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12部分

大宋金手指-第212部分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三九、金玉良言动君王
     更新时间:2009…6…4 23:05:33 本章字数:4829


    治理蛊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其见效,需要几年的时间。不过赵与莒记下这件事情,并且随时过问之下,各级官员不敢在此问题上懈怠,其效果迟早会显现出来。
    “陛下,那钉螺为蛊虫宿主之事,陛下是从何得知的?”崔与之对于这事情背后展示出的东西更感兴趣,大宋当今皇帝,行军治国有一套,百工杂学精通,算学也是宗师级别的人物,现在连医学都懂,崔与之若不起疑心,那才是出奇了。
    “朕设博雅楼诸学士,便是为此,十余年来,朕延请名医,终于教出一个秋爽。”赵与莒泰然自若地道。
    崔与之笑了笑,却不尽相信,他想起传闻中天子受吕祖点拨之事,心知无论这是真是假,都不是臣子能窥察的,便转了话题:“陛下,倭国、高丽使者在我大宋已久,当如何处置他们?”
    因为收买无耻之徒窥探炮兵机密之事,倭国、高丽使者都被拘押,赵与莒还派虞玄挂着礼部职司往二国出使,责二国之过。自王钰死后,高丽、倭国之事便被虞玄接手,他与秦大石一文一武在临安潜伏多年,都是深得赵与莒信重的人物。
    “他们愿签盟约了么?”赵与莒平静地道。
    在宋与莒给高丽的盟约中,高丽国君只能称国王,须奉大宋天子为皇帝,高丽国君传嗣继位,必须经过大宋礼部核准,高丽国的领土,以汉江为界,汉江以南为高丽故土,汉江以北为百济、新罗之地,此二国都曾向中原称臣,故此大宋有责任为此二国复国。这一点是崔明博无论如何也不敢同意的,因为这就意味着大半边高丽疆土都没有了事实上他奉如今执掌高丽大权的崔来使时。崔甚至希望能争取到大宋支持,夺取辽东之地。
    对于倭国,赵与莒根本没有准备与北条氏谈判,或者说根本不准备只和北条氏谈判。
    “倭国使者倒是愿签盟约,还愿献子内质。”崔与之不太明白赵与莒的想法,他与大多数朝臣都认为,赵与莒对于这些藩国过于竣急。因此委婉地劝道:“陛下,倭国之事。是否暂缓一缓?”
    “哦?”赵与莒扬起眉头。
    “陛下近来施政,虽都是善法良策,可是臣倒觉得”崔与之微微思忖了会儿,他是个老狐狸,如何配合好皇帝处置政务已经是精熟于心了,但直言进谏之事。他做得并不多。好一会儿之后,他才又道:“陛下,近来陛下施政,似乎散碎了一些,不如以往缜密细致。”
    赵与莒心中微微不快。这半年来他同样尽心尽力。未曾懈怠过。对于藩国地处置措施。更是遗惠百年地大举措。可是崔与之却说他“不如以往缜密细致”。不过心中虽然不快。赵与莒还不是那种听不进忠言之人。笑着问道:“崔卿何出此言?”
    “陛下过往执政。都能抓住要害。可华亭民变之后。陛下似乎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局观不如以往了。”既然话已说开。崔与之也不隐晦:“如今大宋之忧不在于外而在于内。不在于海而在于陆。不在于东南而在于西北。陛下对此并无举措。陛下。臣以为当今之策。首在富国富民。国富民康。则远人自服。不服。则以兵讨之。”
    赵与莒细细听着。渐渐明白了崔与之地意思。崔与之认为倭国如今暂时还不是心腹之患。如今大宋地心腹之患还在于他地革新政策之上。因为与保守派妥协地缘故。赵与莒许多激进地改革措施目前还未提出来。比如说官制、朝堂制度。再比如说田制、赋税制度。在崔与之看来。这是考虑不全之处。
    再就是宋国内部地分歧。由于交通运输不便捷地缘故。也由于远离大宋行政中心。川蜀之地在大宋向来近乎半独立。荆襄、两淮由于长期处于与金国交战地前线。加上现在地淮北、京东。长期以来都形成了地方节帅权势过大地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然后才轮得外部矛盾。金国与宋国地关系如何定位上。目前宋国还只是一厢情愿地要再维持几年和平。而蒙胡在辽东攻城掠地。不知何时会南下。这两个大敌未除之前。还不宜将目光投往倭国。
    赵与莒沉默了好一会儿。不得不承认。自己因为国内革新进展速度不快。所以在面对海外时态度就要激昂得多。在国内无论是人口、国力都还不能支撑地情形下。对倭国采取如此激进地态度。未必能达得好地效果。
    现在要做的,只是赚倭国人的钱,用他们的钱造更多地船,等船足够多了,自然就可以迫使他们答应一切条件了。
