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朱明画卷 >

第139部分

朱明画卷-第139部分

小说: 朱明画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危,答应放熙儿三兄弟回北平。

面对这样的喜讯,仪华几乎不敢相信,就捧着朱棣的汤药傻傻地愣在那里。

怔愣中,仪华兀自陷入这半年来的辛酸回忆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不知道一室的侍人何时退下了,也不知道立于纱慢后复命的长史葛诚何时离开了,更不知道披散着头发的朱棣何时站在了她的面前。

望着双目微红、目中一片清明之色的朱棣,仪华神思一阵恍惚,喃喃道:“王爷……”多久了,自王府侍卫受了出师塞外的皇命,她有多久不曾看过朱棣眼神清明的时候,是一两个月了吧……

“阿姝,我们的孩子终于要回来了。”犹是神思不属时,朱棣喉头滚动,语声似有颤抖地说着。

这一刻,朱棣隐含颤抖的声音,述说出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思念与担忧。

这一刻,朱棣微微发红的双目,流露出了一个丈夫对妻子愧疚与感激。

看着眼前的朱棣,仪华却意外地退后数步,直至背脊抵上垂挂纱慢的月亮门雕花门框,她才猝然僵立住。

“哐啷”一声,在她僵住的一瞬,手上的药碗滑落,下一瞬这粉碎在地的声音,似惊醒了仪华,她抬起头,望着朱棣,怔怔流泪。

那一次朱棣吐血,在道衍似是而非的话语里,她坚定了朱棣无事的信念。以至后面的日子,朱棣有时清醒有时迷糊,她也告诉自己这是因为作为朝廷眼线被派入北平掌军政大权的张昂、谢贵他们。

在如此坚信下,年节时朱棣病情奇迹好转,再至二月二(农历)他至北平城外为王府侍卫送行……这中诸事,都让她更确信棣没有疯怔。

然而就在王府侍卫被调住塞外没几天,发生了一件她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的事:朱棣跑出王府,在大街上发疯!

怎么会跑到街上发疯?朱棣不是装疯吗?

她不相信,即使源源不断地消息传回府中,有说朱棣在大街上狂吼乱叫、有说朱棣去饭馆抢别人的酒饭食饮、有说他抢小孩子的零嘴……等,她全不相信。

可事实却令她不得不信。

那个还在飘着雪得下午,得到终于找到朱棣的回禀,她匆忙赶去,在一条昏暗的小巷子里,她看到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幕一一朱棣夺了一名乞丐的窝所,一身狼狈地蜷缩在巷道壁角,一手里捧着一只乌黑缺了口的瓷碗,一手抓着碗里的残羹剩饭往口里放。

心高气傲的朱棣,居然抢乞丐的食物?!这真的是没有疯吗?!

那时的她不知道,反是她疯了一样扑到朱棣的身边,一把打碎朱棣手中的破碗,不顾朱棣一身污渍,不顾朱棣愤怒推拒,她死死地抱住朱棣,直至他不再捡地上的食物,不再抗拒她的接触,回抱着她说了一句“阿姝,我困了”,靠着她像小孩子般睡了。

听着熟悉的呢喃轻唤,看着身旁朱棣的睡脸,她迷茫的心忽而又坚定了。

然后在接下来的日子,也许是上苍垂帘,朱棣未在像那日疯怔,只待在他的寝宫不肯出来一步。

可直到今时今日,才知道这一切地一切真是朱棣计谋,她说不出心里是何种滋味,是朱棣无病的喜悦?还是对朱棣欺瞒的怨怪?仰或是其他?她不知道,真不知道,只是落泪,定定地望着朱棣止也止不住地落泪。

看着仪华已哭得红肿的眼睛,沉默良久,朱棣几步走到仪华跟前,紧紧抱住仪华纤细而颤抖的身子,哽着嗓子沙哑地说“阿姝,让你受委屈了。”

