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挥师决战-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邓小平的分析,刘伯承风趣地说:“这好比一个胃口很好的人上了酒席,嘴里吃一块,筷子上扶一块,眼睛又盯着碗里的一块。现在我们要吃一个,挟一个,又要看一个。”
“我们就是那个胃口很好的人了。”陈毅笑着说道。
“我们有好胃口,还要有更好的头脑。”邓小平说:“从敌人固守着眼,我们惟有集中火力,各个分割歼击,准备从10天以至更长的时间来解决黄维,此种计划是稳当的和可靠的。”
“是啊,对付黄维这个老冤家,我们不仅要有很好的头脑,而且还要充分估计敌人的实力,必须使自己保有余力,足以应付任何意外的情况。”刘伯承补充说。
经过讨论,总前委决定调整作战部署,并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
在作战部署上,将包围黄维的中野主力和华野部分纵队分成东、西、南三个集团。陈赓第4 纵队、秦基伟第9 纵队和豫皖苏独立旅为东集团,担任主攻任务,对双堆集以东的阵地发动攻击,以陈赓为总指挥。
以杨勇第1 纵队、陈锡联第3 纵队和周志坚的华野第13纵队为西集团,陈锡联为总指挥,对双堆集以西之敌阵地发起攻击。
以中野杜义德第6 纵队、华野成钧第7 纵队组成南集团,以杜义德、王近山为总指挥,负责攻击双堆以南的敌军阵地。
在调整作战部署同时,我军也改进了战法,避开敌军猛烈的火力,采取迫近作业,通过挖掘大量堑壕、交通壕,伸向敌军阵地,缩小对敌的包围圈。逐步消灭了双堆集外围的敌军一个又一个支撑点,将黄维兵团压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内。
龟缩在隐蔽部里的黄维,整日沉浸在昏昏的冥想之中。按蒋介石的原有意图,是把第12兵团使用在华中方面,以确保武汉和阻止解放军南渡长江。由于华东战场危机,蒋介石慌不择路,将第IZ兵团拖上了徐蚌战场。谁知走上徐蚌战场后,就开始了12兵团的背运时期。
第12兵团从角山匆匆出发时,各军都还未召集齐整,作战准备不足,人员武器粮弹俱未经过大战前的缜密调整,官兵情绪低落;一路上又不断遭到解放军的阻击,十分疲惫。好不容易来到了徐蚌战场上,谁知一进入战场,就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连对方所在的方向都摸不清,不仅没有后方补给线,也没有友军联系,孤军作战,结果被困在双堆集狭小的地区。
想到这里,黄维不禁长叹一声,颓丧地自言自语道:“不知战之地,不知战之时,岂不败哉!”
黄维想到了一死,然而,他又不甘心就这样完蛋。他在隐蔽部里,来回地踱着步,考虑下一步的打算。他想来想去决定派副司令胡琏回南京一趟,一来可以面见蒋介石,面授机宜,也许能带一线希望;二来如有不测,还可为党国留下胡琏,他年轻有为,将来还能东山再起,而自己也许只好与第12兵团共命运了。
于是,他派人把胡琏请来,对他说:“伯玉老弟,你都看见了吧?现在局势非常不利,共军四面包围我于这弹丸之地,每发炮弹都要伤我几十个弟兄,长此以往怎么了得,我想请你立即飞赴南京,面报校长,领受良策,以解倒悬。”
“培我兄,我回南京后你们又该如何呢?”看着两眼通红。满面憔悴的黄维,胡琏担心地说。
“咳!现在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一只希望你速去谒见校长,请兵增援。这样你我兄弟尚可有再见面之机会,否则,12兵团恐怕也会落个焕然兄的下场了。伯玉,你去后就不要再来了。我既已陷危局,也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有一天我成仁了,你尚可重整旗鼓,报效党国。”黄维顿了一下,嗓音下滑了八度,继续说:“如果我真为党国尽忠了,请你照顾我的眷属,仅此一托。”
“培我兄,你要多珍重!”
“去吧,去吧!”
胡琏用劲摇了摇黄维的手,走出了隐蔽部,向临时机场走去。
当天下午,胡琏就飞抵南京。到达南京后,胡琏连饭也顾不上吃,就立即前去求见蒋介石,如实报告双堆集的情况。
蒋介石听完后,用手在额上轻轻地拍了几下,沉重地说:“我之精锐之师,陷此窘境,惜哉!痛哉!伯玉啊!你对今后的战局有何打算呢?”