    “崔卿所说的是金玉良言,朕明白了。”赵与莒深吸了口气:“倭国可以暂且放下,高丽却不成,朕昨日得到消息,拖雷已经过了鸭绿江,此次他亲领五万军东征,想是意欲一鼓作气拿下高丽。高丽虽是国小,但生口不少,而且其国农耕日久,若是蒙胡拿下,便有一粮仓。朕今日召卿来,除去问蛊虫之事,便是与卿商议此事。”
    “朕以为,以高丽残弱之兵,必不能当蒙胡,蒙胡东路拖雷为铁木真幼子,其人较之铁木真更难应付。铁木真不过会打仗,这个拖雷却除了会打仗外还会收揽人心,铁木真诸子中,朕最忌惮的便是此人,若是给他得了高丽,以高丽之粮为食,以辽东各族为兵,转首南下,忠义军彭义斌只怕不是对手。如此,则徐州危矣。”
    “台庄之战,胜得侥幸,蒙胡奸诈,再也不会中这番计了,他再度南下,必是以劫掠为目的,不攻城,只破坏村落,不与我正面交战。只借着马力迂回。长此以往,京东淮北又将毁于兵火。”
    赵与莒一边说一边想,他们现在在博雅楼之中,他向耿婉召手道:“阿婉,将东北大图取来。”
    耿婉与秋爽同时回到大宋,秋爽在岳阳一行之后便要回流求,而耿婉则留在宫中担任尚书内省司宫令。统领后宫女官,这在后宫女官中是正四品。比之一般的才人、贵人品秩都高,也在被封为司言令地谢道清要高,谢道清品秩是正五品,而其余和她一起来的宫女尚无品秩。耿婉来了之后,除去陪同杨妙真、韩妤外,还兼有为赵与莒秘书顾问之司职。等于将原先属于谢道清的职责分了一半去,这让谢道清颇为不安,而贾元春则半是快意快是同情。
    这也是赵与莒平衡内宫之意,谢道清确实很自律,但是她职权太重。即使她现在不干涉政务,难免今后会不会出现干涉政务的现象。
    耿婉处置这些事情自然是轻而易举的,她在义学一期中原本就是头号才女,成绩与陈子诚等人不相上下,而且在流求又替陈子诚看了两年初等学堂,女夫子做惯了要镇住那些顽皮的孩童,自然养出几分威仪。她虽然沉默少语,不象韩妤那般温柔也不象杨妙真那般率直,却凭着自己地能力与学识。很快将对她多少有些不服气的小宫女们慑服。
    她拿了地图来,赵与莒摊开地图,指着鸭绿江与汉江之间道:“朕之意思,便是放蒙胡过鸭绿江,高丽人支撑不住,除了向我大宋求援之外便只有二策。其一是向蒙胡称臣纳贡投降,以高丽人心性,此是必定之事,只不过蒙胡此次东征。目的不仅是掳掠。要想让拖雷将吃到嘴地地方还给高丽,那是痴心妄想。其二策便是迁移高丽王室。将他们送至海岛之中,避免为蒙胡掳去,挟王室以伏丽人。”
    说到此处,赵与莒毫不犹豫地指向江华岛:“此处为江华岛,离高丽南京汉阳不过百里,盛产稻米、人参鱼虾,足以养兵,故此朕想那崔定会将高丽王室迁于此处。”
    崔与之双眉一挑,赵与莒的意思他明白了。
    “那崔为权臣乱党,朕不与他谈,朕只与高丽王谈,如今先将高丽使者遣回去,只说朕闻蒙胡大举东侵,心中怜悯其小国不易,愿出兵相助,但大宋调集兵马需得时间,故此他们先得尽力支撑。”
    “为表朕诚意,捧圣、拱日二军裁汰的武器铠甲之类,送一千五百套与高丽,此帐兵部先记着,今后与高丽王谈时,自然要他按直给价。为了解蒙胡动静与战事,我大宋将遣专使赴高丽。”
    赵与莒说到这里又笑了笑:“崔聊,这专使非洪咨夔莫属了。”
    “洪舜俞必不敢有辱使命。”崔与之道。
    “为懈怠其心,朕想与高丽使者先签个临时要约,只说高丽遣宋使之事,我大宋与高丽各出一半钱来,自高丽孩童少年中挑选聪明清白者,习汉文学宋话,允其参加大宋科举应试,在大宋应试得过者,高丽须得无条件承认其资历,并委任为相应官职。”
    “此策大善,想高丽人必赞成!”崔与之抚掌笑道:“只怕还要以为是咱们大宋君臣忽然变蠢了,高丽当初原本便是承认大唐之秀才、进士,高丽士子原本便是以识字会说宋话为荣!”
    “如此下来,过个十年八年,高丽上下官吏,尽是亲我大宋者。”赵与莒也笑道。
    这就是中央王朝的优势了,几乎是绝对强势地文化力量,加上远高于周边的国力民力,使得中原王朝自然而然会对周边国度产生吸引力。这个中央王朝也从不对这些周边藩属关上大门,而是敞开怀抱,允许周边国家派遣人员来学习,允许他们在中央王朝为官。当这些人来到中央王朝之后,在还没有近代民族观念之时,他们自然而然由对中央王朝地羡慕转为竭力想要融入到中央王朝中。
    只要这种交流不因为波滔汹涌或者蛮族兴起而被阻绝,那么中央王朝庞大的吸引力会将这些周边藩国吸引过来,并且无可逆转地成为中央王朝自古以来不分割的一部分。
    “卿谏言来得正是时候,朕近些日子是有些昏头,只要我大宋能建设得好,如今有了蒸汽船,将来还会有更方便地陆路交通,高丽、倭国,安南李朝,都不可能从咱们大宋身边游走,朕何必如此急切!”
