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回到唐朝当皇帝 >

第317部分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317部分

小说: 回到唐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中长——”李恪突然喊道。
    “卑职在!”王中长开口道。
    “有消息从长安或者朔方送过来吗?”李恪淡淡的问道。
    “没有!”王中长回道。
    “你去将狄知逊和许敬宗两人请到书房吧!”李恪淡淡的说道,“好像老师也来了府上吧,你将他也请到本王的书房!”
    “诺”王中长领命离开。
    李恪则是一步一步在走进了书房!
    王中长撤走了护卫,武媚娘和阿史那云、长孙冰凝心里松了一口气,她们心中欣喜不已,这说明李恪已经没事了!所以,她们三人都来到了书房,询问李恪是否想吃点饭,问问他是否着凉了,要喝点姜汤等琐碎问题。但李恪现在哪有心思吃饭啊,他便却淡淡的回道,“你们回去吧,本王要跟同怀他们商量问题!”
    “诺”三个nv人只能悻悻离开。
    回到府中的狄知逊和许敬宗两人接到李恪的命令,就急忙想北王府而来。王府小院中的董伯仁也起chuáng,在鹰卫的护卫下来到了李恪的书房。

第五百四十五章 太宗的反应
    李恪在腾房静静的沉默不语,等待狄知逊和许敬宗以及董伯仁
    第一个走进腾房的人自然的董伯仁,就见慢腾腾的走进腾房,向李恪微微拱手,便安稳的坐在了椅子上
    “殿下,你可要注意身体啊”董伯仁没有说李恪今天的举动,只是要他注意身体,他懂得相处之道,清楚这个时候不该跟李恪议论这件事情
    “老师,恪没事,你不用担心”李恪感激的说道,他的话音一落,王中长便领着狄知逊和许敬宗来到了腾房
    “参见殿下”
    两人向李恪施礼,李恪微微点头,两人便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这时,鹰卫奉上了茶水,王中长轻轻的将门关上,将四人封闭在了腾房中,他则是紧紧的护卫在门外
    腾房中炭火很旺,暖烘烘的,让人觉得很舒服
    李恪喝了一口茶,淡淡的清了嗓子,这才开口说道,“朔方的情况你们也清楚了?”
    “略有耳闻”狄知逊说道
    今天,武媚娘等三女将他们召集到北王府的大殿,已经将事情的始末告诉了他们,他们自然明白了朔方所发生的事情
    “你们觉得朝廷会想出什么对策,本王又该如何行事?”李恪淡淡的问道
    “殿下,阵前换将乃军中大忌,李绩的行军大总管之职暂时不会被撤销,而朝廷也会下令朔方全力死守,想熬过这个冬天”狄知逊分析道,“所以,殿下你就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那就是本王继续沉默了?”李恪反问道
    “那殿下想怎么做?”狄知逊反问道
    李恪顿时无语,他清楚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殿下,现在朔方军情不明,朝廷能做出什么对策呢?肯定会以稳妥为上,还望殿下三思而后行”许敬宗也谏言道
    “”李恪沉默不语,半响这才说道,“那就这么办”
    清醒了李恪则是完全没有了上午时的疯狂,很是冷静和睿智而让他愤怒以至于失去理智的原因,就是那十二万大军被吐蕃和吐谷浑全歼的事,在漠北他让苏定方坑杀过十万突厥骑兵,他自然很清楚,十二万大唐精锐被歼灭时的场面想到这样的场面出现在大唐的士兵身边,李恪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才会那么愤怒
    “同怀,你身体没事?今天是本王的不是”李恪向狄知逊询问道,他的语气委婉,态度很诚恳
    “殿下,微臣没事,让殿下忧心了”狄知逊也的感慨道,他跟李恪相遇相知,两人之间结下了身后的友谊,就他的儿子狄仁杰也被李恪认了义子所以,这份情谊不是随便就能磨灭的,现在殿下这样问他,显得很是内疚
    “恩,那你们下去,本王累了,想休息”李恪突然间觉得自己很困乏
    狄知逊等三人清楚李恪现在的身体很虚弱,便躬身退出了腾房李恪在狄知逊等三人离开之后微微叹息了一声,缓缓出了腾房,他信步而走,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武媚娘的小阁楼发现阁楼中灯虎嘹亮,显然是武媚娘还没有休息,他便轻轻走进了阁楼,刚到武媚娘的宫门口,就见武媚娘迎向李恪
    “媚娘,参见殿下哥哥”武媚娘低声说道
    “媚娘,今天多谢你了”李恪向武媚娘说道
    “殿下哥哥,媚娘只要你好好是就行”说着武媚娘扑到了李恪的怀中,“媚娘不想离开殿下哥哥,永远都不想”
    “恩,殿下哥哥也不会离开媚娘的”李恪轻轻抚摸着武媚娘,将她抱上了床榻
    “殿下哥哥,你还没有吃饭呢?”武媚娘焦急的问道
    “没事”李恪淡淡的说道
    
