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东唐再续 >

第93部分

东唐再续-第93部分

小说: 东唐再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硖舴桑ㄐ偷恼笫圃谠浦菥谒嚎桓鼍薮蟮目谧樱畲嫘⑷缤Q笾械匿鑫幸话阃堂鹱藕樟斓耐鹿然刖
  “糟糕,李存孝来了!”
  赫连铎军中的恐慌有如瘟疫一般传开,在同一时间,本来正在慌乱撤退的薛阿檀前锋军大队忽然掉过头来,在鼓声的指挥下开始冲锋。遭到三路夹击的云州军忽然发现自己陷入了包围,四面八方全是敌人。
  心理上的打击是致命的,沙陀的伏兵还在不断冒出加入战团,而吐谷浑部已经无心作战。赫连铎心胆俱裂,掉头逃跑,河东军中忽然杀出一员战将,手持黑色大棒,一棒打中赫连铎坐骑马腿。
  好在赫连铎虽老,骑术却实在精湛,竟然飞身跃起,跳到刚才被射死骑士只剩空马的一匹马上,看也不敢再看一眼地狂奔而去。
  云州军一路败下去。河东军穷追不舍,赫连铎逃无可逃,一直被赶进了云州城。
  除了这座孤城,雄武军境其他地方一战之后都陷入李克用之手。李克用大军跟上前来,围住云州,日夜攻打,虽然李曜带来了足够的攻城器械,但是此时他才发现,这些器械许多沙陀兵根本不会用!
  这些骑士们只会马上作战,而偏偏此次出兵,李克用动了怒气,调动的兵马沙陀兵占了七八成,汉军虽然会用,可惜人太少,也玩不转,于是这一围就是三个月过去了。七月份本是丰收的季节,困守云州的赫连铎军粮却尽了,李克用得到消息,喜不自胜,知道这个赫连铎终于还是要败在自己手中了。
  然而就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他却突然接到一个叫他哭笑不得的消息:皇帝亲自带领禁军攻打杨复恭,陛下和宦官打起来了!
  李晔对杨复恭恨得可以,杨复恭也不喜欢李晔,双方就好像晚唐的党争一样,凡是你支持的我都要反对,凡是你反对的我都要支持,至于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反而不在考虑范围内。李晔为了能有一支支持自己的藩镇力量,任命自己的亲舅舅王瓖为黔南节度使。杨复恭听到这个消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王瓖刚一进四川,杨复恭派去的人就跟上了,给他乘坐的船挖了个大口子,没一会儿,王瓖节度使没当上,却沉到水底去给龙王做幕宾了。消息传来,李晔又急又恼,直骂老天不长眼睛,他可忘了他名义上还是老天的儿子,这样骂法是很不妥的。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晔很快明白了是杨复恭在搞鬼,于是派他去给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做监军。这个举动跟当初曹操派祢衡去给刘表下书,刘表又派祢衡去给黄祖做属吏一般,借刀杀人罢了。曹操不杀祢衡,那是怕担上害贤之名,李晔倒不是因为这个,一个宦官头子而已,哪有什么贤不贤的,只是他在京城势力太广,盘根错节,光干儿子就有六百多个——史书上的明文,绝对不是夸张——自己动手有相当难度。孔纬贵为宰相,只因说了一句“陛下左右有人有反意”,就被杨复恭派人在长乐坡抢…劫,差点丢了性命。
  杨复恭心中雪亮,这是皇帝要整自己了。他不能坐以待毙,得积极反攻,于是上书要求致仕。致仕就是辞职。李晔一看,行啊,你就辞吧。便免去杨复恭职位,给了个上将军的封号,赐几杖,就是小板凳和拐棍,意思是你就在家养老吧。杨复恭没料到李晔真敢这么玩儿,当下发了狠,把李晔派去给他传诏的使者在半路上杀掉了。
  这一下李晔彻底坐不住了,二话不说,凑齐手下听自己话的卫兵大臣直奔杨复恭私宅,宰相杜让能保着天子车驾激励士兵冲锋。杨复恭抵挡不住,逃到兴元去投靠干儿子杨守亮。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一看有便宜可拣,立刻上书李晔,自告奋勇要讨伐杨守亮、杨复恭父子。李晔本意是想准的,但宫里的宦官们兔死狐悲,一个劲儿地劝李晔放杨复恭一条活路,杜让能也劝李晔留下杨复恭父子,理由很简单,杨复恭现在已经是惊弓之鸟、丧家之犬,杨守亮势力又小,翻不起什么风浪来。而李茂贞很强,是天下三强藩(朱全忠、李克用、李茂贞)之一。要是听任李茂贞打他,那李茂贞的地盘就又扩大了,不但扩大,而且与京师邻接,这是件不能接受的事情。李晔于是下诏赦免杨复恭的罪过,准他在兴元养老。
  李茂贞只等皇帝一声令下就直扑兴元,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皇帝赦免杨复恭的消息,大为光火,却又馋涎欲滴。于是蛮劲上来了,你让打我打,你不让打我也打。不过一个人干这种公然违旨的问题有些心虚,就想找个人一起干。于是伙上邠州节度使王行瑜一起攻打兴元,到底是抓住了杨复恭、杨守亮父子砍了脑袋。
  李茂贞占了兴元,势力大增,李晔觉出了这其中的危机,就下诏调离李茂贞,命他让出凤翔。李茂贞压根儿不理他这套。他此时自认为是现在天下第一藩镇,实力早已经远远地过了朝廷,朝廷说什么他只当是放屁。李晔逼得急了,下诏斥责,李茂贞就给李晔上表,大骂李晔颠倒黑白,对藩镇有如对敌人一般。
  第一次撕破了藩镇和朝廷那张本来已经很薄很薄的脸。
  “朕‘只看强弱,不计是非’?”李晔捏着李茂贞的表文浑身发抖,接着一拍御案,“好个大胆的李茂贞!欺朕手中没有尺寸之刃吗?集合禁兵,朕要御驾亲征,一扫玄宗以来数乱天下的藩镇之祸,中兴圣朝!”
  杜让能听李晔吹牛,心下大大不以为然,怕李晔小年轻气头上胡来,赶紧出列:“陛下不可。李茂贞离京师太近,一日之内可威胁国门,实力又强,决不能硬来。他的兵马都身经百战,数量也多,京师的禁兵与之相比,难称精锐。我朝历来只要不是藩镇明目造反,天子车驾即不可亲动。皆因为万一受挫,朝廷威仪不存,再要调动其他藩镇就难了!陛下实在要打李茂贞,必须借助其他藩镇的力量,切不可急于求成!”
  “杜相公不必多言!朕意已决,相公但去筹措粮草军费,胜败与你无关。”李晔来了倔脾气,怒气难遏:“李贼飞扬跋扈,目无朝廷,天必弃之,朕可一鼓而下也!”
  皇帝发了狠,宰相劝不住,于是李晔带上三万羽林军,一意孤行地去进攻李茂贞了。
  …
  幸不辱命,还多写了一千。

