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东唐再续 >

第294部分

东唐再续-第294部分

小说: 东唐再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些担忧,华州城中百姓家家户户房门紧闭,早早熄灯灭盏,生恐河中军来个全城大索,借机抢…劫财物。当然,以李曜治军之严,军士待遇之厚,河中军从头到尾也没进过民宅,这多少让华州百姓略略放心了一些。
  李曜骑着一匹浑身漆黑的骏马向天子行在而去,他胯下的那匹马儿十分雄俊,是上次河中大战之后李克用所赐。这匹马是由沙陀族中一批原本由西域带来的马群繁殖而出,沙陀人十分重视那批马匹,从不与其他马匹随意交…配,这些马被称为“珀以烈”,沙陀语中意为“热血的马”,马的身形气度和这个“热血马”的名字,让李曜完全可以肯定,这就是原始的阿拉伯马,从军马的角度而言,这几乎是地球上最好的战马。
  这匹漆黑的战马,李克用曾无比喜爱,亲自赐名“炽勃极”,沙陀语意为“黑色的闪电”,但李曜至今只会几句最简单的沙陀话,因此平时以它的译名“黑电”来唤它,它也欣然接受。
  与后世的阿拉伯马一样,这是一匹非常聪明的马,安静、细心、敏感、敏锐,在接近敌人战马时从来不会嘶叫——这是骑兵突袭的最佳保障,沙陀大军中只有立过大功的高级将领才能骑乘。“黑电”并不是那种格外烈性的马,只有强迫它做它不想做的事,才能领教它的硬脾气,但对于它所信任的人,却会表现英勇、忠心服从,李曜接手这匹马儿的时候,它正要成年,李曜花了不少心思,才让自己与它建立起了最好的“合作关系”。
  黑电马蹄轻扬,悠悠前行,李曜正在思量面圣时自己应该说些什么。
  “苟活偷生之人李筠,求见蒲帅李令公!”
  突然,从街道转角处跑出一人,朝李曜的方向高呼道。
  李曜才一转头,近卫牙兵已然飞快地围了上去五个人,这五人毫无二话,手中长枪同时伸出——并未伤了来人,只是一人枪尖指着他的咽喉、两人枪身压肩、两人长枪横拍膝弯让他跪地。
  那人面上闪过一丝惊讶,却并未反抗,只是再呼一声:“前神策军捧日都头李筠,求见蒲帅李令公!”
  李曜面色讶然,摆摆手,憨娃儿便吩咐道:“撤禁!”五名牙兵瞬间收回长枪,各自退回原位,眼神却依然盯着来人。
  李曜问道:“来人自称李筠,可是石门扈从第一功、神策捧日都头李子贞公?”
  来人神态自若,站起身,拱手道:“劳蒲帅动问,正是李某。”
  李曜心中一动,翻身下马,面色惊喜,走上前去,拱手回礼道:“早前某闻李公被韩建诬陷,斩于大云桥,如今”
  李筠一身寻常便装,虽略显落拓,但浓眉大眼,器宇轩昂,仍是一副军人气度,闻言苦笑一声,叹道:“那日,某之牙兵闻变,知韩建必不容我,便从牢中寻来一名死囚,扮作某家模样,却又将之打得遍体鳞伤,更割去其舌做出造反模样,将其送与韩建,韩建正急于处理诸王后事,未及详查,便下令将‘某’斩首。亏得某自由从军,麾下儿郎不肯杀我,将某藏匿至今,否则哪里还有命在。”
  李曜连连感慨了几句,又故意道:“官家正召某觐见,若知将军安好,必然大喜”
  “蒲帅!”果然不出李曜所料,李筠摇头道:“经此一事,某已看得明白,官家有我无我,无关紧要,要某再回神策,谁知道今次之事,会不会再来一回?下一次,可就未必能这般侥幸了。某自幼从军,若是死在沙场,那也还罢了,若如此屈死,实非某心中所愿。”
  他说到此处,忽然一撩下摆,双膝跪地,俯首道:“久闻蒲帅君子如风,爱兵如子,筠虽碌碌,愿投蒲帅门下,牵马执缰,纵死无悔!”
  李曜闻言大喜,双手将他扶了起来,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笑道:“某得子贞,如虎添翼!子贞既然愿投某门下,某自不能亏待待某面圣归来,再与子贞细谈如何?”
  李筠面色不变,微微躬身道:“筠以白身,得明公收留,已是万幸,自然万事悉听明公安排,再无异议。”
  李曜笑道:“好,好,如此便好。”转头对憨娃儿道:“朱押衙,派人护送子贞到华州军府沐浴更衣。”
  憨娃儿应了一声,立刻安排几个牙兵送李筠到华州节度使府。李筠抱拳道:“有劳朱押衙。”
  憨娃儿笑道:“既入我家节帅门下,你我便是自家人,何须客气!”
