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之满堂春-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明年会更多的,赶紧的,分银子喽,”看有人脸上欲言又止的表情,唐春明不在意地挥挥手,“你们也别说什么了,就按当初说好的,而且我跟你们一样,这本来就是笔意外来的银子,趁这几年还能守得住方子,先赶紧把银子捞足了。”
何老没掺合进去,就在旁边听了,听到唐春明这话也乐呵呵地笑了,觉得他这样的心态正好,不会死守着方子不晓得变通的,该放手的时候会懂得放手。
几个孩子都在外面玩没让他听这个事省得到时在外说漏了嘴,只有阿森这个无忧无虑的小子被何老抱在手里,正傻呵呵的流口水呢。
唐春明拿了自制的炭笔把各家的银子算出来,帐上的三百八十三两银子是除去了掌柜工钱后的纯收入,平分一下,最后自家得银九十两,张长明两口子比其他人家多点,毕竟两口子一直在铺子忙碌要给他们算上一份人工钱,所以也得了八十两,其余三家各得七十两,帐上还剩三两碎银,唐春明就留给了村里。大家又商量了一下,决定除唐春明后母家每家先拿出五两银子用在村里办学堂的事情上,用来给村里请夫子和贴补上学孩子的束修,等到明年从冰铺的盈利里再抽取出一部分用来维持学堂。
唐春明是非常赞成村里请夫子办学堂,要是能让小哥儿进学堂识字那就更好了,当然他也只是放心里想一想,没想着跟这个世界的世俗相抗争,自家的孩子自家教就是了。
大山和张秀相视而笑,喜道:“这下好了,也不用让大毛二毛跑外面的学堂去读书了,直接在咱村里上就是了,省得每天来去路上要花上不少时间。”
等大家都拿了银子欢欢喜喜地离开后,何老抱着阿森笑道:“看你阿母都成了散财童子了还乐成这样。”
“啊啊……”小阿森握着小拳头直叫唤,似乎在附和着什么。
李峰看着唐春明像财迷一样数着银子,眼中笑意更浓,说:“明哥儿这样就好。”爱财却又不贪财,幸好当初他决定回来看看,否则就要错失了这个人。
何老笑眯眯地看着这小两口,抱着阿森向外走去:“小阿森,只有你陪爷爷喽,爷爷带阿森出去玩,找小哥哥去。”
“啊啊……”
“咦?何老呢?刚还在屋里的。”美得冒泡的数好银子的唐春明抬头一看人不见了。
等隔天过来的王英接到递过来的银子时差点给扔了出去,怀疑道:“怎这么多?你不会把自己的份子也分给了我吧?”
“那怎么可能!”唐春明翻白眼,他现在跟后母的关系挺奇怪的,说亲近吧可两人之间的相处形式还不如和张秀他们,可心里却也知道这关系比跟张秀他们更牢靠一些,“要不我把帐本拿出来给你看看?”
“算了,给我看我也看不懂,知道你没自己贴补我就行了。”王英长吸了口气消化了这个让他吃惊的事实,然后就很淡定地收下了,推让都没有的,让唐春明惊讶地看着后母的背影发愣。
“阿母这样也挺好的。”李峰从后面走上来说道。
唐春明也笑了,是啊,这样就挺好的,要是再亲近了他反而不自在。
&&&
里正这几天很忙碌,而且忙碌得很开心,几任里正手上,轮到他才将学堂给开起来,就算是族里和村里的其他族老都不会再说他这个里正办事不地道了。
学堂直接就放在祠堂里,因为正好之前修膳过可以直接使用,找木匠做了些桌椅,里正现在忙碌的不是其他事,而是寻找夫子的大事,夫子好不好可直接关系到以后孩子的学业问题。
他也是常听自己两个儿子说学里夫子的情况,有的夫子学问好,有的夫子不仅学问不好对学生还有偏见,所以不仅要找夫子还要打听夫子的品行如何,跑了好多天才找到一位有了些年纪的老秀才,许了每个月三两银子的束修,等到村里农忙结束后就正式来村里开课教学。
消息在村里传开后都轰动了,为农村在家里作准备的村里人都走了出来互相打探消息,尤其是家里有那适龄的孩子,分外关心学堂的情况和送自家孩子需要交多少束修的问题。
沈夫郎之前还有空到唐春明家帮他带带孩子呢,现在可好,每天来他家的人可不少,单单要跟他们解释一下就让他一点空闲都没有了,里正同样如此,将夫子的事情定下来回到村里后,那些族老都上门来了,祠堂那边都有动静了,办学堂的事情肯定是成定局了,可他们都好奇办学堂请夫子哪来的银钱,里正家里虽然比旁的人家过得宽松,可也有两个儿子在县里读书负担也不轻。
