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血 作者:老茅 >

第14部分

明血 作者:老茅-第14部分

小说: 明血 作者:老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卿平身。”

  “草民谢过万岁!”

  阎应元自付自己已不是江阴典史,口口声声呼称草民不称臣,王福也不在意,笑问道:“阎爱卿,朕听说你善于练兵,不知可有此事?”

  皇帝这句话让阎应元紧张的心都差点跳了出来,果然,自己的事还是被朝庭发现了,他脸上变幻了数下,重新跪了下来:“草民该死,私自训练了六百名士卒护庄,只是草民绝无不轨之心,请皇上明查。”

  “什么,你已经训练了六百名士兵。”王福听得一呆,接着狂喜:“哈哈,好,好极了,阎应元听旨,朕封你为京城羽林卫参将,连同你的六百名士卒也一同加入羽林卫。”

  阎应元听得一呆,参将是正三品的武将,他现在连典史都不是,以一个平民百姓直接授参将之职,虽然大明一直是文贵武贱,但依然是闻所未闻之事。

  “怎么样,阎爱卿,你莫非嫌官小,只要你做得好,副总兵,总兵朕也不会吝啬。”

  “不,皇上,草民才疏学浅,实在不敢奉诏。”阎应元连忙推迟,这天下掉馅饼的事,阎应元总认为不是什么好事。

  “阎爱卿,你莫忘了,你训练六百士卒之事,难道你想让他们都成叛逆不成。”

  威胁,这是赤裸裸的威胁,阎应元心中不由闪过一丝后悔,练兵之事皇上好象并不知晓,可惜却被自己说了出来,只是事与置此,心中反而安静下来,这几天阎应元表面虽然不在意,心中却在翻来覆去的想皇帝为何会找到自己,无奈他怎么想也想不通,一个皇帝和一个小县的典史,而且还是前典史,如何会产生交集。

  越是不明白的东西,越是让人担心,如今迷底解开,虽然阎应元心中涌现出更多的疑问,心中的大石却已经放下:“微臣遵旨,只是这羽林卫”

  “嗯,羽林卫是朕的亲军,还没有组建,只要爱卿到任,马上就可以开始组建了。”

  敢情完全是空架子,这么一说,阎应元倒是放下心来,他毫无根基,骤然提拨到高位,必然会导致许多人不服,放在新组建的军队则完全没有问题,他也可以不受到太多的制约。腾的反应过来,皇帝要组建天子亲军,阎应元望着王福肥胖的身躯,眼中闪过一丝迷茫,这还是传说中沉迷于酒色之中的皇帝吗?

  “皇上,草民还是不能奉诏?”

  王福大为纳闷,这个阎应元搞什么鬼,难道他还会嫌弃羽林卫是新建之军,若真是如此,这个阎应元恐怕才能有限,自己不要被历史误导了:“你说,为什么不能奉诏,若是说不出理由,莫怪朕治你欺君之罪。”

  “草民有罪,草民曾与海盗顾三麻子有来往,顾不敢奉诏。”阎应元素性痛痛快快的说出来,他与顾三麻子的交往瞒不过江阴人,既然皇帝要组建天子亲军,必定会再查他的底细,与其让皇帝查出,不如自己说出来。

  “怎么回事,什么顾三麻子?”王福讶然的问道,没想到这个阎应元已经搞出了这么多事,自己已经免了他私自练兵之事还不够。

  阎应元将他与顾三麻子的事详细说了一遍,王福沉吟起来,心中为这个阎应元的大胆咋舌不已,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以数万老弱抵挡清军二十多万大军八十多天,只是如此大胆之人,自己将内库银两全部拿出来建立的新军交给他合适吗?

  不合适又怎样,难道自己有其他选择吗,与其将军队交给一个庸人,不如交给一个有才能却桀骜的人,至少自己可以放心一点,阎应元不会将自己交给清军。

  “这样吧,如果你能说服顾三麻子向朝庭投诚,朕可以不追究此事,顾三麻子朕可以授予海上游击将军一职,不过,他的部下必须接受朕派人进行整编,你看如何?”王福缓缓的说出自己的打算。

  这样一来,自己可以不必将希望全部放在郑家身上,郑芝龙已成为整个南洋的海上霸主,可惜这样一个人最终还是投降了满清,王福实在不敢把自己的安全完全放在郑家身上。

  说出顾三麻子之事,阎应元心中也是七上八下,听到皇帝的话,终于放下心来:“微臣多谢皇上不罪之恩,皇上放心,顾三麻子素有忠义之心,微臣一定可以说服他向朝庭投诚。”

  “好,朕给你十天时间,这十天里,爱卿要做二件事,一是把你训练的六百庄丁带到京城,二是必须说服顾三麻子来投,若爱卿有什么好的人才推荐,朕也可以酌情援予官职,十天之后,羽林卫就要大举募兵。”

  “微臣遵旨,禀皇上,臣还有一事相询。”

  “爱卿但讲无妨。”

  “不知羽林卫要募集多少兵力,士卒待遇如何?”

