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大宋苏公探案全集 >

第103部分

大宋苏公探案全集-第103部分

小说: 大宋苏公探案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店。客栈掌柜乃是一寡妇,唤做陆三嫂,店中有帮工二人,一名男子,唤做叶正之,乃是一落魄书生;又有一姑娘,唤做花雨,乃是一月前陆三嫂收留的苦命女子。”
  苏公叹道:“林大人并家眷曾路经三春客栈,并在此歇足饮茶。且言那帮工叶正之,因家境贫寒,平日在此帮闲度日,自见得花雨姑娘,不免心猿意马起来,苏某在勘验叶正之尸首时,曾寻得叶正之《韵雨》诗一首,以为佐证。那花雨姑娘颇晓风情,弄得那叶正之心上心下。”华信不免插言道:“这叶、花二人与林大人何干?”
  苏公淡然道:“世间万千事,本毫无干系,如叶正之、花雨二人与林大人本不相干。且言那密使投宿在此,在房间内不合将银两露白,被叶正之无意窥见。叶正之顿起贪念之心,趁那密使与花雨调情之机,入房将其青布包袱盗走,其内竟有银子百余两。叶正之欣喜若狂,竟逃离客栈,赶往李家巷家中。入得庄来,恰巧遇见好友谭言。那谭言遂将好友相聚之事告之,并邀叶正之赴会。叶正之一口答应,只道先回家中料理一番。那叶正之回得家来,急忙打开包袱,取出银两。”华信叹道:“果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苏公淡然一笑,道:“叶正之致死缘由非是银两。”刘悫叹道:“乃是贪心欲望。”苏公摇头道:“那密使若只是失却百两银子,断然不会追杀至李家巷。”华信奇道:“那是为何?”苏公道:“乃是包袱中有一封密函!”林栋惊道:“密函?”苏公微微点头,道:“只因那包袱中有一封机密信函,此函干系重大。叶正之见得密函,一时好奇,便拆开来看,可惜信函内容古怪,竟不知所云。叶正之亦不理会,遂将之焚烧。苏某勘验命案时,自其灶下拾得一残片。”苏公言罢,令苏仁取过残纸,示与刘、华、林三人观看。刘悫奇道:“殳刀赤?是何意?”林栋见得残纸字样,似有所思。
  苏公看着林栋,道:“林大人,可曾看得清楚?”林栋迟疑道:“这字似曾见过。”苏公淡然一笑,道:“林大人定然见过,此乃是御史中丞李定李大人亲笔手书。”林栋恍然大悟,道:“确是李定笔迹。苏大人好生眼力。”苏公道:“苏某亦思忖多时。李定文书现于江南山野贫家,谁人肯信?细观此残片纸张、墨汁,皆非寻常纸、墨。亏得苏某通晓四宝,识得此上等纸、墨。此纸、墨乃是出自京城碧德斋,朝中官员多用此斋四宝。”华信疑道:“这殳刀赤三字,想必是李定李大人诗词之断句,非是甚机要密函。”刘悫思忖道:“华大人言之有理。”
  苏公摇头道:“非也。此三字结构不匀,或偏左,或偏右,不合书法之道,此焉是李定风格?”苏公淡然一笑,将残纸置于桌上,用茶水浸湿,而后小心拈起。众人好奇看去,但见残纸字样渐变,“殳刀赤”三字竟变成“殺毋赦”!
  刘悫、林栋、华信顿时唬得目瞪口呆。
  苏公放下残纸,道:“叶正之怎生料到无常将至。众书生相会,筵席之间,叶正之因与梁汉卿言语不合,拂袖离去,归得家来,却不曾料想那密使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密使追问信函及银两,叶正之只得如实招认。”华信疑道:“那密使怎生识得叶正之家宅?”苏公不答,又道:“书生梁汉卿因一时戏言气走好友叶正之,心中内疚,而后追将而来,欲赔言致歉,来得叶宅,却见到密使正谋杀叶正之,惊骇万分,想必是逃跑时不合弄出声响,被密使听得。密使遂追杀出来,梁汉卿狂奔至大道。密使射出钢镖,正中其腰部。梁汉卿遂跌倒在地,翻滚至路坡下。不待爬起,那密使赶将过来,一刀刺入其腹部,结果了梁汉卿性命。”
  刘悫唏嘘不已。林栋叹道:“不想因林某害了叶、梁两书生性命。”苏公幽然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适才华大人问及,密使怎生寻至叶宅。只因苏某言语中隐去了一人,何人?非是他人,便是那花雨姑娘。”华信奇道:“花雨姑娘?定是那密使胁迫于他,可事后不见了花雨姑娘?”林栋叹道:“想必早已被那密使杀人灭口矣。”
  苏公摇头道:“花雨姑娘似与本案无干,苏某亦未曾留心,故未追查其下落。陆三嫂道他本是杭州人氏,只因父母早亡,被其叔叔卖与老鸨,倚门卖笑,后被杭州一商贾赎出,做了小妾,本想从此脱离苦海,不想反入火炕,那商贾正房、偏房甚是嫉妒,百般凌辱于他。一月前,花雨随商贾家眷前往安吉县,中途借机逃身出来,流落至此,陆三嫂见其可怜,便收留下来,做些杂事。如此凄惨身世,苏某甚为同情。实则大错特错矣。这花雨寄身客栈,乃是身肩重要使命。”
  刘悫、林栋、华信闻听,又是一番惊诧。苏公淡然道:“三位大人未曾问及一事:密使千里送函,送与何人?”刘悫道:“刘某适才心中疑惑,正欲问大人。又有一问:李定若要加害林大人,为何不早早下手,却要至二千里外的湖州来?”华信附和道:“若早下手便早了却心病,如此岂非夜长梦多?”