里正本来还想找个时间把这事情说一下呢,现在正好也不用他去找人了,他也没想着几家掏了银子却不让村里知道的,这可是做善事的,要让村里其他人家知道是受了哪些人家的惠,可别再在背后眼红人家败坏人家的名声。
“是这样的,这也是峰小子和明哥儿心善,带着我们几户人家做了趟生意,这不挣了点银子,就想着为村里办点实事,我就想着等夫子找好了再跟大家说一下,说早了怕大家空欢喜一场,这找夫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里正尤其是点出李峰和唐春明的名,让村里的族老们以后别再眼睛盯在他们两人身上,尤其是赵家的三叔公,现在里正看他都有些走火入魔了,半点不提明哥儿的小子入族谱的事,这样也好,明哥儿做了善事,以后两个孩子要入李家的族谱,想必族里的人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不能刚刚受了人家的惠后脚又跟人家不对付吧。
“你小子真是,之前居然藏着掩着不让大家知道,事情办好了才来告诉大家,要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了也好一起找找人啊,不过,这件事你小子办得好啊,哈哈,以后咱村的小子们也能在自家门口上学堂了。”这是李家支持里正的族老,先前其实已经听到风声了,毕竟那么大的动静也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峰小子和明哥儿可不容易,亏得他们还惦记着村里,要我说啊,现在不少人家在给他们家帮工挣了点钱,往后我们村里也该看顾着他们家一些,别让人寒了心。”这也是村里受实惠的人多了,有人就想到之前的事,可不能将这样的人家推出村子去,到时受损的还是平山村,不说其他,就说峰小子吧,他的那些朋友肯定能庇护着村里一些。
赵家三叔公却抖了抖手,想说什么还是闭上了嘴巴,看大家的情形就知道都倒向了里正这边,毕竟谁家都有小子谁家都寄希望于自家出个读书人。
有人看了村里的帐本,看到上面几家的捐银,想了想说:“这一两年能对付过去,可往后呢?”一个月三两银子的束修,靠村里人自己是没办法解决的。
里正当然也早想过这个问题了,几户人家也商量过,对他们来说,这笔银子就跟天上掉下来的差不多,所以多拿出来一些也没有舍不得:“城里明年的生意还会继续做下去的,到时我们几家还会拿出一部分银子出来,如果可能的话拿这些银子给咱村里添几亩祭田,以后专门用来负责学堂这一块,这样我们村的学堂也能长长久久地办下去了。到时候如果大家愿意的话也可以出一点,这些将来都要记在族谱里,让后人知道大家的贡献。”
“你小子想得周全,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其实只要有人掏钱,他们真没多大意见,当然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得罪了掏钱的人,否则亏的是自家。
也不是没人好奇里正几家跟着唐春明家到底做了什么生意来钱这样快,这才一个月吧,一户人家居然能掏得出五两银子,那他们手里剩下的肯定几倍不止吧,让人看了还真眼红。可是,要是换了旁人家,恐怕也只会藏着捂着的,哪会这么大方用在村里,所以,回去后还得敲打一下小辈,不要到处去生事乱嚼舌头根子。
族老们离开时,大多数人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那极个别的,就不知道他们心里是啥想法了。
有当初为李从根家说过话的,现在倒好,李峰的举动像是扇了他们一巴掌似的,脸上不免有些讪讪的,心里虽然觉得李峰宁愿去帮扶非李姓的人家也不愿意缓和与亲大伯家的关系,可是现在再让他们开口他们自己也知道开不了这个口,但在他们的想法中还是不能理解李峰的行为,大山家还好,那是李家人,可张长明家呢?那可是外姓人啊,李家人那么多怎就不照顾着李家一点?
