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温侯-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颜尽力追之,完全不知这是张任之计。
吴懿一军截住,张任引军复回,把严颜围在垓心,进退不得。
正没奈何,只见一队军从江边杀出。
当先一员大将,挺枪跃马,与吴懿交锋;只一合,生擒吴懿,战退敌军,救出严颜,视之,乃黄忠也。
严颜感激道:“多谢黄将军鼎力之助,严颜感激不尽。”
黄忠笑道:“何须多礼,快快按军师之言即可。”
严颜问:“军师何在?”
黄忠道:“军师正在营中等候。”
二人擒吴懿回寨,而那张任自退入东门去了。
严颜、黄忠回寨中,见孔明、魏延、蒋琬已在帐中。
黄忠,严颜下马来参军师,言道:“参见军师。”
诸葛亮笑道:“二位将军请起。”
二人起身,便就站在一边。
不一会儿,两个小兵便就押解吴懿进入营帐。
诸葛亮言道:“将军可愿降服?”
吴懿道:“我既被捉,如何不降?”
手下魏延闻言知意,前去亲解其缚。
第七十六章:三虎相争我得利,一人献计祸西川(十)
得了刘璋的小舅子,诸葛亮很是高兴,没有什么能比抓住对方主公的小舅子更让人鼓舞士气了,因而对于雒城之行更是有了把握,对其问道:“城中有几人守城?”
吴懿道:“有刘季玉之子刘循,辅将刘璝、张任。刘璝不打紧;张任乃蜀郡人,极有胆略,不可轻敌。”
诸葛亮笑道:“我自知张任能力,因而先捉张任,然后取雒城。”
诸将恭维道:”军师英明。”
诸葛亮寻地而视,突然对吴懿
问道:“城东这座桥名为何桥?”
吴懿答道:“金雁桥。”
诸葛亮遂乘马至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唤黄忠、魏延听令道:“离金雁桥南五六里,两岸都是芦苇蒹葭,可以埋伏。魏延引一千枪手伏于左,单戳马上将;黄忠引一千刀手伏于右,单砍坐下马。杀散彼军,张任必投山东小路而来。严老将军引一千军伏在那里,就彼处擒之。”又唤王威伏于金雁桥北:“待我引张任过桥,你便将桥拆断,却勒兵于桥北,遥为之势,使张任不敢望北走,退投南去,却好中计。”
调遣已定,诸葛亮自去诱敌。
张任一连失了几将,便是吴懿也是被捉了去,让士气大减,因而不免有些气馁,又是将吴懿的噩耗传送到城都。
刘璋闻听消息后,大为震惊,急问如何处置。
大将卓鹰、张翼二人出众道:“主公,雒城乃是城都门户万万不可失去,此时我等应该速速率军前去。”
刘璋道:“此事本公自然知道,只是城中已然不足五万之众,你二人还需多少人马?”
张翼道:“只需给我二人两万人马,与张任将军汇合之后,定然可以保雒城安然无恙。”
于是,刘璋差卓鹰、张翼二将,前至雒城助战。
到达之后,张任教张翼与刘璝守城,自与卓膺为前后二队,任为前队,膺为后队,出城退敌。
诸葛亮也是迎战,却是引一队不整不齐军,过金雁桥来,与张任对阵。只见那诸葛孔明乘四轮车,纶巾羽扇而出,两边百余骑簇捧,遥指张任道:“今汝何人,敢不投降?”
张任看见孔明军伍不齐,在马上冷笑道:“人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有名无实”把枪一招,大小军校齐杀过来。
诸葛亮果断弃了四轮车,上马退走过桥。
张任知道诸葛亮乃是这次荆州之兵的主将,若能诛杀此人必定能够转危为安,故而不能放过,急急从背后赶来。
不想过了金雁桥,见魏延军在左,黄忠军在右,冲杀将来。便就知道是计,急回军时,桥已拆断了;欲投北去,只见王威一军隔岸摆开,遂不敢投北,径往南绕河而走。走不到五七里,早到芦苇丛杂处。
严颜一军从芦中忽起,都用长枪乱戳,王威一军伏在芦苇里,用长刀只剁马蹄。马军尽倒,皆被执缚,步军那里敢来?
引数十骑望山路而走,张任正撞着黄忠,方欲退走,只听得黄忠大喝一声,众军齐上。
张任战了几个回合,终是不敌,为其所擒。
原来那卓膺见张任中计,已投王威军前降了,一发都到大寨。
诸葛亮赏了卓膺,令其还是掌握本军,倒是让他感激涕零。
那黄忠解张任至,立了大功,十分得意,大笑道:“军师,我将张任抓来了”
诸葛亮坐于帐中,笑道:“老将军幸苦了。”
黄忠笑道:“不辛苦,不辛苦啊”
得了大胜,黄忠自然高兴,而且以他老将的身份却是能擒获如今刘璋手下的第一大将,因而得意。
魏延,王威等人俱是荆州旧将,因而黄忠有此成就,他们也是高兴,皆是上前恭喜。
待得好生赞许了黄忠之后,那诸葛亮方才想起张任,故意言道:“蜀中诸将,望风而降,汝何不早投降?”