沉缓的声音,这样饱舍复杂情感的语调,也这样简单的话语,却像一根根雪亮的银针,刺激着仪华,今她不受控制地发起狠,拼命地拍打着朱棣坚硬的胸膛,带着发泄这大半年诉也诉不尽的担惊害怕,嘶声力竭地哭喊着。

而朱棣也不动,就拥着也仪华,任她哭喊与拍打。

这样拼尽全身力气的哭喊,仪华很快地没了力气,只有靠着朱棣的胸膛站着,渐渐平静了下来。

“够了吗?若还不够,王妃尽管打,本王绝不动一下。只是本王皮粗肉厚,没得让王妃亲自打,不如寻个黄道吉日本王给王妃绕着北平城来个 ‘负荆请罪’,可好?”沉寂不久的屋室内.响起了朱棣略带调侃的声音。哭得一脸泛红的仪华,听得朱棣这时还这般说话,气得满脸通红,鼓足了最后地一点儿力气,狠狠推开朱棣,大气道:“谁要你负荆请罪?还绕北平城?你就不知道外面是怎么传你的?”

朱棣不以为意,反而脸上带着明显地笑意: “爱惜本王名声,就不让本王负荆请罪。本王得妻如此,真乃夫复何求了。”

今日一连串事接踵而至,仪华一时神思迷糊,听着朱棣的话也不多想,只是又羞又气,指着朱棣 “你”了半天,急红了脸憋出一话:“都‘兵临城下’了,还有心思开这等玩笑!”

“傻丫头……”见仪华一扫郁色,朱棣敛去脸色嬉笑,伸臂温柔地拥过仪华道,如叙平常地说: “我知道你气什么,可王府外面前是朝廷得人马,王府里面也不知道有多少眼线,全放在你我身上,所以连你也一并瞒过去了。

上月的事,我也知你是吓住了,但当时我接到密报,皇上有意放了他们三兄弟,可朝中有人阻拦,为了他们早日回北平,我也是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听着朱棣三言两语说起这几月的事,让人几乎有种错觉,他们根本没陷入生死存亡的关头,他话中的“不得已”不过是最危言耸听的字眼。

而她却清清楚楚地知道,燕王府已经被逼入了绝境,北平军政大权被架空,王府的将领、兵马被调走,府外又有朝廷兵马虎视耽耽。这样的境况下,朱棣装疯的确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只为让远在千里的熙儿三兄弟早日回来,也为了危在旦夕的燕王府赢取多一些的时间。

可是也因为这些,才让威名赫赫的燕王,成为了今天下人耻笑的傻子!

对,是傻子,一个抢老人小孩以及乞儿食物的傻子!

第二百五十七章 密函

思绪到此,纵使心中痛惜朱棣隐忍承受的一切,却更不愿再提那日他装疯受辱之事。

仪华伸手揩干泪痕,仰起头,强忍回心底的酸涩,敛重就轻低声一笑:“都是半老徐娘的年岁,王爷再唤臣妾‘傻丫头’,不是让臣妾徒惹他人笑话!也不嫌臊人得慌!”

“我差不多长你一个轮数,叫你一声傻丫头有何不对?”见仪华终有了笑脸,朱棣心有感触,再看着那张已逾三十依如往昔的容颜,不禁又伸手拦过她轻拥在怀:“就是以后我们白发苍苍了,你也是我的傻丫头。”

“白发苍苍……”仪华顺从地伏在朱棣胸前,一时心里无以名状:“我们会一起到老?!”

似陈诉似不确定的语气,听得朱棣浓眉一竖,口气生硬道:“你不愿意?”

仪华抬头,一下望进朱棣带着一丝不悦的目中,暂抛心中顾忌莞尔一笑:“这次的事没那么容易算了,不用您后面几十年来赔偿,臣妾就是死缠烂打也不善罢甘休!”