赵家三叔公气呼呼地回了家,自己一个坐在屋子里生闷气抽旱烟,旱烟抽得叭嗒叭嗒直响,家里也没小子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唐春明这样的举动,在他看来根本就是拉着村里人跟他赵家对着干呢,他现在拿了银子出来做善事,等到时候要入赵家的族谱,赵家再拦着不让那别人家只会说赵家不好而不是他唐春明的不是。
三叔公一直认为赵姓人家才该成为村里的第一等人家,赵家祖上,曾有族人做过四品大官的,那时他虽然只是旁支的小儿,可也清楚,那时族里的风光岂是现在这平山村里的泥腿子见识过的,哪怕后来赵家败落了赵家族人也分散到了各地,可他依然记得那时的风光想要在自己这一支流落到平山村的赵姓族人身上重现祖上的荣耀。
所以他对赵老三寄予了厚望,因为赵老三身上有些祖上那位大官的进取心,假以时日,将赵家再带入官宦人家的行列也不是不可能。
正是抱着这样的念头,三叔公对平山村的归依感并没有他的小辈那么强烈,他始终认为赵家有一天会离开平山村这个贫穷的山村,就算赵家有一天发达了,在他心中也从来没想过要回馈过平山村。可现在,明明赵老三是这些年村里出的第一个秀才,可没享受到多少荣光,就被这些泥腿子抢了风头去,而这里面,根本没赵家什么事,让三叔公心里如何顺得下。
“进来吧。”敲了敲烟杆,把外面的小儿子叫进来,“过两天再到县里去一趟,问问平川县里的亲事怎样了,再带些银两过去让他在县学里好好用功,争取早日出头。”
“阿爹你……”小儿子一口气堵住差点跳起来反对。
“行了,我知道你什么想法,没用的,只有老三出头了我们赵家人才能出头,等到那日你们就知道为啥我要这么坚持,你们是没见识过那等风光。”
眼看着三叔公又陷入回忆中,小儿子气得摔门而去,在他看来阿爹就是个吸血虫了,不仅将他那边的赵家吸干了,现在又来吸他们这些人的血汗钱了,阿爹这是要逼得他们造反了。
看看跟明哥儿关系好的人家现在日子过得多红火,就是赵六叔家现在也比他们这些人家好,六叔那还是赵家人呢,只不过对明哥儿流露了点善意稍微帮扶了下,明哥儿就如此照顾他们一家,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那绝对是个恩怨分明的哥儿,可赵家就将原来属于他们家的儿么给推了出去还结下了仇,让他们如何受得了这口气。
这天,随着族老们回家后,有人家高兴,也有那么几户人家,在家里大吵大闹甚至摔东西的。
村里大部分孩子也是高兴的,家里的大人跟他们说了,秋收过后就可以上学堂了,他们不用再羡慕大毛和二毛了,他们也可以认字了,这些孩子等不及地天天往祠堂跑,看着祠堂里的桌椅不断增多。
在这样的期盼中,秋收时节来了,全村人都忙得脚不沾地连头转,虽然忙得昏天黑地赶在好天气里把地都收了粮食都打了,可心里都是高兴的,今年老天开眼,风调雨顺的,看着庄稼收成就比往年多,而且今年又更多了一份期盼。
唐春明家后山的建设暂时也停了下来,原来雇的人当然都要回家忙自己的地去,李峰跟他们说好了自家忙完再来,这些人家都忙不迭地应下了,哪里能再找到这样工钱高又时间长的差使。
李峰现在更有理由连带着唐春明的地一起收拾了,而唐春明那几亩地,就算在这忙得转不过来的时候也备受村人的关注,大家都等着明哥儿的山地亩产量出来呢,如果比他们家的收成高,来年他们都想到明哥儿那里买种子了。
山地原本就比其他的地贫瘠又干旱,所以时常要浇水补充流失的水份,但那是别家的情况,可唐春明家的几亩地一直比别家长得茂盛,那小麦结的穗沉甸甸的,看着也比别家的颗粒饱满。有几家地少的,就干脆跑过来帮李峰一起先把明哥儿的地收了,也好早一点见到成果。
看着手里的麦子,心里都赞得不行:“不用上秤就能知道,这一亩地的产出不比那山下的良田低。”山下的好地,风调雨顺的年份一亩能产三百斤就算好的,等到明哥儿家的麦子都打下来上秤一秤,就连一直跟着从头忙到尾的李峰也惊讶了一下,比预料中的还要高一些,居然有近五百斤,几乎是将这样的山地产量翻了一番。
这切切实实的数字一报出来,连在自家地里忙得没时间顾及其他的人家也惊动了跑出来,更多的人家直接跑到李峰和唐春明那里,直接跟他们盯明年的种子了,花再多的钱也要买啊,多打出来的粮食那可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052猜测
李峰没让唐春明去忙碌田里的事;唐春明心领了这份好意;不过他也不是没事情忙碌;将小混蛋托给了何老照顾,将阿林和二毛一起留在家里;他自己去了后山。农忙的时候谁家也不得空;所以连后母那边这些天也抽不出空过来帮他看孩子的。
农忙前,张长明不负他的期待,不断地跑进跑出搜罗半大的羊,如今后面的羊圈中已经投入了三十只半大的公羊还和十一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羊羔;就连母羊也买了好几头,幸好有先见之明早早把羊圈一起建好了,否则这些羊买回来怎么安置都成问题。
看羊的人依旧是李峰出面挑选的人;李峰也有自己的考虑;这次从李家挑了一人,是五年前一起服兵役的两年前活着从北边回来的,不过人虽然活着回来了,身体却大不如从前,一只胳膊伤了经脉活动不大灵便,原本就是因为家里掏不出银子才不得不服兵役,两年前回来后身体这个模样农活又干不了多少,所以这日子越来越艰难。
李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