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清朝欢迎你 >

第31部分

清朝欢迎你-第31部分

小说: 清朝欢迎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吩咐了翡翠准备酒菜后,李伊水让小丫鬟到各房送请帖,不一会儿小丫鬟回来回复,大少爷已经出门了,三少爷在苏先生那里习字,不过来了,四少爷嫌外面太冷,也不去只有两个姐姐答应换上衣服就过去。

李伊水想到李卫的事情,这些日子虽然纳喇家不允许纳喇素琴和李卫来往,但是对于他们通过小月私下传递信件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于他们有没有私下见面过,这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虽然发出了五份请帖,但有两个人来参加,李伊水已经满意了。

李伊水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收拾妥当后,踏雪来到后花园中。

到了小亭中,翡翠已经将饭菜摆放在石桌上,红枣炖排骨、油焖茄子、回锅萝卜、姜丝爆羊肉还有一道竹笋炖鸡汤。旁边还有一个小火炉温着酒,酒当然是度数很低的甜酒。

李伊水见李汶水和李沉水穿着一样的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正围着桌子坐着说笑,便快步上前。

李伊水先看看桌上的饭菜,毕竟是她请客,招待不周就不好看了,见桌上摆着的四道菜都是适合冬日进补的,汤也是双胞胎爱喝的竹笋炖鸡汤,便松了口气。

李伊水一路走来,感受冰天雪地的寒冷,就决定先吃饭,等吃的饱饱的暖暖的再赏雪景,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支持。

吃完饭,三人身上都暖和了,就将斗篷脱掉,跑出亭子玩起雪来。

看着这般美丽的雪景,李沉水吟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李伊水不由感慨,附和了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且不说李伊水小姐妹在花园里玩得高兴,正房的张氏已经开始准备年礼了。

马上进入腊月,徐州城里的亲朋好友还好说,住的远的亲戚现在打点年礼,才能赶在小年前送到的。

除了按照往年的例往江宁送去的外,张氏又准备了一份送给一名姓胡的山西客商。这位胡老板就是开始和李卫合作的山西供货商,张氏觉得跟他搞好关系对儿子会很有帮助的,就托漕运送了一份年礼过去。

等进入腊月,就有年礼陆陆续续的送到了李府,包括胡客商的。张氏命令管家都登记在册,又从其中挑选出一些精美雅致的或者自己收起来,为儿子女儿准备婚嫁只用,或者直接改换一下礼包送给其他的人家。

这般忙着,张氏忽然想到是否要给纳喇家送去一份。思量了一下,难以定夺,决定等晚上儿子回来跟他商量。

李卫听了母亲的话,自然是一百个愿意,只是他与素琴的关系毕竟没有挑明,这般冒冒失失的送礼过去,会不会更让纳喇家轻看他。

对于儿子的话,张氏考虑后决定给纳喇家送一份不轻不重的年礼,既表示了李家求亲的诚意,又避免纳喇家觉得李卫攀附权贵。

那这份年礼就要好好琢磨了,金织坊的料子要准备一些,最上乘的自是不用,中上等的刚好是纳喇家这样的人家平时穿的,所需也是最大的。

“各色缎十二匹、丝绸十二匹。”写到礼单上后,张氏停下笔,想到儿子管理的五芳斋,就让管家从来各种干果十二盒,附带李伊水发明的夹子,送给纳喇太太和小姐品尝。

想到自己给纳喇家送礼完全是因为纳喇素琴,自然要将她突出出来,又在库房里寻找了两件女孩子把玩佩戴的玲珑玉,一并包起来,放在礼盒里。并在礼单里特意注明是送给纳喇素琴的,这样即使纳喇老爷不想收李家的年礼,也没有法子阻止纳喇素琴接受指明送给她的东西。

写好礼单,张氏松了口气,剩下的就是安排妥当的人去纳喇家送礼了。

第二天早晨,李伊水和李汶水、李沉水姐妹来张氏房间里请安,见不停的有媳妇婆子来回事,请了安后就退出来,准备到李伊水房间里练习刺绣,这时一个婆子来回:“大姑奶奶家派人来送年礼,小菊还在外面等着见太太,好像有话要说。”

小菊就是李惠水的陪嫁丫鬟,退到外厅的李伊水一听,拉了一下李汶水的一角,姐妹三个停下脚步在外厅听大姐家有什么消息。

然而小菊回报给张氏的消息却不是什么好消息——林至磊纳妾了。

原来林至磊虽然怜惜妻子,曾经拒绝过媒婆为他说的二房,却在一次醉酒后拉着一个小丫鬟小琳上了床,李惠水原本没有在意,哪知几天前却得知那个小琳怀孕了,林至磊便将那个小琳开脸做了通房。

这是林家的家事,张氏也没有资格去管,只有安慰了小菊几句,让她回去好好劝劝李惠水,又打法小菊去李姨娘房里请安了。

李伊水和李汶水李沉水在外间听了听,就悄悄的拉着手退了出去。

三姐妹一路无话可说,一直走到李伊水的房间里。

李伊水让翡翠准备泡茶,自己歪在榻上一言不发。

虽然早就知道在古代男人通常是三妻四妾的,就连自己的父亲都有好几个小妾,但李伊水毕竟受了二十多年的男女平等的教育,自然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在爱情上专一,但是,难道自己希望的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么难?

