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亲临东周 >

第86部分

亲临东周-第86部分

小说: 亲临东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文公让看大门的赶走头须。

可是头须听说晋文公让自己走,却问道,“主公是不是正在沐浴呢?”

守门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连这事儿都知道?你要逆天啊你要?

头须说道,“只有沐浴的时候人身体弯曲,说的都不是心里话,所以主公才不见我呢!可是主公连勃鞮、郤芮这样的人都能赦免,为什么不能赦免我呢?我可是有治国良策。你赶快为我通报。”

第三十二章    头须的智慧

席卷公款逃跑的头须居然说晋文公不见自己的原因是洗头令身体弯曲的缘故,而且说自己有治国良策,这可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当然头须有夸大其词的地方,但是一个小吏能够口出狂言,那肯定也是有些想法。

尤其是治国良策,这词简直让晋文公热血沸腾。

晋文公一想也是,连勃鞮都能原谅,何况头须?就见他一见又何妨?

晋文公召见头须,头须理直气壮,好像当年盗取公款令晋文公狼狈不堪的是别人,直接问道,“主公对郤芮和吕怡甥的党羽有何见解?”

可不是正在因为这个头痛不已。

晋文公只觉得好像一根金针正好扎在自己心脏上,晋文公牙疼一样的蹦出俩字:很多。

是很多,一个敌对阵营,人数众多,居心叵测,而且根本不知道有谁,在哪儿,何时发难,如何发作,这实在令人恐惧。

头须说道,“这些人虽然知道您宽恕的命令,但是还是心存疑虑。现在只有您的安抚才能令他们心安。”

心安?

晋文公都要哭出来了,我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心安?这命令也发布了,还不依不饶的,我能怎么办?

头须继续不动声色的说道,“臣当年一念之差席卷主公盘缠,让主公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所有的人都知道,主公非常憎恶臣。如果主公能够宽恕臣,并且还用臣为御,那晋国臣民就知道主公是真心宽恕所有有罪之人了。自然心安。”

晋文公眼前一亮,这头须你别说,还真有两把刷子。

当然头须主要是为了自己着想,可是宽恕头须,的确能让所有人明白晋文公的胸怀大度,和既往不咎的决心。

晋文公托言巡城,果然用头须为御。

这场巡城还真是让晋国百姓大开眼界,主公用原来偷他钱财的人为亲信?

他傻啦?

不是,当年头须可给他害惨了。

都差点混到丐帮去了!

那看来主公真不是一般人,真有容人雅量!

头须这样折磨过主公的人还能成为亲信,何况别人呢?

那看来大家都安全了!

晋文公此后依然用头须掌管库藏,晋国谣言自此平息。

这件事情有头须建议的功劳,但是也有晋文公的容人雅量,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大度。

话说这头须也不是一无是处。

晋文公还是公子的时候,曾经娶过两个妻子,开始的妻子徐嬴已经去世了,第二个妻子偪姞生有二子驩,女儿伯姬,但是也早逝了。不过公子重耳出奔的年月里,他这两个孩子都是头须收养的,每年都会送给寄养孩子的人家遂氏钱粮。

偶然间头须说起这两个孩子,晋文公吓了一跳,这俩孩子还活着呢?没在乱兵之中被害啊?

头须说道,“公子和小姐都非常健康。主公在外奔波多年,孩子也肯定会有。我实在不知道这两个孩子命运如何,所以拖延到现在才来跟您说这件事情,请您千万不要责怪。”

晋文公凭空得了两个孩子,还能责怪头须吗?

虽然当日头须盗窃害的晋文公非常狼狈,但是毕竟头须救了自己的一双儿女,还能责备吗?

头须盗窃,也是一时转念。

但是他没有办法抛弃晋文公的孩子,不止是因为那孩子是自己主公的骨肉,更是因为那是活生生的生命

晋文公马上派头须前往蒲地,重赏遂家,把一双儿女接回晋国,让怀嬴照顾他们。

昔日牙牙学语,今日玉树临风。

晋文公看着自己的孩子不由得感慨,岁月催人老,好在孩子们都很健康

晋文公立驩为太子,将伯姬赐给赵衰为妻子,即赵姬。

翟君听说晋文公即位的好消息也由衷为他高兴,不但恭贺晋文公复国大喜,还将叔隗和季隗送来晋国。

晋文公一见叔隗和季隗忽然想到当年二十五年的约定,不由得心酸之余又有些好笑,晋文公问季隗多大了,季隗笑道,“和主公一别八年,如今三十二岁了。”

晋文公笑言,多亏还没到二十五年啊!

齐孝公也将姜氏送到晋国,晋文公感谢齐姜当日送别之恩,齐姜当然免不了解释一番,不是狠心要分别,实在是为了您的复国大业啊!晋文公当然如今也表示理解。如果没有齐姜和狐偃的计策,自己恐怕还在齐国安逸享乐呢!

