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第175部分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175部分

小说: 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年的发展,苏联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经济危机并没有对苏联造成多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军工业和重工业的建设上,苏联一直都在快速的增长。

这也是斯大林叫朱可夫来这里一个重要的因素,再加上,即将要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和中华或者日本较量较量。

对比日本方面,斯大林更看中蒙古,因为中华给苏联的压力太大了,特别是一个人口近六亿的陆地大国,而此时苏联还不到两亿。中华还是公认的陆军强国,这些都给斯大林带来很大的压力。

而日本,作为中华的手下败将,斯大林也不是很在意,在陆地国家中,如今的斯大林只把德国和中华当成对手。其他的国家,均不在斯大林的考虑之内。

斯大林并没有和朱可夫寒暄什么,直接就进入了主题。

“蒙古计划重启得如何了?”斯大林道。

列宁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要把沙皇掠夺的亚洲土地还给亚洲人民,他承诺,当中华革命取得成功后,蒙古将自然成为中华的一部分。但在列宁死后,斯大林完全背弃了列宁的诺言,他杀掉了曾经对列宁的讲话有过记载的一位国防部副部长,然后拒不承认列宁说过的话。

后世,而在和德国对抗正为艰难的时候,斯大林也说过类似的话,不过和放屁差不多。当苏联开始反攻时,这就是一个屁话,顿时就烟消云散。需要你时,就说得很好听,当局势一改变,就是一句毫无营养的话。

现在,斯大林又惦记起分裂蒙古的计划。

“刚刚展开,还没有正式的接触。”朱可夫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他此刻的心情。分裂蒙古的计划,说句心里话,要是真的成功,朱可夫也明白其中对苏联的价值。等于是在中苏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十分有军事价值。但他并不看好这样的计划,这个计划在中华收复蒙古前就全部进行完毕的话,就不会出现蒙古被收复的情况,除非是中华当时和苏联打一场,用胜利来决定归属。

当年斯大林把蒙古让给中华,朱可夫是人微言轻,无法说什么。现在,中华已经稳定了十年,发展了十年,当年的军事实力已经那么强大了,如今只能是更加的强大。到头来还是要打一场,只是现在苏联准备好了吗?

“这件事不能着急,千万不要引起中华的注意。”斯大林道。

“我们要做好和中华打一仗的准备,一旦中华发觉我们的计划,那战争爆发的几率会很高。”朱可夫无法劝说斯大林改变主意,也只能考虑后面的事情,做好和中华战斗的准备,绝对没错。

“只要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那我们就放手和中华打一场又如何。反正这些年来,我们的军事实力进步了很多。”斯大林不介意和中华打一场,只是不想两面开战而已。再者说,如今的苏联有600万军队,而中华才两百多万,在斯大林看来,用数量都可以堆死中华。

“什么时候要签署?”朱可夫道。

“时间还没有确定,不过我们可以加快速度。只要解决了德国,把我们在欧洲方面的几百万大军解放出来,到时候重兵压境,中华也要掂量掂量。他们有坦克飞机,我们的坦克和飞机也不差。”斯大林一脸自信的说道。他自信的来源就是那些苏联自己的坦克飞机,这些东西都是在中华出售给苏联坦克飞机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经过测试,已经完全超越了中华出售的坦克飞机。

听到飞机坦克,朱可夫皱了皱眉头。这些东西他又不是不清楚,他也经历过中华的阅兵。朱可夫不相信中华这十年来,军事实力就一直停止不前。如今苏联有了超越对方十年前的武器装备,还是外卖的武器装备,朱可夫并不为此感到多大的荣幸。本来还想说什么,如今看到信心满满的斯大林,到嘴的话却说不出来。

“在备战中华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日本。库页岛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担心日本人会插一脚。”朱可夫并不打算再说中华了,他清楚,如今的斯大林是听不下去任何劝解,干脆就把话题转移到日本身上。

“哼!”斯大林哼了一声,一脸不屑的说道:“日本也只是海军还可以,陆军连一辆像样的坦克都没有。怎么和我们打,到时候,只要一个装甲师,三百辆坦克都可以直接把日本人的朝鲜拿下。”

“面对一个中华,我们就已经是捉襟见肘,如果再搭上日本。我们就算是胜利了,那也要损失惨重。”

