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东唐再续 >

第381部分

东唐再续-第381部分

小说: 东唐再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敬瑄写信骂王建无耻,王建哪管你这些,招集东川的亡命要取成都。要说这成都毕竟是西南首府,城墙高大,一时没拿下来。王建不傻,决定先去别的地方捞一把。
  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王建去攻彭州(今四川彭县),但被陈敬瑄的援军给打退了。王建毕竟是个机灵人:“西川这么大,还愁没爷的活路?”王建大军在四川境内冲州撞府,烧杀抄掠,无恶不做,陈敬瑄发兵来战,也被王建给灭了。
  这时,东川的顾彦朗见有利可图,也派兄弟顾彦晖来帮王建,两军合兵一处,狂攻成都,但还是没有得手。王建对成都势在必得,不听手下劝,留在汉州,等待机会。
  这次打不下来,还有下次,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在赤壁还被人家刘备、孙权当饺子吃了,这点小挫折算得甚么。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绝难成大事。做大事,一要心狠,二要果断,三要坚持,四要冷静,五要善谋众人之智。
  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僖宗李儇驾崩,皇弟李晔继位。李晔和田令孜有仇,当年李晔跟着僖宗西逃,因山路难走,脚上起泡,李晔请田令孜弄匹马骑骑,田令孜大怒:“深山老林,哪来的马!”甚至还污言秽语了一番,李晔怒火中烧,可惜当时没权,只能记下了这笔帐。
  即位之后,李晔不希望西川这样的战略后方被陈氏兄弟霸着,要交给心腹人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从来都是这样。正好王建和顾彦朗联名上表,请把陈敬瑄调离西川。李晔自然愿意,六月下诏,以侍中京兆韦昭度为剑南西川节度大使,调陈敬瑄回京。陈敬瑄想:“天下大乱,西川险塞,正足资我王事,哪能凭白送人。”不受代,韦昭度只能在城外呆着。
  李晔大怒,于文德元年十二月,拜韦昭度为西川行营招讨使,杨守亮副使,顾彦朗行军司马,王建行营都指挥使。同时为了拉拢王建这个潜力股,在邛州(今四川邛崃)置永平军,王建做节度使,当然暂时还是个虚职。韦昭度等人各怀鬼胎,在前线只守不战。
  这帮人有多大能耐,陈敬瑄是知道的,但唯独害怕王建。陈敬瑄见王建在成都附近瞎转悠,不太放心,派眉州刺史山行章率五万大军出屯新繁(今四川新都新繁镇),严防王建。
  王建没把山行章当个人物,正好拿他开斋。唐龙纪元年(公元889年)正月,王建端出自己所有家底,率本部军在新繁和山行章大战,西川军溃乱不治,王建在阵中撒欢,弟兄们也都给王建长脸,排阵横杀过去。西川军死伤数万,伏尸望处,不见尽头。
  山行章骑马逃去,收集残兵,退屯濛阳(今四川彭州濛阳镇)。陈敬瑄大惧,又调七万人马赴濛阳。山行章得了援军,底气大足,和王建在成都城外相峙不下。这就样一直僵持了近一年,王建等下不去了,是爷们就来个痛快的,做乌龟有什么意思?同年十二月,王建在广都(今成都广都镇),和西川军再战一场,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西川军被杀毙无数,山行章走投无路,只好跪降王建马前。
  这两场大战基本把陈敬瑄的老本都赔进去了,陈敬瑄除了会打马球喝花酒,别的任嘛不会,手上明明有十几万精兵,怎么就打不过王建?王建的确是不好对付,但其实陈敬瑄完全可以避实击虚,出奇兵抄袭韦昭度,拿掉韦昭度,王建没有了后援,成都面临的军事压力就小了许多,可惜陈敬瑄的军事能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怎么看也只会打马球,打仗还是算了吧。
  王建得了彩头,复攻邛州,毕竟这里是皇帝许给他的地盘,拿下邛州,可以包围成都。大顺元年(公元890年)春,邛州刺史毛湘屡战不利,陈敬瑄凑齐了三千人,让副将杨儒驰援邛州。哪知杨儒太有才了,进城之后看到王建兵马强盛,仰天大呼:“唐朝没救了!看看王建,治军有力,必能成大事,不如跟他混吧。”居然带着三千弟兄出城投降王建。王建大喜,不知道如何奖赏杨儒,干脆收杨儒做了干儿子,杨儒自然乐从,多了一个爸爸不要紧,重要的是多了一条财路。
  邛州一时拿不来,王建决定先敲掉陈敬瑄,回军成都城下,和韦昭度等人会合。陈敬瑄心中发毛,总感觉死亡之神离自己越来越近,对生存的渴望迫使陈敬瑄只能拼死一战。陈敬瑄在周边州县抓壮丁,进城修筑城防工事,成都是他的命根子,绝对不能丢给王建。
