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长城抗战 >

第15部分

长城抗战-第15部分

小说: 长城抗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2年,杜聿明被任命为25师73旅旅长,隶属第17军。1933年25师奉命从徐州、蚌埠等地北上,参加了长城抗战,与日寇大战于古北口一带。长城抗战结束后,杜聿明入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进修,毕业后任装甲兵团第一任团长,串团参加了对日的阻击战。
  1938年装甲兵团扩编为第200师,杜任师长;年底,200师扩编为第11军,杜任副军长,不久升任军长。他率部与日寇大战于广西昆仑关,击毙日12旅团班长以上官佐85%,士兵40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也被击毙。
  1942年日军进攻缅甸,中国派出了援缅远征军,杜聿明任第一路副司令长官。由于种种原因,远征军惨遭失败。之后,杜聿明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1945年10月,杜聿明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因战事连遭失败,忧郁成疾,于1947年7月离职去上海治病。
  1948年6月,他又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长官。上任不久,由于解放军在东北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蒋介石为了挽救危局,又将杜调回东北组织顽抗,结果以惨败告终,杜于11月8日乘飞机逃往北平。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前线被解放军俘获,以后他在监狱里接受了改造。1959年12月,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释放,周恩来、陈毅等中央领导人接见了他。以后,杜聿明先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从事文史资料研究工作。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七岁。
  商震原为晋军名将,他于1888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一个农民家中,从小丧父,随母亲改嫁他人,在亲友的帮助下,母亲让他上完了小学。1905年他17岁时,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由于他从小备受欺压和生活的熬煎,所以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很容易接受,加入了同盟会组织。不久即以煽动革命罪被校方开除,他于是东渡日本,进行进步活动。后又受同盟会派遣回国,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参加了东北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商震被任命为陆军部高级顾问。随后,他率领部队先后到过陕西、山西及绥远。1928年,商震被任命为河北省主席兼剿匪司令,省会住北平。1929年又改任山西省主席。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冯、阎以失败告终,蒋介石命令商震整编山西部队。1931年七月商震为摆脱阎锡山的控制,经过周密计划,突然率领自己的部队于一天拂晓登上火车,驶出娘子关,来到北平,谒见了张学良。他对日本的侵华行径极为愤慨,很愿意率军与敌大战一场。
  何柱国11898年出生于广西容县,幼年丧父,依靠伯母抚养长大。自小何柱国在广东陆军小学堂上学,1914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年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不久,就被选送日本留学,进入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12期骑兵科学习。
  1919年5月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先后在驻华北部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服务,但后来,他却坚决奔向了东北军,以至西北军冯玉祥部给他以更高的职务和官衔,他也不为所动。要问他为什么?原来他投东北军有三个明确的目的:第一,他在日本士官学校学的是骑兵,认为到满蒙大地正好施展自己的所长(他最后终于担任了国民党陆军部队的第一个骑兵军军长);第二,他脑子里的假想敌是日本,认为去东北就是走向了国防抗日第一线;第三,为了自己能有带兵的机会,好亲自指挥部队作戗。当时一般军阀都喜欢叫行武出身的人带兵,对学生出身的人,只能作参谋教官之类的角色。独在东北军,有很多学生出身的人却直接带了兵。这一点也深深吸引了何柱国。在以后的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张作霖、张学良父子颇为赞赏。

//


长城抗战人物(以出场先后顺序罗列)(4)



