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233部分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33部分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能与春申君相比吗?一个从头到脚都无法与春申君相提并论的人却拥有像春申君一样的“远大志向”,试图像春申君一样建下显赫功业,其心态的扭曲可想而知。李园的心态彻底失控,当**无限制膨胀的时侯,他的所作所为可想而知了。
    此次寿春最终接受李园的决策,让李园错误地理解为自己的权势更大了,楚国贵族们不得不向自己低头了,李园甚至认为此仗打赢之后自己在楚国就是一言九鼎权势倾天的第一权臣,所以他迫不及待了。
    柱国项燕、景晦、昭劭和另外两名裨将分别统率前后左右中五军,李园抵达许城后马上召集他们部署攻击之策,要求项燕以最快速度突破颍水河。
    项燕手握十万大军,理所当然是选锋,但项燕当即反对。
    “我们的目标是南阳,不是颍水以西的九座城池。”项燕慢条斯理地说道,“南阳一战打赢了,颍川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项燕神情冷峻,望着高踞上座的李园说道,“此刻不取韩国,更待何时?既然要拿韩国,那首先就要消耗韩魏两国的军队。”
    李园神色一僵,眼里掠过一丝恼色,但瞬间就以淡淡的笑容掩饰过去,“我们二十万大军不做选锋,却让四万人的韩魏联军打头阵,这说得过去吗?”
    “当然。”项燕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威严十足,“这就是实力。你是合纵长,韩魏两军必须遵从你的命令,否则哪来的合纵?”
    “如果没有我们一次次合纵抗秦,赵韩魏三国早就丧于秦国之手了。”景晦冷笑道,“我们守护了赵韩魏三国,但赵韩魏三国给了我们什么?这是关系到他们生死存亡之刻,他们不冲杀在第一线,难道还要我们冲在第一线?到底谁救谁啊?”
    景晦年近四十,中等身材,一张扁平的脸上长着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一看就是个工于心计的人。景氏和项氏一向走得近,两家数代联姻,但无论在朝堂上还是在战场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争斗,绝对算不上什么生死兄弟,最多也就是个互相利用的同盟者。当然了,这也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这一次合纵就是景氏和项氏联手推动的结果,那么双方就要鼎力合作。
    李园不敢信任他们。原因无他,景氏和项氏过去都是春申君的同盟者。春申君屡次合纵出击,与执掌军方的大权贵当然关系不错。不过这种“不错”是有条件的,是在利益交换下形成的。春申君最后一次合纵战败,据说就是与军方第一权贵,上柱国景缨产生了矛盾,结果在关键时刻,景氏在背后捅了春申君一刀,就此把春申君赶下了台。
    春申君死于李园之手,这是事实。这个事实造成李园与楚国权贵之间始终隔着一层厚厚的阴霾,这个表面上的“仇”楚国贵族肯定要报,至于何时报,怎么报,那要看李园价值的体现,假如李园没有价值了,他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李园当然知道这个藏在黑暗中的危险,所以他不顾一切增强自己的权势和力量。他也会借势,也会利用人,也会杀人,可惜,他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对手是一群人在战斗,他的命运始终操控在楚国贵族们的手里。
    李园听到景晦的话,心中更是涌起一股怒火。这叫什么话?你以为韩人魏人都是白痴啊?即便楚国要借机吞噬韩魏,那也要先把秦人击败,秦人不败走,楚军怎么吞噬韩魏占据中原?
    “令尹是合纵长,是合纵军的统率。我们也要遵从合纵长的命令嘛。”这时一个温和醇厚的声音从大帐响起,让李园的脸色稍稍好看了一点。
    说话的人就是昭劭,京都卫军统率。彭城君昭公是楚国司马,主掌楚**政。昭公最初是坚决反对合纵的,但在李园的极力说服下,昭氏最终做出了让步,并说服了左尹阳文君熊岳。
    李园与昭氏的关系一直不错,原因无他,昭氏就是帮助他诛杀春申君的幕后推手。春申君下台后,代替春申君做令尹的就是昭氏,也就是昭公的父亲。考烈王临死托孤于昭氏。昭氏没有辜负考烈王的信任,杀了春申君,扶植了新王,但旋即病逝。昭公在临死前帮助太后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安排,确保新王王位稳固,其中最为炙手可热的令尹位置就交给了李园,以此来平衡和缓和朝堂上各派系之间的激烈争斗。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园的权势越来越大,朝堂上的权力平衡被打破,新一轮的博弈开始了,而李园与昭氏的亲密关系也就不复存在。对于昭氏来说,李园的利用价值已经不大,他可以消失了。
    昭劭这句话等于给李园撑腰,但项燕和景晦直接无视。
    “中原战场变数很大。”昭劭继续说道,“太原方向的秦军主力随时可能南下,齐国的军队也随时会杀进中原趁火打劫,所以我支持令尹的计策,此仗还是速战速决为好,拖久了可能出现意外。”
    项燕闭上眼睛,懒得说话了。
    “我们合纵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景晦毫不客气的质问道,“到底是收复故都旧地,还是趁机攻占中原?令尹府和司马府到底有没有搞清楚?如果出战的目的都含糊不清,这一仗还怎么打?”
