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师 >

第142部分

大秦帝师-第142部分

小说: 大秦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革新帐目周冲临时起意,根本就没有想到过其中的影响,听了秦王之言,不得不赞叹小小的一本帐目却有如此大的作用,再次赞叹秦王的睿智。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空白,那就是历朝历代的经济规模有多大的问题,现在是很难知道了。我猜想,这可能和古代地记帐方式有关,现在我们只能估计了。
    不要以为帐目小,就不起眼,其实帐目影响巨大,关系到国计民生,周冲这一推动,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巨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这活字印刷术是个好东西,应该好好利用利用。”秦王双眼放光,道:“寡人是想把大秦的律法印成册,给老百姓人手一册,要他们去研读。既可以让老百姓知道大秦的律法,也可以教会他们识字,你们说这主意怎么样?”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崇尚法治的帝王之一,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法治问题,不得不赞叹他的远见,众人自是无异言。
    万未想到临时推出的印刷术竟然在秦王地推动下进行全民教育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一个民族有多重要,作为现代人的周冲不会不知道,来个锦上添花,道:“王上,周冲以为在律法以外,何不把农作稼、医药方面的知识印刷成册,发给老百姓,指导他们生产生活,还可以提高老百姓的健康,这可是利在千秋万代地大事,还请王上三思。”
    秦王挥手道:“周先生此言差也!这是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不必三思,寡人现在就决定,推行天下。”
    “王上圣明!”众人齐声颂扬。
    周冲眼睛一亮,这可是把现代文明植入秦代的绝佳良机,千万不能错过,胸中一热,道:“王上,周冲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王上恩准。”
    “哦,周先生快讲。”秦王大是感兴趣。
    周冲直言道:“王上,周冲读过一点书,对格物之事略知一二,周冲是想参与编订之事,还请王上恩准。”格物相当于现代的科学一词。
    “嗯。”秦王点头道:“周先生善于奇思妙想,若是能把你的想法都告诉老百姓的话,寡人可以预言,用不了多少时间,大秦将会国富民强,所向披靡。现在仗打完了,周先生也有空了,这事就交给周先生了,还请周先生多尽心力。”
    周冲信心十足地道:“王上请放心,周冲决不辱王命!”周冲的眼前已经浮现出现代文明在秦代生根发芽,结出硕果的盛况,开心地笑了。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一章 周冲议政(五)
    更新时间:2008…6…6 15:45:59 本章字数:2371