“静听校长示下,学生不敢妄言。”
“但说无妨,但说无妨!”蒋介石很大度地说。
“以学生之愚见,淮海我军,如战,可紧缩战线,诸兵团靠在一起,一致抗击共军之进攻,量共军纵有钢牙利爪,也难动我之秋毫;如不战,愚职以为可急速撤过长江,全力固守长江防线,共军插翅也别想飞过来。”
“你有所不知!”蒋介石打断胡琏的话道,“徐州地处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交界,陇海、津浦两条铁路在这里交汇,贯通东西南北,南下京沪,北通冀鲁,是华东、中原、华北三大区的交通枢纽,它的得失能够决定整个江淮河汉间的胜负全局,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说到这里,蒋介石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拖长了声音继续说:“这次我在徐州地区布下重兵,正是以堵防的办法与共军决战。固守中原,防御江北,胜负在此一举。”
“校长高见,学生待校长明示后,愿立即返回淮海前线,以效犬马之劳。”
“好,难得你有此决心。你回去之后,首先要稳定军心,固守待援,我调的援兵已到浦口(南京),即将开赴蚌埠参加李延年兵团作战,后续部队也可陆续到达,希望你们继续坚持一个时期。等援军一到,立即内外夹击,消灭淮海共军。”
当天晚上,蒋介石还留下胡琏共进晚餐。作陪的有参谋总长顾祝同、参长次长林蔚等。在酒席上,蒋介石很少说话,只是做着手势,招呼他的这些学生吃饭。大家只是端着碗,默默地吃着,没有人说话。
表面上看来,这种场合是蒋介石和他的将领们锻造感情的熔炉。实际上,无论是“领袖”,还是将军们,都是各怀鬼胎,这些将军们无时无刻不在用眼光向蒋介石那张清瘦、憔悴、老年斑突现的脸。筷子偶尔碰在碗上的声音,也会使这些将军们心凉胆战,喜怒无常的蒋介石更使他们常常不寒而栗。
晚饭过后,蒋介石又请众位将领观看电影(文天祥)。蒋介石经常对他的学生谈起岳飞、文天祥等爱国将军,要他的学生乃至整个国军都学岳飞、文天祥,为他尽忠,他为报国。在第12兵团处于危亡当中,蒋介石也不忘他一贯使用的伎俩。
电影结束后,蒋介石从座位上缓缓站起来,神情忧伤地对他的学生们点点头。他走到胡琏的前面,握住胡琏的手,心情沉重地说:“伯玉,我考虑再三,你们还是突围。为了你们突围成功,为了此战决胜,我将命令空军对共匪阵地投放毒气弹。”
听了蒋介石的话,胡琏不禁心里一怔。
蒋介石似乎没有察觉到胡琏的反映,他咬着牙继续说:“不如此,不足以消灭共匪!不如此,不足以改变形势!不如此,我们就要亡党亡国!”说完,转身走出了放影厅。
胡琏临行前,蒋介石又令侍从室送去了一大批烟酒、水果之类,给黄维及各军师长享用。这次胡琏到南京,黄维和各军师长都主张胡琏就蹲在南京,不要再回双堆集和大家同归于尽,为所谓“党国”保存人材,并望胡琏收拾残局,处理善后事宜。但是,蒋介石却希望胡琏回双堆集,希望他能挽救第12兵团,挽救徐蚌战场上的危局。
在胡琏到南京去讨救兵的前后,解放军又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吴绍周的第85军第刀师师长黄子华带领下,向解放军投诚,整个第85军被歼灭。
胡琏见到黄维后,立即将蒋介石批准第12兵团突围的决定告知了他。但两人研究后认为,突围必须有强大的空军协助和固镇方面的策应,否则第12兵团单独行动,很难取得成功。
于是,胡琏致电蒋介石,请求加派空军轰炸和空投足够的弹药粮食。蒋介石满口应承,并说他将亲自督促执行。
实际上,自从黄维被围、杜聿明投入罗网后,国民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副总司令王叔铭、联勤总司令郭仟及空军所有人员都在昼夜不息地调动飞机和粮弹。凡是可以作战和运输的飞机都调到南京,甚至储存在重庆、昆明的一部分美械弹药,都全部动用了,想再筹集物资也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蒋介石的所谓答应,也只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73.调好胃口,大开吃戒
就在黄维、胡琏准备在飞机、毒瓦斯的帮助下突围时,我军加紧了对双堆集之敌的攻击。经解放军连续突击,步步紧逼,敌第12兵团的兵越来越少,地盘地越来越小,黄维的所谓“硬核桃”阵地已经荡然无存了。
在包围圈中,一切可食、可烧、可用的东西都已荡然无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天寒地冻。伤者无法就治、死者暴尸阵地的惨局面前,敌军土气十分低下,阴森的气氛和绝望的情绪笼罩着整个敌营。
第85军被歼后,王近山指挥中野第6 纵队和华野第7 纵队先夺大王庄,再克尖谷堆,这是黄维兵团整个阵地的骨干,直接威胁敌第18军军部。