    李园气得眼睛都要冒火了。京都决策说得清清楚楚,借助合纵来收复故都旧地,以此来完成救援赵韩魏三国任务,达到稳定中原局势的目的,谁知大军到了战场,景氏和项氏竟然变卦了,竟然要乘机拿下中原。
    “如果你不知道合纵的目的,你到中原来干什么?”昭劭揶揄道,“跑来游山玩水还是趁火打劫啊?”
    景晦可以无视李园,但不敢轻视昭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景氏、昭氏代代出人,每一代都是楚国的鼎柱,彼此既是亲朋好友又是角逐对手,斗得旗鼓相当。这次合纵最终形成决策,完全是因为昭氏和以阳文君为首的部分宗室突然改弦易辙的结果,否则楚军根本到不了中原战场。正因为如此,景氏和项氏才觉得这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景氏和项氏之所以支持李园合纵,其目标不是与秦国争夺故都旧地,而是要乘着秦国将攻击方向转到中原的时侯,果断抢占中原,继而在中土形成三足鼎立之局。拿下中原可以帮助景氏和项氏攫取更大的权力和利益,继而对中枢形成制约。
    昭氏和以阳文君为首的宗室志在中枢,他们坚持连横之策,所以他们既没有趁此良机攻占中原的想法,也没有收复故都旧地的想法,他们要利用合纵拿掉李园,打击掌控军队的景氏和项氏,继而牢牢控制中枢大权。
    李园说到底是个工具,楚国贵族博弈的工具,可惜李园身在其中,云山雾罩不知真相,但景氏、昭氏、项氏对此一清二楚,他们无视李园,却重视彼此,这一仗怎么打,名堂太大了。
    商议了大半天,毫无结果。项燕不耐烦了,以身体疲乏为由,率先离开了大帐。项燕一走,景晦也没有心思磨牙了,众人随即作鸟兽散。
    李园气得破口大骂。没办法,他的根基太浅了,尤其在军方,更是没有一个亲信。在后方大家碍于情面,给点面子,到了战场上,关系到身家性命了,这些将率们马上翻脸,战场上哪来的面子可讲?在楚国,令尹算什么?五大权贵才是高山仰止的对象,楚国的军政财大权事实上都在他们手里,五大权贵就能决定令尹人选,甚至决定王统。
    =
    魏国太子假和韩相张平兴致勃勃地跑到许城,谁知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
    “你们先打一下,试探一下秦军的实力,麻痹一下秦军。”李园笑呵呵地说道,“只待我们摸清了秦军实力,二十万大军一拥而上,足以在瞬间击败秦军,将他们赶出颍川。”
    这话谁信?几百年来,楚人对中原一直虎视眈眈,也就在考烈王和春申君时代,因为西秦一家独大,武安君战无不克,楚国的都城祖庙都给毁了,这才有了一次次的合纵。如今春申君死了,赵韩魏三国最信任的合纵领袖死了,信任基础也就轰然倾覆。这次如果不是因为李园是赵人,合纵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自考烈王死后,楚国就积极连横秦齐两国。从楚国这个国策出发,他们这时候极有可能跑到中原趁火打劫,抢占地盘。
    太子假和韩相张平越想越是害怕,我们不会掉进楚国的陷阱吧?秦楚两国是不是要联手抢占中原?