这妻子一家伙丰收了,晋文公也有点小心慌。

不过毕竟是一家人团聚,还是高兴更多一些。

晋文公将齐姜和季隗当日的故事讲给怀嬴听,怀嬴也觉得非常感动,自己虽然对晋文公有所帮助,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可是自己没有经历撕心裂肺的分离,也没有经历寂寞难耐的等待。怀嬴是一个大度的女子,她情愿让出夫人之位。其实有秦穆公这位靠山,怀嬴大可不必如此。

晋文公于是立齐姜为夫人,接下来分别是季隗和怀嬴。

赵姬听说翟君送来季隗和叔隗的事情,也请赵衰接回叔隗。

赵衰这时候说了一句让人大跌眼镜的话,他说既然已经娶了赵姬,就不敢记挂叔隗了。

看不出来,赵衰还有当陈世美的潜力。

难道叔隗等你白等了吗?

人家晋文公都能接纳季隗,凭什么你赵衰就不能接纳叔隗呢?

赵姬一听这话怒了,这不是喜新厌旧吗?这还是人吗?赵姬强烈要求赵衰接回叔隗,可是赵衰还是不能下决心。

看来赵衰和叔隗不是真爱啊!

赵姬也是非常有性格的女子,她就此入宫禀告晋文公,说这事还请父亲为自己做主,如果赵衰不能迎接叔隗,自己可不想做世人皆知的妒妇。

晋文公于是派人接回了叔隗。

叔隗一进赵衰府邸,赵姬就提出要让出赵衰正室之位。

这可让赵衰吃了一惊,难道晋文公的嫡亲女儿做自己的妾室?自己罪过大了!

可是赵姬坚持长幼有别,而且说叔隗不但年长,她的儿子赵盾也已经长大,还非常有礼貌,赵盾应该是赵衰的嫡子。

这就骇世惊俗了。

谁都知道,正室的地位在当时是多么重要,而妾室,连同妾室的孩子都是非常卑贱的。

如果说赵姬让赵衰接回叔隗还有作秀的嫌疑,但是这时候,恐怕没人会怀疑赵姬的诚意。

为什么晋文公的女儿会甘居妾室,甚至不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更好的权益?

因为赵姬身在民间多年,深刻了解百姓不易,而对叔隗甘心等待赵衰的行为充满了敬意。

赵姬的行为,是在当时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表示最高的敬意。

可是赵衰阖府上下可炸了锅,都坚决不同意赵姬的要求。

让晋文公的女儿做妾室,闹呢?

不过赵姬心意已定,她说不同意可以,她就回宫居住,再也不回来了。

赵衰一看没辙,只能找晋文公做赵姬的思想工作,可是晋文公当即表示非常为女儿的选择骄傲。而且晋文公即刻宣叔隗母子入朝,册封叔隗为赵衰内子,立赵盾为赵衰嫡子。

板上钉钉,这事就这么定了。

要说晋文公不为女儿赵姬心痛,是不可能的。赵姬流落民间多年,晋文公将她嫁给赵衰,本来就希望对她是一种弥补,弥补当日没能好好照顾女儿的愧疚。谁能想到女儿会心甘情愿做出要做小妾的决定?可是既然女儿嫁给了赵衰,还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也只能支持。

要说赵衰的儿子赵盾,此时年方十七岁,行动有礼,不但精通诗书,而且善于骑射。基本上赵盾算一个文武全才,所以深得赵衰喜爱。赵姬日后所生的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都比不上赵盾的才干。

而赵盾日后的所作所为,也深刻改变了晋国的命运,同时改变了赵氏一族的命运。

晋文公决定大赏功臣,这封赏有三个准则,跟着流亡的大臣,那是头等功臣,接下来分别是送款者和迎降者,其中各等又有分别。

第一等功臣里狐偃、赵衰功劳最大,依次分别是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等人;第二等功臣是栾枝、郤溱功劳最大,接下来是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祈满等人;第三等是郤步扬、韩简功劳最高,接下来是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人。

这些功臣,有封邑的扩大封邑,没封邑的赏赐封邑。

晋文公的赏赐很公平,也很实际。

鞍前马后辛劳多年,如今到了晋文公感谢这些功臣的时候了。

晋文公特地送白璧无双给狐偃,来报答当日投白璧入河的事迹。

而冤屈而死的狐突,晋文公在晋阳马鞍山为狐突立庙,后人称其为狐突山。

已经很全面了,可是晋文公还是害怕还有什么事情忘记了。

晋文公命令传召全国,如果还有遗忘功劳没册封的大臣,可以自己来说。

你别说,还真有人前来质问晋文公。

此人正是壶叔。

壶叔老大委屈,从蒲地出奔就跟随晋文公,四方奔走,脚都走裂了,而且每天起早贪黑,不得安寝。现在主公分封从亡之臣,为何没有自己?难道自己做错了事情?

