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暴君-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一出,黄承彦只觉得心里咯噔一下,一股热血直冲脑门,嘴上哆嗦了两下想说什么,最后硬生生被自己忍了下去,然后起身来到殿中,恭恭敬敬对刘轩施礼:“陛下如此器重,微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望!”
如今随着朝廷军马大败黄巾贼,剿灭了贼军并且杀死了贼首南华,朝廷的威望有所恢复,同时对于朝堂上的变化,各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尚书,在以前虽然是朝中重臣,但和现在的尚书绝对不能比。
自新帝登基,设六部并以尚书主事后,尚书的地位比以往提高了几个等级,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已经超过了九卿,位列三公之下。
并且尚书成为了朝堂上真正掌握着实权的部门,与日渐被边缘化的九卿成为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天下人都知道,朝堂上最有前途的就是六部,而九卿已经不再如当初那般引人注目了。
黄承彦从荆州出发的时候,未尝没想过入朝仕官,那时候他也希望自己能够进六部,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当今天子居然这么大方,一开口就许了工部尚书。
若不是他年岁不小经历了许多事情,自身涵养功夫也不俗的话,可能这一惊之下就得失态。好在他忍住了,并且自觉表现的还算得体。
可既便如此,坐回去后也觉得自己如在梦中,整个身子都轻飘飘的。
“如今卿既然担任工部尚书,以后就得住在京中,最好尽快将家眷也接到长安,也好早些安定下来。”
黄承彦听到这句话,突然一阵疑惑,瞧了刘轩几眼,随即似乎明白了什么。不过想到这点后,他的脸色变得更加苦涩,欲言又止了好一阵后,这才说了句:“这……陛下是否从哪里听闻过微臣有一女?”
“是略有耳闻!”
刘轩不晓得怎么问这事,但对此他倒是没有半点隐瞒,直接点头应了下来。至于从哪里听到的,他就不会多说了。
黄承彦倒是也没问,反而道:“这……也许陛下听闻的传言有些谬误……”
“嗯?什么意思?”
黄承彦斟酌了下,似乎是在寻思应该怎么说比较合适,顿了顿才继续道:“微臣却是有一女,只是相貌并不漂亮,甚至就连小名都是阿丑……”
只是一想起自家女儿这个小名的由来,黄承彦就觉得阵阵头疼,偏生他又无可奈何。
“嗯?”刘轩愣了下,纳闷黄承彦和自己说这个干什么?瞧了瞧这老头那尴尬又有些焦急的脸色,这才恍然。
“感情这老头以为我听了什么传言,以为他有个女儿长得甚是好看,想要纳为妃子!偏生自家女儿模样又不怎么样,怕惹来一个欺君之罪什么的,这才急着和我解释!”
刘轩的猜测还真没错,黄承彦这时候脑袋里还纳闷是什么人说这样一个传言给天子知晓,莫非是想要暗中害自己?同时希望天子莫要因此事动怒。
既然想明白了怎么回事,刘轩自然就知道应该如何应答了,好生安抚了一阵,不过他倒是没有直说:“我对你女儿没兴趣什么的!”而是说了句:“只是听闻黄尚书有一女甚奇,自小聪明伶俐通宵诸事,尤为擅长机关之道,所以感到好奇罢了!”
“原来是这样!”
黄承彦暗中出了一口气,若是这样的传言倒是没什么了,实际上在荆州还真就有类似的传说。
没办法,他那女儿完全不像别人家的女孩,打小就和男孩一样调皮的很,这几年闯的祸可不少,让自己头疼万分——这样的女孩儿,以后如何嫁的出去?
好在女儿脑子聪明,自己教的东西一教就会,甚至还能举一反三,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只可惜,不是个儿子,否则以后必然是出将入相的顶尖人物。
不过,有个好头脑也能学来一身好才学,以后也许可以找个看重学识的年轻人?加上自己黄家也算有些地位,总不至于让女儿嫁不出去就是了。但是攀上皇帝?他还真不敢想……就自己女儿那性子,要真进了皇宫,不得把整个皇城给掀过来?
同时,自家女儿那模样……估计天子也看不上眼。
“好好一丫头,整日弄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把自己弄成那个模样……唉……”
暗中叹了口气,黄承彦将这些事情丢一旁不提,只是他没想到自己这一番表情都落在了刘轩眼里,倒是让刘轩对那黄月英更加好奇了。
“这丫头似乎让做爹的万分头疼,也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想了想,突然冒出个念头:“这黄月英不会真是个穿的吧?”