朱可夫听到斯大林如此自负的话,心中叹了口气。日本的陆军是没有强大的装甲部队,但毕竟日本军队也不是纸糊的。哪有斯大林说的那样,一个装甲师就可以拿下整个朝鲜。要知道,如今的朝鲜有整整的八十万精锐关东军。也不缺少坦克和装甲车,火炮和飞机也有不少,绝对是一支无法忽视的力量。而且一旦朝鲜有事,日本可以从本土快速的增兵,不需要几天,朝鲜的日军就可以增加一倍。面对一百多万的日军,朱可夫可没有如同斯大林那样乐观。要知道,当年的日俄之战,胜利国可是日本。

“现在我们在远东有多少军队?”斯大林道。

“一百二十万陆军。”朱可夫毫不迟疑的答道,身为这支重兵集群的副司令,这个数字一直都记在他的脑海中。

一百二十万的军队除了要防守库页岛和朝鲜的日军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力量去和中华军队对抗。这条几千公里的国界线,这些兵力只能维持正常的防御,就算要集结起来和中华军队大战一场,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办到的。

“装备情况呢?”斯大林并不是不清楚这些事情,只不过还要确定一下。

“为了防御中华,我们在远东地区有四个装甲师,坦克数量达到了一千三百多辆,装甲车也有六百多辆。火炮的数量三千多门,扣除一百毫米的火炮外,有近千门重炮。其他的火炮除了小口径步兵支援火炮外,很多都是战防炮和防空炮。飞机有近千架,是我们最强大的空军力量。”和回答数量一样,朱可夫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都不用考虑,事实上,这些数据他每天都要温习一遍。

“三千门火炮,一千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近千架飞机。你说这些东西来对付中华,够不够?”斯大林想了想道。

“根据情报,中华在十年前,就已经最少有三千门重炮,坦克的数量最少也有一千辆,飞机也有上千架。这些都是保守估计,事实情况并不为人知。我觉得中华的这些数据再翻上一翻是没有问题,因为中华完全有实力可以达到。”朱可夫道。

第二百六十四章 苏联欲分裂蒙古(下)

照你这样说,我们的实力不是差中华很多?”虽然斯大林很不喜欢这个答案,但他也并非是一个没有办法接受现实的人。

“是的,一旦中华和我们全线开战,我们的胜算不会很高,能有个一半就不错了,这还是我们在坦克和飞机方面,性能优于对方,而得出的答案。”朱可夫还有一点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士兵的战斗力。

凭借中华对外两场战争得出的结论,都可以说明,中华士兵的战斗力不俗。虽然朱可夫没有在战场上和中华军队交手过,但在阅兵式上,朱可夫已经见识了中华士兵那煞气逼人的气势。

这是一种在苏联军队身上看不到的气势和士气,以前,也只有在德国士兵看到这样的士气。不过在朱可夫看来,德国军队有这种士气,但没有那样的煞气。这样的煞气,非百战精兵所无法具备的。

也只有这样的士兵,才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强的战斗力。这点是任何武器装备所无法取代的,是一种战斗意志,对士兵来说,这样的斗志,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朱可夫虽然不想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事实就是如此,他再不愿意承认也改变不了事实。

在其他方面,朱可夫也很担心,如今很多苏联军官都和斯大林一样,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在他们眼里,视中华军队如土鸡瓦狗,仿佛一碰就碎,不堪一击。朱可夫已经百般交代下去,但效果怎么样,他心里并没有底。

“才一半的胜算吗?”这个答案让斯大林有些不解。

“这是我的保守估计,除非我们的坦克和火炮部队的数量能再增加一倍。用绝对的数量去对付中华军队,这样我们才有更大的胜算。”朱可夫道。

这个想法就像是后世,苏联在反攻德国时,就是依靠数量向德军进攻。在那些战争中,基本找不出一例以少胜多的战例,就连平等数量的战绩都很少很少。

当时苏联很多战法都是依靠庞大的步兵,为坦克部队开道,用反坦克炮去击毁德国的坦克。而不是坦克部队为步兵开道,用坦克去对付德国的坦克。当然也有坦克战,只不过这样的场面很少见而已。

斯大林现在已经很信任朱可夫的军事才能,不然也不会把远东地区一百多万的部队交给他。对朱可夫的话,斯大林也很重视。虽然他说的不多,但斯大林也听出了朱可夫话中对苏联军队的不自信。

“那你说这场战争是打的好,还不是打的好。”斯大林现如今又在考虑这个问题,在他宣布分裂蒙古计划开启时,说这个问题已经晚了。不过这只是斯大林对自己的一个反问,他也清楚里面的问题。

“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要怎么把蒙古分裂出来。几千公里的防线,我们已经不堪负重了。而且就算我们不打,中华也早晚有一天会对我们动手。”朱可夫道。