    长安城,两仪殿,大唐皇帝太宗李世民在接到朔方三战三捷的捷报时,心里很是高兴,跟大臣议论朔方的军情时,心里很轻松,认为大唐要按照这样的度,年底就可以平定吐谷浑的叛乱,即便不能全歼,但也能使其臣服于大唐其中,看到自己的儿子监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太宗也为李承乾直到第四份捷报送到长安时,两仪殿的群臣则是开始庆贺,他们也认为李绩下一战能够一局定乾坤所以,大家脸上都露出了喜悦之色,谈论政务时都斗志高傲,激情四射,殿内很是活跃
    可是,第五份军前急报让大家丢入了冰窟
    李世民看到朔方军报的时候,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愤怒的将军报仍在地上,怒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两句话说完,便气愤过度而晕倒在两仪殿上,吓得群臣赶紧传唤太医
    半响,李世民这才微微转醒
    “朔方军务就交给你们处理”李世民淡淡的说道,便不在说话,沉沉的闭上了眼睛
    群臣半响都没有回过神来,等到醒悟的时候发现皇帝已经被抬到了后宫静养,群臣们自然不敢怠慢,开始处理朔方军务
    果然,就像狄知逊分析的那样,由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魏征、王珪、萧禹、侯君集和岑文本组成的中枢大臣班子开始对朔方的军情做了全面的分析,在得出现在双方的兵力损失的数字之和,便选择了防守而长孙无忌是极力反对将李绩押回长安问罪的建议,力主李绩继续统帅大军守城,其理由的阵前换将会动摇军心不已守城而对众人提出的将太子李承乾召到长安的建议也给予了拒绝
    实则,大唐在这次的作战中损害惨重,虽然全灭了大概十万的突厥骑兵,但军十万全军覆灭,幽州和同州的铁骑之中,幽州铁骑两万只剩下一万,同州三万突厥骑兵也只剩下了两万,陈其和庞孝泰的五万大军也只剩下三万整个二十万大军损失了十四万,只剩下了六万,这绝对是大唐首次遭受这么的损失,吃这么惨的败仗,即便当初跟突厥对战,突厥杀到了长安城渭水边,也没有像这次这样损失惨重过,没有想这次这样耻辱过
    其实,众臣将李承乾召集到长安的目的长孙无忌也清楚,那就是想让太子监国,随同大家处理政务可是,长孙无忌心思聪慧,岂能不知这样的举动无疑是给李承乾定了死罪呢?李承乾作为监军,大军败北,损失惨重,他自然有责,只要能在朔方镇守,跟大家同甘共苦,反而会落得一个败而不逃的名声,会赢得不少士兵的敬重,要真的回长安监国,那他在大家的眼中就会成为推卸责任之辈,会在军中失去军心况且,李承乾回京之后,朝廷要是不责罚他,军中将士就会认为李承乾给自己找到了替罪羊,他回长安就是为自己开脱去的要是跟大家在朔方同甘共苦,即便事后不惩罚他,军中将士也不会有怨言还有一点,那就是长孙无忌对李世民内心的揣摩,他认为李承乾监军,李世民是对他寄予厚望的,这次李承乾监军的大军败北,这让李世民对李承乾大失所望要在这个时候将李承乾召回监国,反而会适得其反,会让李世民反感要让他在朔方受苦受累,李世民倒是会心疼自己的儿子而不会太过追究
    所以,即便是对于太子建国这个很有诱惑力的建议,长孙无忌还是冷静的分析,权衡利弊之后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愣是在众人的赞同声中力主了自己意见
    但是,长孙无忌的举动为李承乾赢得意回旋的余地,但也真实的暴露出了自己的一面,那就是让东王李泰和东王党见识到了长孙无忌的实力和能量
    这便是长孙无忌所要付出的代价
    而这恰恰便是应承了一个理,那就是有得必有失上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百度搜索的。
    更多到,地址

