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有户农家 >

第47部分

有户农家-第47部分

小说: 有户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烧兔肉、红烧肉、猪头肉、猪耳朵、大骨头汤、肉末豆苗菜、凉拌豆苗菜、酸菜、红烧鱼,八菜一汤,看得眼花缭乱。春兰端出一大碗的饺子,看着晓晨还立在这儿。

    “楞在这儿干嘛呢,赶紧的,叫邱爷爷来吃饭啊”放下一一大碗的饺子,又去灶间端了。

    晓晨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低低地应了声儿,往屋外冲。“这么大块头的人,还那么容易脸红,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爷爷,吃饭了好多好多的肉。”邱晓晨一气儿地跑进屋子里。

    老邱头正在纳着鞋底,听着声儿,放下针线。揉了揉眼睛。“唐家这是日子好起来了,也是你的福运,你可要惜福,莫要忘了自个儿的本心。”

    邱晓晨换了口气,“爷爷,你咋又在这纳鞋底了,你眼睛不好,我说了,你教我怎么做便好了,我也可以纳鞋底的。我有使不完的力气,爷爷,你咋就不听我的呢”

    夏竹刚巧正在屋外,她真的不是故意偷听的。

    “行了,小小年纪,就学人唠唠叨叨的”邱爷爷状似有些不满,语气中却是满满的贴心。

    “邱爷爷,开饭咯”夏竹扬声道。

    一家子团团围坐在方桌上,倒也没有分开两桌。一桌子吃饭热闹。

    夏竹馋了这兔肉好久了,吕氏一直不舍得给做了,总说过年的时候吃。吕氏喝着将泡发的蘑菇,一起在大锅里炖了好久,小火烧至兔肉熟烂时,再用旺火烧浓汁汤。夏竹夹了块兔肉,味香肉烂,肥而不腻。还带着蘑菇的香味,鲜香味浓。

    “唔这兔肉还真是好吃,太香了,娘应该早就炖了的。”唐家倒是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只随性便好。这会儿夏竹就是咬着一口兔肉,一边吃着一边说话。

    文佑也早看上了这兔肉,正努力地跟嘴里的这块兔肉奋斗。“唔确实好吃。”满嘴流油。

    几口便解决了一块兔肉,又给自个儿贴了一块兔肉,顺带着挑了块肥瘦相间的放在晓晨的碗里,催他尝尝鲜。“相信我。这味道真是太赞了。”

    晓晨习惯性地要将碗里的兔肉夹给邱爷爷。“你们祖孙俩也太外道了。这都住一个屋檐下了,自在点便好了。要么随文佑他们叫我姥姥吧,让素心认个干儿子。”这事儿吕氏和唐大海也都是知道的,他们也很心疼邱晓晨他们祖孙俩。对于认干儿子这事儿。他们也是赞同的。

    老邱头有些受宠若惊,这事儿,他可从来没有想过,能收留他爷孙俩就已经是唐家的仁慈了。要认晓晨做干儿子?他这是上辈子积了什么德。握着筷子的手有些发抖。

    “你们对晓晨的照顾,咱都看在眼里,你们能收留我们爷孙俩,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这收晓晨做干儿子就切莫再提了,虽说是干儿子。但也只是比儿子差了点儿,晓晨高攀不上就这样便挺好的了”

    方氏也放下筷子,有些不满地看着老邱头。“你这老头子就是这样,只是认个干儿子。是大海夫妇俩,瞧着晓晨可心。也算是有缘,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晓晨,还不跪下,叫声爹娘,姥姥咱认认亲。大过年的,咱也来个双喜临门,明年肯定有了个好兆头了。”

    邱晓晨有些热切地看着老邱头。“唉,这孩子从小便是没有爹娘,他也懂事,从不问我爹娘的事儿,我就在他梦里,听他喊过一次,就那么一次,我知道他是多么盼望有人疼,我这做爷爷的,总归做的不够”

    “爷爷,我只是不懂事儿爷爷已经很好了,只是我不够好”邱晓晨不知道就因为自个儿无意中在梦里的一句话,会让爷爷记得那么深。

    方氏抹了抹眼泪,“你们爷孙俩也真是的,大过年的,非要在这儿说些伤感的话儿,听着人心里怪难受的。晓晨,你是不想做我外孙子了吗?”方氏故意摆起脸。

    晓晨感觉有人拉着他的衣角,低了看了看那只手,疑惑地看着文佑。“你还发什么愣啊,赶紧答应啊”晓晨看了看邱爷爷,见他点了点头,“去吧你这孩子苦了这么多年,多些人疼你,爷爷也高兴”又有些哽咛。