  

  第081章 潜龙勿用
  云州城是一座古城,它曾是北魏都城(迁洛阳前),因而占地颇广,且作为边庭要塞,此城城楼既高又固,护城河既宽且深,难怪以李克用之能,攻打赫连铎多年,才于今日一战成功。
  北魏时节,欲广宫室,规度平城四方数十里,将模邺、洛、长安之制、运材数百万根。截平城西为宫城,四角起楼。凿渠引武州水注之苑中,疏为三沟,分流宫城内外。经过九十多年的增扩改建,终于建成完整的宫殿群落。月观霞阁,左社右廛,灵台山立,壁水池圆,双阙万仞,九衢四达,羽旄林森,堂殿胶葛。
  云州地理位置十分紧要,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河朔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汉高祖刘邦著名的“白登之围”就发生于此。
  李曜此时,正在云州城中。
  他刚从大同防御使府出来,去往自家飞腾军驻军之地。
  此次破赫连铎之战,刚才李克用战后论功,他从翊麾校尉擢升到致果副尉,余官并如故。也就是说,这次出兵作战,他只不过由从七品上,升为正七品下,其余全无变动,可谓进步有限。对于这样的论功,即便同样出战的李嗣本都颇有微词,私下跟李曜说,这次他们全是来给李廷鸾做陪衬的。因为李廷鸾此次虽然也只是从游骑将军升为壮武将军,算来也只是一小级,但却是迈过了五品到四品这个大槛。而主将薛阿檀也只是得了一个检校官,本兼各职一并如故。
  李曜倒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因为他另外得了一个实惠,就是此战飞腾军损失了五十多人,伤亡比例不算低,而李克用觉得飞腾军此战表现上佳,准许其扩充为八百人。于是李曜反倒掉过头来安慰李嗣本,说此番毕竟是大王亲征,不可能对前锋诸军奖赏过度,以免其余各军心中嫉妒,反而不美。李嗣本听了,也知道此言不虚,遂不再提。
  李曜最为叹息的,乃是他大力督造的这批攻城器械在此战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李克用在头几天用这批东西攻打赫连铎的云州城,原本也颇有些效果,但沙陀兵野战固然极强,操作机械却是呆笨之极,生生因为操作失误,自己损失了两百多人。譬如那炮车,因为力量校正不准,一顿石头砸过去,把前方架飞云梯的一群军士砸死砸伤了四五十个,气得李克用下令不再使用。
  李曜知道李克用这是面子上挂不住,毕竟他自己就是沙陀之王,沙陀兵在人前丢脸,他这个大王自然觉得没脸。只是这一来,就浪费了李曜许多心血,要知道这些攻城器械,如今大唐可能已经不是很多了,毕竟国力下降许多年,征战又多,损失大了弥补不了,自然就少。
  李曜为改进这批新式攻城器械很是费了不少脑力,结果却因为这种人为原因而被冷藏,他对此事的郁闷,比升官不多反而大了许多。作为自诩“深刻”研究过二战的伪军迷,李曜是很崇尚闪电战这种模式的,不为别的,只为其战法对民间损伤最小这一点。
  由于打得快,基本上没来得及对民生造成巨大破坏便已经结束战争,这对于原本就是制造破坏的战争来说尤为可贵。为何中国古代一到战乱,天下生民就要少足足七八成甚至八九成?无非是战争破坏太大,民不聊生而已。然而古代战争的破坏力哪里能跟现代战争比,之所以仍然造成那么大的损失,其实就是因为打得太久。一场战争打几年的,还真不算长。别说战争了,就说一次战役,都有打个好几年的,譬如原本历史上李存勖与梁国的夹河大战便是如此。
