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师 >

第18部分

大秦帝师-第18部分

小说: 大秦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道是“无商不奸”,还真是有理,那些一心往钱眼里钻的奸商们,马上就看到赚钱的机会,去店上以低价买走,转手倒卖出去,牟取厚利。驻节咸阳的各国使节不在少数,他们有钱,这种新奇玩意不要说一百文钱,就是千金他们也不在乎,根本就不愁销路。
  这个读书人正是奸利的倒爷,他原本以为他的事做得很是隐蔽,没想到给尉缭一口道破,很是惊奇地问道:“你怎么知道?”话一出口立知不对,忙改口道:“你胡说,你冤枉好人。”
  旁边几个读书人跟着起哄,道:“就是,你胡说。走,告官去,把他发配边关。”秦国当时奉行的是轻罪重罚,一点小罪都会判得很重,发配边关倒也不是不可能。
  尉缭不为所动,冷冷地道:“你们和他是一伙的。你从本店买走狼毫一千三百四十六枝,获利十二万一千一百四十文,还有纸七十九卷,获利一万九千三百五十五文。你说,我有没有说错?”
  实情就是如此,那人气焰一下子矮了一大截,脸色一阵红一阵白,道:“掌柜的,你了不起,你有神仙般的本事,姜太公都比不过你。”一下钻进人群里,想逃走。
  对于这事,周冲的看法是:“缭子先生就是当世的太公,这些奸商来钻空子,还不是找死吗?缭子先生本以仁心济天下,不以为意才为奸商所乘。一旦被他注意到,还有什么事瞒得过他的眼睛。”
  那几个起哄的读书人是一伙的,在尉缭子的冷眼逼视下,心气顿没,钻进人群里就开溜。可惜的是,众怒难犯,那些读书人花了那么大功夫也没有买到纸笔,却给他们从中奸利,对于读书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难忍受的。
  也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声:“抓住他,不要让他跑了。”一人吼,众人和,“抓住他”的吼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声势顿高,这几个奸商立时成了人人叫打的过街老鼠,无处可逃,给抓个实在。一阵拳脚下去,给揍成了猪头。
  这几个奸商一边以手抱头,一边跌跌撞撞地逃走,那副狼狈样真的是没话说。他们逃到哪里,哪里就有拳脚伺候,身上是大包加小包,不知道有多少青包。
  “从现在起,本店的笔提价,一律一百文。纸,每卷五百文。”尉缭子略一思索,立时明白了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决定提价,以此来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不论是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时期,有钱的读书人肯定,但绝大多数是穷书生,没有太多的钱,纸笔一提价,他们那点钱根本买不起,只能是望纸笔而兴叹了。离柜台最近的几个读书人忍不住问道:“掌柜的,这是为何?”
  尉缭子解释道:“适才的事,你们也看见了。本掌柜原本让利与你们,却是这种小人受益,本店只好提价。”
  这是实情,这些读书人一脸的失望。
  尉缭子接着道:“你们也别担心,本店专为读书人而设,不能不为你们办实事。凡能回答本店问题的,可以免费获得一枝笔和一卷纸。”
  “掌柜的,你不是成了宗师?”读书人有点不以为意。宗师是古代称考官的一种说法。
  尉缭子笑道:“言重了,言重了,本掌柜才疏学浅,难当宗师之任。本店之物自当赠与有才人,无才用钱来买,有才还怕没有纸笔?”
  读书人互不相能,原因何在?原因只有一个,谁不认为自己有才学,谁相信别人的?哪个读书人不自以为了不起,听了尉缭子的话,有点迫不及待,道:“掌柜的,你快出题。”
  以尉缭的才学,要考考这些读书人百分百够格,他要是认真出起题来,恐怕当世能够回答的也没几人。他的目的是为了成全这些读书人,还不至于出困难的题目,略一凝思,立时有题了,正要说出来,只听一阵如雷的吼声响起来:“围起来,一个也不让放走。”
  尉缭定睛一瞧,只见一队官兵如狼似虎一般,把整条街围了个严严实实,滴水不漏。
  “秀才遇兵,有理也讲不清”,读书人虽有“书生意义”,怕的还是兵。看着这些身材高大,训练有素的军兵,读书人心里打鼓了,一脸迷茫,相互望望,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是在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正在众人惊疑之际,一队官兵先导,排开人群,一位官员大步而来,来到店前,抱拳一礼,道:“掌柜的,请你跟本官走一趟。”
  尉缭回礼,不慌不忙地道:“官爷若是要本掌柜效力,本掌柜自当尽力。敢问官爷,有何要事?”
  “我大秦严禁私斗,你们居然敢当街打人,不惩处不足以张我大秦律法。”官员喝道:“来啊,把他们都给我抓起来。反抗者,杀!”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民风强悍,特别爱好私斗。强悍的民风可以打造优秀的军人,商鞅正是看中这点,才用严刑竣法禁止私斗,用厚利来奖励公战,把这种强悍的民风运用到战争中去,这是秦国军队能够横扫山东的一个原因。
  私斗,在秦国可是一项重罪,那些读书人脸上立时变了颜色,连声叫冤枉。士兵们哪里管那些,抓人就是。
  “掌柜的,请吧!”官员侧身相邀。他礼数周全,好象是在邀请尉缭子赴宴,而不是去吃官司。
  尉缭微微一笑,抱拳道:“大人,本掌柜有个疑问,想请教一下大人,不知大人能否为本掌柜释疑?”
  “你说吧,本官会为你释疑。”官员还礼道。
  尉缭在心里想道:“我这个问题一问,你就拿不了人了,也就不会吃官司了。”