李伊水疑惑了。

想到初次见到林至磊的情景,那年正月初六,李惠水回娘家,在马车上大腹便便的,林至磊小心翼翼的将李惠水扶下马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的温馨与体贴还让她羡慕,可眼下——

“我最羡慕的是房玄龄的夫人,”一旁的李沉水也若有所思的说。

这是哪儿跟哪儿。

李沉水见姐姐和妹妹一脸疑惑,就开口说了几天前看到的一个故事。

这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吃醋”的故事。

这位因吃醋而闻名青史的房玄龄夫人,年轻时曾对病重的丈夫发誓不事二夫,并以剪子刺瞎了一只眼表明心志;后来房玄龄仕途亨通,成了唐太宗的爱相;唐太宗欲赐美女给他为妾,房玄龄却坚决不受,而以真心回报发妻。

听了这个故事,连一向活泼的李汶水也缄默不语了。

“也许我们会找到一个专一对我们的人的。”李伊水用不肯定的语气说,连她自己都没有把握。

送走了两个姐姐后,李伊水躺在榻上,脑海里却想起了纳兰性德的词: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照例喊一声:求收藏、推荐啦——

正文 第五十三章 南巡

新年的热闹劲还没有过去,就从京城里传来万岁爷要下江南巡视民情的消息,整个江南一下子兴奋起来了。转 载自 我 看書 齋

到正月底,皇上銮驾的行程已经定下来了,是视察通州河堤,行程就是在江宁城和通州地区一带。

由于皇上不来徐州城,徐州的官员们早早的赶到江宁恭候圣驾。徐州城虽然不用准备迎接圣驾,但徐州城的官员害怕皇帝会搞突然袭击,仍派人通知徐州各个商铺张灯结彩,并派衙役驱赶城中的乞丐,保证市面的整洁繁华。

幸亏新年刚过不久,一应喜庆的东西大多数人家还没有来得及扔掉,自然再次翻出来挂在屋檐上,让它们发挥余热,寿命延长了一个多月。

相比于徐州城的敷衍,江宁城却不能这样行事,不但整个街面焕然一新,连地上前两年刚刚换上的青石板都掀起来全部换上新的,江宁城里的树木也有福气了,寻常人家都难得一见的上等贡缎丝绸整匹整匹的运来将沿街的那些树妆裹起来,据说这些花费加起来都赶不上为皇帝准备的行宫的花费,整个行宫布置的连龙王的水晶宫都比不上了。

李伊水听到这些小道消息,心中一动,想到了红楼梦贾家的原型江宁织造府曹家,便打听到这次圣驾驻扎何处?果然不出所料行宫就是在江宁织造府的曹家。

想到曹雪芹的《红楼梦》里描写的元妃省亲的奢华靡费的情景,以及书中赵嬷嬷说的“贾府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李伊水自然就相信了这些小道消息。

红楼梦中通过赵嬷嬷的口说四次接驾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李伊水想到后世被抄家的曹家,对比眼前的风光,心中不由得戚戚然。

然而这位戚戚然只维持到父亲李洵回来,因为父亲带回来一个消息——他要去江宁了。我看书_斋

金织坊在江宁有店铺的事情李伊水是知道的,父亲也经常前去江宁谈生意,现在李伊水听到这个消息,恨不得父亲也带着自己去江宁,见见那连凤姐都羡慕的因晚生二三十年,没造化赶上的比一部书还热闹的大世面。

李伊水向父亲提出请求,被父亲一句话驳了回去,“女孩子家的呆在家里学女红才是正理,老是想着出去抛头露面的干什么。”

于是,李卫在李伊水无限羡慕和无比幽怨的眼神中和父亲踏上了开往江宁的客船,身后李伊水的眼神都让李卫头皮发毛,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了十恶不赦罪大恶极的事情。

帆船上,李卫看着河岸在渐渐远去,转头问父亲:“爹,为什么不能带上伊水呢?”