    “陛下既是觉得臣说得有理,那么便随便赏赐些什么东西吧。”崔与之打蛇随棍上,一本正经地说道:“有功必赏,此乃明君之所为也。”
    “朕还有什么可以赏你地,凡是朕有一份的东西,哪样你没有?”赵与莒瞪着他:“前些时日流求敬献地怀表,你”
    提到怀表,赵与莒猛然想起来,自己还真有一样东西赏给崔与之,他笑道:“阿婉,将你们自流求带来的那些东西拿来吧。”
    这是二十余只锦盒,崔与之打开之后,却发现里面都是一种东西,只不过样式略有差别,他奇道:“陛下,此为何物?”
    “。”赵与莒笑道。
    “那是何物?”崔与之仍是不明白。
    “朕见朝中重臣尽皆年迈,看大字尚可,蝇头小楷却有些看不见,便命流求制造局制造出的,乃是学名,俗称为眼镜。”赵与莒道:“卿可戴上一副试试。”
    赵与莒对于科技的创新几乎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在他地指导和大量资金支持下,流求工匠们的创新热情无与伦比,如今所制造的光学玻璃,已经可以够作为眼镜来使用,而在机械制造中形成的打磨技术,也让磨制各种镜片成为可能。最先用上老花眼镜的不是崔与之,而是胡柯和费沸这两位老匠人,在得知此物研制成功后,赵与莒便命按各种度数制了数百副送到临安来。
    崔与之选了一副戴上,“咦”的惊呼了声,左看右看,然后闭上眼睛,过了会儿再睁眼,叹息道:“陛下,流求巧匠竟有如此神技,臣原以为老眼昏花无物可助,如今好得多了!”
    “多试试,找着最适合你的那一副吧。”赵与莒笑道。
    对于朝中老臣而言,天子赐眼镜,不仅仅有助于他们看清公文报纸,而且还意味着天子对他们的关怀。崔与之选好眼镜之后,良久无语,赵与莒觉得有些稀奇,便问道:“卿以往总说朕小气,赏赐得不多,为何这回不说话了?”
    “自古仁君,未有如陛下这般厚待臣子者,老臣实是愧疚。”崔与之拜倒在地:“臣方才在细细思量,自蒙官家不以为无德,起拔于草莽之间,陛下对臣之恩,实是厚重如山。臣不能为陛下臂助,实是有愧于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四零、张驰有度天子政
     更新时间:2009…6…5 11:22:34 本章字数:5181


    “臣感陛下厚恩,实是不胜惶恐,臣有罪”
    葛洪也得到了赵与莒分赐的老花眼镜,试用之后,他专程入宫来谢恩。赵与莒看着他白发苍苍满面憔悴的模样,心中颇为诧异,这老狐狸原先虽然深沉不语,但精神甚佳,看模样丝毫不象是七十岁的老人,可现在却又老又瘦,虽然精神还好,但已经明显不如以往了。
    如今他的阁臣中,无论是崔与之、葛洪还是薛极,都是七十岁左右的老臣,虽然身体还算好,但赵与莒明白,无论是从大宋今后的发展,还是从权力的顺利交接角度来考虑,他都必须为这三位辅臣准备接班人。
    “葛卿不必多礼了,诸卿为国分忧,朕优厚待之,原是理所应当之事。朕厚待百官,不过是希望百官厚待百姓罢了。”赵与莒笑着向内侍使了个眼色,内侍将葛洪扶起,掺入座位之后,赵与莒又问道:“葛卿,这些时日身体尚好吧,御医说卿近来失寝少眠,朕甚为担忧,不知卿有何心事,不妨与朕说说。”
    葛洪抬了一下头,看了赵与莒一眼,然后又垂下眉去,低声道:“臣无甚心事,只是这些时日来精力不济,处理公务不免有些拖沓,心中颇为不安罢了。”
    赵与莒摇头道:“卿不必过于操心,以卿参政之尊,原本不必事事亲历,佐官辅吏让他们多跑跑。朕听说卿常以职业无愧禄养勉,朕以为卿是做到了的。”
    虽然对葛洪的见识、政见有所不满,但对于葛洪的职业态度,赵与莒还是非常欣赏的,他年轻之时曾任昆山尉,按惯例拨给搬家费六万钱,他却全部用来修葺宣诏亭,双倍给发禄米,他也婉辞归库。不仅清廉。他对于国是也最是关注,三位宰辅大臣分管不同事务,葛洪管的是最麻烦的边事与军务,薛极则管的最有权势的人事与财务,崔与之总揽全局,葛洪对边事之关注,让赵与莒有时觉得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