  “原来是此事,爱卿不问朕也要讲,朕先说待遇吧,羽林卫是天子亲军,待遇自然也要相应提高,普通士兵月银五两,军官另计,至于人数吗,暂定一万人吧,多了,朕也养不起。”王福脸上现出一丝自嘲之色。

  一万人,一年光士卒的军饷就要六十万两,加上军官,兵器,粮草,起码也要数十万两,合起来就是一百多万两,阎应元听得兴奋起来,皇上果然是大手笔,他相信有一万人,只有经过一年训练,就是和刚刚击败流寇的鞑子也可以争锋。

  阎应元却不知,为了这支军队,光采购军械的银子就已经超过了百万之巨,只待田成回来,士卒差不多招募完毕,这批军械刚好可以用上,为了自己的安全,皇帝要打造的是不同于以往的一支全新军队。

  第一卷风雨江山 第二十二章天子亲军(三)

  “皇上,江阴子弟习武者众,臣恳请皇上允许臣在江阴募兵。”

  “江阴强盗无锡贼。”这是江南的一句俗语,这是一句玩笑话,据说是从“江阴强桃无锡蚀。”转化而来,江阴盛产桃子,汁多而味美,当地人往往说东西好是在前面加一个强字,江阴的桃好,则称为强桃,到了采摘桃子时,桃农多把桃子挑到无锡城卖,江阴离无锡太近,涌来的桃农多了自然卖不上好价钱,估有“无锡蚀”之语。

  江阴仍是长江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就造就了江阴子弟多习武艺,好勇狠斗的传统,这种传统与江南柔弱的文风格格不入,为江南文人不喜,“江阴强桃无锡蚀。”这句话慢慢就转变成了“江阴强盗无锡贼。”

  这句俗语王福前世也听说,他沉吟了一下,道:“即如此,爱卿可以在江阴挑选三千人,其余七千人再在各地挑选。”

  王福不要说当过皇帝,就是一个小领导也没有当过,但他有后世几百年的见识,深知无论如何信任一个部下,必要的制衡肯定要有,当然不会允许自己的一万亲军全部出身江阴。

  能在江阴挑选三千人,阎应元已经心满意足了,毕竟江阴只是一个县城,全县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万,三千子弟,几乎每四五户就能摊上一人。

  “微臣遵旨。”

  “你下去吧。”

  “微臣告退。”

  刚刚送走阎应元,王铎又出现在殿门外,王福叹了一口气,实在不愿听王铎的唠叨,连忙喊道:“田成,准备一下,朕要出宫。”

  旁边一名内侍慌忙道:“皇上,田公公已经外出了。”

  王福才恍然记起,自己把田成派到澳门去了,看到王铎已经向自己走来,避无可避,索性迎了下去,将脸沉下,冷冷的道:“王爱卿,你若是仍然要劝朕借虏平寇那就不用开口了,除非朕死了,否则绝不同意此事。”

  王铎听得一呆,看见皇帝甩着袖子走人,他张了张嘴想叫住,最终只得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垂头向宫外走去。

  “什么,皇上真这么说。”得到王铎的回报,马士英脸色脸上不相信的问道。

  王铎点了点头,马士英脸上一阵青气闪过:“皇上真是意气用事,我们不能让皇上胡来。”

  “首辅大人,或许皇上说的有道理,清虏才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王铎犹豫的道,他这些天天天向皇帝相劝,多少也受到王福的影响。

  马士英用一种鄙视的眼光看着王铎:“清虏又不是第一次入关,以前还不是退了,他们所求者不过是财物而已,我大明上万万人口,清虏才多少人,如何敢兴吞并大明之心,再说还有平西伯的关宁铁骑在北方,清虏又如何会没有顾虑。”

  “可是皇上态度很坚决,绝不可能说服。”

  马士英低着头,口中嘟嚷道:“奇怪,洛阳被流寇攻破,皇上历经千辛万苦才逃了出来,生父,妻子儿女全死在流寇手中,反观清虏,虽然占了北京,可是也是从流寇手中取得,为何皇上好象更恨清虏而不恨流寇。”

  这也是王铎奇怪的地方,只是他却没有接马士英的话,而是道:“皇上如此态度,大人是否还要继续推行。”

  马士英考虑了半响,也变得迟疑起来,没有皇帝的支持,他的地位绝对不会稳固,东林党人正在虎似眈眈的等着他犯错,若是他与皇帝关系变差,这是东林党人乐于见到之事:“罢了,罢了,这天下到底是朱家的天下,我等身为臣子虽然可以劝谏,却不能硬迫,否则岂不是成了欺凌主上了。”

