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赫鲁晓夫传 >

第21部分

赫鲁晓夫传-第21部分

小说: 赫鲁晓夫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大会战以及白俄罗斯、东普鲁士、柏林等战役。他指挥过波兰第一军和其他波兰部队,
1944年获苏联元帅称号,1949年才回到波兰,任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他
在波兰人的眼中是苏联人,至少是苏联在波兰的代理人。尽管他没有做什么对波兰不利的事情,但在波兹南事件之后,
全国上下都有一股反苏情绪,此时他的留任无疑是很困难的。
    西伦凯维兹对此回答说:“政治局候选人名单已公布于众,这个新名单是不能取消的。”
    与此同时,华沙的广大群众在双方会谈的地点贝尔凡德尔宫外举行了集会和示威游行,以支持和声援哥穆尔卡和波
兰代表团,准备自卫和抵抗苏军入城。工厂沸腾了,特别是华沙“热兰”小汽车厂,许多高等院校也沸腾了。工人们还
选出自己的代表到军队中串连、做工作,呼吁他们支持哥穆尔卡,支持民族独立。“热兰”小汽车厂的工人用自己厂的
汽车随时向党中央报告各地苏军的动向。公安部队根据科马尔将军的命令,守卫着八中全会的会场,把守着通向华沙的
各条要道,一方面监视苏军进入华沙的动向,另一方面准备发生武装干涉时进行抵抗。其他部队也做好了保卫中央委员
会的准备。华沙周围的郊区和工厂也把群众组织起来。首都四周的 16 个大企业的临时民兵在周未也不回家,坚守岗位
值班,随时准备通知工人向城里进军。华沙市委第一书记斯太凡。斯塔舍夫斯基对群众进行政治动员,派市委的一些
“演说家”深入工厂和大专院校劝告群众不要主动挑衅,以免苏军借口出兵干涉。
    总之,大多数工人、学生和波兰军队指战员都站在波兰统一工人党一边,支持中央委员会,反对苏军的干涉。
    面对波兰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赫鲁晓夫考虑再三,决定让步。他对波兰人说,你们选什么人进政治局是你们自己
的事。他要求发一个重申波苏友谊的公报。占了上风的哥穆尔卡则回答说:“那是没有意思的。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首先
要解决。”哥穆尔卡就连这个台阶也不给赫鲁晓夫下。此前,罗科索夫斯基告诉赫鲁晓夫,他已经指挥不动波兰军队了。
赫鲁晓夫硬着头皮命令科涅夫将进行“军事演习”的苏军撤回出发地。
    紧张的会谈进行了几乎一昼夜。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公报: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将于
近期内前往莫斯科,与苏共中央继续进行会谈。
    为使赫鲁晓夫安心回国,哥穆尔卡向赫鲁晓夫保证,波苏友好是波兰对外政策的基础,只要苏军撤退,使波苏关系
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波兰将仍然留在华沙条约组织内。他说:“同苏联相比,华沙条约更符合波兰的切身利益,同其
他社会主义国家相比,波兰更关心华沙条约的巩固。”他还说:“波兰需要苏联的友谊,胜于苏联需要波兰的友谊。”
哥穆尔卡的讲话,使双方紧张的关系缓和了下来,同时也打消了赫鲁晓夫的疑虑。赫鲁晓夫最后代表苏共中央向波兰领
导人表示:承认以哥穆尔卡为首的新领导体制;同意把罗科索夫斯基调回苏联;承认波苏贸易中的不平等行为,同意予
以补偿。
    波兰“十月事件”平息了。翌日,赫鲁晓夫率苏共代表团离开华沙回国。
    第八章
    多事之秋
    1956年的金秋 10 月对于赫鲁晓夫来说并不美好。在他眼里这是个多事之秋。波苏会谈刚一结束,在东欧又发生了
匈牙利事件。
    长期以来,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总书记拉科西按照苏联的模式处理国内事务,并把苏联对匈牙利的意见都当做至高无
上的指示。
    1948年苏南冲突后,拉科西按照苏联的要求,在国内发起了清洗“铁托分子”的运动,以防止民族独立的倾向。1950
年前后,匈牙利肃清“铁托分子”的运动达到了高潮。在这股潮流中,西班牙内战时期的英雄,匈牙利国内反法西斯抵
抗运动的领袖拉伊克。拉斯洛被戴上了“美国情报机关的代理人”、“霍尔蒂警察局的特务”、“南斯拉夫间谍”的帽
子,于 1949 年 9月 24 日以叛国罪被处以绞刑。同时遭难的还有帕尔菲。久尔吉、瑟尼。蒂博尔等领导人。当时全国
的“铁托分子”和“拉伊克分子”达 20 万之多。随后,拉科西又提出了“谁不和我们在一起,谁就是反对我们”的口
号,在党内进行大规模的清查运动。许多当年在国内坚持地下斗争、出生入死的党员干部,包括地下斗争时期参加党的
活动的将军,都成了清查对象。在党外,大批的作家、记者和民主党派领导人或被处死或被判重刑。1953年春,全国被
关押人数达到 15 万。
    拉科西在 1944 年 9月随苏联红军来到匈牙利之前,只有 1918 —1919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匈牙利,其余时间不是
