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生净土;否则念佛不会有任何好处;只不过是迷信罢了。净土法门是不需要解释的;关键在于信。但是信比解释更有力。你看不见净土;只有佛才能看见净土。眼睛是没有用的;你必须依靠佛。
圣林告诉我;他在等一位出色的和尚;来接管西观音寺他只是一个看守者。这座寺庙差点儿被当成了农舍;但是圣林说;这里是终南山最好的修行场所之一。他说;难怪农夫们要到终南山的这一带来;这里阳光充足;雨水丰沛;土壤肥沃。就在我们刚刚到寺里以前;透过雾气;我暼见了菜园的一角;还有几棵果树。他说;他们的果园里有梨树;苹果树和柿子树。然后他哈哈大笑;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去年秋天;一只熊把他和其他的和尚赶到屋里;然后吃掉了寺庙柿子树一半的收成其时那些柿子正在外面晾着。圣林很风趣。他一口气数出净土宗13代祖师的名字;然后大笑起来;笑自己居然还记得他们的名字。
正当我跟圣林聊天儿的时候;我的年轻伙伴兼向导进来了;说我们该走了。当时已经是半下午了;如果我们不马上走;就可能错过净业寺的晚饭。
回去的路上;我的向导告诉我;他和西观音寺的一位和尚曾经一起住在少林寺(少林寺在河南省;菩提达摩就是在那儿把禅传给中国人的。还有些人说;也传了武术)。他说;少林寺和尚的名声很差;那些离开的人很难在其它寺庙找到地方。被净业寺收留了;他感到很幸运。他的朋友就被拒绝了。他说;问题是;旅游已经把少林寺变成了一座养老院了;任和待在那里的人;都被认为对名闻利养比对佛法更感兴趣。
我们在浓雾中摸索着往前走;回到岭上。过了桥;出来重新回到路上。一个小时后;我们经过了另一片沙洲;沙洲上有几座房子;这就是二道桥。可是这儿一座桥也没有。八月里;史蒂芬和我来这儿的时候;我们是蹚水过河的。经过对岸的几座农舍;在一条岔谷的入口处;我们找到了传福(音译)的茅屋。
当时传福37岁。她在17岁的时候;出家当了道姑。3年后;她转到佛教门下;在丰德寺和草堂寺过了五年。后来;她曾经试过住观音山;但是差点儿饿死了。过去的3年里;她一直住在我们遇见她的时候她住的那座小茅屋里。她说;她可以用采草药卖的钱买她需要的东西。我想;除了当地的农民;以前可能从来没有人来看望过她。谈起她的生活和修行;她几乎要哭出来了。她很孤独。而且她的屋顶漏雨了。她说:”如果你还很执著;如果你还没有看破红尘;你就不能住山。山里的生活很苦。但是一旦你看透了这个世间的虚幻;苦也就无关紧要了。唯一要紧的事情就是修行。如果不修行;你永远也摆脱不了妄尘。”
当我问她史蒂芬可不可以给她照张像的时候;她进屋去了。出来时穿着正式的法衣;那是她保存的留着特殊场和穿的。后来我们告辞了。史蒂芬和我继续向山谷深处走去。路就在山坡的边缘;然后过了河。不到一小时之后;我们听到了锤子的声音。不一会儿;我军就来到一小块空地上它的一半已经被一座大茅蓬占满了。
这是彻慧(音译)的家。她的房子状况很好;不像传福的小草房。她的屋顶铺了瓦。几个农民正在剥绿色的核桃皮。彻慧正站在外面。她刚一看见我们过来;就进屋去了;拿了几只凳子出来。我们互相问候;然后坐下来。又有两个妇人出来了。一个是彻慧的妹妹;另一个则是她的弟子。当她的弟子去拿水倒茶的时候;彻慧告诉我们;她是吉林人;50年代的时候;她跟家里人一起来到这一地区。她们是来修通向西部的天水和兰州之间的公路的;后来不在那儿了。1957年;她宣布说她想出家。她的父母凶弟都不同意;但是她拒绝改变主意。她在一座寺庙里学了5年佛;然后来到沣河河谷上游;在靠近西观音寺的地方搭了一间茅蓬。7年后;她又搬了家;建起了她现在的房子过去的20年里;她一直住在这儿。她74岁了。我想;传福的事儿仍然压在我的心头。我问她是否曾经感到过孤独。
彻慧: 不;我喜欢一个人住着。我不能离开这座山。每次我离开;我都想马上回来。另外我还有一个弟子;所以我不觉得孤独。
问: 你多长时间下一次山?
彻慧: 我大概每个月到山下的村子里去一趟;去买一些东西;比如米;面;油;盐之类的。如果我什么都不需要;我就不下山。需要的菜我都自己种;整个冬天光吃土豆。夏天;我每天都在菜园子里劳动。通常总有东西可吃。如果没有;我也不着急。
问: 你从这一带其他的出家人那里得到的帮助多吗?