    冲这番话既有自秦代以后的古代文明,也有现代文明现代人来说自然是算不了什么,不过对于秦人来说那是闻所未闻,想所未想,就是做梦也是想不到,对秦王他们来说不是高论一词所能说明得了的,而是绝妙之论。
    秦王的超前不仅仅是他的雄心超越了他的时代,还在于他的意识也超越了他的时代,正是秦王这种超前意识才推动了中国的转变,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期基调,周冲这话他是听得如痴如醉,很是兴奋地道:“听了周先生一席话,寡人方才知道什么是奇思妙计,不世之策呀。嗯,周先生,接着说,快说,寡人听得正带劲,你可千万不要说没有了。”
    他这话可是尉缭他们心中所想,一齐点头称是。
    “王上过奖了,周冲一点浅见,哪敢当王上如此盛赞。”周冲略一谦逊,道:“王上,周冲以为天下归一了,固然是好事,可是坏事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人才,依周冲之见,王上之所以能够一统海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上积聚了一批人才,可是人才不嫌多,各有各的用处。”
    秦王点头很是赞同道:“周先生这话可是说到寡人心里去了,寡人也是这么认为,寡人身边积聚了一大批能征善战,能出奇谋佳策的人才,这才是寡人能在短短数年间扫灭六国,平定百越,一统天下的真正原因。
    “人才嘛,越多越好,这话可圈可点。不过,寡人却认为。征战天下时和治理天下所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的。天下,可以马上定之,但决不可马上治之,现在天下归一了,寡人更需要治理天下的人才。
    “韩非,李斯,王绾,你们商量一下,拟出一个折子报给寡人,要如何才能选出一批适应新形势地人才。”
    韩非。李斯,王绾领命。
    秦王的睿智和远见,周冲不得不打从心里佩服出来,周冲才提了一个头,秦王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实在是了不起啊。历朝历代的帝王中,能清楚地认识到征战天下的人才和治理天下的人才不同的没几个。就是被称为有大气魄的刘邦也是在几经周折之后才意识到,秦王能有如此眼光,实在是少见。
    对于这个问题,周冲是胸有成竹,道:“王上,周冲以为大秦的人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大秦本身的人才,二个是山东之士,在六国不得志。愤而入秦,为了延揽这些人才,大秦特设客卿之职,周冲以为现在天下一统了。天下都归大秦所有,没有客卿了,客卿一职可以废除了。”
    “对!如不废除客卿一职,何以昭示天下归一呢?”李斯这个客卿出身的人马上响应。
    秦王点头道:“这事即办就是了。周先生,寡人瞧你地意思决不会是为了客卿,把你的真意说出来。”
    周冲在心里感叹秦王的眼光,什么事都瞒不过他,道:“王上,周冲以为对于人才一是可以从现有的官吏中择优提升。”
    “大秦历来是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有才能的人不会在我大秦埋没,这条可行。”秦王问道:“二呢?”
    周冲接着道:“在现有官吏中提拔,固然是必行之事。但是周冲以为这还不够,因为人的经历必然不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经历,有些人有才有德,却没有做官,他地才具德操就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这些人要是不能为大秦效力,实是大秦的损失,也是天下的损失,是百姓之不幸。”
    秦王一下站起来,道:“周先生这话寡人爱听。别的不说,就说缭子先生,要不是周先生向寡人举荐,寡人哪里能够得到缭子先生为助啊。”
    周冲忙道:“王上言重了,周冲不过是尽了一点人事而已,若不是王上圣明,礼贤下士,缭子先生也不会得展凌云壮志。”
    尉缭谦道:“缭子见识浅陋,若不是得遇王上,缭子必当终老山林。”
    秦王挥手道:“好了,你们先不要忙着谦逊了,周先生说出你的办法。”
    周冲应一声,道:“王上,周冲以为如缭子先生之才者,天下间不是没有,而是很少。王上要治理天下,并不是要人人都有缭子先生之才,只要他们能干,他们的才情不必如缭子先生,能够把事情做好就行了。对于这部分人才,取之之道有两个。”
    “哦,还有两种办法,不少嘛。”秦王很是感兴趣,道:“快快说。”
    周冲道:“第一个办法就是举荐制,着令各地官吏每年举荐一名或者数名当地有才有德的人才。为了防止当地官员做弊,举荐自己的亲属,实行连坐制,凡所举之人无才无德,犯了事那么举荐人也要受到处罚。”
    举孝廉是西汉实行得非常成功地办法,为西汉聚集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于后来受到讥评,那是因为西汉已经朝政败坏,什么都坏了,孝廉制度也不能例外。
    “你们以为呢?”秦王问道。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的确是个好主意啊。大秦的官员遍天下,若是他们能够举荐人才,那么大秦的人才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你们都赞成,就这么办。”秦王当即准了。
    周冲往下说道:“第二个办法嘛,就是开科取士。每年大秦进行一次科考,朝廷出题目,要读书人来考取功名。题目可以分为很多类,依读书人地喜好自己选择参加,比如善于农事者,可以让他做农官;善水事者,可以让他做河工;善造盐者,让他做盐官;善言者可以让他结交周边国家、部落;善法者,让他做法官断狱;善政事者,让他为官理政;善兵者,让他带兵。”
    科举制度虽是骂名不断,可是静心而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是古代社会人才聚集的主要方式。当然,周冲深知其利弊,决定取利去弊,把题目给换了。把历代君王用来考核学子们的圣贤之言换成各种专业知识,那么和我们现代的考试制度也相差不远了。
    若是这一措施得到施行的话,各方面的专才都会冒出来,那是什么局面,不用说都想得到了。
    秦王猛地站起来,赞道:“只要周先生之法得行,那么人才就如过江鲫,多不胜数!”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一章 周冲议政(六)
    更新时间:2008…6…6 15:46:56 本章字数:2413