  苏公微微一笑,道:“初始,苏某亦如此疑惑。此李定一石三鸟之计也。”林栋惊道:“一石三鸟?何谓三鸟?”苏公道:“若要加害林大人,易如反掌。而李定用心之远非我等可想,其欲射之三鸟者:林栋林大人、刘悫刘大人、苏某也。”华信笑道:“苏大人过虑了。刘大人早已退隐山林,苏大人亦远离京城,那李定何故不容?”苏公冷笑道:“李定为私利而诽贤臣,匿母丧而不奉孝,实乃不忠不孝之人,但凡异己者,无论退隐远离,皆欲除之而后快。”刘悫叹道:“此乃王半山用人之误也。”
  苏公叹道:“李定早在湖州府设下细作,我等行径,一五一十,皆在其掌握之中。林大人未至湖州,细作头目早已做好对策。花雨之使命,一者等候林大人,二者接应密使。只是不曾料到叶正之节外生枝,出了命案。苏某前往李家巷勘验尸首,细作头目惟恐被苏某查出端倪,便派遣另一名手下前往打探。此人化名商贾归吾州,投宿三春客栈,查探苏某行径,不想反被苏某瞧出破绽来。”
  林栋叹道:“细作杀我儿林涧,书下血字;又在我茶水中下毒,欲谋害林某,此皆嫁祸刘大人也。苏大人在场,亦难脱干系。”苏公然之,道:“刘府管家刘乙,早已被细作收买。但凡刘大人一举一动,皆报知细作。其逃脱之时,兀自窃得刘大人诗集并友人往来信札数封,欲交与密使,。细作亦盗得苏某诗词文稿,令密使携带回京,一并奉与李定李大人,以便李大人断章取义,以为讽喻朝政之罪证。”
  华信笑道:“此皆苏大人臆断推测罢了!”苏公淡然一笑,令苏仁取来《子直集》并刘悫信札,刘悫、林栋见得,惊诧不已。苏公忽道:“却不知华大人昨日可曾去露香园?”华信一愣,道:“露香园在何处?”苏公脸色顿变,呵斥道:“华大人,事到如今,兀自欺瞒我等。”刘悫、林栋闻听,不觉一愣。华信极力掩饰,干笑道:“苏大人何出此言?”苏公冷笑道:“华大人,你便是御史中丞李定安插于湖州之耳目。你欲踏我三人尸首,达通天之道否?”刘悫、林栋大惊失色。林栋霍然而起,疑惑道:“华大人,难道真的是你?”
  华信忽哈哈大笑,道:“苏轼苏大人,你果然厉害。可惜呀可惜,你纵使有千般才智,亦斗不过中丞大人。林大人,你儿之死,却不要怨恨华某,要恨便恨你自己。凡与苏轼为伍者,皆不得好下场。”林栋冷笑道:“华信,亏你亦饱读圣贤之书,不分事理、不辨是非,功利熏心,吮痈舐痔,钻头觅缝,与那蝇虫蚊蚤,吸血附腐,有何区别?你不畏千夫所指,却令你列祖列宗遭万人唾骂。”
  华信淡然一笑,道:“林大人,你要骂便骂,华某断然不会计较丝毫。常言道:人各有志。华某食朝廷俸禄,当为大宋朝廷,当为江山社稷,当为黎民百姓,尽心尽力,死而后已。你等诋毁新法,朋比为党,同恶相济,愚弄朝廷,无异于螳臂挡车。今反大言不惭,兀自不知悔改。”苏公冷笑道:“好个口口声声为大宋朝廷,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暗中却谋杀大臣,残害无辜。正应了市井人言:做了娼妓又立牌坊。”
  华信冷笑不已,道:“道不同不相与谋。你且放了密使,日后华某亦可在李大人面前为你讨保求情。”苏公淡然道:“自古杀人者偿命。密使无端杀害叶、梁二书生,当依大宋刑律处置。”华信冷笑道:“你放亦不放?”苏公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依仗权势、钱财,罪犯便可逃脱处治,那王法又有何用?”
