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切安好-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法。如若他有半点不该有的心思,都要尽早的斩草除根,以觉后患。
康熙道:“清婉公主的刺绣和丹青,倒真是天下一绝了,朕很喜欢这两幅刺绣和这些画作,不知道公主愿不愿意割爱。”
安好毫不犹豫的道:“拙作能入圣眼,清婉甚是荣幸。”心里也不免嘀咕道,能不同意吗?与其说康熙是看上了自己的画作,不如说是看中了里面的武术招式。他现在对林成已有些忌惮了,要不把画有这些武术招式的画作留在他的手里,他肯定会把林成当成假想敌,到时候,要想能竖着出这宫门都是难事。
☆、第二十二章 交锋乾清宫2
康熙接着对林成道:“林成,那接下来就继续接受考核吧。这场考核中,朕会问你几个问题,来测测你的意念和心智。你可以不忙着回答,仔细想清楚了再回答,但朕也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思考。这样吧,每个问题,给你一刻钟的时间思考。你意下如何?”
林成:“还请圣上赐题。”,林成心里对古人的冠冕堂皇实在是不敢恭维,说是让自己仔细思考清楚了再回答,却又说只给一刻钟的思考时间,拜托,一刻钟能把问题仔细的思考清楚?林成在康熙限定思考时间为一刻钟的时候,就明白,康熙实际上是希望自己能立刻回答问题,思考的越久,康熙就越怀疑答案的真实性,到时候哪怕答案是康熙想要的,康熙也会找各种借口来否决。因为康熙会认为林成花的思考时间,是在想着如何来糊弄自己,而不是林成的心里话。那么康熙待会儿问的问题,只怕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对一些现象的看法。
林成不愧是侦察兵出身的猜的丝毫不差。
康熙:“那么第一个问题,林成你对“反清复明”是什么看法?”
林知府只觉的两眼发黑,就想晕过去了,这是什么问题,纯粹是找茬的问题。林成要是言语神态中敢对“反清复明”表现出半点同情或理解支持,下场都是不敢想象的。可要是表现出坚决反对和讨伐,估计一来康熙不信,二来要是这些反对和讨伐的话传出去,林成将会被许多汉族人所不耻,甚至有可能被那些“反清复明”的人士所仇视,将永无宁日。
与林知府相反的是安好和林成则松了口气。因为在现代的时候他们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
于是林成没有思考,康熙的问题刚问完就回答道:“启禀皇上,林成已思考这个问题很久了,心中也早已有了定论,所以不需要一刻钟的思考时间,可即刻回答圣上的问题。”
康熙有些诧异的道:“哦;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又是什么事触发你思考这个问题的?”
林成:“启禀皇上,臣在看史书时,见朝代更跌频繁,血雨腥风不断,就开始思考朝代跟跌的原因,自然也包括明朝的没落和清朝的建立,自然也就一并思考了反清复明的现象。”
康熙:“朕洗耳恭听。”
林成:“林成个人以为‘反清复明’难成气候。”
康熙:“哦,为什么?”
林成:“因为反清复明的那群人,地利,人和都不具备。就地利而言,目前反清复明人士没有占据一村一镇,更别说是战略城市和要塞。而皇上则掌控了包括台湾在内的所有国土。而人和。。。。。。”
林成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康熙打断了,康熙:“历史上刘邦起义的时候,不也没有一寸土地,最终还不是夺得了天下。”
林成:“的确,但刘邦和反清复明人士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秦二世元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首举义旗,反抗暴秦,全国影从,并在攻占陈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刘邦是在那样的背景下起义的,那时一方面由于天下农民起义众多,且有陈胜吴广那支起义队伍,分散了秦朝统治者几乎所有的注意力,刘邦的起义队伍才能有机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秦朝统治者秦二世昏庸无能,只知吃喝玩乐,荒淫无度,宦官当道,吏治**,傜赋繁重,民不聊生,百姓对秦朝痛恨不已,恨不得它立即灭亡,因此刘邦的起义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无论是物力,还是人力方面。而这群反清复明之徒,所处的时代是皇上您治理下的盛世河山,如今尽管葛尔丹还有一些不安定因素,但总体而言,还是天下升平。只要反清复明之徒稍有动作,皇上您就可以对它进行强有力的打击,甚至是摧毁,因此它很难发展壮大。此外,皇上您圣明睿智,绝不是秦二世,所能比的,您励精图治,官员们也基本能各司其职。天下百姓安乐。百姓并不在乎皇帝是谁?比起皇帝是谁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生活的安稳和富足。因此他们对可能打破他们生活安稳的反清复明人士,并没有什么好感,更不会去支持他们。”
康熙:“如果真和你所说的那样,那为什么反清复明的现象自我朝入主中原以来就从未平息过?”