第106章几年下来的成果
第106章几年下来的成果
究竟如何,还得等真的见到了才能确定,眼下刘轩也只是在心理面嘀咕两句,然后就将这事情丢到了一边。
就算真是穿的又能怎样?和刘轩这个‘穿’了两次的比起来,实在是弱爆了!
封黄承彦为工部尚书的诏书在第二天就下达,因为黄承彦也是荆襄名士,在士人当中也极有声望,征辟其入朝为官倒也属于正常,唯一让众人有点犯嘀咕的就是这黄承彦一入朝就是一部尚书,这起步会不会太高了?
刘轩对此也没说什么废话,直接就将工部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对满朝文武说了句:“谁有自信能将这些事情全部做好,那朕便可以让他当那工部尚书!”
众人见了天子列举的这些事情,都不禁感到一阵头大。
如果只是一般的政事,朝廷中这些人任何一个都敢站出来一定将这些事情做的妥妥当当,可偏偏天子列举出来的这些都是一堆技术上的事情。
其中就包括:将兵器作坊进行整合,设立朝廷专用军械司,专司负责武器的制造和维护——其实汉朝原本就有类似的部门存在,但是规模并不大,尤其是碰到大战的时候还需要大征辟民间铁匠。
这些人的手艺参差不齐就不说了,这效率也让刘轩极为不满意。
尤其是随着禁军不断的扩编,对军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长安周边的铁匠整天忙的团团转却依旧无法满足朝廷的需求。
为此,刘轩准备对军械后勤等进行全面改革,而要做好这些事情,他需要一个真正懂得相关技术的人,从专业方面提出各种改进方式,而不是只能站在一旁干瞪眼,然后靠不停的征辟更多的铁匠来完成工作量的普通文人。
除了军械,还有一大堆工作,这些工作让众人看的一头雾水,只有刘轩最亲信的几个人明白,天子这是准备在普通军队中大肆推行修真技术了。
在用了数年的时间,利用荀彧以及荀攸两个直接掌管官吏和民众的尚书将修真应用到民生上去之后,天子终于开始重新将注意力放在了军事方面。
而且与以前不同的是,曾经天子只是重点培养几支精锐部队,如今则是真正的要普及到全军去,只要取得些许成果,那天下平靖之日几乎就在眼前。
由此也可以得知,天子是准备让普通人也开始知晓玄功妙法的存在了,荀彧完全可以猜测的到,当朝堂中许多大臣发现自己熟悉的世界在一眨眼的光景里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后,会显得多么的手足无措。
他们曾经骄傲的知识、能力,在一个崭新的环境中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这一点就算是荀彧也难以判断的出来,何况是那些人?
总之,这个世界要变样了!
的确要变样了,刘轩觉得自己积攒资本已经积攒的差不多了,也许朝堂上许多重臣还不清楚,实际上许多朝廷外派的官吏都已经接触到了最基础的修炼法诀。
这些人平时很难入朝廷上这些大臣的眼,他们在各地做的也是最不起眼的工作,而就是这一批人,在一年又一年中改变了大汉朝最最基础的地方。
粮食一年又一年的丰收使得老百姓再也不用为吃饭而感到担心。
水草肥美使得战马以及畜牧业大肆发展的同时,也有利的保护了土地使得这片土地不会出现戈壁化甚至沙漠化,进而导致黄河的情况变得越发恶劣从而一次又一次的决堤、改道,使得中原地区百姓屡受其害。
在刘轩登基了这些年之后,不但风调雨顺,就连时不时都要出来闹腾一番的黄河都老实了下来,普通百姓会说是老天庇佑,而那些基层的官吏却知道,这些事情都在当今天子的计划当中。
也许刘轩唯一没有进行大范围改革的就是冶炼技术,一旦冶炼技术也进行对应的改革,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彻底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而现在,刘轩做的就是这件事!