在监狱就是在苏联度过的,因此他对匈牙利的国情十分陌生。
    在经济建设中,匈牙利以苏联为榜样,实行了以行政命令为主的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制
定了发展钢铁工业的庞大计划,号召把资源贫乏的匈牙利变成一个“钢铁国家”。这一做法的结果使得农业生产备受冷
落,一方面对农业的投资减少,另一方面无法向农业提供农业机械和消费品。在行政管理上,强迫农民加入合作社,实
行带有强制性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随意提高交售指标,任意压低收购价格,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得
“一五计划”时期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
    农业生产的低下使轻工业得不到大量的农产品作原料,再加上对轻工业投资比率的下降,直接影响了轻工业的生产。
这一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消费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大大地下降了。
    这样一来,从 1951 年到 1953 年,国民经济恶性循环,生产的各项计划指标均未完成,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逐年下
降。就在匈牙利经济处于全面危机的困难时刻,苏联不但没有给予帮助,反而向匈牙利索取了两亿美元的赔偿。经济困
难的匈牙利只能靠农副产品、牲畜和金属原料来偿付巨额的赔款,使得本来就供不应求的农副产品更加短缺。
    苏共 20 大以后,匈牙利国内要求克服个人崇拜、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经济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3 月,布达
佩斯的新闻记者、作家、知识分子、大学生和党员干部成立了裴多菲俱乐部,选出由 20 人组成的执行局,其中13人是
党员。3 月底,裴多菲俱乐部召开了有 5000 多人参加的大会,会上很多人发言指名批判拉科西和格罗,表示拥护上任
两年便被拉科西赶下台的纳吉的改革政策。6 月 27 日,为纪念 1953 年纳吉任总理时实施“六月新政策”
    三周年,俱乐部举行了辩论会,听众达 6000 多人。会上介绍了 1955 年拉科西将纳吉赶下台的经过,激起广大听
众的强烈反响,全体起立,一致要求恢复纳吉的党籍和工作。拉科西认为裴多菲俱乐部的活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必须
给予坚决打击。党中央通过决议,指责裴多菲俱乐部进行反党反人民的活动,宣称要严惩“集合在纳吉周围的右派分子”,
并准备逮捕一批人。拉科西的高压政策使得人民群众深为不满,政局进一步动荡。这一切让赫鲁晓夫等苏共领导人深感
不安。赫鲁晓夫深有感触地慨叹道:“斯大林治理时,人人都听话,没有震荡。现在,他们上台了,就出现了这么多的
问题,先是波兰,接着就是匈牙利。”
    7 月,赫鲁晓夫派米高扬赴匈牙利进行干预。在苏联的压力下,7 月 18 日,拉科西被迫辞去了党中央第一书记的
职务,格罗接任第一书记。刚从狱中放出来的卡达尔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米高扬要纳吉出来共同合作,稳定局势。
    然而,拉科西下台后,格罗对其错误路线并未进行公开揭露。这一切都表明,匈牙利仍然在过去的道路上徘徊。
    10月 4日,纳吉给党中央写信,要求重新审查他的问题,恢复其党籍。党中央对此置之不理。
    纳吉是在 1953 年 6月中央扩大会议上接任拉科西总理职务的。他上任后,根据中央扩大会议精神,提出了“新阶
段的新政策”,强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则”。他主张调整农、轻、重比例,贯彻自愿入社
原则,允许农民退社、发展私人小企业,实行对外开放,满足教会的正当要求,加强法制建设,关闭集中营等。“六月
新政策”对克服匈牙利的困难起了积极作用。但拉科西和格罗却制定了一个所谓“合理调整计划”
    与之对抗,同时收集纳吉“材料”,向苏共领导人报告,指责纳吉的政策使匈牙利面临危机。随后,在 1955 年 3
月和 4月的两次中央全会上,拉科西指责纳吉有个人野心,搞派别活动,反对优先发展重工业,阻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鼓动农民退社,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并因此撤了他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当年 12 月,纳吉因“纠集反党集团”、“搞分
裂活动”的罪名,被开除出党。