  “大人所说正是。”王铎口里虽然同意,心中却大骂马士英滑头,前几天还信誓旦旦的说要发动清议也要逼皇帝同意借虏平寇之策,没想到现在又缩了回去。

  钱府,钱谦益正满面笑容的招待着几位东林党的大佬,其小妾柳如是一身男装,坐在一侧轻抚瑶琴,优美的琴声让在座的几位大佬都沉浸其中,一曲终了,几人纷纷赞叹:“河东君琴艺越发精湛,钱阁老真是有福之人。”

  东林党人虽然在拥立之事上犯下大错,但好在钱谦益等人转变的快,发现事不可违后马上又向转而支持福王,福王登基后,东林党人在朝堂上的势力依然非常强盛,高弘图为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姜曰广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慎言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右侍郎、刘宗周为左都御史、祁彪佳右佥都御史;不但六部一半把持在东林党手里,内阁同样如此,若非马士英占据了兵部尚书之职,又有江北四镇支持,东林党人完全可以一统朝纲。

  “各位大人过奖了。”柳如是欠了欠身,移步来到钱谦益身边坐下,她虽然一身男装,反而显得唇红齿白,妩媚多情,与钱谦益在一起组成一幅红颜白发图。

  听完琴,众人将话题转到了朝政之上,柳如是并不避开,大家都知道钱谦益对这个小妾非常宠爱,众人也习以为常,高弘图首先道:“受之,你对马瑶草这个联虏平寇之策如何看?”

  “联虏平寇吗,确实可行,只是此事是由马瑶草提出来,既使有功也是马瑶草之功,只是不知为何,皇上死活不同意。”

  东林党人以消息灵通箸称,何况此事是钱谦益亲自听马士英提出,自然会特别关注。

  “皇上不同意。”高弘图听得精神大振,这可是皇帝第一次否决马士英的提议:“受之,以你看,马士英会不会强行要求皇上通过?”

  钱谦益想了想,摇了摇头:“不会,马瑶草这个人老奸巨滑,皇上态度一坚决,多半还是会退缩。”

  众人脸上失望的神色一闪而过,他们热切盼望马士英与皇帝的关系能够搞僵,到时首辅的位置自然会被东林党人顶上去,其中尤其以高弘图的希望最大。

  高弘图脸上闪过一丝笑意:“马瑶草要退缩,我们就要让他退无可退。”

  

  推荐票好少啊,老茅求票!

  第一卷风雨江山 第二十三章杀机(—)

  王福伸了一个懒腰,看了看桌子上成堆的奏折一眼,叹了一口气,他刚开始时还想学一下历史上的那些有为之君,认认真真的批阅奏折,后来才发现这才实在不是人干的事,他看这些文言文本来就费劲,许多大臣写奏折还喜欢弯弯绕绕,非要看半天才能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如果当真要认认真真看完所有奏折,王福就是每天二十四小时都用在这上面都不够,好在有贴黄的制度,后来王福也学乖了,大部分奏章只扫一眼贴黄,不重要之事一律不看。

  很快,桌子上成堆的奏折就被王福翻过一遍,正要休息几下,一名小黄门从外面急匆匆的赶来:“禀皇上,淮扬督师史大人六百里加急。”

  王福听得一惊,史可法六百里加急,莫非清军就已开始南下,他连忙接过史可法的奏折,正要翻看,又一名小黄门急匆匆上来:“皇上,宁南侯左良玉左大人八百里加急。”

  “皇上,广昌伯刘良佐刘大人六百里加急。”

  “皇上,东平伯刘泽清刘大人六百里加急。”

  “皇上,兴平伯高杰高大人六百里加急。”

  王福已经听得麻木了,左良玉远在武昌,怎么会与史可法、刘良佐、刘泽清、高杰等人一起上奏,而且时间赶得如此之巧。一个接一个,简直是存心让他喘不过去来。

  把史可法的奏折首先拿起来,对于史可法,王福心中还是怀着敬仰之心,不管史可法能力如何,毕竟他能与一介文臣之身亲卦前线,明知事不可违依然奋力抵抗,最后不屈而死,如果大明的文臣武将能有一半,哪怕三分之一学史可法,明朝也不会亡于满清之手。

  “先帝以圣明之主,遘变非常,即枭逆闯之头,不足纾宗社臣民之恨。目前最急者,莫逾于办寇矣。然以我之全力用之寇,而从旁有牵我者,则我之力分;以寇之全力用之我,而从旁有助我者,则寇之势弱。近辽镇吴三桂杀贼十余万,追至晋界而还。或云假虏以破贼,或云借虏以成功,音信杳然,未审孰是?伏乞敕下兵部,会集廷臣,既定应遣文武之人,或径达虏主,或先通九酋。应用敕书,速行撰拟,应用银币,速行置办。并随行官役若干名数,应给若干廪费,一并料理完备。定于月内起行,庶款虏不为无名,灭寇在此一举矣。”

  “糊涂,糊涂之极。”史可法的奏章洋洋洒洒数百言,里面全是对流寇的仇恨,这对于大明的臣子来说固然没有错,可是对于满清的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