黄承彦成为工部尚书让刘轩找到了合适的施行人,就和当初他选择让荀彧主管吏部,然后自上而下的开始掌控官吏,从最底层官吏开始替换掉符合自己要求的人。
所以别看中层官吏依旧是旧人,高层中也有很多老臣,但实际上刘轩现在已经真正的掌控了自己的领地,所以他可以肆无忌惮的杀掉了孔融,而不怕自己手下那些真正在做事情的官吏因为不满而离去,使得政务全面荒废。
他用荀攸做户部尚书,从基本上解决了普通百姓和自己作对的可能。毕竟这年代的百姓要求并不高,能吃饱能穿暖就会对统治者感恩戴德。
何况刘轩给予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甚至还在努力帮他们住的更好更舒服,吃穿用度上也再不停的提高水平,甚至还开始兴办学校进行‘义务教育’,这些事情都是老百姓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导致了消息传出去之后,普通百姓根本就不相信是真的,而许多士子和家族也都只当是一个笑话。
可以预见,等到这教育一事真的开始施行之后,估计许多穷苦百姓都会立刻在家里供上一个牌位,保佑当今天子长命百岁——实际上现在在家供着当今天子的也不少。
这种情况下,刘轩想做什么,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也就是说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可以开始将胸中那些设想一步步的实施出来。
按照他的预计,等到黄承彦回来之后,炼器司立刻就要将一部分成手分派到工部当中去,黄承彦也必须在荀彧的帮助下开始接受相关的修炼知识,然后一边修行一边将那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崭新的,以修真技术为基础的新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了军械的制造和维护,以及一些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大量制造。
而炼器司将会逐渐改变自己的职责,从目前最主要的特殊装备供应部门转变为一个内部的科研部门,专门负责研究和制造一些东西——具体是什么,则看炼器司中的这些人能够想到什么了。
刘轩只会在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要求,并不会在具体研究上指手画脚。
当然,像动力源之类的重要技术,他不会藏私的,因为这种东西将是以后汉王朝走上高等修真文明的基础,若是那群家伙研究偏了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那么刘轩脑袋里的存货就将成为一堆废纸,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换句话说,刘轩只会控制一个主线,而这条主干上会长出什么样的叶子以及结出什么样的果子,那就要看那群人会研究出个什么来。
处理完了这件事情之后,朝廷在随后的日子里陷入了一段平静当中,这种平静不仅仅是因为朝廷这边已经确定了今年要做的事情,并且全力为明年可能爆发的河北大战而进行最后的准备——包括粮草的囤积以及军械的制造。
同时,还有随着当今天子一个个新奇的命令下达,朝堂中许多老臣都有点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的原因。
羽林骑进行整编,在一次训练之后天子突然提出制造一种便于挟带的压缩军粮,这个任务直接交给了荀攸以及新上任的工部尚书黄承彦。
朝廷大臣对于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半点头绪,所以只能看着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时不时凑到一起商讨事情,他们却半点口也插不上。
天子要曹操拿出一份关于与袁绍大战的详细作战计划来,为此兵部尚书刘晔以及兵部右侍郎郭嘉都将参与到作战计划的制订当中——这些纯粹的军事,朝廷那些老臣依旧插不上口。
并非是老臣们完全不通兵事,而是他们已经对目前朝廷军队的战力丝毫没有了解,他们只能按照十年前朝廷的军队战力进行推演……结果?他们的诸多建议直接就被曹操给无视掉了。
而对于曹操提出的快速渡河,然后多路齐进的‘冒险’战略众多老臣也是持反对意见,可偏偏天子同意,加上天子早就明确提出‘文武分家’的概念,也许三公和太傅还有插口的余地,而其它非军事方面的臣子说的太多,反而会被天子叱责——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也就是说,随着刘轩开始将自己的想法一一施行,朝中那些老臣渐渐就失去了原本拥有的话语权,尤其是随着诸多准备工作踏上正轨,朝中大半人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可有可无的闲人。
这种情况,让以王允为首的老臣们既吃惊又无奈,加上这种情况来的太过突然,突然到他们以前竟然半点也没有察觉到异常,他们甚至想不明白天子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成了边缘人之后,王允在左思右想之后,终于在入秋的第三天,向天子提出回家养老的想法。
刘轩听了,顺势就点头同意了王允的请求,同时也没有收回王允在升为太傅后新被赐予的府邸,而是直接送给了王允成为了这位前太傅的私产。
“反正这老家伙死了后还能收回来……”
p。s:临时出去了趟,没想到回来的这么晚,实在不好意思再请假,哪怕熬夜也得更新。
第107章将领选择
第107章将领选择
一年不到,连续两任太傅都上表请辞,这也算一件稀罕事了。
对于朝廷内的大大小小官员们来说,这件事情虽然有些稀奇,却不值得惊讶,而对于朝廷治下的百姓们来说,谁当太傅对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而对于一些怎么瞧刘轩怎么不顺眼的士人来说,无非就是又多了一件可以攻击当今天子昏聩的事件罢了,他们依旧只能在坊间胡言乱语,难以真正的对朝廷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同时,朝廷内部对于王允的离去也是反应不一,天子一派的臣子们自然不在乎,本来王允与他们就不是同路人,如今他自己能够主动离去,倒是省却了不少麻烦。
对于一些以王允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