按照朱可夫的设想,是要先解决日本,夺回库页岛,再来解决中华的问题。只不过,斯大林已经选择了对手,他也无法改变什么。不过别看朱可夫现在只是一个上将,和集团军集群司令是一个级别。但他的职务很高,全因为斯大林的赏识,不过要是叫他去改变斯大林的决定,很难。

斯大林点了点头,德国已经暗中在联系苏联要一起瓜分波兰,并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已经看到欧洲局势风云突变,一场大战已经悄然来临。斯大林也明白,必须在战局开始前,就解放出一只手,不能分兵两头。苏联就算对土地有再大的野心,但毕竟苏联的重心在欧洲。比起亚洲的土地,苏联更看着欧洲的土地。

分裂蒙古的计划,并不是真的要和中华爆发全面战争。斯大林也只是想要解放出远东的军力,去欧洲和各国博弈。最多也只是要中华知难而退,打一场局部战争,让中华见识下苏联的厉害,省得老是对远东土地恋恋不忘。只不过,斯大林想错了一个因素,那就是陈绍对土地的态度。

按照斯大林的计划,一旦蒙古分裂计划被中华知道,要是战争无法避免,只要苏联红军能取得局部战争的胜利。那事情就简单多了,斯大林分裂蒙古的主要目地就是为了搞一个军事缓冲区,在他看来,只要胜利了,那离这个目地就不远了。军事缓冲区也不一定要分裂别人的国土,完全可以签订一个边界协议,各自划定缓冲区。

在斯大林的想法中,计划有很多个方向,能不被发现就不被发现,因为蒙古能真的独立就更好了。战争也是斯大林的一个想法,其实是斯大林的私心在作祟,他想让陈绍见识下苏联强大的军力,并且对中华实行军事威慑,顺便也可以试探下中华的虚实。

至于和中华全面开战,斯大林压根没有这个想法。本来就是为了解放一只手,哪里会把本来要解放出来的手陷得更深。毕竟中华的战争潜力也不小,六亿的人口,不记后果的武装部队,完全可以拉起一支几千万人的军队。到时候,苏联真的会陷入战争的海洋。这样就不是斯大林的本意。

“不管战局如何,军事缓冲区一定要建立起来。一百多万的部队被拖在这里,实在是浪费。”斯大林开口道。

当朱可夫离开克里姆林宫后,也只是在心中叹了口气:这一天还是要来了。

朱可夫很清楚,中苏必然有一战,只不过他想不到,这个时机已经来到了。朱可夫不清楚这样战争一旦爆发,会打到什么程度,这是他无法预料的。

不过,朱可夫不清楚斯大林的想法,也不了解陈绍的算盘。一个是不想让苏联的军力陷在远东地区,另一个更是是富含深意。

半个月后的1938年10月15日,当朱可夫回到远东指挥部的时候,那些偷偷进入蒙古的苏联政工还未开始接触蒙古人。出于谨慎,苏联的政工在详细调查了一个月后。在朱可夫开始命令秘密集结的命令后,这些政工才开始执行计划。

苏联政工的传播独立宣言地点就是库伦(今天的乌兰巴托),这写虽说是苏联的政工,但都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都是当年跟随苏联一起撤出蒙古。受到苏联的熏陶和利诱,如今又回到蒙古,妄想继续搞蒙古独立的梦想。

只不过他们也不想想,当年的饥荒,他们在哪里。要不是当初中华大力救助,现在的蒙古人口要少多少人。

如今这里的生活已经十分的平稳,最少以前常见的饥荒,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牲口,有固定的牧场,有各种商业渠道。这里虽然没有多少工业,除了那些基础军工业和一些小作坊外,并没有其他的工业存在。而这里的畜牧业发达,陈绍也有意把这里变成一个肉食类和奶制品原料基地。

牲畜养殖基地,这个一直伴随基地成长一直存在的民用单位,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建立一个加工作坊,源源不断的肉食品和奶制品销往国内外。

而这里的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牧民们已经手中有了余钱,生活条件也改善了很多。不单单是物质生活,就是精神生活也十分丰富。

对这里的牧民而言,自从建国后,他们的世界就改变了。每家每户都可以去免费领取牛羊,也可以联合承包大型养殖场,养大的牛羊多余的,都可以卖个好价钱。养殖场单单每天挤出的牛奶,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妇女们也可以去当挤奶工,能多赚点钱贴补家用。小孩子都可以免费去上学,老人不再担心过冬没有御寒衣物。

从1928年收回蒙古以来,再也没有一个被饿死蒙古人,也没有一个被冻死的蒙古人。每年冬季,他们不需要再冒着严寒走出家门,寻找活计。如今的整个冬天,一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