  何柱国虽为东北军的重要将领,其最高职务曾达国民党陆军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但他却并非东北籍军人。他是凭着高超的军人素养和智勇的作战指挥,取得张学良的信任和广大官兵的拥戴的。
  抗战时期,何柱国与中共军队协同作战,关系友好,引起蒋介石的注意。蒋用偷梁换柱、明升暗降的方法,调任何柱国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没有实权,将骑2军军长一取交由蒋的亲信廖运泽担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命何柱国为东北行营参谋长职。不料临行前夕,蒋下毒手使他双目失明,从而结束了他四十年的戎马生涯,届时年仅48岁。
  王以哲(1896~1937)字鼎芳,吉林省宾县人,陆军中将,东北军的主要将领,长城抗战时为67军军长。王以哲1918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东北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因治军有方,作战勇敢,1926年升任团长。1931年王以哲升任第7旅旅长,驻军沈阳北大营。这年秋,日本军队由攻打他的营地而爆发了震慷全国伪“九一八”事变。他随即撤退到关内河北省境内。
  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王以哲升任67军军长,率部参加了古北口方面的抗战。长城抗战结束后,他们移军陕西,王以哲通过与陕北红军的接触,思想发生很大变化,促成了张学良与中共领导人的会见和两军的友好合作。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在西安。他响应中共主张,力主和平解决。1937年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南京后,东北军内部在与中央军是战是和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少壮派军人认为王以哲是主和的顽固派,便设计对正在卧病家中的王以哲连开数枪,于2月2日枪杀了他。王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湖南省石门县人,陆军中将,长城抗战时为第2师4旅旅长,参加了南天门战斗。郑洞国1919年入中学读书,1923年考入长沙的省商业专科学校上学,1924年南下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周恩来(时任总政治部主任)曾派他担任潮州野战医院党代表,后又向蒋介石推荐他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8团第一营营长。
  1928年二次北伐结束后,郑洞国任2师5旅10团团长,未久,又升任2师4旅旅长,驻防洛阳。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后,2师奉调北上,郑洞国率部参加了南天门保卫战,部队打得极为惨烈。1936年,郑洞国接任二师师长职务。1937年“七七”事变后,郑率部与日寇战于冀中、豫北一带,以后又参加了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郑洞国升任98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
  1943年,郑洞国受命担任中国驻印新一军军长,圆满完成了上司交给的任务。
  日本投降后,郑被任命为第三方面军副司令长官,并兼任京沪警备副司令。
  1946年3月郑洞国就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因司令长官杜聿明病重住院,他代行司令长官职务。1948年10月,蒋介石任命郑洞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郑洞国和他的部下放下武器,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先后任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央民革副主席等职。于1991年病逝北京。
  傅作义,字宜生,1895年6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
  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1月5日,傅作义分电阎锡山、张学良、蒋介石请缨抗日。15日,以绥远省主席名义发表《告全省民众书》,号召全省同胞“奋起救国御侮”。25日,奉命率部由绥远出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2月上旬,傅部在张家口编组为第7军团,傅作义任总指挥,35军的番号暂改为59军。3月4日,日军侵占承德后向长城各口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由于蒋介石谋求对日妥协,长城各口相继弃守,日军直趋平津。蒋介石耽心平津丢失,使华北局面难以收拾,一面派黄郛向日方求和,一面在北平周围布防。4月30日傅作义部奉命开往牛栏山西至昌平一线布防。日军为胁迫国民党当局接受苛刻的停战条件,于5月22日以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傅部阵地进攻。傅作义亲临指挥,全体官兵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英勇抵抗。董其武团在牛栏山一带,孙兰峰团在怀柔以西阵地,与敌白刃相接,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双方形成拉锯态势。然而,正当傅军痛击顽敌,英勇苦战时,23日晚黄郛在北平接受日方的停战条件。何应钦随即令傅部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接到停战撤退命令,无比愤慨,质问说:“怎么抗日还有罪?”坚持“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们决不后撤。”经交涉双方同时后撤,傅才忿然下令撤兵。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就这样宣告结束。该战役计毙日军246名,中国官兵阵亡367人,伤484人。傅作义对阵亡官兵极感悲痛,后来特地派员将殉国官兵的遗骸护运回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安葬在大青山下,建立纪念碑,并将烈士名字刻于碑上,以寄哀念。

//


*连载已结束;谢谢关注。



 免费txt小说全终下载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