张任睁目怒叫道:“忠臣岂肯事二主乎?”
诸葛亮笑道:“汝不识天时耳,降即可免死。”
张任冷笑道:“今日不降,久后也不降可速杀我”
诸葛亮道:“将军乃是将之翘首,为何要为刘璋这等暗弱之主已尽忠名?”
张任闻言,只是厉声高骂。
诸葛亮心中不忍,再三劝慰,却是行不通。
黄忠,魏延等人,敬佩张任忠义,皆是暗暗赞许。
诸葛亮还待再劝,那张任却是突然口吐鲜血,倒在地上。
亲卫上前观看,却是张任咬断舌根,自尽而亡。
诸葛亮感叹不已,令收其尸首,葬于金雁桥侧,以表其忠。
黄忠,魏延等人皆是敬佩,纷纷上前敬了一杯水酒。
张任一死,西川再无能手。
次日,诸葛亮令严颜、吴懿等一班蜀中降将为前部,直至雒城,大叫:“早开门受降,免一城生灵受苦”
刘璝闻言,在城上大骂,只是张任等人战死,那吴懿等人又是投降,再无帮手,士气大落,因而虽然是大骂,却还是显得底气不足。
严颜大怒,方待取箭射之,忽见城上一将,拔剑砍翻刘璝,开门投降。
诸葛亮军马皆是大喜,纷纷涌入雒城。
刘璋之子刘循眼见事不可为,打开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
诸葛亮站的城池,还是照旧出榜安民,之后召见那杀刘璝者,乃武阳人张翼,也是好好记上一功。
诸葛亮得了雒城,重赏诸将,其后言道:“雒城已破,成都只在目前;惟恐外州郡不宁,可令张翼、吴懿引黄忠抚外水江阳、犍为等处所属州郡,令严颜、卓膺引魏延抚巴西德阳所属州郡,就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取齐。”
黄忠,魏延领命,各自引兵去了。
孔明又问:“前去有何处关隘?”
蜀中降将道:“止绵竹有重兵守御;若得绵竹,成都唾手可得。”
孔明便商议进兵,道:“雒城既破,蜀中危矣。我欲以仁义服众,且勿进兵。某作一书上刘璋,陈说利害,璋自然降矣。”
诸将躬声道:“军师之言最善,我等自当效力。”
于是诸葛亮显示令写书遣人径往成都,以观奇效。
第七十七章:三虎相争我得利,一人献计祸西川(十一)
刘循逃回了成都之后,便就叫消息禀告给了刘璋,说雒城已陷。
刘璋闻言大惊,慌聚众官商议言道:“这该如何是好?”
从事郑度献策道:“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
刘璋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他的心中自小便是受到了儒家的教育,因而对其思想影响的十分重大,对于百姓而说,刘璋这一点是一个极好地优点,因而他是爱民。
刘璋若是在太平之时,想来是可以作为一个极好地官员,但在乱世中,他永远当不成一个可以让属下托付一切的君主,因而闻言便道:“不然。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备敌也。此言非保全之计。”于是,人后的刘璋只是叫大将费观,李严前往绵竹固守,等其他地方的援军到来之后,便可反戈一击。
诸葛亮的军马入驻雒城,不久所差下书人回报说:“郑度劝刘璋尽烧野谷,并各处仓廪,率巴西之民,避于涪水西,深沟高垒而不战。”
众将闻之,皆大惊道:“若用此言,吾势危矣”
诸葛亮却是笑道:“诸位勿忧。此计虽毒,刘璋必不能用也。”果然,不一日,人传刘璋不肯迁动百姓,不从郑度之言。众人闻之,方始宽心,对诸葛亮也是更为钦佩。
数日整军之后,诸葛亮道:“可速进兵取绵竹。如得此处,成都易取矣。”遂遣黄忠、魏延领兵前进。
绵竹守将费观听知诸葛亮兵来,差大将李严出迎。
严领三千兵也,各布阵完。
黄忠因这次出战连连获胜,因而在军中的威望无人可敌,加上他本身的实力又是极为的高强,因而得了这先锋之功,率先出马。
黄忠入得场中,见李严面貌不凡,气势汹汹,暗赞西川多才俊,也是秉着不伤人才的前提下,意欲招降,便就大叫到:“敌将报上名来,我不斩无名之辈。”
李严冷笑道:“西川李严,老匹夫,你可是前来送死?”
