天一早,古雨山牵来三头骡子,一头自己骑,两头驮上了布,又带上两个伙计,出了莱阳就朝海阳所来到了海阳所近郊,古雨山主仆三人就看见一座高大的圆形堡垒,堡垒周围门口有两个壮丁守门。堡垒外有大片刚收割过的麦田,农夫们正用成捆的麦子放进一种机器里,一头放小麦,一头麦粒就哗哗地流了出来。这是海阳所新设计出来的脱粒机,它综合中国传统的带碾扇车和西洋脱粒机,由宋友亮和孙和斗、沈卜琦等一班工匠合力打造而成。它装有一个在滚筒上转动的木构架。木构架上安装着狭条皮带,当它转动时,就形成了一股气流,借此吹走小麦上的外壳,主要动力是牛和风力古雨山以为这里就是海阳所了,于是让伙计送上拜帖。
守门的丁壮笑了,”这里是海阳所的九屯,海阳所还在前面呢~”
伙计回来一说,古雨山倒是吃了一惊,一个屯田壁坞就有如此规模,那海阳所~~又走了一炷香的功夫,古雨山终于来到了海阳所。
伙计上前说明来意,又递上了拜帖,守门的士兵拿着拜帖一路小跑进了堡里,片刻之后又跑了回来,说准许古雨山进堡买卖,宋公子现在正忙,稍后回来亲自接见古掌柜“又是宋公子?”古雨山喃喃道,根据他的打听,海阳所的百户是个年近六十的老头,为什么海阳所人张口闭口都是”宋公子”?这个宋公子到底何许人也?
进入海阳所之后,古雨山眼前一亮。之前他也去过一些军堡行商,那些军堡之内道路泥泞,污水四溢,随地便溺,满眼垃圾。而海阳所内,各条道路都清洁干净,没有水洼、没有垃圾,没有便溺的黄白之物。
当然,这是经过一番整修的。堡内原本地势低洼的地方,全部用渣土堆高,然后夯实。原本泥泞的道路全部用夯土重新做过,然后再铺上青石板,堡民管他叫石板街。在街道两旁不是很显眼的地方则建造了茅厕,谁要敢随地便溺,是要被巡视的兵丁抓出来罚扫大街一个月。扫大街是没什么,但是因为这样扫大街,面子上实在挂不住。所以抓了几个现行之后,就没人再敢图一时方便了古雨山在石板街边找了一块空地,吩咐伙计们把摊位搭起来。这时候,挎着菜篮子的许崔氏又是第一个看见了古雨山,她大声喊道:”布庄掌柜,你还真来了~”
古雨山笑笑,”咱们干买卖的,信誉最重要,说好了要来,那便是一定来~”说话间,古雨山还瞄了一眼许崔氏的菜篮子,里面蔬菜、瓜果以及一块至少三四斤左右的肉“大婶儿~今天家里来客人?”古雨山笑问许崔氏诧异道:”来客人?”她下意识地看了看菜篮子里的肉,笑了,”没有,没有,只是想吃肉了~~我这就去通知七大姑八大姨~~让她们都来买布~~”
“想吃就吃?都到这份上了?”古雨山不可思议地四处张望,果然,堡里来来往往的人手里拎着肉的还真不少“这布怎么卖”古雨山正东张西望时,一个老者在他的摊位前驻足,这老者穿着打扮不似军汉,却是儒生“啊~是啊,六文钱一尺~”古雨山忙答道,顺手抄起一批藏青色的布匹,”老伯,这块布厚实,染得也好,您扯一块做件搭护很是不错~”
老者笑笑,微微眯眼,伸出拇指和食指在布上捻了捻,笑道:”你这生意人到老实~”
“六文钱一尺,你要多少~”古雨山笑眯眯地问
【22】温州商人
“一丈~~”老者背负双手“名士青一丈~~”古雨山高声道,一旁伙计立刻拿出剪刀和尺子剪下一块布古雨山把布递给老者,试探性的说道:”我还真来对了地方,海阳所富庶,吃肉也是想吃便吃,这布自然能卖的好~”
老者便是吕文洲,他莞尔一笑,说道:”言过其实,这次领导肉的都是宋公子编练的家丁~”
“哦?”古雨山笑着点了点头,”我那老妇人手中的肉至少三四斤,不知道这位宋公子豢养了多少家丁?~”
吕文洲叉开五指“五十~~”古雨山一惊,”光肉就要派发二百斤~~”
“不,是五百~吕文洲笑答“五百?”古雨山惊讶的合不拢嘴吕文洲笑了,说道:”我只是新来的教书先生,详情还得问海阳所的老军户们~~”说罢吕文洲用手指勾住布匹上的细绳,悠然自得地走了“愣着干嘛?”古雨山白了一眼两个伙计,”还不吆喝吆喝?”
