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毅军突起 >

第47部分

毅军突起-第47部分

小说: 毅军突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饭的人多了,刘克武就要更想着怎么去找钱了。与英国人合作的建厂计划,算是定了下来了。

第一家的面粉厂,投资预算是45万两白银,刘克武直接交给王永江27万两,由王永江全权负责去了。

第二家纺织厂,投资的预算也是45万两白银。刘克武派去了吴景濂拿着27万两,跟着英国人在那打着算盘筹建起来。

十天后刘克武选定的地点,是广安门外的八王坟一带。在自己的管区,买地建厂自然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按双方的约定,名义上是刘克武自己来办的厂。消息一传出去,北京城轰动了。光绪皇帝正为甲午战败闹心,听到刘克武也自己办起了工厂,不禁为之兴奋了一翻。

西太后听说后,立即就把庆王爷叫进了宫里去问话。当得知刘克武是在英国人帮助下,才得以全面建厂的,那个老太太乐了。

她坐在软塌上,微笑着盯着庆王爷问到:“我说奕劻啊,这回你又入了股没有啊?我上次就说了,这个年轻人啊,肯定是李鸿章第二,很会办洋务的呢。”

奕劻讪笑了一下,谦恭的回到:“回老佛爷的话,这孩子还真是很会办洋务呢。不过这次,臣的确没入股。那孩子,现在家底很足,就没我参合的机会。”

慈禧听完大笑了起来,笑声停止后说到:“你也有伸不上手的时候了吧,不过这孩子还真行啊,这么短的时间,就有了这么大的家底。他们毅军啊,这次在辽东打的也是够惨的了,正好让这孩子,帮着他那老岳父把毅军重新整备下。”

“太后您的意思,是等毅军回防以后,让那孩子去跟着他岳父一起重新整备毅军?”奕劻心里已经再乐了,西太后这话已经很明白,他是明知故问确定一下而已。

点了下头后,慈禧说到:“那孩子就是年纪太轻了,要不然啊,还真想给他一只独立成军的队伍,看看能不能也练成魁字营那样的精兵呐。不过啊,这次咱败的是太惨了,是该多出点那孩子一样的能打硬仗、能带精兵的人了。”

得到了确认,奕劻心里真乐了起来。但嘴上却说到:“那孩子今年才二十二,太后要是把他放下去,不知想给他个什么职务呢?”

看了他一眼,心里很清楚这是庆王爷在帮着刘克武要官了。慈禧却并不生气,歪了下身子后说到:“李鸿章那保奏的是马玉昆足当毅军之大任,宋得胜这次也炸没了一条胳膊。这毅军为咱大清朝,也是真的够忠、够壮烈的,就让那孩子,去做个分统吧。”

坐在边上的荣禄,却在这个时候咳嗽了一声。慈禧看向他之后,问到:“荣禄。你咳嗽什么。这么着,你还有别的想法吗?”

连忙躬身一礼,荣禄从凳子上欠起屁股说到:“回太后的话,臣本来着,让那孩子直接去接受新军的。他懂洋务,又善于带兵,实为新军编练最好之人选。但既然太后您已经有了主意,毅军分统也的确很适合那孩子。”

庆王爷愣了一下,他可没想到,朝廷这刚确定要编练新军,让荣禄全权负责他就瞄上了刘克武。

新军编练,虽然不即毅军分统的正二品实授总兵品秩高,但权利上可是要比毅军个分统大的多了。

一来,新军将由朝廷全额拨款,这样就可以让刘克武在军费上减少不少压力。让他可以把节省出的钱,往他庆王爷腰包里送些,还能买更多的新式武器。

二来,新军是专权编练,要比去毅军上面还一个马玉昆,边上还定了一个姜桂题要好施展的多。

三来,毅军中关系错综复杂,而新军的人员选调上,谁去编练谁说了算,也就最大程度上规避了人员关系上的问题。

庆王爷很快想清楚了这些,连忙从凳子上躬起身,对着慈禧说到:“太后,既然荣大人有意让刘克武去统管新军,而刘克武也实为不可多得编练新军的人才。臣保举,由其按荣大人之想,去编练新军实为上选。”

目光盯住了庆王,慈禧面色凝了一下。随后,将目光转向了坐在另一边一直没说话的翁同和问到:“翁师傅,你又怎么说呢?”

人老鬼精的翁同和,其实已经从慈禧的话音中,听出了些什么。于是他一躬身,哈腰说到:“回太后的话,老臣感觉刘克武也是最佳之新军编练人选。其人乃有当年曾国藩之潜质,更有左宗棠之武勇。”

“呦呵,今个儿这太阳打西边出来的?”慈禧听到翁同和竟然也这样说,不禁大感兴趣的接着说到:“这往日,你翁师傅可是向来都要跟庆王爷和荣禄这,有事没事的在我这掐上一翻。怎么着,今天这就给变了呢?”

