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东周-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三路大军,周桓王派虢公林父率领右军,统领蔡国、卫国士兵,周公黑肩率领左军陈国士兵,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向郑国气势汹汹进发。
郑庄公得到周桓王出兵的消息,立刻召开紧急御前会议,各位大夫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进行。
正卿祭足认为,天子亲自率兵讨伐我们不朝之罪,那是名正言顺,我们还是先认错谢罪的好。
郑庄公听到这个说法勃然大怒,周桓王先夺政权,又派兵讨伐,这次我们要认罪,那以后事业就没法继续了!
高渠弥提出了相反意见,他认为陈国是不得已出兵,不见得会那么出力。但是蔡国与卫国和我们郑国素有矛盾,肯定借此机会会拼命攻击我们。周桓王还发怒了,天子之怒,势不可挡。我们还是坚壁不出,看他们能怎么办?到时候是战是和,随机应变。
大夫公子元前来献计,他认为以臣攻君实在是不义。既然要打,那就要速战速决,而且要胜利。让周桓王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呢,已经输了。既然周桓王兵分三路,那我们也分三路迎敌。而且我们知道陈国刚刚政变,军队肯定人心浮动,那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先用右军攻打对方的左军,也就是陈国军队。然后再命令左军攻打蔡国、卫国军队。到时候陈国军队战败肯定四散奔逃,必然影响到蔡国与卫国。最后我们合力攻打周桓王,一定能够获胜。
郑庄公不由得大笑,爱卿料事如神,真是如同公子吕再生啊!
一场君臣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不知道震怒的周桓王与郑庄公,谁能取得胜利?
第三十七章 无言的结局
郑庄公这边刚刚商议决定战略,早有人来报王师已经快到了。事到如今多议无用,郑庄公命大夫曼伯引兵对抗右军,正卿祭足引一支兵对抗左军,亲自率领上将高渠弥、原繁、暇叔盈、祝聃等,将大旗蝥弧立于中军。
祭足一看这不对啊,蝥弧意在“奉天讨罪”,所以能一举战胜宋、许,现在对面的是周天子,区区一个郑国还能奉天讨罪吗?谁是“天”?谁是“罪”?急忙奏请郑庄公,主公,这个蝥弧在此处恐怕不大合适吧,蝥弧用于伐诸侯还行,这讨伐周天子恐怕
郑庄公一拍脑袋,这个我还真没想到。那这样,换大旗。
下面立马有人拿来大旗,依然是暇叔盈掌旗,据说蝥弧从此置之于大库,完成了自己的光辉历史使命。
高渠弥上前奏请郑庄公使用“鱼丽之阵”。所谓鱼丽之阵,是将甲车二十五乘为一编,甲士五人为一伍,每车在前,后面有甲士五伍即二十五人紧随其后,车上有一人受伤,车下上去一人补缺。有进无退,编队犹如鱼队,故此命名为鱼丽之阵。这个阵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在车战中尽可能发挥步兵作用,先以战车冲锋,步兵随时补充,可以有效杀伤敌人。这也是历史上最早有记载使用在战役中的阵法。
郑庄公首肯,郑国士兵列阵前行,将近周营,郑军也安营扎寨。
周桓王听说郑庄公已经前来对阵,更加生气。其实周桓王此刻心态已经严重失衡,是你以天子之尊亲征来此,难道还希望郑庄公束手就擒吗?如果郑庄公能够束手就擒,那也走不到今天两军对垒这一刻,他也不是大名鼎鼎的郑寤生了。周恒王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从智慧上说,还比郑庄公差得远,一怒之下,竟然要马上亲自率兵对阵,幸好有虢公林父苦劝制止。
第二天双方各自摆开阵势,郑庄公命令,大军不许轻动,只看军中大旆挥舞,一起进兵。
周恒王这一夜生了一肚子闷气,想了无数的言语,准备从道德、逻辑、智谋、能力等等各个方面好好先数落一番郑庄公,就等着郑庄公上前,先挫一挫他的锐气。可是这郑庄公虽然出列阵前,却只是把住阵门,毫无动静。周桓王几次派人挑战,根本没人接茬。周桓王满腔怒火根本找不到发泄的途径。
太阳一点点的升上来,万丈阳光挥洒在两军将士身上,一上午的对垒,就练了眼神了。周桓王这边的士兵明显露出疲态。
瞪眼瞅着,太累。
郑庄公仔细端详对面将士,忽然大手一挥,暇叔盈得令挥动大旆,飘扬的旗帜,伴随着如雷鼓声,郑国左右二军同时出击!
奇怪的是这左右二军却是交叉行进,却丝毫不乱。曼伯领兵冲入陈军。陈国士兵看来都有很好的跑步天赋,一冲之下,即刻散乱,一拥而散,同时还将周兵阵型冲乱。周公黑肩拼命抵抗,可惜乱军之中,人潮涌动,根本不能阻遏,大败而走。
祭足杀入右军,只见蔡国、卫国旗帜便指挥冲击,两国各自寻觅逃生之路,也是不敌崩溃。
虢公林父见事急,立于车前,大喊“如有妄动者斩!”