第五百四十六章 败北的理由的阴谋
    太原城,李恪在收到杨恩发来的关于李世民病倒的消失时,顿时大惊不已,他没有想到李世民会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还会病倒,虽说不是大病,修养几天就能好转,但这个消息对李恪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他很清楚李世民病倒之后,朝廷的政务要jiāo给几个中枢大臣,而在中枢大臣只要有长孙无忌这只老枭,其他人则根本就只能被他利用,或者惟他之命是从。~~而且,长孙无忌是太子党,只要给他时间和机会,对于李承乾这次监军的过错他肯定会一力摆平。所以,李恪很担心朔方的战败的结局会鹰卫长孙无忌在朝堂上大权在握而显得扑朔mí离,会失去他原本的真相。
    而这段时间,孟山在大唐之外的情报系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李恪送上了一份详细的关于朔方战斗唐军失败原因,以及经过和细节。
    当时,陈其和庞孝泰打了三场胜仗,李绩确实坐不住了!他在第三战结束时便下达了调令,将陈其和庞孝泰调到了没有战事的北线,而自己率军西进,目的便是挟威而一战定乾坤。起初,李绩还是有点担心,觉得吐谷浑大军虽然惨遭三次失败,但兵力比自己所率领的大军还要多,不能太过大意。所以,他才会派出用来充当炮灰的同州三万突厥骑兵和幽州的两万铁骑前行,自己的大军在跟在后面,静观其变。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吐谷浑大军在遇到薛仁贵和宇文过的jīng骑时一战而溃败,让薛仁贵和宇文过捡了一个大便宜。好好的机会给了两个后生,李绩心里不适滋味,李承乾也是脸sèyīn沉,羡慕妒忌恨。在这种情况下,李绩做出了大胆的调整,他让宇文过和薛仁贵的骑兵充当左右两翼,尾随在自己大军的身后,而自己则是和李承乾率军西进,想一举击溃吐谷浑大军。吐谷浑大军闻讯开始向西的扰兰撤退,李绩则是穷最不舍,这样便跟辎重粮草车队拉大而来距离。当李绩的大军追上吐谷浑大军时,他已经发现自己进入扰兰地域,哪里已经属于高原地带,将士们对气候不适合,追击的时候没有擦觉,等到察觉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早被吐谷浑和吐蕃大军围住,在缺少粮草,又难以适应高原气候的情况下,李绩的大军便出了很多高原反应的士兵,在这种千载难逢的时机下,吐谷浑和吐蕃发动了攻击,将李绩的十万大军全歼,要是后面赶上类的薛仁贵和宇文过两人五万铁骑生生的撕开了一道口子救出了李绩和李承乾两人,两人没准早就成了吐谷浑和吐蕃人的俘虏。
    而这也是薛仁贵和宇文过为什么损失了那么多jīng锐骑兵的原因。因为,薛仁贵率领的三万骑兵是突厥jīng骑,宇文过率领的两万jīng骑是幽州铁骑,幽州铁骑是跟随李恪一同参加过漠北突厥大战的jīng骑。只是有得必有失,经此一役,薛仁贵和宇文过两人的威名震动了朔方,使两人成了朔方军心中的英雄,仅率五万jīng骑,就从四十多万的吐谷浑和吐蕃的jīng锐大军中救出了太子和行军大总管,这多少给了败北的大唐朔方军一点颜面。是以,因为两人陆军学院的特殊身份,太原皇家陆军学院在朔方声名大噪。
    李恪看完手中的这份密报,略微叹息一声,对李绩的时运不济而感到惋惜。李恪很清楚,这次朔方大战对大唐的影响有多大,这次惨重的损失让大唐元气大伤。而在这种情况下,李承乾身为太子,又有长孙无忌全力周旋,想让他承担罪责,那肯定是痴人说梦话,陈其和庞孝泰三战三捷,又被任命防守北线,这次败北跟他们两个没有关系,薛仁贵和宇文过两人在四十万大军中救出了李承乾和李绩,即便功过相抵也不会问罪,那剩下的还有谁呢?柴绍负责后方粮草辎重,他的罪责不大,就只剩下李绩这个统帅了!
    李恪也为微微叹息一番,并没有为李绩的遭遇伤感或者给予同情,他知道这就是政治,在朝堂政治中只要你胜利了,你就的功臣,你这次失败了,你就是罪人,你就得抗下这个责任。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监军是太子,是一个有后台而不能问罪的人。即便李恪,他觉得这是要是他自己领兵,要真失败了,他也只能承担责任,不能推卸责任,更何况是李绩呢?即便你李绩有功于大唐又怎样?当年薛仁贵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还不是高原败给而来吐蕃,损失了十万大军而被贬为庶民的吗?
    李恪微微的叹息了一番,就将这份密保放在了案几上,开始看第二份密保。
    第二份密保的内容很简单,只是告诉李恪,这次能够联合吐蕃攻击大唐,这是吐谷浑的王子慕容顺的主意,是他主动联系了到吐蕃过的国王孙赞干布,两人密谋了很很久,好像达成了某种协议。至于密谋的内容,信件没有标明,显然是这等机密以孟山的能力还打探不到。
    李恪放心信件,陷入了沉思之中,他觉得即便慕容顺再怎么jīng明,肯定不会想到跟吐蕃联合对付大唐这样的妙招啊。而且,李恪心里很清楚,引yòu李绩上钩的布局很jīng妙,不是仓促就能谋划妥当的,显而易见是早在突厥对大唐于不轨之心的时候就已经在制定。那到底谁是这盘棋局的谋划者呢?
    慕容顺!慕容顺!李恪默默的念着这个名字,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人,确切说是一个死人,已经被七杀解决了死人,他就是权万纪。只有权万纪跟慕容顺接触过,那时还是为了陷害李承乾的事情。难道是说,联系吐蕃,针对大唐,这是权万纪当年给慕容顺的建议吗?
    李恪是思绪已经húnluàn了!他苦苦思索,就是不得要领,便决定将狄知逊和许敬宗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