    第二卷 新天新地 第六章 财运亨通(下)
    更新时间:2008…2…23 2:53:45 本章字数:2352

 
  “请问大人,本掌柜可曾殴过人吗?”尉缭不紧不慢地问道。
  尉缭礼数周全之人,哪会轻易动手打人,刚才那几个奸商,尉缭未加一根手指头,官员愣了一下,道:“没有。”
  尉缭接着问道:“依照大秦律法,本掌柜没有私斗之罪,敢问大人,本掌柜罪在何处?”看来他这个掌柜做得有滋有味,一口一个本掌柜,说得很溜。
  很明显,这官员接到报案之后,急急赶来,对案件并不了解,嘴巴张了几张,一抱拳,道:“掌柜的多心了,本官是想掌柜的回去作个见证。”
  “趁热打铁吧。”尉缭心知时机成熟了,道:“既然如此,本掌柜敢不尽力。大人,本掌柜所见者,是有人打架,但那算不得私斗。”
  官员眉头一挑,看着尉缭,很是不解地问道:“那几个人给打成那样了,还不是私斗?”手一招,几个军兵押着那几个奸商上来,官员道:“你看看,人都成这样了,你还有什么话?”
  断案嘛,尉缭一等一的本事,官员如此一问,正是投其所好,笑道:“本掌柜请问大人,何为私斗?”
  官员眉头一皱,很明显他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碍于情势,不得不回答,道:“私斗就是两人或是两人以上的人在一起打架斗殴。”
  “谢大人为本掌柜释疑。”尉缭子抱拳,道:“这几个人被人打,是本掌柜亲眼所见,确有其事。”
  那些参与打几个奸商的人听了他的话,脸色都变了,心里不知道甩了多少国骂给尉缭。
  尉缭好象没有看到他们的晦气脸,接着道:“打他们的是这一条街的人。据本掌柜所知,打架斗殴者全因双方互不相让,自以为有理,大人,是这理吗?”
  官员点头,道:“没看出,你这个掌柜还有如此精明的心思。不错,私斗只要有一方不斗,则不成。”这话和我们现在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回事。
  尉缭轻击一掌,道:“大人英明。一街人打他们几人,原因何在?全因他们犯了众怒。大人请看,这是本店的规定,凡在本店所买的纸和笔,不得用于谋利。他们低价从本店买走纸笔,到那个转角处以十倍之利卖给各国使节,谋取暴利。这些读书人苦苦守候,也不能买到,如此奸商之事,能不惹人气?”
  官员点头不语。
  尉缭往下说道:“这几个奸人,自知气短,众怒难犯之下只有逃走一途。这么多的人要是真的打他们,他们就是再有十条命也搭上来了。本掌柜言尽于此,请大人裁断。”
  官员挥手,道:“放人。把他们带下去,好好看押,等本官处置。”回过身,冲尉缭一抱拳,道:“掌柜的,你有如此才学,却屈身于市肆之中,太屈才了。要是掌柜的不弃,请随本官回去,做本官的幕僚。等本官见到王上,再向王上推荐,王上思贤若渴,以掌柜之才,王上必加重用。”
  秦国之所以强盛,关键就在于秦国所有一大批人才,这些人才绝大多数并不是秦国人,是山东六国之人,其中还有好多是在山东六国未得重用不说,还遭受侮辱,他们到了秦国,马上就君子豹变,身居高位。
  秦国变强的关键人物商鞅自是不用说了。张仪游于列国,想求用于山东之国。在楚国时,却给人诬陷偷了宝玉,给打得死去活来。他的妻子埋怨他,就知游说却徒自遭辱,他指着舌头问他老婆舌头在吗。他老婆不知他的意思,回答说在。他说只要三寸舌在,不愁不富贵。
  张仪的遭遇还算是好的,他只是给毒打了一顿,没有性命之忧。范睢就惨多了,为魏国立下功劳,不仅没有受赏不说,反给诬陷,被暴打,肋骨打断了,牙齿打掉了,昏死过去,差点送了性命。这还不算,更可恶的是居然给贵族们趁他晕过去淋了无数的尿。
  韩信受胯下辱千古流传,如范睢者又有几人呢?可以说人生受辱如此已经极也!不要说范睢这种心气极高之人,就是换作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人都会誓死报仇。才有后来秦昭王为了给范睢报仇,亲自率领数十万大军攻打魏国,逼死范睢的仇人魏齐一事。
  后世赞扬文王礼太公,汉高拜韩信,千古美谈,又有几人赞扬过秦国国君礼遇臣下之厚呢?秦昭王为范睢报仇,不惜出动几十万军队,文王汉高能做到?后人不传,惜也!
  “久闻秦国之人,无论国君,还是臣下,都以发现人才著称,果是不虚。怪不得范睢能以受辱之身居于高位。招揽贤才,这也许就是秦国能够变强的原因吧。”尉缭在心里感叹秦国招揽人才网络之广,道:“本掌柜只不过是说一点真话,不敢当大人谬赞。”
  范睢之所以能到秦国,是当时秦国派往魏国的使臣王稽把他藏在车里逃出魏国的。王稽在魏国说过的一句话很值得思考,他见到救范睢的人郑安平,第一句话就问郑安平:“魏国有贤才可与西游乎?”郑安平见王稽的目的就是要他带范睢去秦国,一拍即合,范睢才得以一步登天。
  就连一个使臣,都知道招揽人才,秦国能不强大?当不得《诗经》赞周文王人才济济的诗句“济济多士,爰成大功!”后世之人,特别是儒家,多所指责秦人,却忽略了秦人在人才使用上的独树一帜,可叹!
  见到秦王,一展胸中所学,施展抱负,正是尉缭所愿,但他还不想与一个咸阳的内史回去,更不愿做他的幕僚。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史虽是主管咸阳的最高官员,见到秦王的时间不多,这要等很长时间。再一个原因,就是尉缭性喜自由,不愿受拘束,与其做一幕僚被琐事拘束,还不如做一掌柜自在。
  这官员姓曹,名勃。咸阳是都城,秦国实行的中央直接管理,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最高官员就是内史。很是诚恳地道:“先生如此才学,屈就于此,太可惜了。方今王上雄材大略,正欲有事于东方,以先生之才,何愁不能展鸿鹄之志?”
  “谢大人美意,草民本爱山水,无意为官,还请大人成全草民。”尉缭再却其意。
  曹勃一屁股坐下来,道:“先生不愿与曹勃同归,实是憾事。曹勃只好做一回入室君子了,先生不与曹勃同归,曹勃就厚着脸皮不走了。”





