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学习洋主妇 >

第1部分

学习洋主妇-第1部分

小说: 学习洋主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事儿一】 往水箱里放砖头的富太太

  闹闹是我朋友的女儿,前年去德国留学,租住在巴泽太太家。见面那天,老太太非常热情,带着闹闹熟悉一番环境,最后指着抽水马桶的开关说:〃这是个老式马桶,正常用非常费水,我在水箱里放了一块小砖头,摁开关时要用不同的力量,砖头就会控制里面的球阀,让水流变小。小便后要这么摁,大便后要这么摁。〃她边说边手把手地教闹闹,直到闹闹可以自己操作才罢手。

  闹闹在国内时是个典型的物质女孩儿,别说节水意识,就是宿舍洗手房里长流水,她都会视而不见。没想到,留德的第一堂课,竟是一个抠门儿老太太给上的。闹闹在不以为然的同时,私下直翻巴泽太太的白眼。

  没过几天,闹闹主动要求洗碗。刚打开水龙头,巴泽太太就惊叫着跑过来,嘴里嚷嚷着〃太费水,太费水!〃她给闹闹做起示范,先接一盆水,里面放点儿洗碗液,再把脏碗碟放里面擦洗一遍。冲洗的水流非常讲究,水龙头拧到这个位置,是冲第一遍的;拧到那个位置,是冲第二遍的。从冲第二遍开始,巴泽太太还在水龙头下放个大盆,接那些冲过碗碟的水。接满第一盆,倒进便池里。第二盆、第三盆倒到卫生间的一个大桶里,说是留着解手后冲便池。

  德国超市也提供塑料袋,但不像国内是免费的,需要买,5分钱一个。那天闹闹购完物,随手买了一个,装着东西回来了。巴泽太太一看又惊讶起来,一个箭步跑到厨房,不知从哪儿拽出一个塑料袋,递过来说:〃这是你上星期购物时买的,我一直给你留着,能用好多次,干嘛还买新的?〃闹闹说:〃反正就5分钱。〃这时,巴泽太太的表情不是惊讶而是愤怒了,她说5分钱不是钱吗?再说,塑料这东西,越少用越好。商家标价出售的目的,也是让人们尽量不使用它。你看我,购物从来不用它,就用这个篮子。她是有个购物篮子,看着有年头了,但擦洗得很干净。

  闹闹实在受不了了,跑到同胞那里发牢骚,还想换个东家,巴泽太太的抠门儿实在让她心烦。有位年长一些的老留学生,曾租过巴泽太太的房子,他颇有感触地说:〃换个东家还那样,可能比巴泽太太更抠。〃闹闹说:〃找个经济好点儿的,总不会省到这个份上吧,巴泽太太可能太穷了。〃

  〃她穷?〃老留学生一脸怪笑地说:〃她可是个实打实的阔太呀!丈夫去世后,留给她一个食品公司,生产的系列食品,在德国很有名。她还有许多房产,听说还管理丈夫留下来的一个什么基金,有好几千万欧元呢!〃

  这回,该轮到闹闹表情怪异了,她想了半天,才得出一个非常中国化的结论:〃越有钱越抠门儿。〃老留学生摇着头说,你理解错了,在这个富裕的国家呆久了你就会明白,这儿的人并不抠,但对水之类的自然资源,他们确实非常节约,有时都到了病态的程度。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一分也不花,是他们普遍的观念。

  【真事儿二】 省水行,偷水不行

  我曾公派到日本进修一年,跟安达一家多有来往。安太太是个专职主妇,光为丈夫天天准备午餐这一项,就把她忙得团团转。在日本,公司大多没有食堂,据说,那种福利性的食堂浪费严重,精明的企业家们不干这种事。少数大企业、大公司有食堂,但都走市场化路子,价格比一般的饭馆还贵。所以,大部分人就自带午餐上班,安达也不例外。

  看到安太太天天为此奔忙的样子,再一打听一般饭馆一顿午餐的价格,我便觉得她忙得有些不值了,省不了几个钱儿,又费那么多事,让老公下馆子更划算。安太太却说,虽说省不了多少钱,但一分钱也是省呀!我还有两个上小学的儿子,学校经常组织校外活动,需要在校外吃午餐,我也常给他俩准备。这样一算,就等于三个人在节省。再说,饭店的食物口味单一,不如自己做的可口。

  安太太的小帐可谓算到家了。不久我发现,还有更绝的呢,她家冰箱里面都挂个薄薄的塑料帘子,就像每家的门帘。安太太说是她贴的,为了省电。日本的家电在节能环保方面,绝对是一流的,可安太太还嫌不够,还想再省点儿。她说每开一次冰箱门,就会耗不少电,弄个门帘能起到保温作用,电自然就会少耗一点。还有就是每洗完一次手,安太太都要使劲地甩甩,让水珠尽量散开,再用纸巾擦手。她说这样一张纸巾就够了,否则,两三张都不够用。

  看到这里,我同闹闹的第一反应一样,这家人可能太穷了。可安达一家一点儿也不穷,按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换算,他家相当于北京年薪15万以上收入的生活水准。我曾向安太太介绍过国内许多家庭搞的省水妙法:别把水龙头拧紧,微微开那么一点点,让水一滴一滴地落到下面的盆里。一个晚上,能接一盆水,水表却不走字。安太太听明白后大摇其头,连说不行,那不是节水,而是偷水,比浪费更可恶。

  好了,不多讲了,在我们这个连小康水平都参差不齐的发展中国家里,在我们这些年收入二三万人民币都算不错的家庭里,让我们这些家庭主妇懂点儿节俭之理,学点儿节约之道,难道是过时、落伍的观念吗?其实学会这些思路,利国也利己呀!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2期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