  王建为了把陈敬瑄围死在成都,还必须敲掉陈敬瑄的左右翼,让成都彻底变成一座死城。王建确实懂得用兵之法,果然在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六月,茂州(今四川茂汶)刺史李继昌提本部兵来救成都。王建对此早有准备,在成都城外大破茂州军,阵前擒斩李继昌。
  于是王建声威震动川中:“贼王八当世名将,孰敢折其兵锋?不如投降吧。”资简诸州应援使谢从本为领头功,杀掉刺史张承简,纳款王建。邛州兵马使任可知斩刺史毛湘,执湘头向王建乞降,蜀州(今四川崇庆)等地也纷纷来降。
  成都被围年余,粮食吃尽,百姓更加可怜,饿殍市上,饥儿满市。老百姓饿极了,就翻出城去偷唐军军粮充饥。有手脚不麻利的,被唐军捉到,押到韦昭度面前请处置。韦昭度虽然无用,但心尚向善,叹道:“他们也是被逼无奈,我为宰相,岂能见民饥而不救,都放了吧。”
  城中的陈敬瑄知道后,也做了回好人:“战事太急,我也没有多少粮食让百姓充饥,他们只要有本事弄到粮食,我何必做恶人。”不过话说的满动听,随后陈敬瑄下令,把越城出降的官民家属尽数诛杀,备极残忍,人心大愤。王建攻了几次,但还是没有得手。
  王建其实有些小看陈敬瑄了,成都不比那些等闲郡县,千年古城,西南大郡,岂是说破就破?王建和韦昭度督军十余万屡攻成都不下,皇帝也渐渐失去了耐心,不想再打下去了,下诏还军,让王建去守永平军(邛州)。王建接到诏书,很不高兴:“谁说我打不下成都?陈敬瑄困兽坐死,在这个节骨眼上添什么乱?”还是周痒给王建出了个好主意:“韦昭度是个饭桶,留下没用,干脆把他赶走,我们自己攻成都,我们种的树不能让闲人摘果子。如此如此,大事可成。”
  王建大笑,于是去找韦昭度谈心:“天下形势韦公是知道的,东边朱温和北边李克用都不是好东西,万一他们调戈西向,长安危矣。公不如还京,辅佐皇帝治国。这里的事就交给我办吧。陈敬瑄是个泼皮无赖,没本事的杀才,过几天我就把他拿下。公以为如何?”韦昭度不肯走,暗想:“王八,你也知道成都是好地方?凭什么给你?”
  王建见韦昭度不上道,狞笑一声:“今日不由公了!左右,把盗粮的贼押上来!”王建手下早把被捆成粽子的韦昭度亲信骆保推了进来。王建指骆保大骂:“此贼盗我军粮,谋取私利,不杀何以慰将士之心!”左右会王建意,当着韦昭度的面,把骆保活剐了,以刀挑其肉食之。王建看着这人间美景,笑问韦昭度:“公愿尝鲜肉否?”
  韦昭度文人世家出身,哪里见过这等场景!当下吓得魂飞天外,忙说:“任王公处事,昭度自归京师。”于是韦昭度不敢多留,连滚带爬奔还长安。王建这时还在装好人,韦昭度行前,跪地奉酒,洒泪送行。然后王建派兵扼守剑门关,不准放朝廷大军南下。
  为了瓦解成都军心,王建派亲信郑渥诈降陈敬瑄,郑渥甜言蜜语骗住了陈敬瑄,谋了个巡城的差使,郑渥白天巡城,观察城中虚实,晚上送书王建,没多久,王建就把成都城中的情况摸了差不多了。
  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八月,王建开始总攻成都,为了让兄弟们死心踏地的为他卖命,骗将士道:“西川号为锦花城,富极西南,克城之后,玉帛子女,凭尔等随取,我与尔等共享富贵。”将士大喜,死命攻城。
  陈敬瑄终于撑下不去了,让老哥田令孜去城上劝王建给他们条活路。田令孜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厚起脸皮基本上是和王建称兄道弟了:“王八,陈敬瑄和你素无仇怨,何必把人往死路上逼?看我个薄面,收手吧,给我兄弟留条活路吧。”
  你?你田令孜算个屁?没把的太监,逞什么威风?面子是自己挣的,挣不来指望别人给你三分薄面,照照镜子先看看自己的德性。王建回答的堂堂正正:“我与大人有父子之情,本不敢如此。但现在我是奉天下诏命讨不臣,公事公办。不过嘛,只要大人能识时务,我保证给你们兄弟一条活路。不然,大人休怪王建无情。”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田令孜知道一切都不可挽回,为了活命,也只能投降王建。田令孜回去劝陈敬瑄识点相吧,不然陈家血脉就要无存,陈敬瑄还有什么办法,只好让田令孜出城投降。
  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八月二十四日夜,田令孜亲奉剑南西川节度大使印绶来到王建军营,交给王建,算是拜倒在王建门下,王建三军高呼万岁。不过王建暂时还用着田令孜,给了点面子,还称义父。
  随后,王建把那些经常惹事生非的干儿子叫来,训戒道:“你们都是跟我从白骨堆中爬出来的,我不会有负你等,入城之后,保你们的富贵荣华。但有一点,绝对不许掠劫百姓,敢犯吾令者,斩!”众儿要的就是富贵,大喜:“如父命!”