三个人,在这一刻各有各的打算。翁同和的保举,原因是他真正的公忠体国,看出了刘克武要比李鸿章那保举的袁世凯,更适合操练新军。

首先,刘克武的年纪小,功劳虽然大,但必然要比袁世凯好掌握。至于忠心方面,刘克武的老爹就为大清朝尽了忠,这就是无可厚非必为忠良。

其次,在洋务上新军式上,虽然资历还很浅,但刘克武现在手上的魁字营,已经成了京城第一营。其对新法之练,在翁同和的眼睛里,要比那个袁世凯强多了。

最后,就是翁同和与已经去了日本下关谈判的李鸿章之间的个人矛盾了。一个洋务派的领袖,一个清流的领袖,二人一直以来就是死对手。

李鸿章要保举袁世凯,他翁师傅自然就要大不反小针对一下,非保举刘克武,来跟袁世凯争一下了。

当然,这里面翁同和还有一点自私的想法,就是想用这次的保举,争取把刘克武收进他的门下。帝党现在缺少的,恰恰就是一个能带好兵、带精兵、掌军权的人。

而荣禄那边,相对来说就简单的多了。刘克武首先是马玉昆的准女婿,现在马玉昆的女儿和老婆还住到了男爵府了。

只要让刘克武去编练了新军,那荣禄很有自信的,就是一下就等于牢牢的抓到了两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做他的心腹。

这段时间以来,刘克武经常与他走动,孝敬的供奉是京城各门总兵中最多的一个。而且,刘克武完的假面,在荣禄的心里已经让他当刘克武是自己的心腹了。

用人唯亲、抢兵争权,在满清朝廷,尤其是正在事业上升期的荣禄眼里,那是比一切都重要的。但他表现出来的,却让慈禧很是放心的那种。

新军编练是刚刚确定的,刘克武与袁世凯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就算是这样展开了。当德公公派人送来消息后,深知新军要比毅军更适合自己谋大事的刘克武,立即就行动起来了。

带兵之人,最有效的竞争筹码,就是看谁更会带兵。所以刘克武第一招,就决定请庆、恭二王爷和外国人来参阅自己的队伍。

一翻运做之后,杨度也就不费劲的,将两个王爷,和刚刚正式提升为兵部尚书兼步军统领,授总理衙门大臣的荣禄,都一并请到了自己的军营来。并且,还让威尔逊,把英国公使馆武官贝斯福一起邀请着来一同观礼。

这两个王爷和荣禄,还有那个英国高级武官,刚走到广安门的大营外,就听到里面传来了阵阵的喊声。

“吃朝廷饭、穿朝廷衣”

声音十分整齐、响亮,这让庆王爷和恭亲王,都不禁好奇了起来。他们和荣禄一起,侧头看向了杨度。恭王爷毕竟资格最老,于是他开口问到:“这刘克武,又这搞什么名堂?”

笑着一拱手一礼后,杨度说到:“回王爷的话,今天是魁字营年后第一次发军饷的日子。我们总兵大人,正在给士兵们发饷银。”

听完杨度的话后,庆王爷一脸疑惑的问到:“发军饷就发军饷,这怎么整个营盘都一起喊上话了呐?”

又是一拱手,面带笑容的杨度将头转向庆王爷,说到:“回庆王爷的话,我家大人的意思,就是让士兵们,一拿到钱就先想到,他们要忠于咱大清。这样,才能把军心士气,最好最快的集合到一起来。”

第二卷 京华谋基业 第079章 点兵首震夷

“哦,早就听说,这位刘将军在辽东很是英勇。没想到,他带兵还是如此的有章法呢。”贝斯福听到杨度的话后,先抢过了话。

在他来之前,威尔逊其实就已经明白的告诉他,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一定要多多夸奖一下刘克武一下。

更何况,刘克武采取的这种发军饷稳军心的方式,也正是最简单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贝斯福自然就要不吝啬,他那一点点夸奖之词了。

听完贝斯福的话,两个王爷都露出了笑容。荣禄却感觉到了不对劲,对着杨度问到:“这刘克武,知道二位王爷要来,怎么也不出营来迎接?”

冲着荣禄一拱手,杨度陪笑着说到:“回中堂大人的话,我家大人,每次发饷都要亲自将饷钱发到每个士兵的手上。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士兵的饷钱不折不扣的到士兵的手上。”

等杨度说完后,贝斯福又接过了话,看向资格最老的恭王爷,边笑边点头的说到:“刘将军还真是让在下很是意外了一下,我终于知道,他这个魁字营为什么那么厉害咯。”

恭亲王和庆亲王、荣禄都是不禁一愣神。缓了一下神后,恭亲王才问到:“不知贝斯福将军,为何会如此认为呢?”