混乱的局面至此得以稍缓,祭足见此,知道虢公林父的确有大将之风,不敢紧逼,虢公林父得以整顿队伍,缓缓而退。
且说周桓王稳坐中军,耳听得敌营鼓声震天,知道开始对阵厮杀,正准备出阵,忽然见己方士兵胡乱奔走,队伍也不成个队伍,简直和赶大集相似。这时候溃兵更加多的涌入,人如潮水,中军也立脚不住。
后面紧跟着的郑军却车骑相间,大旗猎猎,有序迅速的成为绞杀周军的机器。
鱼丽之阵,果然名不虚传。
祝聃在前,原繁在后,加上陆续赶来的曼伯、祭足,拼力厮杀,直啥的周军人仰马翻。
周桓王此时发扬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也顾不上和郑庄公生气了,命令手下先撤,自己断后。
估计这手下这会儿也吓懵了,还真同意让周桓王留下断后,各自逃命去了。
正巧祝聃眼见得绣盖飞扬,心知周王必定在此,战场之上顾不得思量,瞄的准处,一箭飞出,正中周桓王左肩。幸好周桓王穿的那都是名牌产品,质量杠杠的,所以这一箭伤的并不严重。祝聃催马上前,眼看的周桓王危矣,忽然旁边一骑跃马横出,原来虢公林父前来救驾。
周桓王一颗心都已经提到嗓子眼了,看到虢公林父略略心安。
原繁、曼伯也一起上前,四个人杀作一团。
耳听得清冽之声,郑军这边鸣金收兵了。
周桓王收拾残兵败将离此三十里地下寨,周公黑肩前来奏报,说这都是陈国不肯出力的缘故,我们才遭此惨败啊!
周桓王满身血污,声音嘶哑,也没了开始兴师问罪的精气神了,过了半天才缓缓说道,“都是寡人识人不明啊!”
是,此刻,周桓王的心中,的确暗自悔恨自己识人不明。只是这识人不明,不只是对于陈国,恐怕还有对郑庄公。他太低估了郑庄公的智慧和胆量。按照他的想法,自己兴师问罪,但是天子亲征这个罪名就能吓住郑庄公,让他自己服软。根本没想到,郑寤生不是吓大的,他居然压根没想过和天子认错,甚至对话,上来直接就打,而且居然敢打赢!这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而这个尴尬的局面,恰恰是周桓王自己造成的。
郑庄公这边喜气洋洋,各位将领纷纷赶回中军报喜。
祝聃问,主公,臣已经射中周王肩膀,那厮吓得已经没胆了,正好生擒活捉,为何又鸣金收兵?
这句话,险些将郑庄公吓得摔个跟头。郑庄公的脸色从白到绿,心说你个二货,我们敢对抗周天子已经是大逆不道了,你还射周天子一箭,你还射中了?
半响,郑庄公从牙缝里挤出几句话,“祝将军果然英勇。只是我们对抗周天子能够保全自己已属不易,不知祝将军如此勇猛居然能箭射周天子。请问祝将军,捉住了天子,当如何发落?谋逆的罪名,谁来承担?”
“这”祝聃立马没电了。他就想着,既然打了,反正撕破脸皮了,还客气个什么劲?
至于捉住了周天子如何发落,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
第三十八章 求和的胜利者
大败敌军,重创对方统帅,胜利的一方应该开始欢呼雀跃不已了。
可惜郑庄公与郑国一干良臣大将,现在却头痛不已。
因为他们重创的是周军,射中的是周天子!
以诸侯国对抗周天子,已经是大逆不道,何况现在你还将周天子的军队打了个稀里哗啦,甚至将周天子本人射中,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
所以祝聃兴奋的向郑庄公报喜,并且建议郑庄公干脆趁机活捉周天子,郑庄公简直恨不得打他几下,您大脑看来最近很湿润啊,居然能想出这样的馊主意?
现在这种状况,如何向周天子,或者说天下人交待?弄个不好就会被说成是逆贼,周天子举天下之兵伐之,也不是不可能。
郑庄公环视各位将军一番,目光落在了祭足身上,要能想个应付的办法,也是非祭足不可了。
祭足也面有难色,毕竟谁也没想到二货的代表祝聃敢箭射周天子啊,眼下只能先应付过去再说。想到此处,祭足建议郑庄公还是先派使者问候周天子,先让他知道并不是主公你让人射他的。想来我国已经立威,周天子胆怯之余也只是想找个台阶下吧。
这是典型的避重就轻,射箭当然是将领一时想法,但是郑国如此有序有力的打击出兵也是将领一时想法吗?难道郑国将领已经能够自动决定战略战术,不用请示郑庄公?