“你还能死缠烂打?好,本王就等着王妃是怎么死缠烂打。”朱棣朗声大笑,深邃的目中满是调侃之色。

仪华对上那戏谑得目光,瞬间又羞又恼,无计可施下对着朱棣腰间用力一掐,听到上方笑声消失,她神色得意抬头,还未说出一字半句,也不知哪里惹得朱棣心下开怀,只听得他一阵陡然大笑。

阔别了半年的笑声,似有它独特的力量,仪华不觉深受感染,也不再作矜持,深深埋入他怀中,亦悦然而笑。

一时间,室内笑声晏晏,红漆漏雕槅门上映出一对相拥剪影。

笑声过后,静静相拥,谁也不愿打断这难得的静谧午后。

良久以后,有风跃入,身后青灰色的纱幔随风而动。

朱禄缓缓松开拥着的手,抬手捋了捋仪华鬓间的发丝,深深地看入仪华的眼里。

仪华心头一颤,只觉那双深刻心底的眼睛,在这一刻仿若深海巨浪,将她无反抗之力的汹涌卷

“王爷……”仪华下意识地抵住朱禄胸膛,略带抗拒的蹙眉唤道。

朱棣笑了笑,目光不变地凝视仪华,低声询问:“阿姝,等他们兄弟三人一回来,我就让你成为北平真正的女主人,可好?”

仪华大惊失色,眼睛错愕地望着朱棣,几乎怀疑是她听错——多少年了,自太子病逝、朱允炆立为皇太孙的这四年的时间,他第一次这样挑明心中的想法。即使从洪武二十八年返回北平后,他全然不避讳她暗中招兵买马、打造兵器,做出这样昭然若揭的觉动,却从没半有对任何人说过半句不臣之话!

“你没有听错。”将近二十年的相处,朱棣一眼看出仪华所想,他勾起嘴角噙着笑,神情闲适地复又问道:“怎么了?不相信本王能将北平捧到你面前?还是王妃想要做这天下的女主人——”

“王爷!”他话音未尽,仪华厉声喝断,又缓

了缓语气,咬唇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低声斥道:“都什么时候了,您还开这种玩笑!”

“没开玩笑。”冷肃的声音落,朱棣脸上笑意顿消,忽而眼中满布戾气道:“建文帝已经控制了北平,又调走本王培养了十几年的亲兵护卫,下一步就是要取燕王府!难道本王就坐以待毙,等着他派人来抓?”

仪华听得怔忪,眼见朱棣口口声声称呼朱允炆“建文帝”,再难平静听下去,急忙截住他的话道:“现在里里外外都是朝廷的人,而整个燕王府就只有九百人!如何与他们对抗?”说着越发不赞成,又斩钉截铁强调道:“不行!炽儿他们才从走出危 3ǔωω。cōm险,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又涉险!这事还需从长计议,至少等入冬王府兵马从塞外回来才行。”

“等他们回来?”朱棣嗤笑出声,低头一瞬不瞬地看着仪华,冷冷道:“只怕你我能等,金銮殿上的人等不了!”

的确,他们能等,朝廷却等不了。

以朝廷现在一步步削减朱棣的势力、恐怕不到今年中秋燕王府就会遭灭顶之灾。

但是,不到万不得已地一步,她真不愿意他和孩子们涉险。

再说皇上如今不是同意放熙儿他们回来了吗?她相信那个曾经彬彬有礼的文弱少年,不会对他的亲叔父堂兄妹痛下杀手。

可是看着朱棣不带一丝感情的眼睛,仪华想起了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想起了历史上太多太多为了权力至亲相残的事实,她张了张嘴,竟无法发出一点声音来辩驳说服朱棣。

她撇开眼,狼狈地避开朱棣的目光,脚步慌乱地离开他的寝殿。

这一天,他们一言不和,相避不见。

这天,他们仿佛一切从未发生过,朱棣依旧时好时坏的疯癫着,仪华也依然寸步不离的守着他。

这样一过又是数日,仪华服侍朱棣午睡下,欲抽身回宫看一看午睡的女儿与宁儿。

挥手拂退左右,只带着盼夏随行回宫。

方踏出寝宫大门,就见李进忠一脸焦急地赶来。

仪华着着心沉了沉,面上却不显,只一贯温声问道:“什么事?”