此时,两个王爷,一个中堂已经在杨度的引领下,走进了魁字营的大营之中。他们的眼前,看到的也正是刘克武一个一个的,在逐个将饷银发到每个士兵的手上。

贝斯福看到后,先是鼓了几下掌。接着才对着恭亲王说到:“据我所知,贵国的军队,之所以拿着最好的武器,却总打败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饷钱不能足额发放。”

克扣军饷的事,即使贝斯福不说,也是在整个中国官场上,都习以为常的事了。清朝的官员,本来收入就不是很高。地方官员鱼肉百姓,军官就只能喝兵血了。

恭、庆二王和荣禄,对这些事也是早就清楚的。所以他们并没有打断贝斯福的话,反将目光都盯向了他,等他的下话了。

贝斯福也不客气,看了一眼校场上正在发军饷的刘克武后,接着往下说到:“刘将军这样做,真的杜绝了克扣军饷的事发生。同时,也让士兵们,真正能安心的去卖命。只有饷钱足额到位了,一支军队才会真正的去拼命。”

的确,这个年代民间流传最广,关于军队的话,就是那句好男不当兵。两个王爷和荣禄,也很清楚那些清军为什么一直装备上去素质上不去。

在整个清朝的军队中,吃空饷、喝兵血的事,在每个军营都是或多或少存在的。这也正是为什么鸦片战争一打起来,号称万人的清军,最后实际战死三、五钱几全军覆灭的真实原因。

而那些在军营里的士兵,平日里连饭都吃不饱,上了战场还凭什么给长官当拿战功的炮灰呢。也只有让他们吃饱了、穿暖了,饷钱再足够了,他们才会真把命卖给国家。清朝廷拿军饷去买人家的命,只要发足够了,这个时代的百姓还是真的够卖命的。

就在恭亲王、庆亲王、荣禄和贝斯福边在杨度的陪同、讲解下说话的时候,刘克武已经发完了最后一个士兵的军饷。

一身戎装的他,骑上了一匹战马,跑到了来的众人面前。将手中的战刀抽出,举过头顶后,刘克武大声的喊到:“广安门守军、毅军魁字营集结完毕,请二位王爷和陆军最高统帅、兵部尚书荣中堂检阅。”

在他的身后,等他的话一说完,两千将士一同的高喊起来。

“吃朝廷的饭、穿朝廷的衣”

整齐的喊声,整齐的队伍,让应邀来参阅的庆亲王、恭亲王、荣禄和英国的领事、武官,不禁都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等队伍喊完后,刘克武才转身看向冯国璋说到:“冯副将,现在本官命令你,即刻将队伍带出城外,展开实弹操练。”

“遵将令。”冯国璋应声接令后,转身就是向队伍喊出了一串口令。两千人,迅速排着整齐的队伍,“哗啦”之声连成一阵的转身后,迈着整齐的脚步、踩着划一的步点,朝着营外跑了起来。

转回身,换上一张笑脸看向恭王、庆王和荣禄和扎里逊、贝斯福,刘克武说到:“二位王爷、荣大人和公使、武官先生,请移驾随在下官一起,去城外观操吧。”

说完之后,一边搀扶着已经腿脚不利索的恭王爷,先想阅兵台下走了起来。庆亲王和荣禄,也互相谦让了一下,一起走下了阅兵台,一起朝着广安门外行进起来。

在刘克武的带领下,两位王爷一个新贵,跟在自己大队伍后面,终于到了广安门外的大练兵场。

这个练兵场,虽然是在刚开春的时候,但整个操场上却被士兵们,长期的操练踩的很是平坦了。

走到大练兵场上后,刘克武引领着身后的众人,走上了点将土台。望下下面的两千士兵看了一眼,大声的喊到:“下面,升大清龙旗、升魁字营军旗。”

司号手手上的新铜号,响了起来。先是象征着满清的镶黄龙旗,缓缓的升到了半空中。之后,又是上面写着一个大大“魁”字的营旗,也升到了旗杆顶上。

在这大练兵场上的演练,可不再是在大营里,那样简单的队列操练了。只见那些骑兵,在轮值副将刘朝先手上令旗挥舞后,迅速的朝着练兵场的西南角,排着魁字营独有的三角阵型冲了过去。

呐喊声中,大队的骑兵在行进的过程之中,又保持着三人一组的小冲锋阵型。当他们冲到西南角上那些靶子前,立即就是三人同时向一个靶子落下了他们的战刀。

“哦,我的天啊。”贝斯福再次大叫起来,他控制了一下情绪后,才向身边的两王一中堂说到:“这是最先进的骑兵编组作战法,以这种小编队去进攻任何一个敌人,敌人都将无法将自己防御好。”

停顿了一下,贝斯福还是控制不住他的惊奇,继续说到:“哦,我的天呢,我又找到了一个,刘将军让日本人吃大亏的原因。要知道,这种战法日本人是不会的,全世界也只有我们大英帝国的骑兵才掌握的。”

转过身看向此时已经改站在二王一中堂身后,一直保持着标准军人站姿的刘克武,贝斯福问到:“刘将军,请问您是从哪里得到的这样的战法呢?“

微微颔首,向贝斯福施了一个小礼后,刘克武微笑的回答到:“这个战法,是从辽东战场上,用鲜血摸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