    第二卷 新天新地 第七章 不富不行(上)
    更新时间:2008…2…23 2:53:46 本章字数:2230

 
  “好大一张订单,要是在现代企业里,老板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你的红包也就大大的有。”尉缭子一说完,周冲就在心里里感叹起来,笑道:“尉兄,你真行啊,曹大人原本想与你同归,没想到你没去不说,反倒给你把这么多的笔推到咸阳官府去了。”
  曹勃其意虽诚,但是他根本就不是尉缭的对手,给尉缭轻轻数语打消了念头,不得不退走。临走之前,尉缭又游说曹勃:“大人入宝山,空手而归,岂不可惜?”
  曹勃深表赞同,道:“勃愿与先生同归,未想到先生无意于仕宦,勃只能一人回去,憾事!憾事!”
  尉缭子笑道:“大人言重了,草民山野之人,不通仕宦之道,若与大人同归,岂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徒自给大人添乱。大人,本店的笔和纸皆是上等之材,大人何不买些回去,咸阳府中尽用此笔此纸,办事岂不快捷?”
  曹勃是个能干的官员,马上醒悟过来,击掌道:“谢先生提醒。书简笨重,不便使用,笔又老脱落,写点文书,和他们打交道的时间反倒多过了书写的时间,这倒是一个好办法。那本官就向先生预订笔两万枝,纸一万卷。”
  尉缭虽然不愿意与曹勃回去,但是曹勃的态度很是诚恳,尉缭才想帮他一下,让他提高一下行政效率,政绩提升,获得秦王的赏识,官升一级两级也是对他的回报,没想到他一下子就下了这么大一个订单,愣了一下,道:“大人,本店一时之间难以张罗如此之多的纸笔,还请大人分批来取。”
  曹勃嘴边露出一丝笑容,连连点头,道:“正该,正该。”摸出一个金饼放在柜台上,一抱拳,道:“这是订金。先生,告辞,纸笔改日来取。”
  望着曹勃的背影,尉缭自是明白他的意思,他之所以下这么大一个订单,还赞成尉缭分批来取,目的就是以此为借口来游说尉缭,要尉缭回去跟他做官。
  尉缭笑道:“周兄取笑了,缭子只不过是给曹大人出个主意,要他办事快捷一些而已,没想到他尽然要这么多,这才请周兄来商议。”
  以他们现在的生产能力,供应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