  而古代战争之所以打得久,其实经常就是因为大家的攻城手段过于低劣,这也是冷兵器时代一个没法解决的问题,除非有火药并开始投入实战应用。李曜不是不知道火药的好处,但是他不像其他穿越者那么有先见之明,每个人都清楚记得火药怎么配置,他就只能大体记得原料是哪些,可具体配备的比例就不记得了。要是火药能投入应用了的话,他倒是记得一些使用办法,可以加大火药效力,或者制造更有效的武器,可惜现在没有先进的火药配方,仅凭这唐朝制造爆竹的火药,在军事上只怕是难有作为,他也算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当然,现在说这些,都为时尚早,眼下最为紧要的,还是扩军问题。前次组建飞腾军,乃是直接从其他军中抽调,问题不大,这一次却没这么好办,而是要直接招募新军。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新军该如何训练,对李曜来说,又是一桩考验。
  再就是这新军从何处征集,也是个问题。如果从方便的角度来说,征集新军最好是从沙陀三部落和五院诸部征集,这都是游牧民族,征调骑军最是方便不过。但李曜心中毕竟有自己的一点小九九,总还是希望训练一批汉人骑军。这个想法并不完全是什么民族意识,他现在的处境,是顾不得这个的,之所以这么想,乃是出于平衡考虑。如今飞腾军中的汉人只占五分之一,而且这些汉人久在蕃军之中,基本上也跟胡人无异。
  代北胡汉杂居太久,民族意识根本就谈不上,要是去问这些汉军,沙陀与他们有无区别,他们一准认为没有什么差别。当然这也是李克用可以平稳统治河东的一个重要原因。李曜自诩理智愤青,并不想像后世一些不理智的人一样看待历史,认为沙陀政权是对汉人的侮辱,这完全是站在今人的角度看古人。五胡乱华时期冉闵颁布杀胡令,李曜认为很妥当,很解气,那是因为胡人把汉人当“两脚羊”,汉人自然应该团结起来,也把他们当两脚羊一样对待。
  可沙陀不同,唐朝不同!在唐朝天可汗思想的延伸和施政之下,沙陀人早已汉化,即便还维持着一定的游牧传统,可最起码其高层的思想早已跟汉人一般无二,其效忠大唐的心思比许多汉人还要真诚。这样的情况下出现沙陀政权,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也扯不到什么汉人的耻辱上去。
  这就像老子教育儿子教育得好,老子自己老了以后,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对于老子而言,固然有些伤感,却又有何耻辱可说?哪怕这个儿子不是亲生,而是抱来的养子,可人家真心当你是爹,诚心诚意地孝顺你,连建了个新朝还是表示延续“唐”字国号,人家儿子做到这个程度了,你还非要纠结这点血统,那只能说是你自己心中有疙瘩,不够气魄了。
  对于这样的乖儿子,李曜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改造他的血统,直接变成真正的自己人,那才像话!咱们汉人不是最能同化其他民族么?还嫌多他沙陀这点人不成!
  瞧瞧李克用,朝廷对他可真不怎么好,可就是因为赐了他一个国姓,他还就真的老老实实把自己当做李唐宗室,后来昭宗李晔几次召李克用救驾,李克用哪一次推脱半句,说哥没空了?明明东、南、北都是敌人,皇帝陛下一声召唤,人家不也半句多话没说,千里迢迢就带兵去帮忙?反倒是李晔这位据说有心振兴大唐的年轻天子太没有祖宗气度,生生把个李克用逼得几次不能不动刀兵。别说李克用反抗有错,换了汉人藩镇,难道人家就不反抗?有本事你讨伐一下朱温,看看人家这纯正汉人是个什么反应!是不是大胜之后,战败的皇帝陛下贬斥两个宰相,恢复一下他的名誉,他就肯善罢甘休,带着大军拍拍屁股就回家这么轻易!
  但是,就算对民族差异不甚在乎,可是军中派系这一点,李曜却是十分在乎的。他算起来,前世也是在官场上打滚多年的人,虽说级别不算高,可是见识并不差。如果自己手中全是沙陀和五院诸部之兵,那么他这个主将永远都只能算是个临时角色。
  对于一个穿越客来说,这种无根无凭的感觉让李曜觉得心里很没底,很希望改变。
  然而,李曜考虑许久,仍然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