黄忠闻言顿时大怒,也忘了那招降之意,便就拍马上前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诸葛亮在阵中见状,一怕黄忠年老体力不支,二也怕折了李严这人才,故而先且教鸣金收军。
黄忠回阵,问道:“军师,我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
诸葛亮笑道:“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来日再战,汝可诈败,引入山峪,出奇兵以胜之。”
黄忠早就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因而虽打得不够尽兴,但也是领计,不敢多言。
次日,李严再引兵来,想来昨日一战先算是旗开得胜,为久然不胜的西川军赢回了一点颜面,此时却是有些骄傲,一出战边就是要黄忠又出战。
黄忠自然是要如其所愿,早早就是准备好了,便就出战,一见李严便是先骂几声,让其动怒。
李严果然中计,便就上前与黄忠大战。
十合诈败,黄忠假意不敌,引兵便走。
李严不知是计,急急赶来,迤逦赶入出峪,猛然省悟。急待回来,前面魏延引兵摆开,诸葛亮自在山头,唤曰:“公如不降,两下已伏强弩,欲与刘玄德同乎。”
李严慌下马卸甲投降,军士不曾伤害一人。
魏延引李严见诸葛亮,笑道:“军师好本事。”
诸葛亮只是微笑,并不为难李严,反而是待之甚厚。
李严感恩,不敢怠慢,便就进言道:“诸葛军师,那费观虽是刘盖州亲戚,与某甚密,当往说之,则可不费一兵一卒就得绵竹,那城都也是唾手可得。”
诸葛亮闻言大喜,即命李严回城招降费观。
李严拜谢,之后便就入了绵竹城,对费观赞诸葛亮如此仁德;今若不降,必有大祸。
费观从其言,又见大势已去,虽是觉得对不起刘璋,但李严以川中子弟的性命为说辞,还是说动费观开门投降。
诸葛亮遂入绵竹,面对成都之地,前方已经再无险要之地,休整三日后,商议分兵取成都之事。
绵竹一失,西川重臣无不担忧,那刘璋更是心急如焚,终日惶惶。
召集手下众人,面对郑度,刘璋悔不当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悔道:“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开门投降,以救满城百姓。”
谋士董和道:“城中尚有兵三万余人;钱帛粮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
刘璋叹道:“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
众人闻之,皆堕泪。
忽一人进曰:“主公之言,正合天意。”视之,乃巴西西充国人也,姓谯名周,字允南。此人素晓天文。
刘璋问之为何?
谯周道:“某夜观乾象,见群星聚于蜀郡;其大星光如皓月,乃王侯之象也。况一载之前,小儿谣云:若要吃新饭,须待新主来。此乃预兆。不可逆天道。”
黄权,刘巴等人闻言皆大怒,欲斩之。
刘璋此时却是挡住,只是垂泪,正当此时外人却是忽报:“蜀郡太守许靖,逾城出降矣。”刘璋闻言大哭归府,其情惹得众大臣也是感伤不已。
数日后,刘璋决议投降,不再做抵抗。
黄权等人苦苦劝慰,也却无法说动刘璋之心,最后只得作罢,只是二人相视一眼,皆是从对方眼中看出决绝之意,只手按住佩剑,心中有数。
次日,人报诸葛亮遣幕宾伊籍在城下唤门。
刘璋长叹之后,也是令开门接入。
不想那伊籍坐于车中,傲睨自若,神情十分的倨傲,目空一切。
刘璋虽然觉得恼怒,但既然已经决定投降,想来也是早早就可以预见这种情况,也是忍下,还让众人不可多言。
不想此时从旁边闪出一人,掣剑大喝道:“小辈得志,傍若无人汝敢藐视吾蜀中人物耶”
伊籍到底不过就是文士,虽然今日前来神情倨傲,但他所能依靠的边就是诸葛亮在外打下的军势,加上刘璋的暗弱,此时见真有人拔剑而出,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因而慌忙下车迎之,不复当时之色。
反观此人乃广汉绵竹人也,姓秦名宓,字子敕。
刘璋见状又是一叹,想起当年自尽在此处的王累,奈何西川多忠义之士,只是自己却不能用,直到今日却要为这等小人侮辱,一去一来之下,不免更是觉得了无生机。
但见那伊籍却是不知,只是笑道:“不识贤兄,幸勿见责。”遂同前去入见刘璋,具说诸葛亮宽洪大度,并无相害之意。
于是刘璋决计投降,厚待伊籍,于次日,亲赍印绶文籍,与简雍同车出城投降。
诸葛亮闻言,大喜,令魏延,黄忠等人一同出寨迎接。
魏延担虑道:“军师,若是刘璋诈降,我等又是奈之如何?”
诸葛亮闻言却是笑道:“多谢将军提醒,只是你我也不必担心,那先前伊籍已经前去,以我吩咐用倨傲为先试探,此时安然无恙,看来刘璋并没有发动反扑的意思,故而不必担心,我等大可安心前去。”
魏延闻言,叹服。
其后,诸葛亮与魏延,黄忠二人帅一千人马前去接受刘璋的投降,而那帮益州旧将与王威等人则是留在军营。
刘璋见了座椅上的诸葛亮一方面暗叹其人年纪如此之轻,另一方面则是暗叹那吕布手下人才济济,想他根本不用亲自出手对付益州,只需这等人物即可,即便他刘璋决意抵抗,又能支持到吕布亲自而来吗?
“至少,我刘璋没有让西川百姓受苦”
“刘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