“你哪里知道,现在的江宁城早就戒严了,根本不允许人随意进出的,现在能去江宁的人都是事先登记的,经过筛选出来的人,我也只有两个名额。”

“那江宁城的原来的住户呢?难道他们都不能随便进出江宁城?”李卫疑问道。

“何止如此,”李洵冷笑道:“江宁城的各个衙门还像梳子一样将整个江宁城梳理了一遍,凡是身份有点可疑的,身残体弱有碍市容的都被那些当官的当差的清理出了江宁城,在圣驾南巡期间是不允许踏进江宁的。”

“啊——那岂不是要清理出去很多人,那些当官的难道就不怕皇上看到一座空城吗?”李卫不解。

“所以才让我们这些人过去凑凑数。”李洵笑容有些嘲讽,“我们这些人平日里是不入那些官老爷的眼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派上了用场,起码穿的体面,比江宁城的乞丐要强。”

李卫听到父亲的话,感到有些心酸。

进了江宁城,李卫看到街上的来来往往的都是穿着华丽的人,这些人也都是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对即将到来的銮驾充满了期待。

李卫打量着路上的行人,不得不承认,江宁的当官的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毕竟就是那些穷苦人家的人即使穿上了锦袍绸缎会浑身不自在的,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皇上和随从的官员也不是瞎子,岂能不知道所谓的“盛世无饥馁”只是在粉饰太平。

看来当官也是有讲究的,就算是要粉饰太平,也要粉饰的彻底一些。

前面几个人正在放花炮,李卫站住了,在旁边看。

这几个人拿着的花炮是“花枢坊”出产的上等烟花炮竹,花样繁多,夜晚放在空中五彩缤纷,煞是好看。李卫知道这样的一桶烟花炮竹需要三两银子,这是他在过年的时候为几个弟弟妹妹们买过,所以知道价格,当时还为这样的高价咂舌,但仍买了几桶,就是想让几个弟弟妹妹开开眼。

眼前的这些人放过的不下几十桶了吧,李卫有些好奇,这烟花在晚上放才是好看的,这大白天的他们在城门口放烟花到底干什么呢?

这些人又放了一会儿,见所剩的不多了,其中的一个说:“老李,你的方向还是掌握不住,你那般放的话,这烟花不会开在城门正上方的,明天练习要好好注意,圣驾过两天就要到了,如果你还掌握不好方向的话,我们可要换人了,毕竟烟花放偏了说不定皇上会产生不好的印象,到那个时候,哼——”

刚才那个放烟花的人赶紧到这人面前,说:“大管家,你放心,我一定能将烟花放好的,到时候,你指着哪儿,我就往哪儿放,你可千万别换人啊——”

原来这些人是迎接圣驾的仪仗队,李卫兴趣缺缺的离开了,想到这些人练习时就用这般高档的烟花,那么圣驾来了的时候,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这还仅仅是他们踏进江宁城的第一条街道,那么再往里面走又是怎么样的繁华呢?

康熙五十年二月,圣驾幸临通州,视察河堤,士民观者云集。其中太子、四皇子、五皇子、八皇子、十四皇子、十五皇子、十六皇子扈从。二月十二日,阅筐儿港,命建挑水坝,次河西务,康熙皇帝登岸行两里许,亲置仪器,定方向,鼎椿木,以纪丈量之处。

圣驾南巡期间,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接的驾,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请出老母谒见康熙,康熙见之大喜,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赐甚厚,并御书“萱瑞堂”匾额以赐。

二月二十五日,圣驾离开江宁返回京城。

李伊水眼巴巴的将大哥李卫从江宁盼了回来,见李卫回来了,自是缠着他让他将江宁的繁华、接驾的盛况。

李卫看妹妹期盼的眼神,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述。

“那镇江商人制作了硕大无朋的桃子,颜色鲜艳,待皇帝大船渐近,突然焰火齐发,光耀天际,巨桃裂开,上有数百人,一齐上演着“寿山福海”新戏。”

“有的戏台就搭在御舟前的两舟之间,边行边唱。”

“两淮各地盐商,才叫花样百出呢,啧啧,那些杂耍,我都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请来的,叠罗汉叠到十八个人,那个高啊,江宁城里的那座塔都未必有他们叠的罗汉高。”

“皇帝住的江宁织造府我们根本就进不去,只能在外面看看,那里面从早到晚时时都有丝竹声,真不知道他们到底请了多少乐师呢……”

“皇上?当然见到了,在皇上进江宁城的时候,不过那时人太多,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皇上身边还有护卫,我们在后面远远的看了一眼,皇上穿着正黄龙袍,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来……”

“四阿哥?据说那些皇子阿哥都是跟在皇上身边的,不过皇上身边那么多人,穿的都差不多,根本就认出谁是谁……”

……

终于在李卫口干舌燥,连喝了三壶茶之后,才满足了李伊水的好奇心,将她打发走了。

李卫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