    “姥姥”邱晓晨扑通一声跪下。方氏笑着应了声,赶忙扶起晓晨。

    “喏,给你的改口费,真是乖,姥姥我这是越看越满意了啊哈哈,去吧,赶紧见见你爹娘”方氏塞了个荷包给晓晨,不由他推脱就让他给唐大海和吕氏见礼去了。

    “爹娘”唐大海和吕氏坐一道,晓晨就一道叫了。唐大海和吕氏每个人掏出个荷包,笑容满面。多了个儿子,确实值得开心。看来都是早有准备了,早就商量好的事儿,只是这会儿,趁着吃年夜饭说出来,一家人乐呵乐呵。

    “好了,咱现在都是一家人了,晓晨以后就叫爹,娘吧。可不准什么干爹,干娘的,没的生分了。”对于认亲,上了年纪的人,尤为欢喜。

    “姥姥,你们都早就准备好了,那我恭喜姥姥,多了个外孙可以疼了。”说着,摊开一只手,放在方氏面前。方氏看着夏竹伸过来的手,有些不明所以。

    “姥姥”夏竹指了指晓晨手里的荷包。

    方氏拍了夏竹伸过来的手一下,“先欠着这小丫头,这是看上我的荷包了,哈哈我可得藏好了。”作势捂好自个儿的荷包。

    经不住夏竹的死缠烂打,方氏的荷包又少了,如此便是一发不可收拾,直到空空如也,只剩下两个了,索性也给了文弘和晓晨。“好了,这下子好了,压岁钱都分了可以安心吃饭咯。”

    吕氏考虑到家里有老人,煮的红烧肉都是软软糯糯的,方氏很喜欢吃。“这豆苗菜倒是鲜嫩的,比一般的青菜倒是好吃多了,这用肉末炒的,油油的,豆苗菜很是清香。这大冬天的,看着这道菜,胃口都能好上不少,我能多吃块红烧肉了”

    桌子上的,就只有一盆红烧鱼,没有人动,“年年有余”,不光是说的,还要做的。所以是没有人去夹这个鱼。

    唐大海家的年夜饭颇为丰盛,因为吕氏都是用大碗装的,慢慢地都快剩不下了,虽然一个个吃得肚子溜圆溜圆,但是还是剩下不老少。晓晨最喜欢吃饺子了,一个人吃了一大碗儿。喜得方氏直说,“咱想吃便做,方便得很。”

    吃好收拾利索了,吕氏和唐大海就一个个地发了压岁钱。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其实,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多活几年。所以,吕氏给方氏和老邱头都发了“压岁钱”。

    收拾利索,院子中摆上方桌。供天地,桌上放上供品,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馒头。羊,只是吕氏用面粉做起来的面羊,五色点心,也只是从杂货店儿那儿买来的点心,上面点着五个色。

    唐大海点香,跪拜,祈求来年丰收。烧上不少经纸。

    收拾停当,点起了火盆,油灯,团团围坐,开始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通俗点,就叫“熬夜”。

    说着闲话儿。“你们受不住,就趴着睡会儿,等会儿接财神的时候,再叫你们起来。”夏竹实在扛不住了,便趴着眯会儿了。接连几个,都趴着了。

    唐大海早早得便询问好了,今年,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子时一到,院门大开,点起了三个火盆子。

    唐大海按方位磕头后,立在一边待香烧尽,再磕头,最后将香根等取下,焚烧时同燃松枝等。接神时鞭炮齐鸣。

    “送财神爷的来啦”财门开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财神在门外嚷着。唐大海忙掏出准备好的18文,塞给了来人。

    “金银财宝滚进来咯左厢堆满金银库,右厢财宝满屋堆”一大堆的吉利话。早就打听了这村尾的一户人家,现在发达了,远远地便守着,看着放了鞭炮后,便过来送财神了。数了数18文钱,正是“要发”。在锣鼓声中,往村子里去了。

    唐大海恭敬地迎进财神爷,贴到门上。文弘几人拿了小炮仗,点了放着玩。这些本就是吕氏买来,给他们放着玩的。热闹了一阵,又继续守岁去了。

    在哔哔叭叭的爆竹声中,除旧迎新。新的一年。

 第七十三章 初一新气象(求订阅)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一大早,唐大海便开了院门,先放了一挂鞭炮,即为“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是为“满堂红”。新的一年,取个好兆头。

    在鞭炮声声中,夏竹等人陆陆续续地起来了。

    唐大海带着一家子的人,也包括邱晓晨,往村里走去,独留下老邱头看家,“我老了,不愿意走动了”

    方氏去了里正家,找李氏说说闲话去了,年前一直忙着,都没有时间好好说上话,这不,趁着初一,拜个早年,顺便说说话。

    唐大海则是去了老宅子,手里提着一只听雨阁的烤鸭,一刀子五花肉,一匹深蓝色的棉布。这礼虽说不重,但是也算是过得去了,毕竟年前才给了五百文,这会儿完全可以啥都不提。

    唐大海看着院子门大开着,直接带着一家子人进屋子了。“爹,娘我们来拜年了”唐大海边走边扬声说道。屋子里静悄悄的。

    “你等会不要在意啊,我爷爷嬷嬷的性子有些那个,说什么话,你都别在意,他们对我们从来没有和善过”文佑小心地对晓晨说着,虽说是小声,但是边上的人都听得到,但是默契地谁也没有制止文佑继续说下去。