晋文公倒没有生气,他仔细为狐突解释道,“寡人分封的确分了等级,凡是用仁义道理开导我的人,受上赏;为我出谋划策,让我在诸侯之间不受辱的人,受中赏,身体力行保护我的人也受中赏。所以这次封赏的原则是,上赏赏德,次赏赏才,最后赏力。奔走劳苦,匹夫之劳,又在其次。等到三赏过后,就轮到你了。”

原来晋文公这实行的是绩效工资,谁的功劳大,要看付出的劳动效果如何。

壶叔非常惭愧的告退了。

可是还有人心里不服气。

魏犨和颠颉,都觉得自己勇猛过人,而赵衰和狐偃不过是一介文臣,凭什么就在武将上面?他们杀敌了吗?他们流血了吗?

魏犨和颠颉经常为此口出怨言,但是晋文公念及以往功劳,毫不在意。

第三十三章    狷介者介子推

晋文公真正得到晋国人民群众拥护,大封有功之臣。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不平有人忧。

可是也有这样一句话,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那分封何人,官升几级,便不能令我心忧。

晋文公身边还真有这样的人,他便是当日割股奉主的介子推。介子推为人狷介,也就是为人洁身自好,不与人同流合污。当日介子推能舍身奉主,可见对晋文公一片忠心。但是在黄河边上,狐偃因为晋文公丢掉了旧东西而故意要辞职,引得晋文公发誓不背负功臣,深为介子推不齿。

在介子推心里,忠于晋文公就是愿意和他奔波出行,面对危险,这不需要任何利益引诱。假如是为了什么,比如升官发财,荣华富贵,那就太庸俗了。而且风险太大,谁能担保晋文公一定成功?晋文公的亲爹和亲弟弟都满世界追杀他,要是为了荣华富贵,那不如趁早找别人。

可以看出,介子推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纯粹的感情支配他的行动。

低级趣味根本不能奈何介子推。

所谓狷介,出淤泥而不染,绝不与卑浊同流合污。

所以当所有的大臣为了分封打得头破血流,腹诽不已,浑然忘记了自己都做过什么伟大事业的时候,介子推在第一次朝拜之后就已经飘然离去。

他也没有那么多钱,干脆回家每天织草鞋,贩卖草鞋,侍奉老母。

虽然清贫,但是他固守清贫。

君子固穷。

介子推倒很有颜回的风范。

其实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世界往往让人迷惑,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越来越得不到满足。数不清的人为了房子、车子、票子去奋斗努力,钱成了现代人最大的奋斗目标。但是忙碌之余,内心却往往荒漠一片。

简单生活,内心却往往收获更多的满足,因为精神的收获总是最强大的。

晋文公每日大宴群臣,繁花锦簇之际,人来人往,见不到介子推晋文公居然把这事儿也忘记了。

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割下大腿的肉给晋文公吃的介子推,被遗忘了。

可是总有人心怀不平,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看到晋文公张贴的榜文,说是寻找没有分封的有功之臣,解张知道介子推曾经不顾老母和晋文公奔波流离,于是把这消息告诉了介子推。

谁知介子推淡淡一笑,并不回应。

老母亲满头华发,叹息道,“儿啊,你跟着晋文公效力了十九年,连腿上的肉都割给他吃了,难道还不值得他封赏你吗?你就去要个封赏,哪怕他给你一些粟米,也强过你每日编织草鞋如此辛苦不是吗?”

母亲总是最心疼儿子的,看着归来的介子推疲惫憔悴,母亲实在不忍心让他再穷困潦倒下去。

介子推正色对母亲说道,“先君有九个儿子,晋惠公和晋怀公为君昏庸,这是上天将晋国赐予主公的。难道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够贪天之功为己有吗?那太可笑了。儿子虽然贫困,但是每日编织草鞋,自食其力,倒也心安。”

的确,晋文公能够顺利成为人心所向的晋国领导,有众人的支持,但是也有他自己的努力以及天时、地利的帮助。介子推所说的是他的心里话,虽然贫困,但是却心安。

这世上最难得便是心安。

家徒四壁,但是自食其力,只要心安,便是最大的财富。

母亲看着介子推,她明白儿子心意已定,于是说道,“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们就别留在这里了。不如干脆隐居深山,倒落得清净。”

介子推大喜道,“儿子素日便喜欢绵上高山密林,现在我们正好去那里。”

于是介子推由此在绵上结庐为家,奉养老母。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介子推何在,除了解张。

要说这解张也是个好打抱不平之人,眼看着介子推一介有功之臣,都混到深山隐居了,解张实在心有不甘。凭什么人家辛苦十九年,你们就这么轻易的把人家忘了啊?看来你们真是记性不好,忘得还挺干净。

解张一时气愤,居然就作诗一首,投递到了晋文公张榜的地方。

有司收录此诗,不知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