    对于纳吉的请求,以格罗为首的党中央置之不理。这时,舆论界要求为清洗“铁托分子”运动中的受害者平反的呼
声越来越高。裴多菲俱乐部为拉伊克冤案举行了专题讨论会。拉伊克夫人在会上进行了演说,披露拉伊克受害的经过,
并讲述了自己在狱中六年的悲惨遭遇。在场听众无不为之震怒。
    讨论会把要求平反的斗争推向了高潮。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格罗下令释放了 300多名“铁托分子”,并为拉伊克
平反。10月 6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为拉伊克等 4名被害的领导人举行了国葬仪式,布达佩斯 30 万群众自动上街列
队为死者致哀。这次活动成了向拉科西一格罗错误路线示威的行动。此后,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类似活动,掀起了平反热
潮。10月 13 日,格罗被迫下令逮捕判决拉伊克死刑的前国防部长法尔卡什及其儿子,恢复纳吉的党籍,但已无法平息
群众的不满。而格罗这时却看不到国内日趋严重的形势,忙于出国向盟国的领导人去解释新领导班子的良好愿望。党的
代表团先后出访了中国、苏联和南斯拉夫,10月 23 日清晨才从南斯拉夫返回。由他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仍无视国内紧张
的局势,断然否决了布达佩。斯大专院校学生团体联席会议所作出的 10 月 23 日举行声援波兰的示威游行的决定。
    10月 22 日,裴多菲俱乐部向中央提出 10 点要求。布达佩斯的大学生也向政府提出了 16 点要求。这两份要求的
共同点是:调整与苏联的关系,反对苏联的控制和干涉,争取民族平等和独立;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清算拉科
西时期的错误和罪行,改组党政领导。
    10月 23 日中午,由大学生组成的游行队伍走上街头。游行有秩序地进行着。学生们散发了学生联合会向党中央政
治局提出的“16点要求”,游行队伍在裴多菲广场和贝姆广场举行了简短的仪式,然后分成两路,一路到国会大厦请愿,
另一路向匈电台进发,要求电台广播“16点要求”,游行队伍不断壮大,许多市民、军人也加入了游行的行列。队伍到
达国会大厦时,人数已达 20 多万。游行队伍一路高呼“工人学生团结紧,匈牙利人一条心”,“错误我们已经厌烦,
新经济政策赶快实现”,“苏匈友谊——平等、自由”,“让纳吉出来执政”等口号,也有人喊出了“俄国佬,滚回去!”
在电台大楼前,由于电台负责人不同意广播“16点要求”,双方处于紧张的对峙之中。
    到了晚上,格罗似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晚 8点发表了演说。他在演说中指出:“人民的公敌今天的主要目
的是要埋葬工人阶级的政权,松懈我党和光荣的苏联党的关系??我们是爱国主义者,不是民族主义者。因此我谴责那
些在青年中散布沙文主义的毒素、利用我们的国家给予劳动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来煽动民族主义性质的示威游行的人们。”
格罗的讲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事态更加扩大。当天晚上,劳动人民党中央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改组了政治局。纳吉和
他的一些支持者,如洛松齐。格佐,进入了政治局。纳吉本人还被迫答应出任政府副总理。前总理赫格居斯留任总理,
格罗仍是党的第一书记,掌握着实际大权。当天夜里,格罗就向苏联提出了出兵的请求。24日凌晨,苏军坦克开上布达
佩斯街头。在苏军的坦克面前,匈牙利人民感到莫大的侮辱。
    游行群众同保安部队的冲突,立即转变为匈牙利人与苏联军队的冲突。匈牙利全国最大的“兰帕尔特”兵工厂的工
人把工人们和工人区的许多居民武装起来,军官学校的学生们把武器分发给群众,甚至城市边的有些兵营也打开了他们
的军火库。大批军人,包括军事院校全体人员及陆军的四个团站在示威群众一边同苏联坦克展开了斗争。
    这一天,赫鲁晓夫派遣米高扬、苏斯洛夫到达布达佩斯,同匈党领导人讨论当前的时局。此时上台的纳吉实际上已
经无法行使正常的领导职责,党政机关已经瘫痪,群众自发建立了工人委员会、民族委员会、革命委员会等政治组织,
全国陷入无政府状态。
    纳吉为使局势稳定下来,于当天下午发表了《告匈牙利人民书》,呼吁停止冲突,恢复秩序。他说,“今后将按照
1953年 6月决议精神拟定新的纲领行事。”纲领的要点是,对匈牙利的社会生活实行广泛的民主化,根据匈牙利的具体
特点建设社会主义,并从根本上改善匈牙利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他的呼吁毫无效果,格罗控制下的保安部队和苏军
坦克正在与布达佩斯的市民及站在群众一边的部分匈牙利现役军人和警察部队激战。首都街道上的一切交通都中断了。
国内外反动势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