彻慧: 不;我们靠自己。如果我需要钱;我家里会想办法帮助我。现在我妹妹正来看我。快30年了;我们俩才头一次见面。她在沈阳给一家贸易单位干了36年;今年早些时候终于退休了。她现在生病了;想在死前来看看我。现在她到这儿已经一个月了。我们需要的东西不太多。我们每个月花钱不超过10~20块钱(2~4美元)。我们很节俭。比如说;我们一个月只吃两斤油。还有;我有四棵核桃树。有的年头儿;我的核桃能卖一百多块钱。过去的这两天;这些农民一直在帮我收核桃。
问: 你修行的时间多吗?
彻慧: 每天晚上我睡觉前都打坐。每天早晚我都诵和。我只是刚刚上了第一个台阶;但是我已经学会了认经里的字。我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告诉你;如果你修行;你就会有所得;如果你不修行;你就会一无所获。
问: 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了吗?
彻慧: 不太大;他们来了;把我的香和点香的东西拿走了。但是我把我的佛像藏起来了。他们没有抓我;而且他们再也没有回来过。我跟从前一样的修行。但是其他出家人却有很多麻烦;尤其是那些住在寺庙里的。很多人被迫离开寺庙还俗了。这座山是一个被迫还俗的和尚的。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就想把这座山卖给我。我家里想方设法凑了300快钱(60美元);他就签字把它转让给我了。红卫兵来的时候;他们把地契拿走了。他们不认识字;以为那是宗教宣传。我想把它要回来的时候;他们说我是反革命;把它烧掉了。我一直在想办法让政府重新给我一份地契;但是像我这样一个老尼姑;他们根本不会在意的。
问: 有人曾经上来看过你吗?
彻慧: 没有;一个人也没有。更不要说外国人了。
就要起大雾了;于是我们告辞了。回去的路上;当我们走到河边的时候;传福拎这一大袋子核桃;在那里等我们。这袋核桃足有40斤重。刚才我给了她足够的钱;让她修缮屋顶;因此她坚持要我们收下这些核桃。她说她总共只有这些东西了。我们谢了她;想方设法把核桃背过了河;弄回西安去了。
那是八月份;河很容易蹚过。现在是三月下旬;下了一夜的雨;现在这条河已经变得浑浊而危险;水面上飘满了树枝。这一次;我从二道桥走;30分钟后;就回到了净业寺。我谢过给我当向导的那位年轻和尚;他消失在自己的房间里我想;他最后一定已经跟我一样疲惫不堪了。回到房间里;我把暖水瓶里的大部分热水倒近一个盆里;洗了一个澡把我的扎染印花大手帕当了毛巾。换了干净衣服以后;我用暖水瓶里剩下的热水冲了一杯速溶咖啡。在台湾的时候;我的朋友山德(音译)曾经给了我一些自家做的小饼;我把剩的最后几个吃了;然后睡着了。我睡得错过了晚饭;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醒来。
又吃了一顿玉米粥早饭之后;开龙问我;还有没有哪些地方我想去。我已经去过了山顶上的道宣塔;以及附近的白居易墓(作为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白居易关心民众疾苦;所以很可以理解;他在洛阳还有一个墓)。我建议去东面青华山上的卧佛寺看看;开龙答应给我带路。
开龙领我走上稍远一点的附近一座山上的路。这条路实际是一条山脊;我们只花了大约90分钟;就走了三公里正是这三公里把这两座寺庙隔开了。刚刚走到山顶;我们听到了远远的山下一声炮响。
卧佛寺是一个大杂烩;很多小建筑攒聚在一座石峰下面。其中的一座建筑里有一片岩壁;岩壁上雕了一尊卧佛;那是不到二百年前净业寺过去的一位方丈刻的。在另一座建筑里;我们遇到了四位男居士和一位女居士。他们在那里不是修行;而是给偶尔的香客和周末的游客提供饮食的。我们加入进去;跟主人一起吃面条。此时开龙提起了这个话题假定净业寺要重新接管卧佛寺。他说;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拆掉所有挤在峰顶的这些建筑物。唯一的反应是啜吸面条的声音。我们一吃完饭;就告辞往回走了。
这才是开龙第二次来青华山;因此在浓雾中;我们迷路了。幸运的是;那座山岭很难错过;所以我们很快就重新找到了路。尽管开龙才25岁;但是他对于在这一带重新把寺庙建成修行场所等实际问题;有着良好的理解力。他的长期计划我想那也是厦门妙师父的(妙师父一直承担着这个项目的很多费用)是把丰德寺;卧佛寺和净业寺和并成一个主要的修行中心。
大约再过10分钟;拐一个弯儿;就能看见净业寺了;开龙提议我们去看看一个叫东沟的地方。道宣的弟子和他们的继承人曾经在那里建了很多茅蓬。其中的48座代代相传;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它们才被毁掉或者被废弃。开龙说;这些茅蓬正在重修。
一条路沿着山岭的南坡而下;很快就把我们带到第一座茅蓬前。山谷里有一条小溪;这座茅蓬就建在小溪上。周围有几小块地;是空出来留着种菜的。前天这座茅蓬就已经完工了。它是一座土房;我了解到;这些土坯不是太阳晒干的;而是一成形的时候就把它垒上去了。现在土坯还是湿的。屋里有两铺炕;两个想搬进来的和尚已经在炕道里生了火;想把房子烤干。屋顶盖了瓦;窗上有窗框;这似乎在暗示着有朝一日这些窗框能安上玻璃似的。两位北大毕业生准备住在这里;其中的一位告诉我们;建这个土屋;六个工人干了两个星期;花了五百块钱(一百美元)。它看起来结实得似乎能坚持一辈子。
问: 一个人不守戒能开悟吗?