  李筠走后,李曜径直到了天子行在。由于护卫全是近卫军,原先应该有的许多礼节也就省掉了,但李曜却不像韩建那般直接闯入,而是到了殿外便自站定,命宦官报告官家。
  那站在门口等待的老宦官听了李曜的话,皮笑肉不笑地笑起来,眼睛眯成两条缝:“人说李正阳世之君子,古今罕有,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李曜心中惊奇,这老宦官胆子倒是不小,竟敢在自己这种“跋扈军阀”面前搭讪。不过他自恃身份,倒也未曾生气,只是微微一笑,仍是淡然站着,气度神采,天下无二。
  老宦官点头笑着,道:“老奴刘季述,这便为蒲帅上奏官家。”说着转身而入。
  李曜心中大是惊讶,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暗道:“刘季述?他就是刘季述?现在的宦官首脑,枢密使、神策左军中尉刘季述?”他的脑子立刻开动起来:“刘季述堂堂枢密使兼左军中尉,宦官集团头把交椅,居然亲自站在大殿门外,这自然不可能是给皇帝面子,那么就只能是给我面子,或者为了看我一眼?”
  刘季述要看李曜,自然不是看他是不是如传说中那般有着谪仙风采,显然只是为了确定李曜此人气度、为人。换句话说,他必然是要以今日一观,来决断神策与河中能否合作的。
  想明白这点,李曜心中便冷笑起来:“神策?瓮中之鳖,冢中枯骨,莫非还要跟我讨价还价?天要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你刘季述最疯狂的那件事还没做,我自然不会莫名其妙地杀了你,不过就凭你也想跟我谈合作?哼,真是兔子找狼谈理想。”
  不多时,出来一名小黄门,说陛下召见。李曜整整衣冠,从容入内。
  待进了大殿,便见殿上高坐一人,身穿明黄常服,头戴玉冠,面容清正,果然是仪表堂堂,龙姿凤采。
  李曜前趋数步,从容下拜:“臣,河中节度使李存曜,奉诏前来,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李晔面带笑容,一脸亲和,朝下面的宦官一挥手:“来呀,赐坐。”
  李曜谢恩,早有宦官送上坐席,请他入座。
  等他坐定,李晔便道:“今次华州之事,劳卿家费心了。”
  李曜微微躬身:“此臣子职分。”
  李晔道:“今华州虽下,长安仍在李茂贞手中,爱卿有何见解?”
  “官家欲回銮长安,臣自然一路护送。不过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官家不如暂居华州,待臣击败歧贼,克复长安,再迎官家回銮。”
  李晔点点头,问道:“不知爱卿此来,领军几何,可有把握击败李茂贞?”
  李曜面色平静:“臣此来,战兵不足四万。”
  李晔大吃一惊:“怎会这般少?”忽然惊觉不对,忙解释道:“我是说,李茂贞恐有大军十余万众,长安城防又素称坚固,爱卿可有把握?”'无风注:前文曾述,唐朝皇帝平时很少称“朕”,这个自称只在比较正规的场合才用,一般就是“我”。'
  李曜微微笑道:“臣自领兵以来,还从未打过占据兵力优势之仗,纵然前次河中之战,河东战兵也略逊汴军,不过侥幸的是,至今尚未有过败绩。”他淡淡地补了一句:“至于李茂贞,臣至多领兵三万去战。”
  李晔倒抽一口冷气,强笑道:“爱卿果然了得。”也不知是说李曜本事了得,还是猖狂了得。
  李曜最会揣摩人心,自然知道李晔心中会如何去想,不过这却正是他所要的结果:就是要让李晔从心底对他有所畏惧。这个已经明白有兵就有权的皇帝,一旦从心底里畏惧李曜带兵的能力,很多事情就不敢胡乱为之,那么相对的,李曜说话的效果,也就绝不是寻常可比。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李曜真能用三万兵击败李茂贞。
  李曜微微一笑,忽然问道:“韩建已然请降,不知官家打算如何处置?”
  李晔微微诧异,心道:“韩建是你击败的,也是向你请降的,你会在乎我如何打算?”当下便道:“爱卿以为该当如何?”说到此处,忽然想起诸王之死,又有些悲愤,补了一句:“不过此人虐杀诸王”
  “官家。”李曜似乎没听见后面这半句,说道:“华州新定,韩建此人,臣以为暂时不杀的好,不过他自然有罪,不如先夺职待定,待克复长安,再做道理。”
  李晔心中一叹,点头道:“爱卿此议,颇有道理,便是这般了罢。”
  李曜躬身:“臣遵旨。”
  李晔故意不问同华节度使的安排,这显然是遵从了现在的“潜规则”,同华是被李曜拿下的,同华节度使的安排必然是李曜或者李克用上表推荐,他这个皇帝陛下只能在那个表奏之上用御笔朱批一个“可”字。
  这一来,便有些冷场。
  李曜不怕冷场,如今虽是在天子行在之中,但实际上整个同华都被他控制着,这里也同样是他的“主场”,他自然不急,就算冷场,他也泰然自若,从容不迫。
  李晔却不能这样干耗,想来想去没什么话说,只好干咳一声:“听闻爱卿尚未婚配?”