“是~东家~~”两个伙计扯起嗓子喊道:”上好的松江花布~~八文钱一尺~”
不多时,许崔氏领着一群军户大嫂们扛着粮袋子过来换布,随后有更多的军户拿着粮食来换布匹,古雨山的摊位前便围了许多人。只是来换布的军户们都是拿粮食来交换,一个拿现钱的都没有,古雨山脚边堆起来的小麦粉越来越高。这让古雨山发愁待会如何把这些东西运走。
踏踏~~踏踏~不远处传来马蹄铁叩击青石板的声音,一个骑着枣红色高头大马的少年,出现在石板街上。
“宋公子~~”
“宋公子~”
石板街上的人纷纷向他行礼“原来他就是宋公子~”古雨山抬头仰望着其在马上的宋友亮,”果然年轻俊朗,一表人才~”古雨山忍不住说道宋友亮骑在马上,居高临下早就看见了古雨山,他在古雨山摊位前停驻,周围人纷纷让路,”你就是古雨山古掌柜,请借一步说话~~”
宋友亮邀请古雨山去自己家,宋家的宅邸依旧,只是经过了修葺,依然是农家宅院的模样。古雨山也不以为然,觉得军户的宅子大抵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老妈子为宋友亮和古雨山上了两盏茶,这茶叶是前几天才从银川买来的,专门用来招待客人。古雨山轻啐一口,”龙井?还是雨前茶~”古雨山低声喃喃宋友亮一愣,他只知道这茶叶是龙井,但是雨前雨后自己就是门外汉了,”古掌柜是个懂茶之人~~”
古雨山苦笑一声,”老家是温州,家中早年与红夷、倭国、澳夷做茶叶生意的,只是后来家道中落,才会来这里开布庄~”
“不管如何,古掌柜都是第一个来我海阳所做买卖的,那就是给足我夏某的面子了~”宋友亮拱手行礼古雨山也忙拱手还礼,淡淡地笑了笑,说道:”实话实说,之前古某人从来没听说过公子的大名,更谈不上给面子。古某人前来只是为财~”
宋友亮一阵大笑,笑得古雨山心里忽然没底起来。”古掌柜真是快人快语,直言不讳~既然如此,那夏某人就和古掌柜谈谈钱财~”
古雨山对这个年轻人充满了好奇,问道:”宋公子有什么买卖要关照古某人吗?”
宋友亮认真地点了点头,”想必古掌柜应该发现了,我海阳所的人用来换购食盐、布匹等物,用的都是粮食,而非现银~”
古雨山笑答:”那是自然,现在陕西、山西、山东、中原天灾不断,粮价大涨。银两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粮食来的实在,但是~~以物易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也不利于交易~~就比如古某这次来贵堡卖布。布匹是卖的不错,可那堆成小山的一样的小麦粉~~古某正在发愁如何把它们运回去~~”
“那么~~我让古掌柜包销海阳所的粮食~~”宋友亮睁大眼睛,向前探出身子,”如何?”
“包销?当真?”古雨山见过海阳所外广袤的田野,也听闻海阳所人口中说所海阳所粮食的收成,此刻不用计算就知道其中的利润有多么的诱人和惊人。九边地处大明边疆,一年要消耗的粮食、食盐、布匹等其他物资,又有多少山西商人靠为就边供给粮饷而致富?
宋友亮伸出五根手指,古雨山试探性的问道:”五千石?”
“不,是五万石~~”宋友亮郑重其事,没有一丝一毫开玩笑地意思,”夏某可与古掌柜签下字句。除了包销粮食,日后还有很多商机等着古掌柜~”
“五万石?”古雨山向后一仰,险些从椅子上摔倒“怎么?古掌柜是嫌少了?”宋友亮故意反问,”吃不饱?”
“不不不~~古某小本经营,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现钱~~是吃不下~”古雨山眼珠一转,说道:”但是古某自有办法,只是宋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