郑庄公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主意。
但是先打后和,也应该是理所应当的结局。
谁也不能真的追着周天子打个没完没了。
于是祭足代表郑国出使周天子大营,郑庄公一看也别空手去了,俗话说有理不打上门客,虽然不占理,但是礼物还是带点,表示一下心意,命令送上牛十二头,羊一百口,谷物一百余车,连夜一同送到周天子营地。
祭足一进周天子营地,双膝跪倒,匍匐在地,连称死罪,说我们郑国都是死罪啊,为了保存社稷而自卫,没想到军队中有人不戒备,居然冒犯了天子之威,郑寤生觳觫不止!派小臣辕门待罪,献上劳军之资,问候天子无恙,还请天子原谅!
周桓王一言不发,沉默无语。
还说啥呀,都让人打成这熊色了!
三国联军啊,还周天子亲征,跑着撵着挨揍来了。
郑庄公这请罪,实在是莫大的反讽!
周桓王心里知道,如果自己不是周天子,而只是一介诸侯,恐怕郑庄公早就把自己拿下了!虽然自己那么看不上郑寤生,讨厌他,烦他,可是自己就是不如他!想到这里,周桓王脸色微微发红,有些惭愧。
虢公林父一看周天子也不言语,太尴尬了。估计这时候周桓王也不好意思接茬了,说啥呀,自己是人家手下败将,于是虢公林父上前答话,说既然寤生知道自己有罪,那就应该宽恕。来人可以谢恩退下。
祭足恭恭敬敬的又行一礼,从容退下。
接下来在周营里,祭足走入每一座营帐,问候每一位周军将士是否平安。可以说,祭足有谋略,并且很细致,注意细节。他深知,虽然郑国赢得了这场战争,但是并不代表赢得了人心。因为郑国毕竟是和周天子作战,属于以下犯上,而且居然射伤了周天子,一旦处置不好,恐怕会招来更大的祸患。按照常人的思维逻辑,面对周天子的讨伐,恐怕只有束手就擒。可是偏有一个郑庄公,不但接招,而且大胜周天子。要知道,能赢领导,还敢赢领导,绝对不止是需要智慧和能力,更重要的需要勇气。又偏有一个祭足,辅佐郑庄公,不卑不亢,能将此事处理的圆满。祭足此行,不但给了周天子一个台阶下,他问候周军将士的举动,更为郑庄公赢得了民心,树立了一个郑国有礼的形象。
周桓王的尴尬暂时缓解了,可是这事成了他最大的一个心病。
对于这次大败而归,自然没有任何人敢说什么话,跟领导问责,纯属不想干了。
可是周桓王就是觉得心里不舒服。
估计如果有个心理医生,能缓解他的症状。
偏那时候又没有。
这症结让他想起与郑庄公的种种过节,终于他不能忍受了,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传檄四方诸侯,共同征讨郑寤生无视君王之罪。
幸好虢公林父还是个明白人,心说这怎么话说的,领导被打傻了不成,一次失败不行,还准备再去?虢公林父立马启奏周桓王,万不可传檄四方。不过他说话非常艺术,他没明白说,人多心不齐,去了也白搭之类的话,他劝周桓王,您可千万别传檄四方,这次战败之事,本来没几个人知道,您这是要昭告天下吗?
周桓王听了心里顿时一轻,哦,原来没几个人知道啊!那还不算太栽面子。
虢公林父心想,这位真是糊涂了,天子败于诸侯,能没人知道吗?就是没人敢说罢了。这时候也不能提这茬了,赶紧的他又急着劝解,说您没看出来吗,诸侯除了陈国、卫国和蔡国,那都是和郑国一伙儿的。您要是征兵没人来,那才被人笑话呢!而且郑寤生不是已经谢罪了吗,您还是借机宽恕他吧,这样和郑国还能谱写友好交流新篇章。
周桓王一听,又不言语了。
他光想着号召诸侯了,可没想过诸侯能有几个来的。这帮诸侯如果真是和郑庄公一伙儿的,到时候找个借口不来,那可确实丢人。而且,即便来了,恐怕不出力,心不齐,也难成事。
郑国的鱼丽之阵,确实厉害,自己是见识过的。
从此,周桓王心知郑国已经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再也不提联合伐郑之事。
再说跟随周天子伐郑的蔡侯,虽然也被郑国打了个落花流水春去也,但是却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一个重要消息,原来陈国虽然政变,但是人心浮动,国人对于公子佗并不信服。
蔡侯为什么会对陈国的政变这么感兴趣呢?
这是因为,陈桓公的庶子名为公子跃的,是蔡姬所生,公子跃正是蔡侯的外甥。
这次讨伐郑国,陈国是大夫伯爰为将,而蔡国是蔡侯之弟蔡季为将,俩人没事在一起闲聊。这伯爰满怀忧愁,不由得说起本国之事,虽然公子佗政变成功,但是国人不服。而且公子佗还喜欢打猎,经常微服外出,他可并不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而是微服出去打猎。所以伯爰担心,公子佗如此不把国政放在心上,陈国早晚还得有变故。
蔡季于是奇怪,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你们陈国人不讨罪诛逆呢?
伯爰长叹一口气,心有余而力不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