    赵高,去拿点吃的喝的来,我们今天要好好议议,一透。”秦王很是高兴。
    赵高应一声,自去办理。
    秦王接着道:“依寡人看,天下一统了,地方大了,大秦的吏治也必然与以往不同。以前,大秦的地方不大,寡人可以放言,大秦不是没有有贪官,而是贪官远不如六国多,现在地方大了,寡人看得也就不如以前紧了,这贪官必定会多些。
    “天下归一了,若是吏治败坏,官员贪污,横行不法,鱼肉百姓,那么问题将会非常严重,一定要想一个好办法来保证吏治的清廉。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能行,寡人一定推行;若是不能行,寡人也不会怪罪你们。”
    李斯看着周冲,道:“王上,臣以为还是听听周先生的意见再说。”周冲今天的主意实在是太妙了,李斯虽是忌妒周冲,也不得不打心里佩服出来。
    “是啊,王上。”韩非他们附和。
    秦王点头道:“周先生,你听见了吗?都想听听你的高论呢。周先生出了这么多好主意,不妨再多出几个。”
    “王上有命,周冲敢不遵从。”周冲说了这么多主意,也是兴趣大增,意犹未尽,欣然应从,道:“周冲以为王上要治国就不得不用人,用人就不可不防,防其腐败贪污,尸位素餐,而不干实事,因而监督是必然的选择。”
    秦王深表赞同,点头道:“是这个理啊。大秦的官员之所以比六国的清廉,就是因为大秦监督得好。现在不同了,天下统一了,疆域广了。官员也多了,监督起来也就更困难了。周先生,说说你的办法。”
    周冲应一声,道:“考核官员地政绩是一个监督的办法,不这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因为这些都是面上的事情,官员们为了政绩,难保不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因而不得不防。周冲以为应该设立秘密的监督机构,招募秘密的谍报人员。对他们进行专门训练,分派到各处去明察暗访,收集证据。这就好比一把悬在官员头上的利刃,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实实在在地存在,官员不得不怕。不敢不尽心尽力。”
    明朝锦衣卫弄得天怒人怨,骂声载道,细细一想,设立锦衣卫的初衷是好的,官员要是没有人进行监督,那还不乱套。锦衣卫之所以弄得骂名千载,说到底不是这一制度本身有错,而是错在一是给予的权力过大,又取证又抓人。问题自然就大了。再加上阉宦从中渔利,毫无节制,要想不乱都不行。
    我们可以假设,要是明朝地锦衣卫只有取证的权力。不能抓人的话,会是什么样呢?再假设要是明朝皇帝用来主管锦衣卫的人不是太监,而是公正廉明的正直官员,又会是什么样呢?不用说也想得到。
    李斯反驳道:“王上,周先生提议虽好,只是臣以为此法有待商量。若是这些秘密人员不法,栽赃陷害,胡乱抓人,岂不要乱套。”
    韩非沉思着道:“李大人之言未必,这要看如何使用了。”
    “你们先别争。还是听周先生说清楚了再说。”秦王挥手,道:“周先生讲下去。”
    周冲接着道:“王上,李大人所言并非没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周冲以为这些秘密人员,只给他们收集证据的权力,不给他们抓人、断狱的权力。至于他们能不能尽心尽力地事情,这好办,功者赏,过者罚,正大秦之所长也。”
    “哦,原来是这样。”李斯恍然大悟,道:“我是多虑了。”
    秦王的眼光却比李斯远大得多,一语切中要害问道:“请问周先生,谁来处治这些官员呢?光有证据不行,若是不问罪,岂不空忙一场?”
    这个问题正是周冲接下来要阐述的,周冲还没说,秦王就问出来了,道:“王上圣明!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也好办。王上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专管断狱之事,这机构只管断狱,却不能取证,更不能抓人,但他们的断狱却不是别的机构所能推翻。”
    秦王思索着道:“周先生的意思是说取证的只管取证,抓人地只管抓人,断狱的只管断狱,各行其是,各不相干,这事咋看起来很难协调,仔细一想不愧是高明主意,断狱就公平公正了,要杜绝冤狱不太可能,但是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冤狱。大秦历来崇尚法治,要老百姓有冤可以伸,有苦可以诉,这办法好,只是要如何实施,你们都来说说。”
    李斯他们还没有发表看法,周冲接着道:“王上,为了防止断狱出错,过轻或过重,可以再设一机构,专门制衡断狱机构,断狱不公的可以提出不同看法,申请重断。而且断狱的人不能是一个,要几个人一起来断,如此一来,就公正得多。”
    周冲地想法就是引入现代司法制度,当然秦代的司法制度不可能全盘引入现代司法制度,但可以择其可用部分引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推崇法治的帝王之一,极有可能赞同周冲的提议,是以周冲决心一试。
    秦王的洞察力再一次得到验证,分析道:“这就需要三个机构,一个主管断狱,一个主管执行,一个主管监督,要是实行得好,给予他们真正的权力,那么冤狱必定大量减少。
    “这么着吧,断狱的时候再叫老百姓去看,一是警醒他们不要犯罪,二是有利于监督,老百姓都知道了,也更易为我们秘密人员发现。这主意不错啊!”
    现代审判之所以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