  王建率军进入成都,分兵控制城中,然后居府议政,王建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川王”。陈敬瑄失势若丧家狗,只好伏拜王建脚下,摇尾乞生。王建把陈敬瑄打发到雅州,随其子雅州刺史陈陶过活。
  陈敬瑄侥幸保住条小命,想从此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可惜王建并不想给他这个机会,陈敬瑄怀着对下半生人生的憧憬上路,走到三江(今成都境内),被王建派出的杀手做掉了。
  而王建的“前义父”大太监田令孜低下三四的在王建手下混日子,反正田令孜有奶便是娘,跟谁都一样,就差拜王建为干爹了。但王建早就看田令孜碍眼,数月后,王建给田令孜扣上“私通凤翔李茂贞”的罪名,踹到狱中,扔给田令孜一匹帛布,让他自行了断。
  田令孜长叹:“我好歹也呼风唤雨过,今日虽死,犹不能有辱我的身份。”教狱卒勒人之法,狱卒撕开帛布,绕令孜之颈,用力一勒,田令孜气绝身亡。田令孜也算风光半生之辈,没想到居然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皇帝李晔拿王建也没办法,只好顺水推舟,成全王建。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十月,封王建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尹。王建从乡下一个偷驴贼,经过十余年的奋斗,从血海中拼杀出一路通天大道,做了封疆大吏,自中甘苦,外人很难体会。王建要说有什么优点,只怕是手段毒辣,行事果决,不拖泥带水。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王建做事不讲道德,但古往今来,真正成大事者,讲道德的又有几人?宋襄公倒讲道德,下场如何?兵以诈立,人以诈生,铁石心肠方才做得大事,菩萨心肠只能坏事,心不狠,做不稳。
  后世薛居正评价王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想在乱世中谋生存,就得有点手段,曹操奸雄过人,王建也是如此。主政西川后,王建收起以前的无赖性格,折节下士,对那些敢于直言的读书人大力提拔。唐末大乱,有头有脸的士族们多避难蜀中,听说王建善待读书人,都来找王建要饭吃。王建善待士人是出了名的,多留以重用。
  王建虽是文盲,但他就喜欢和这帮读书人在一起聊天喝茶。没多久王建喝了一肚子墨水,成了“文化人”了。以前做土匪时可以花天酒地,现在要做大事,不得不做做节俭的样子给人看看。蜀中百姓得到这样一个主子,自然也深受其便,也没人再在背后骂“贼王八”了。
  王建霸占了西川后,嫌地盘太小,容不下他这条大鱼。觉得应该把东川给收过来。这时顾彦朗已经病死,他的兄弟顾彦晖主政东川,不久诏书下来,以顾彦晖为东川节度。但负责传诏的太监宋道弼行到汉中时,被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给扣了下来,杨守亮想的和王建一样,都想在乱世中混水摸鱼。
  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十二月,杨守亮让兄弟杨守厚发山南兵攻东川节度驻地梓州(今四川三台),顾彦晖觉得王建和他大哥有过交情,忙派人来求王建出兵。
  王建大喜:“天以东川授我也!”让义子王宗侃、王宗弼、大将李将等人打着救援队的旗号去捞东川,行前王建授以密计:“先打退杨守厚,然后你们设宴招待顾彦晖,座间擒之。”王宗侃领计而去。西川军如饿虎下山,驰入梓州,三拳两脚打跑了杨守厚。
  王宗侃果然设宴要请顾彦晖喝酒。只要顾彦晖一来,人头就要落地。可没想到王宗弼起却不想让顾彦晖这么早完蛋,不然他们还有什么用?不就是要靠打仗混日子的么?王宗弼把王建的阴谋捅给了顾彦晖。那谁还敢去受死?顾彦晖托疾不去。
  王建正郁闷着,盘踞彭州的威戎军节度使杨晟想给王建添点乱,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二月,杨晟派大将吕尧出兵在汉州一带游行示威,王建不高兴:“妈的,我招你惹你了?”让都指挥使李简去摘吕尧的人头来郁酒。李简有本事,一战斩尧,送头成都。
  让顾家小兄弟多活几天吧,彭州距成都太近,肘腋之患,不可不除。王建以王宗侃、华洪为将,出西川兵五万,去取杨晟的人头。杨晟连折数阵,想到了找人帮忙。不过杨晟大脑发育可能有些问题,居然乞求汉中出兵攻东川,这样王建就会派人救东川。
  杨守厚当然愿意拿下东川,杨守厚先是策反了梓州将窦行实,让他做内应。然后发杨守忠、杨守厚来攻东川。没想到顾彦晖发现窦行实的破绽,杀掉窦行实,严备以待。几位杨先生见事情泄露,回去又不好交差,只好在两川之间抄掠,寻找机会。
  王建发现好几个杨先生在身边乱转,大不高兴,派几员大将出兵分头收拾几个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