  华信恼怒,拂袖便走。苏公高声道:“李龙、赵虎。”厅堂外遂闪出李龙、赵虎,拦住华信。华信怒道:“大胆,滚开一旁。”李龙、赵虎不由分说,一左一右夹住华信。华信惊骇道:“苏轼,你意欲何为?我乃朝廷命官,湖州通判!你若敢动某一根毫毛,我便告往京城。”苏公笑道:“苏某焉敢动华大人皮毛,不过暂留华大人在府上多住几日,一并饮酒赋诗、谈天论地罢了。”苏公示意李、赵二人,遂将华信架将出去,予以软禁。
  刘悫、林栋面面相觑。林栋忧心道:“苏大人欲怎生处置华信?”苏公叹道:“林大人休问此事。今时机紧迫,当速速取得家眷离开湖州,另觅归隐之处,万不可泄露踪迹,自此更名换姓,男耕女织,饱食暖衣,宛如世外桃源一般,何其乐哉。”刘悫附和。不待林栋言语,苏公遂令苏仁送客,出得府门,苏公与林栋抚手言别,心有千言,相视无语,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林栋哀感中年,哽咽多时,终于言道:“苏兄,多多保重”遂撤手而去。
  苏公立于阶台之上,目送林栋、刘悫远去,隐约间似闻得哀丝豪竹,良久,幽然长叹一声,抬头望天,此刻天色暗淡,乌云渐布,一场大雨即将落下第九卷《殳刀赤》 第五章 小人得志
  五日之后,华信自苏府出来,苏公送至门外,华信一言不发。次日华信便离开湖州,奔东京而去。一路无话,这一日,到得京城,遂拜见御史中丞李定,叙说湖州之事,不免添枝加叶、无中生有、歪曲是非。又有抄录苏轼所作诗词为佐证。李定闻听,又怒又喜,只道时机来矣。遂召集同党监察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共同商讨弹劾奏表。
  这日,李定、舒亶、何正臣上奏皇帝,只道:湖州知府苏轼,本无学术,偶中异科。初腾沮毁之论,陛下犹置之不问,轼信终不悔,狂悖之语日闻。轼读史传,非不知事君有礼,讪上有诛,而敢肆其情心,公为低訾。而又应试举对,即已有厌毙更法之意。及陛下修明政事,怨不用己,遂一切毁之,以为非是。伤教乱俗,莫甚于此。苏轼常有讥切时政之言,流俗毅然,争相传诵。陛下发钱以本业贫民,轼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群吏,轼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轼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陛下谨盐禁,轼则日“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它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诋谤为主;小则镂版,大则刻石,传播中外,自立为能!
  又,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谤讪讥骂,无所不为,有水旱之灾、盗贼之变,则归罪于新法,喜动于色,惟恐不甚;现更明上章疏,肆为低消,无所忌惮。若不大明诛赏,以示天下,则法无存矣!
  
  皇帝赵顼正因边疆军事心烦意躁,见得奏表,勃然大怒,遂书一道谕旨,罢去苏轼湖州知府之职,并差职员追摄入京!元丰二年某月某日晨,太常博士皇甫遵率得力随从,快马奔赴湖州,奉旨缉捕苏轼入京治罪
  《大宋苏公案之殳刀赤》:
  1、苏轼到任湖州知府时,湖州通判姓祖名无颇,祖无颇时年四十岁,为人豪爽,亦通诗文。其与苏轼相识三月,情趣投合,遂成诗文密友,二人互有诗文唱和。小说中湖州通判华信,是因小说情节而杜撰,史无此人。
  2、宋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苏轼被缉拿往京。湖州百姓为纪念苏公,在那湖州府治后西北隅,筑一高台,名为爱山台。清代同治《湖州府志》载:“爱山台在府治后西北隅,宋郡丞汪泰亨所创,取自东坡名句‘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先后历经元代、明代、清代,屡有修建,现台上建筑湮废无存,只剩下了台基土墩,兀自立在湖州市人民公园西北隅。八月十八日,苏轼被押至京都,遂被投入御史台监狱。李定、舒亶、何正臣亲自勘审此案。皇甫遵利用从湖州抄来的苏轼诗稿、信笺、文书等,迫使苏轼低头认罪,逼供持续长达一个月多。苏轼终于屈服,遂供认了与其有“诗赋文字往复”的“同伙”王诜、王巩、刘挚、孙觉、李常、文同等人。此后,朝廷内外官员王诜、王巩、司马光、张方平、范镇、文同、孙觉、李常、苏辙、钱藻、刘恕、刘攽、陈襄、刘挚、湖州通判祖无颇、福州太守曾巩、密州涟水县令盛桥、杭州钱塘县令周邠、海州太守李清臣、扬州太守鲜于优等三十九人皆受牵连,成了苏轼同谋,由此酿就了宋史上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影响之大、牵扯官员之广,超过了王安石“新法”推行中任何一次朝廷变故。一时刻,京城朝野人心惶惶,议论鼎沸。闲居江宁半山园的王安石,得知苏轼因“诗赋文字”获罪入狱的消息,大骇不已,叹道:“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遂提笔展纸,为营救苏轼,他写下闲居江宁两年来第一份奏表,并快马送往京都,由其弟王安礼亲呈宋神宗。宋神宗惊阅王安石奏表,惊诧万分,反复阅览,长叹曰:苏王之政见,形若水火;苏王之交谊,心犀相通。第十卷《致命毒蛊》 第一章 致命毒蛊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