    唐大海跨进堂屋,便看到堂屋里坐满了人,只是没有半点声响。“爹,娘,我们给你们拜年了”说着,示意吕氏将东西都放在案台上。

    依旧是静悄悄的。连一向暴躁的江氏,也没有说话,只低头盯着脚下的泥地。唐大海有些心慌。“爹,娘,这是发生什么事儿了吗?咋的,一个个都不说话呢?”

    “二哥,你来过了,爹娘都知道就行了,你就快点回去吧。我们惹不起,还不准我们躲不起吗?”唐大山实在受不了唐大海喋喋不休地问着。什么时候。这个家。也有唐大海说话的份了。还是其他人都不许说话,由着他来说。

    今儿个一大早,唐有根就将院门打开,特意一个个叮嘱了。“晚点儿。唐大海一家子来了,谁也不许说话,不许给他们难堪,不许用话刺啦他们。让他们早来早走什么也不用多说了,我和你娘都已经商量好了,你们照办就是了。”转身,说不出的灰败。

    唐大山心里有些别扭,虽说三兄弟中,他跟唐大海一直不错。只是现如今,瞧着唐大海越来越风光,日子也越过越滋润,眉眼都带着笑。唐大山有些不乐意,什么时候。需要他可怜的二哥,已经变成了这个模样。再加上最近,他媳妇,老哭哭啼啼,说,儿子以后娶不上媳妇可咋办去了岳家,也没个好脸色。青筋暴起。

    “小弟,你这话可从哪里说起啊。我们是来给爹娘拜年的,这大年初一的,这话儿可不能瞎说!”唐大海皱着眉头。

    唐大山一脸厌恶,听着唐大海教训自个儿,实在憋屈得慌。“我是说,我们家不欢迎你们这一家子,求求你们快点儿走吧。不要再找上门来了,到时候村里人又认为我们又怎么你们家了,我这话说得还不明白吗?”

    唐大山步步紧逼,逼地唐大海退到墙角。唐大海抑制不住地颤抖,他只是来拜年的,欢欢喜喜地带着一家子来拜年的,也错了吗?唐有根和江氏低着头,从他们进门到现在就没有抬起头,好像根本就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唐大仓和田氏则一脸愤恨地盯着他们。几个孩子也被拘在屋子里,不准出来。

    吕氏看着唐大海被唐大山这般逼迫,有些心疼,不过这儿也轮不到她一个妇道人家,来说三道四。只是他实在不忍心,咬了咬牙,还是开口了。

    “爹,娘,这次来呢,还有件喜事要告诉你们呢。”吕氏脸上扬起笑,欢快地说着,一边说,一边走到江氏身边。

    见着众人都被吕氏的话都吸引过来了,吕氏微微地松了一口气。“晓晨,过来,快给你爷爷和嬷嬷磕个头。”吕氏笑着招呼着晓晨。

    “爷爷,嬷嬷”晓晨听话地跪下,磕了个头。他也早就听说了,文佑的爷爷和嬷嬷,都不是好伺候的,打定了主意当什么都听不见。

    “你们认的儿子?自己都有两个儿子了,还认个儿子?你们自己认的儿子带回你自己家去,没的来这里膈应我们!”江氏抬起头,恶狠狠地看了一样晓晨,只是那小子却是低着头,满眼的愤恨没处发泄。

    不过,江氏还是记得唐有根念叨了半宿的话的。“今儿个咱请祖宗,三支香都快烧没了,也请不来祖宗们,他们是不是也在怪我拖累了唐家族人?我后来叩首祷告爹娘,这才让祖宗们赏脸来吃供品。我怕是真的错了”

    吕氏的小脸一僵,自己上前去扶了晓晨起来,自顾自地说着:“乖孩子,你爷爷和嬷嬷都认可了你的心意。去吧,跟文佑他们一道说说话去吧”

    “我的家,什么时候还由你来指手画脚,你们快给我滚!别脏了我家的地儿。”江氏看着平日里被她打骂的儿媳妇,现如今在她的家里,巧笑涟漪,实在是在打她的脸!

    “春兰,带着几个弟妹给爷爷、嬷嬷磕个头,咱就回去了!”唐大海呼出一口气,走出墙角。

    春兰几人乖乖地跪下,磕了个头,也只是作势低了低头,不等唐有根和江氏说什么就起来了。“爹,娘,我们这就回去了,你们好好保重身子,有事可以来村尾找我们!”

    说完,便带着一家子出了堂屋往院子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