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学士 >

第22部分

大学士-第22部分

小说: 大学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力不够,去了也没多大用处,但让他们去熟悉下考场也好。
  按照孙淡的说法就是:感受大赛气氛,为将来做准备。
  李梅亭深以为然,说孙淡这个比喻贴切。
  每日都要作文让孙浩等人苦不堪言,毕竟都是大孩子,让他们成日规规矩矩看书写字,还真难为他们了。
  孙淡却觉得这是一个静下心学习的好机会,比起孙浩他们来,自己好歹也是一个成年人,无论是坐功还是静功都比他们要强上许多。
  马上就要参加县考,对于这次考试,孙淡并不觉得有任何难度。他现在所需要做的是尽快过书写繁体字这一关,先生如此高强度的给学童补习正合了他的心意。
  人只要一静下心来做事,就能把事情做好。
  孙淡每日都是凌晨五点钟的模样起床,提起笔写两千字《西游记》的新章节,一是为下一个月要出的新书存稿,二是顺便熟悉一下繁体字书写。
  本来,抄写《西游记》的事情是江若影负责的,孙淡最近忙着备考,也没时间给大家讲故事。江若影也乐得偷懒,反正有稿子可看,同听孙淡亲口讲来有意思得多。
  两千字若用电脑,以孙淡的速度也不过半个小时的工夫,用毛笔誊录却慢许多,等把这个章节写好,天已经大亮,门墩也起床了。于是,二人相约去伙房吃了早饭,然后收拾一下院子。再估计一下时间,大概是上午十点,这个时候李先生也该起床开课了。
  匆忙跑到学堂,更着学童们读两篇书,然后就按照先生出的题目写时文。
  等写好文章,也该是午饭时间,在炉子上热了午饭,休息片刻,又要开始作文。
  作文这种事情难不倒孙淡,但为了不表现得太突出,他还是老实地没有抄袭后人名作,而是自己仿写。
  刚开始的时候,他笔头还很生涩,写到后来文笔逐渐流畅起来。说起来,八股文也不甚难,关键是要掌握格式。格式对了,写起来就容易。
  后世下午四点,学堂放学,到睡觉还有很长时间,正是自习的好时机。孙淡也不同孙浩他们玩闹,直接跑回自己房间一遍遍抄繁体字,直到天完全黑下去,眼睛实在睁不开时,这才倒在床上睡死过去。
  刚开始时,他还用上好宣纸写字,可因为每日的书写量实在太大,积攒下来,光买纸的钱就是一笔让人无法承受的数字。
  退而求其次,换成烧给死人的那种廉价毛边黄纸。
  可即便如此,一个月下来,他所用废的纸也堆起了一座小山。
  细细算来,每日竟要写两万字。
  二十七天,五十多万字。
  写到后面,手中那管羊毫毛笔也秃了头。墨锭也只剩短短的一截,索性换成清水。
  一想到这个数字,孙淡就有一种泪流满面的冲动。
  劳动强度实在太大,加上身体本就不是太好,他感觉肩胛疼得实在厉害,脖子也僵得转动不灵。更讨厌的是,右手五指中食指、中指和拇指都被笔磨破了皮,露出里面的毛细血管,一碰笔杆子,疼得像是被烙铁烫了一下,浑身都在哆嗦。
  到现在为止,那些繁体字已经彻底融化在孙淡的血液里。一提起笔来,便下意识地写在纸上。相反,现在若让他换简体字,反要想半天。
  时间很快流逝,转眼二十七天过去,已到了二月底。
  后天就是县试之期。
  李先生索性将学童们都放了假,让他们休整一天,调整状态。
  这个时候,《西游记》第二集也积攒了厚厚一叠稿子。孙浩和孙佳拿了这本稿子于二十八号进城交给印刷铺子,顺便把第一本的帐结了。
  当然,他对家里人说因为马上就要考试,前段时间因为读书实在太刻苦,想同佳佳一起出去踏青放松下精神。
  听孙浩说《西游记》第一集销售成绩不错。
  孙淡也不将这事放在心上,经商在中国古代不过是偏门,当得不真。有孙家书行强大的铺书能力,就算再垃圾的书也能卖出去几本,更别说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二月二十八号这天,孙淡领了工钱,照例开始写字。可他突然发觉自己右手颤个不停,五根手指像鸡爪子一样缩成一团,抬头朝远处看去,糊满眼屎的双目里一片朦胧。与此同时,一线口水从嘴角挂了下来。
  孙淡苦笑:这一个月总算过去了,好久没这么刻苦了。无论如何,这一关总算是挺过去了。
  工作中的男人是最潇洒的,过度工作中的男人是邋遢的。
  今日就不写字了,休息,休息一天。
  使劲地拍打着手背,好半天才让右手张开,又美美洗了个热水澡,总算就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晚上,孙淡用一个大竹筐将用废的稿子背到府外一把火烧了,并双手使劲拍了两记:“必胜!”