面对解放军依托堑壕逐步蚕食的战术,黄维兵团的高级将领坐在地堡里,面面相觑,一筹莫展,毫无对策。
12月12日,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被围的黄维联合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命令黄维立即投降。
在前沿阵地上,我军阵地的喇叭里反复播放着《促黄维立即投降书》。这一强大的政治攻势,在敌军心理上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
但是,十分顽固的黄维拒绝投降,决定顽抗到底。他要求蒋介石派大量飞机用凝固汽油弹大规模轰炸,在规定时间和区域造成火海,以掩护他的兵团突围。
蒋介石立即空投亲笔信,答复道:决用空军全力拯救你的突围,可径行同空军总部联络。同时,还给黄维空投了空军施放毒瓦斯弹和使用毒气防护办法的说明,准备施放毒气掩护突围。随即,黄维兵团开始秘密进行各种准备。
对于顽固不化的黄维,总前委领导下定了坚决予以消灭的决心。
在一个傍晚时分,落日的余辉刚刚消退,天空中亮出几颗寒星,几辆吉普车从小李庄出发,直奔双堆集方向。坐在车上的,就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总前委的领导人。他们在指挥部研究完南线阻击李延年、刘汝明的计划后,又赶赴双堆集前线,了解各纵队的进展情况并视察战场,定下总攻双堆集的计划。
沿途,他们看到,到处都是火光,这些火光是支前的人民手中的火把。成千上万的担架、大车、小车、担子和驮马从四面八方赶来,火光、人流、车流把这寒冷的冬天渲染得热火朝天。
看到这场面,三人激动不已。三人最先来到第1 纵队杨勇、苏振华的指挥部。“怎么样,看你们的眼睛都红了,几夜没有睡觉了吧?”邓小平关怀地说。
身材修长的杨勇不好意思地摸摸头说:“几天不睡觉算不了什么,仗打不好可不好受。”
“怎么,遇到难啃的骨头了?”刘伯承问道。
“没什么,虽说黄维的18军难打,但还是对付不了我们的夜猫子。白天他们打,夜里我们打,打得他日夜不得安宁。不过,敌人也很顽固,一个阵地,夜里我们夺过来,白天他们又夺回去,这样来回拉锯,双方都有很大的损耗。”
“这样拼下去,虽然疲惫了敌人,但也消耗了自己,不合算,我们得改进方法。”邓小平说。
“嗯,我看也得改进打法。”陈毅赞同地说。
“从各个纵队的作战情况看,我们的战士作战勇敢,不怕牺牲,斗志高昂,但是我们的火力不如敌人,在双堆集前沿1000米有一个开阔地,这是我们进攻的最大障碍,我们得先让突击部队好好地休息一下,养精蓄锐,不能这样再进行拉锯战。我们要组织部队进行逼近敌人的作业,把冲击地域尽量向前推,接近敌军的阵地。在我们发动总攻时,能一举突破敌军的阵地,达到进攻的效果。”刘伯承提出意见。
“对!这样才能扬己之长,击敌之短。”邓小平赞同地说,“我们立即通知其他各纵队都采取这种作战方法,争取在总攻时,能一举突破敌军的阵地。”
12月14日晚,总前委命令各纵对黄维兵团发起最后的总攻。以南集团为主,在东西两集团配合下,攻击双堆集核心阵地,中野第6 纵队和华野第7 纵队各一部攻克双堆集机场南端阵地,中野第4 、9 纵队攻克双堆集东和东北面两个村庄,华野第7 纵队主力攻克双堆集南制高点尖谷堆阵地。至此,双堆集和黄维兵团部核心阵地全部暴露并陷于孤立。
黄维预感自己末日已到,决定立即突围,以求侥幸保存一部分力量,他要求空军立即实施原定的支援掩护计划。黄维。胡琏把各军的军长、师长召集在一起,传达了“四面开弓,全线出击,觅缝钻隙,冲出重围”的突围计划,并决定在当晚黄昏后行动。
黄维的突围计划报到蒋介石那里,蒋认为第12兵团夜间突围,地面部队将会失去空中掩护,突围成功的希望不大。于是,他立即派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乘飞机赶到双堆集制止黄维。
15日上午,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飞抵黄维兵团上空,通知黄维:空军不能照计划实施。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按既定方案突围!”一生治军严谨、从不违抗上级命令的黄维,第一次违命了。逃命要紧,驱使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违背蒋介石的命令。无奈,黄维只好自己断然处置了。他决定当日黄昏突围。黄维的突围命令一下达,各部即争先恐后逃命。
就在各部准备突围时,黄维、胡琏怕坐战车夜间行动得不到空军的支持,于是,他们在下午4 点多钟就命令第11师和仅有6 辆坦克的战车部队进行突围。黄维、胡琏分乘两辆坦克,跟在后面往外冲。
黄维、胡琏的提前行动,根本就没有通知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