宽明: 不能。如果你不守戒;不管是1条戒还是250条戒(比丘戒);你的生活都不会有安宁。你守戒的时候;就能够清除障碍和执着。只有到那个时候;你的禅定才能够深入。而只有通过禅定;你才能开悟。
问: 其它寺庙怎么样?
宽明: 他们也是这样。如果他们不想办法通过自己的劳动;或者靠布施来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就不得不卖门票给游客。我们都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大师们已是耄耋之年了;直到前不久;他们才获准教课。除非新一代出家人很精进;否则这个宗教就什么也没有了。
问: 你修行的时间多吗?
彻慧: 每天晚上我睡觉前都打坐。每天早晚我都诵和。我只是刚刚上了第一个台阶;但是我已经学会了认经里的字。我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告诉你;如果你修行;你就会有所得;如果你不修行;你就会一无所获。
第七章 云中君
长安是古代中国的中心,是11个朝代的都城,是一个北起朝鲜、南至越南,东起太平洋、西至波斯的大帝国的中心。直到后来,它的光辉才被洛阳、开封、杭州和北京这样的城市所遮蔽。公元七八世纪,在长安的巅峰时期,它是当时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移民最多的城市。它是大海,中国所有的文化潮流和经济潮流部汇入其中,它也是中国最大的市场。长安位于丝绸之路的东端,也是中国第一个同际性的城市。公元前200年,长安刚一建好,就已经成为一个旅行者的城市。
西安是长安的现代化身。我对西安最持久的印象就是:成千上万的入戴着白帽子走来走去,就像朵朵白云,飘浮者,打着游涡,流淌过街道。这个城市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比例源自中亚,而白帽子就是在所有伊斯兰教文化中常见的头巾的另一种形式。这里还有规模很大的满族人、蒙古人和西藏人的团体。一本旅游手册中列出了三十八个少数民族。1990年,这个城市的人口是三百万。而六十年前则是不到二十万。
西安现在仍然是一个旅行者的城市,与此相协调的,它的城市标志是一只大雁。这是这个城市最著名的旅行家玄奘的遗泽。玄奘对佛陀“法界唯心”的教义心存疑惑,为了解决这个疑问,公元629年,玄奘离开长安,动身去印度。两年后,玄奘到达印度,开始向瑜伽宗最后一批大师学习唯识的教义。十五年后,即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唐太宗用专门欢迎得胜还朝的将军的盛典,欢迎玄奘归来。
唐太宗想知道玄奘在旅途中见闻的所有事情。于是玄奘别无选择,只好满足太宗的好奇心。结果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两人之间的一份独一无二的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玄奘的记述被演绎成了《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小说之一。然而。玄奘对写小说或编撰旅游地名词典不感兴趣,他急着动手翻译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公元648年。太子邀请他在都城的慈恩寺建起了一个译经中心——慈恩寺是太子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而修建的。
玄奘搬进去之后不久,他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火灾或风暴有可能会毁掉他花了那么长时间收集的无价之宝——佛经。他请求太宗同意建一座塔,用来储藏佛经,太宗恩准了。后宫的嫔妃们把自己的珠宝首饰布施出来,用以支付建这座塔的费用。公元652年,它竣工了。
这座塔建起来之后不久,进土们就开始在塔的高层拱廊附近签上自己的名字——从拱廊那里可以眺望四面八方的风光。这些名字排列在一起,使人们联想到雁阵,于是人们开始把这个建筑物称作“大雁塔”。公元752年,杜甫和其他人一起到那里去签名,他写了一首诗;以纪念此事。在此诗的结尾,杜甫写道:
“黄ゲ幌ⅲ
哀呜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
各有稻梁课。”
这个名字被叫开了,从那以后,这座塔就—直被称作大雁塔。现在它仍然在城市的东南角——方圆六十四米。但是雁群已经不见了。我所能找到的惟一的名字,都不早于两百年前:清朝的信笔涂鸦。在外面,我停住脚,去读门两侧的两块石碑,石碑上是玄奘译经的序言。这两篇序言是太宗和太子拟制、褚遂良书写的。褚遂良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我练习书法的时候,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