  <;ahref=>;
第四十章 县考的难度
  孙家这次出动了大约二十人的考生团。
  其中,李梅亭亲自担保五人,其他十五个学童都由家族另找廪生推荐。
  三日前,孙家已经派人到县衙门礼房报了名。
  明朝的县衙编制虽然不大,可礼、户、兵、刑、工、吏各房都有设置,以对应中央机构的六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县试是童子试的第一关,县试没那么多讲究,也没专门学官监考。按照惯例,由当地知县负责阅卷和录取,中央不另派学官过来监考。
  邹平县的知县张端是孙淡的熟人,有他在,孙淡过关的把握也大了许多。
  抛开上次科举考试,孙岳因为身体不适没有参加道试也就就是院试一事不说。严格说来,这是会昌侯孙家新成长起来的子弟第一次科举,家中极为重视。半个月以前,京师的大老爷和二老爷就命人给二十个考生每人送来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和一套簇新的文士袍子。
  大概是后世北京时间五点钟的模样,学童们都起床到磨房集合,旁边的河中停了五艘小船,艄公们搓着手吐着白气等着送学童们进城。三月初的天气还有些冷,尤其是清晨。有冷得受不了的梢公不住垛脚。
  外管家孙富也来送行,他在人群中认出了孙淡,点了点头,微笑着让人将一大捆桂花树枝送上来。
  学童们纷纷走上去折了一个小枝别在腰带上。古代称科举高中为“月中折桂”,语音上,桂谐“贵”,大家也就是讨个吉利。
  孙浩挤了过来,一脸兴奋地拉了拉孙淡,声音有些发颤:“淡哥儿,天大喜讯。”
  孙淡想起他和孙佳昨天进城去书行结帐,心中一动:“可是那本书的事情?”
  “正是,真他妈的”孙浩面色带着笑容,眼看就要忍不住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李梅亭先生走过来看了孙淡一眼:“走。”
  “去哪里?”孙淡愕然。
  李先生:“跟我坐一条船。”说着话,一捋长衫下摆,率先上了船。
  孙淡低声对孙浩道:“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等考完再说,到时候我们在书行集合。孙浩,这次考试我是志在必得,也有信心。倒是你得仔细些,现在也别想其他,把心静下来,别马失前蹄才好。”
  “好,没问题。”孙浩笑道:“俺也是一个混不吝的汉子,不就是一次考试吗,怕个鸟。”
  孙淡一笑,若说起心理素质来,这个孙浩的神经还不是一般大条,若他也紧张,其他人只怕早吓得走不动路。
  这事自己也操心过度了。
  船上,李梅亭大声喊:“你们磨蹭什么,快点上船,这一个月你们也做了这么多卷子,只要把我给你的范文背熟了,要过关还不容易。天这么冷,又早,我先睡一觉,到地头叫我。”说完话,也不理众人,径直钻进乌棚船舱里倒头大睡。
  
  等进了城,学童们因为年纪小,刚才又在船上迷瞪了片刻,都是一脸疲态。
  到了码头,大家也没急着下船,早有孙家住县城里的人送上热腾腾的早饭。吃完饭,孙淡这才随着众人去了考场。
  这个时候,天才刚亮开。
  考场就设在县衙大堂,里面的灯点得很亮。
  这次考试一共有六十来人,孙家就占了三成,可见孙家的软实力之一斑。
  考试前的第一关是验明正身,因为没有照片一说,每个学童手中都有一张凭条,上面写着这个人的身材样貌特征。比如孙浩的体貌特征上就写着“身高体壮,豹头环眼”,而孙桂的条子上则写着“身矮瘦,颧骨高耸”。
  当然,孙淡的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他因为营养不良,身材偏瘦,长相也普通,也没有诸如“风liu倜谠、玉树临风、美貌与智慧并重、金声鹤步”一类的描述。
  张知县开始点名:
  “会昌侯孙家孙浩。”
  “会昌侯孙家孙桂。”
  “麻柳沟聂远。”
  学童们陆续入场。
  “会昌侯孙家孙淡。”
  终于轮到孙淡了,张知县一呆:“是你?”
  “见过知县大老爷,正是晚生。”孙淡连忙作揖。
  张知县:“你不是目不识丁吗,怎么来参加考试了,还是李先生具保的。这不是胡闹吗?”
  孙淡:“晚生两个月前不识字,并不代表现在不识。古人云,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何况一月。晚生也不是昔日那个吴下阿蒙。”
  “嘿嘿,连这个成语也知道了。”张知县嘿嘿一笑:“李梅亭先生是我的前辈,他推荐的人我自然是相信的。想来也可以理解,你记忆力超群,要读书也容易。”
  孙淡忙道:“晚生也是那日听了知县大人那句‘何不读书’,这才发愿读书的。说起来,知县大人还是晚生的引路人呢!”