  “是,官家。”李曜的话很少。
  李晔张了张嘴,忽然想起这事轮不到他来操心,至少在李曜头上还有个李克用,李克用既然没管,他又管什么管?只好再转话题:“王抟之事,乃是为韩建所迫,我以命中枢拟制,重新启用他为同平章事,一如前职。”
  李曜这次倒是有所表示,点头道:“陛下圣明,王相公朝野属望,实乃贤相。”
  谁知道李曜的话越少,李晔心中反而越不托底,不知为何,竟然问道:“其余政事堂诸相公,爱卿有何看法?”
  李曜心中一叹,面上却是毫无表情,平静地道:“选贤任能,陛下圣裁即可,臣为藩镇,恐怕不便多言。”
  李晔略微放心,暗道:“李存曜当年写诗为李克用伸冤时,我对他颇有不满,如今看来,此人却比李茂贞、韩建等辈强了不知多少,要是当年我能用他为相,今日又如何是这般景象?”但转念一想却又为自己的异想天开赶到好笑:“李克用简拔他于草莽,一开始也不过用其为河东掌军械监,小吏而已,是他自己一步步走到今日这般地位。倘若当初我能用他,难道便能一步登天拜他为相?只能说没有这般好运了。”
  两人又互相试探着谈了一会儿,李曜便起身告辞,李晔自然也不会留他,于是李曜拜辞而出,骑上“黑电”,往华州节度使府赶去。
  他有一个安排等着李筠。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李曜攻克华州,整军备战李茂贞之时,葛从周也已统领十万大军二伐河北,先攻义昌军,拔德州,斩刺史,然后移军至沧州城下。
  刘守文不敢出战,固城自守。葛从周遂将沧州城围困数重,飞鸟不能进。刘仁恭急忙领着幽州全部机动兵力,合计五万大军来救沧州,屯驻乾宁。
  唐廷所派的卢龙监军张居寿在侧,对刘仁恭说道:“葛从周十万大军来势汹汹,恐燕军不能与敌,司空还须向太原求救为是。”此人是因张居翰被李曜要走,唐廷再派而来。
  “我与太原已然决裂,李克用必不会救我!”刘仁恭摇头道。
  “司空但备厚礼,奴婢与那河东监军张承业、河中监军张居翰昔日皆曾为兄弟,此番愿往太原一趟,以利害劝说,必能令其出军!”
  刘仁恭听到这话,就如落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大喜之余,从速备齐厚礼,又作书信一封,尽显卑辞,着张居寿带往太原。
  晋王李克用闻知葛从周二伐之后,便每日召将佐议事,不敢懈怠。这日闻张居寿前来,便问张承业:“孤闻那张居寿与公有兄弟情份,此话从何说来?”
  “奴婢与居翰、居寿等,自咸通初同时入宫为宦。当时宦官掌权,收养义子成风,奴婢遂被内常侍张泰收为义子,居翰、居寿则为掖庭令张从玫收为义子;而张泰、张从枚又是义兄弟,便因此故,奴与居翰、居寿皆有兄弟情份。”张承业解释道。
  “原来如此!公亦为朝廷所派之监军,却毫无天子近臣的架式,论忠心,论才干,为孤所钦服,故而敢将太原政事托付,却不知这张居寿才情比公如何?”
  “居翰居寿兄弟,皆是少习孔孟,熟读《九经》之人,更有一颗仁者之心。论忠心,论才干,俱在奴婢之上。”
  李克用一惊,继而耸肩笑道:“公此言差矣!且不说张居翰如何,就说张居寿,想那刘仁恭窃据幽州后,向官家邀节,大表忠心,官家方派遣了张居寿监军卢龙。但刘仁恭外表恭维,内心奸险,残暴不仁,比小人更小人。而张居寿却甘心为这个鹰鸷之辈用事,谈的上什么忠心?”
  “居寿上受天命,忠于职责,与奴婢忠心侍奉大王如出一辙。”
  这话没法反驳,李克用只能默许,但却又道:“然而刘仁恭窃我幽州,孤恨不能寝其皮食其肉。他有今日,纯属咎由自取,孤岂会发兵救他!依某看,这张居寿不见也罢。”
  张承业道:“奴婢以为,大王不妨与居寿一见,但观他用何言辞来说。倘若说得不妥,但将驳回便是,定叫刘仁恭无话可说!”
  李克用沉思片刻,道:“说的也是。”遂命牙兵传张居寿来见。
  张居寿入殿,向晋王用见别国礼,只一揖而拜。晋王不但不怪罪,反而离王座下阶,往迎如同故旧,慈颜笑道:“公与承业是兄弟,即是太原故友。今日兄弟复见,哪有再散的道理?某意刘仁恭奸险残暴,而公有大才,怎能事这等宵小?不若就事太原,岂不称妙?”
  张居寿未料晋王竟有留己之意,只好谢辞道:“奴婢系朝廷所派遣的卢龙监军,并不是他刘仁恭的吏员。职责所在,不敢擅离幽州,还请晋王恕罪!”
  晋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