李进忠忙四周望了望,上前一步附耳悄言道:“余夫人跪在王府后门外,求王妃准她见一见宁儿小姐。门外的侍卫见见余夫人是王妃的远房亲戚,也不敢阻拦,所以她现在还跪在外面。”

听罢,心中微微不悦,当初送余函走时,是对余函大至说请楚了,怎么会……而且这也像余函会做出的举动,再说徐宅总管陈伯也不会这样放余函出来……如此略一思索,仪华展眉吩咐道:“带她进府见我。”说完,转身回宫。

一时内堂侍人相继退下,独留仪华端坐横木炕的仪华与低头侍立一旁的余函。

“民妇叩见王妃。”一等侍人离开,余函立马走上前跪地伏首。

看着下方身形消瘦孱弱的余函,仪华心下不忍,想起她们相处的两年光景,不由至心底怅然叹道:“不过半年而巳,你我竟变得这般陌生,终归是我愧对你。罢了,不说这些了,你且起来说发生了什么事?”

余函听着仪华感到的话语,也不由自主想起在王府的两年,一时心中滋味莫名,正欲潜然泪下之际,经仪华话一提醒,立刻强打起精神道:“两日前陈总管幼子陈贵从京师来此,带来了三公子写于王妃的密信,可是陈贵带了话说王府四处大门分别有人暗中监视,恐冒然来访引起那些人怀疑,所以才有民妇来送信。”说时余函从怀中掏出信函,双手奉上。

仪华接过信函,不及与余函多言,连忙拆开信封阅览。

短短百字信函,片刻阅完,仅仅其中一条信息,却已让她心跌谷底。

徐增寿凭借出身名门的优势,如今也是颇得建文帝侍重的臣子,关于朝廷的动向他知之甚详——建文帝同意放熙儿三兄弟归北平,众臣极为不满,称之为纵虎归山、少了挟制朱棣的有力人质——他心中隐隐不妥,留意长兄与朝臣动向,探得徐辉祖将联合方孝儒、黄子澄等人欲再向建文帝进言.势必要再次扣留熙儿三兄弟!

“王妃,您还好吗?”见仪华看完信脸色苍白若纸,担心之下,余函关切问道。

蕴合浓浓关切的声音,打断仪华的惊怒恐忧,她深呼一口气,将目光从“弟恐事情有变,望长姐早做打算”一行字上移开,霍地起身道:“我没事,你不用担心。一会等你见过宁儿,我就让人送你回去。”说过,也不等余函回应,即刻脚步匆匆离开。

方走至门口,只听“咚”地一声,却是余函跪在地上,声泪俱下道:“王妃,如今王府有危 3ǔωω。cōm险,民妇虽然只是一介妇孺,但恳求王妃准许臣妾留下。”“咚”再一声,重重地磕头往下。

这一声响,好似并未落在冰冷的地上,而是落在仪华的心头。

现如今燕王府的处境,不可能放朱能父女离开,就是朝廷也不可能放过作为亲信的朱能。是以,燕王府的生四,便是朱能父女的生死。而作为一个女人面对危 3ǔωω。cōm险时,她要得不是苟且偷安,是与她的男人她的孩子共存亡!

感同身受与余函的一切想法,仪华闭了闭眼,稳住心下被触动的情猪,头也不回道:“若你执意留下,那就留下吧!”

一句话落,仪华撩帘而出,远远地似还能听见余函喜悦的哭声。

她耳边不停的响着余函的哭声,眼前也不停的晃着徐增寿的字迹,他传给她的每一个信息:熙儿三兄弟回府有变“…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