林成:“我想以陛下的圣明睿智怕是早已发现这群反清复明之徒,多是前朝的达官贵人,或是他们的后代,因为他们过习惯了呼风唤雨的生活,一下子沦为平民,不甘心是在所难免的,于是想着富贵险中求,便想匡扶前朝,以凭借开国之功,再获得曾经的低位和尊荣,甚至更甚,前朝仅剩的血脉,即他们所立的‘朱三太子’,众所周知是个痴呆儿,如何能治理江山,恐怕他们只是想效仿曹操,打算借助前朝皇室后裔的名义,来获取更多的同情和支持,借以掩盖自己的狼子野心。倘若他们真的实现了反清复明,那么,呆在那皇位上的未必是现在的‘朱三太子’,就算是现在的‘朱三太子’坐在皇位上,也不过是个傀儡,恐怕真正的权力都握在那群反清复明之徒的手上,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真的是‘朱三太子’君临天下,恐怕天下就真的被他当儿戏了。天下苍生谁愿意被一个痴呆儿统治着?何况陛下你子嗣众多,却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就算万一清朝被他们颠覆了,您逃出去的儿孙也会把江山夺回来的,只是苦了这百姓,朝代更迭历来最无辜,最受害的都是百姓。他们正如蚂蚁那样被更迭的朝代潮流淹没。林成认为连我这个10岁的小孩都能想到的问题,何况天下其他有识之士呢?至于说那些贤人异士恐怕早已看透了其中的关键,所以陛下没发现反清复明里面有什么世外高人。综上所述,林成以为皇上只要继续励精图治,打理好江山,赐福于民,那么陛下的江山就会固若金汤。”
康熙:“你刚刚有提到说那群反清复明之徒,想借助前朝皇室的后裔名义,以获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那是不是说,这天下还有人对前朝有怀念留恋之情呢?”
林成:“与其说是对前朝有怀念留恋之情,倒不如说是对汉族人统治之下的朝代有怀念留恋之情。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出现的皇帝多是无心朝政之辈,要不就专注于木匠的工事,要不就沉迷于求仙炼丹。。。。。。以至于权力落入宦官手中,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天下苍生对明朝便不再有什么好感,更别提是怀念了。而不断有忠臣被害,尤其是东林党人被残酷杀害后,天下学子和能人异士,彻底对明朝失望,那时的农民起义不断,尤其是王嘉胤、高迎祥、张献忠和李自成各部齐起,成千上万的饥民参加农民军的行列。崇祯六年(1633)闯王高迎祥联络七十二营,众数十万。可见当时,明朝已民心尽失。要不然如若当时的明朝军民同心,皇上您的祖先也不可能攻入北京城,不是吗?因此可见对明朝怀有留恋之情的人很少,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但对汉族统治的天下怀有向往之情的人,在汉族学子和士族中应该大有人在。毕竟每个民族的人都会对本民族有所偏爱。因此至高无上的皇帝是那个民族的人,那个民族的人的地位就会比其他民族的高。皇上自从你们满族入关一来,不也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满族人的地位吗?如今满族人的地位远在汉族人之上。而汉族几千年以来,除了元朝时期外,一直都有着比其他民族更高的地位的,所以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怀念汉族皇帝统治的时期。只要皇上能像唐太宗那样,平等的对待天下的子民,使满汉一家,使汉族人不会有心理落差,感觉汉族皇帝和满族皇帝的统治之下自己的地位并没有什么变化,那么汉族学子和士族对以往朝代的怀念就会渐渐的弱化,甚至趋于无。”
康熙深深地看了林成许久,忽然开怀地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林成你果然名不虚传,小小年纪的既然可以将政局人情看的如此透彻。甚至于比朕看的还深。朕本来还要再考核你一些问题的,但现在朕觉得没必要了。你这段时间就多来朕这走动走动吧,朕很喜欢和你谈天说地。半个月后,你就带着清婉公主去周游吧。朕希望今后,你们去周游的途中能多给朕写写信,说说你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如此一来朕也知道你们平安,二来,朕想借你们的双眼看清民间的一切。清婉,你对朕承诺过的一切,朕可记得清清楚楚,朕希望你也同样记得清清楚楚。”
安好忙道:“清婉铭记对皇阿玛的承诺,还请皇阿玛放心。皇阿玛,半个月后,我和林成哥哥就可以在京城的附近城市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周游期了吗?”