    有了这种猜疑,韩魏两国的联军更不会冲到前线了。
    =
    合纵军出现了,却迟迟不发动攻击,这令公子腾和桓齮十分疑惑,派出大量斥候紧紧盯着合纵军的动静,唯恐出现意外。
    襄城到洛阳不过三百多里。武烈侯公子宝鼎飞马跑了个来回,前前后后也就耗时四天。等到他回到颍川前线,竟然惊讶地发现合纵军没有发动攻击。
    蒙武和王贲都同意中原统帅部做出的决策,只待颍川战场出现变化,他们马上依计行动,现在秦军就盼望合纵军即刻攻击了。
    “我们是不是主动攻一攻?”宝鼎建议道,“我们的时间有限,不能这样无限制地拖下去。”
    “你担心齐国参加合纵?”公子腾问道。
    “合纵军可以拖,但我们拖不起。”宝鼎断然说道,“我请求出战,主动攻击。”
    'w w w 。bxwx b o o k 。c o m'
    
第233章 步步进逼
    触  一午腾和桓橱井是诧异地看着毫鼎,接着相视而
    武烈侯还是太年轻,沉不住气。中土不比塞外,完全是两个战争环境。去年武烈侯在塞外对付北虏人,战绩的确耀眼,但在一帮老将军看来,武烈侯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再加上有公孙豹和王贲不遗余力地帮助,月氏人和义渠人为了生存也是竭尽全力,这才有了惊人的战绩,但这种战绩可一不可再。
    这次中原攻略也是出自武烈侯之手。这个策略足以证明武烈侯的军事天赋了,但制定策略和执行策略是两回事。武烈侯严重缺乏临战经验,凭借他现在的战斗经验指挥军队实现全部策略事实上不可能。    “武烈侯,你是封君,你才是中原战场上的真正统率。”公子腾笑道,“我们都听你的,你发号施令,我们去执行。我们只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武烈侯才能亲自赶赴第一线厮杀,以鼓舞士气
    宝鼎脸色微变,这才意识到自己太投入,压力太大,已经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至于连自己的位置都忘记了。这个时候自己已经不适合在前线厮杀,要谨守自己封君和护军中尉的职责,全面统筹和协调中原战场,保证军队和地方齐心协力完成这场决战。
    “武烈侯,你到前线厮杀就是我们的失职啊桓腑椰愉道,,“大王若是知道了,肯定要责斥我们。”
    宝鼎面孔微红,十分尴尬。
    桓龋抚须而笑”“武烈侯,三年前你是我的帐下将率,但今日我是你的麾下战将,不一样了
    宝鼎知道桓这是在善意地提醒自己,非常感激,微微躬身以为感谢。
    公子腾和桓腑到了颍川前线就发现宝鼎在重压之下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他急于击败合纵军,不但推翻了公子腾等人制定的攻击策略,还亲自跑到洛阳说服蒙武和王贲。其实以他的地位和权势,只要写封信说服一下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亲自跑去洛阳。虽然亲自跑一趟当面说清楚效果更好,但也让蒙武和妾贲清晰地看到了宝鼎心里的不安。宝鼎对此仗没有信心,假如他有信心就不会亲自跑去洛阳。宝鼎这种不安情绪会传递给前线统率,这显然不是好事。
    “武烈侯建议我们主动攻击,你看如何?”公子腾看到宝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于是不再纠缠此事,转而征询祖腑的意见。在指挥如此规模的大战上,公子腾自认经验不足,能力也不够,与桓酶比起来可以说是望尘莫及,所以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正,事事征询狂腑,对这位老将军十分倚重。
    桓腑当仁不让。这一仗关系太大,撇开各方势力的权力角逐不说,不管是为了他自己还是为了秦军将士,他都要竭尽全力赢取胜利。不过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他认为固守待援是上上之策,但既然武烈侯一定要承担风险,试图一战而定中原,他也只能迎难而上了。
    “主动攻击容易暴露我们的意图,再说如果打得太猛太惨烈,合纵军极有可能筑垒死守。再想把他们诱出来就困难了桓腑缓慢说道,“此次合纵以楚军为主,赵军至今没有看到,韩魏兵力有限,这种情况下,楚军必然考虑到自身利益。打赢了固然好,但损失要在他们承受范围内,毕竟这是一次救援小韩国能给予他们的补偿非常少,甚至没有补偿,损失太大就得不偿失。如此可以推测,楚军没有攻击**,他们只想把我们逼出弗国,以缓解中原紧张局势。楚军既然没有攻击**,那我们打得太猛,楚军必然筑垒死守
    公子腾和公子宝鼎凝神细听,祖腑看看他们,继续说道,“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打,而是主动后撤,主动示敌以弱,一点点地把合纵军的攻击**撩拨起来,从而诱使合纵军一步步地掉进我们的陷阱
    公子腾连连点头,同意狂腑的分析,“计将何出?”
    “武烈侯可以与李园谈一谈嘛。”框腑笑道”“既然示敌以弱,那就给他几座城池。”
    “还可以达到离间的效果公子腾笑道。
    宝鼎微微点头,对公子腾说道,“是不是通告一下蒙武和王贲两位将军,请他们配合一下,停止北线的攻击,把军队暂时撤出战场?”
    “好,以此来迷惑合纵军,给敌人造成一个我兵力严重不足十分畏惧合纵攻击的假象。”公子腾满口答应,“我这就急书蒙武和王贲两位将军,请他们遵照执行
    “另外,是不是书告咸阳,请大王下令调拨汉中冯母择的军队进入中原作战?”
    公子腾望向祖腑。桓酶稍加沉吟后说道”“武烈侯,如果你坚持的话,武们也同意
    冯母择属于关东冯氏,把他调到中原战场,这一仗如果打赢了冯氏就要分享功勋。
    公子腾和祖腑有些不满意,毕竟冯母择只有两万地方军,不参战也影响不了大局。
    宝鼎的想法不一样,未来十年内他要完成统一中土大业,他需要咸阳全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