  张知县哈哈大笑:“一个月时间,也不知道你学得如何,等下我倒要好好看看你的卷子。若你真是天才,本县也不妨成*人之美,拭目以待看你能走多远。进去吧!”也不验证孙淡的凭条,手一挥放他进了考场。
  等一众学童都进了考场,张知县这才对站在旁边打盹的李梅亭道:“梅亭先生,这里凉,要不去花厅歇息一下。”
  李先生一笑;“不了,里面可有我二十个学生,为了避嫌,我还是回府去吧。反正我这个担保人把人送进考场就算完事,再在你这里耽搁也没意思。”
  张知县:“梅亭先生调教出的弟子自然是好的,也没什么避嫌不避嫌的。”
  李先生看了看天:“龙生九子,尚各有不同。老实说,这群孙家子弟中,除孙岳外,我倒只看好孙淡。也许,科举这条路孙家也就这二人能走到最后。”
  “哦。”张知县大感惊讶:“孙岳且不说,那孙淡也不过才念一个多月的书,难得先生如此看好。”
  “中举与否和个人才气,念多长时间没多大关系吧。”李梅亭似笑非笑:“当初解大学士也不过念了几年书,就能少年及第。我倒不是说孙淡此人之才堪比解大学士。只不过,此子还真是个读书种子,未来只怕不可限量。张公且拭目以待吧。
  人要得意须年少。科举这种事也是喜青春慕年少而欺老弱的。不在这几年之内调教出几个举子进士出来,也显不出我的手段。”
  “那也是,想我家兄弟张璁也是有名的才子,可到如今也未一登龙门,遂胸中之志。可见这科举冥冥中自有定数,非人力可以强求。你我闲话也不说了。送李先生。”张知县让水捕头送李梅亭去码头坐船。
  孙淡进了考场后找了一个安静的座位坐下,开始将文房四宝一一摆在桌上。总的来说,明朝的县试不是很严格,也没有实现安排座位一说,考生进了考场随便找个位置坐下即可。
  县考只有一场,做两篇八股文,也不限定时间,反正在这一天之内把考题做完即可。当然,一般来说,一篇八股文八百字,作完只需要半个时辰,一个上午就能搞定。
  当然,你若要拖时间,蘑菇一整天也可以。衙门又不安排伙食,挨饿的可是你自己。
  等到张知县将考题发下来,孙淡一看,不觉楞了楞----实在太简单了。
  其实,明朝的县试并不以刁难考生为目的,出的题都很简单。而且,县考的目的不过是测试学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两题都是小题,也就是从四书中寻一个句子,截去上下两截,变成意义不完整的几个字。然后让考生脑补这个句子,并按照这个句子的意思进行阐述。
  要想做这种题目,考生首先要对儒家的典籍非常熟悉,找到这两个题目是书中那一句。
  如果你连这个题目的出处都找不到,这场考试也没必要参加了。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县试考的就是学童的死记硬背工夫。
  正如李先生所预测的那样,今次县试的两个题目都出自《论语》。更巧的是,这两道题都是李梅亭事先让大家做过的。
  等一拿到卷子,孙家众学童都面露狂喜。那孙浩甚至忍不住低叫一声:“直娘贼,这题目我做过好几次!”等到张知县威严的目光盯过来,孙浩这才吓得面色苍白,低下头飞快地做起题来。
  对孙淡来说,这两道题实在没有挑战性,若让他来做,随便从脑子里找两篇范文抄上去就是,片刻就能做完。
  可他不想表现得太出色,就给砚台续了水,不紧不慢地磨墨,然后不紧不慢地提起笔来。等他刚在卷子上写下一个“民”字的时候,就听到孙浩叫了一声“知县大老爷,我做完了。”
  孙淡一惊,又将笔架在砚台上,抬望去,孙浩已兴冲冲地跑去交卷了。
  从发卷子到交卷,孙浩前后只花了一壶茶时间。
  孙淡相信这两题对孙浩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反正孙浩只需把他以前所做过的作业抄上去就是了。但孙淡还是悄悄摆了摆头,有的时候,表现得太抢眼也不是好事。
  不为人先,不为人后。
  是为中庸。
第四十一章 顺利过关
  孙浩这么快交卷不但出乎孙淡的意料,也让张知县一惊。
  孙淡看见张知县接过卷子之后看了几眼,便微微一皱眉。
  孙淡心中暗笑,孙浩是什么水准他心中最是清楚,草包一个。不过,这两个题目拼的就是记性,看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再说,这两个题目在以前李梅亭已让孙浩他们做过几次,应该都已经能背下来了。
  如果孙淡猜得没错,孙浩今天要想过今天的考试应该没任何问题。只不过,他这两篇作文肯定没任何阅读性可言,只格式尚可,但却挑不出任何毛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梅亭先生预先给学童们灌输的文章做法同孙淡以前抄的那篇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