康熙:“你们可自行安排周游路线,一个月的考核期就不用了,朕相信你和林成一定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来的。”
☆、第二十三章 周游准备
林成跟着林知府回到他们在京城下榻的客栈时,夜色已经拉开序幕了,爷孙俩都已经身心俱疲,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倒头就睡。
而安好就没那么好命了,尽管睡意一阵一阵的袭来,也不敢回去休息,见康熙谈兴正浓的,只好强打起精神来,陪帝王聊天。何况,康熙现在谈的话题,与自己和林成密切相关。
康熙:“清婉,虽然朕同意你和林成一起去周游,但绝不可能让你以大清公主的身份出去周游的,倘若让你以大清公主的身份出去周游一来会招致众臣的反对,从古至今就没有出现过公主婚前,不好好的呆在深宫里学习礼仪女红,而和未来的驸马周游世界的例子,这在礼法上是行不通的。再次就算众臣妥协了,但公主出巡必须要有一个说的过去的名义,而且,要以公主的仪仗出巡。朕实在想不出什么可以说的过去的名头,再说如若你真的以公主的仪仗出巡,一来劳民伤财,二来你和朕甚至于皇室都会受到诟病,三来也与你和林成此次出游的初衷想违背。”
安好:“劳皇阿玛操心了,清婉明白的,所以上次我也有说过,我不会以公主的名义周游的。”
康熙:“可尽管你不以公主的名义出巡,但宫里无端的少了一个公主,对外也要有个说法。朕想来想去除了装病休养外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了。所以从明天起你就开始装病吧。半个月后,朕再借太医之口对外声称清婉公主病情加重,需要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休养。先将你送至边远的山村,然后朕让林成到那找你,你们俩再从那儿出发吧。”
安好:“清婉不孝,让日理万机的皇阿玛,还要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操心清婉的琐事。清婉叩谢皇阿玛,愿皇阿玛万寿金安。”
康熙挥了挥手,用遮掩不住疲惫的声音道:“罢了,忙活了这一天,你也累了,回去歇着吧。”
安好:“清婉告退。皇阿玛也早些安寝。明儿个还要早朝呢?”
安好一直低头恭敬地告退,所以没有看见康熙那一向清冷锐利的目光,今晚却异乎寻常的疲倦,慈祥和流落出了不舍和无奈。一直目送着安好,直至安好小小的身影消失在了乾清宫的门口,康熙也没有收回视线。李德全看见康熙这幅摸样,在心底轻叹了口气。尽职地对康熙道:“万岁爷,夜深了。”
康熙似乎没听见李德全的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李德全道:“三年了,朕早已习惯了宫里有那个小丫头的生活,习惯了听清婉院的主管向朕汇报她的一举一动,习惯了看着她的画作,她的刺绣。尽管每每被她作品中的飘逸灵动的意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所感动,但始终没能放下对她的心防。如今卸下对她的心防,朕才恍然发觉原来在朕的内心深处,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把她当成了亲身女儿来怜爱和关怀,不自觉的想知道与她有关的一切,想看着她一步一步长大,只是朕以前一直以为对她的事格外上心,是因为把她当成十三十四阿哥的鞭子,想借用她的优秀来鞭笞十三十四阿哥奋发图强;同时也防备着她,因为朕打心底里认为三年前她会请求朕给她提供学习的条件,是因为她的生父教他读书识字,书读多了,心也就大了。朕这三年来一直防着她,会因为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心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当初朕还打算,只要,感觉到她的言行举止流露出野心的迹象,朕就让她消失在这世界,以绝后患。李德全,你说朕的疑心是不是太重了。”
李德全:“皇上,您是一国之君,身上担着天下苍生的幸福。自古治国要先齐家。皇上对清婉公主其实一直都喜爱的紧,要不然也不会因不忍其在其亲舅舅家受虐待而将她接进宫,并亲封其为清婉公主。只是皇上见清婉公主聪慧异常,且勤奋好学,担心她因懂得的多了,心变大了,将来有一天会成为另一个太平公主,乱了朝纲。皇上的良苦用心,天地为鉴。”
康熙:“只是这几年朕对那丫头的防心那样重,朕想凭借那丫头的聪慧,恐怕也早已感受到了。不知道她心里是否有怨恨朕?将来出了这宫会不会把朕当成父亲那样的,时常给朕写封信,报报平安?”
李德全:“皇上多虑了,凭借清婉公主的聪慧善良,会理解陛下的苦心的。”
康熙:“但愿如此吧。李德全,清婉公主那边的事安排好了吗?”
李德全:“皇上放心,已经安排妥当了,明天当皇上您留下一些重臣在乾清宫与您闲聊时,清婉院的主管,会进来向你禀报清婉公主生了重病的消息。然后,胡太医去清婉院回来后,会当着重臣的面禀报皇上,清婉公主在为其生身父母守孝期间,忧思过度,以至于郁结于心,玉体违和,需到一山清水秀之地,沾染天地的灵气,且在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