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宗室-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藩属小臣拜谢宗主上国慷慨,小臣恳请征西将军放开路卡,敝国也好遣使者奔赴边塞消弭战火,以免生灵涂炭。”
“不必了,玉林城下你们的1万3千骑被马少先吞了,进攻大同的两万多骑也降了。回去告诉林丹汗,本帅若在傍晚看不到他,这8千石粮食将是他们的上路饱饭!”
这使者细小的眼眸微微瞪圆,迟疑问:“塞外兵马没了?”
“没了,土默特部也被马少先吞了。也别担心,我大明还看不上塞外那苦寒土地。将会在归化、云川、兴和3地设立城池,改为马市。其中兴和1地,专供插汉部易市。这3地周边牧场,将会由归化牧民与蒙古各部牧民共同放牧。”
归化,即以后的呼和浩特;云川,还有1个名字叫做单于城;兴和,后世叫做张北。这3个地方,归化与云川是土默特部核心领地,将会与兴和从西、南两个方向围住插汉部。既能方便渗透插汉部,也能将插汉部西迁道路挡住。
插汉部只能钉在原址,要么跟着大明挽着袖子跟建奴干架,要么被大明或者建奴吞掉。
这使者唯唯诺诺,看着何冲纵马赶赴蒲州城。蒲州城很蛋疼,刚开始宣大铁骑赶来要入驻,里面的官员以边军不得入城为由,直接被何冲1铳从城楼上打死
弄得蒲州士绅对何冲产生抵触心理,9连不少衙役迫于士绅压力都退职,搞的卢象升不得不坐镇蒲州,梳理地方政务。
也因为这个事情,何冲张扬跋扈的名声朝野传的沸沸扬扬,到现在他接连立下大功,还是大同掌印副总兵,没有扶正。
朝廷此时9是缺乏良将,辽镇接连战败将大明的良将及良将种子1批批的葬送,这才导致刘超那样的文盲1年的时间升到总兵官,也使得东路旧将1个个飞黄腾达。
对于蒲州士绅的抵触心理,何冲毫不在乎,因为他眼中这些士绅都是插标卖首之辈。若不是蒲州士绅垄断安邑盐池,自有来钱的大路子这才没怎么搅合进晋商那档子事情里,否则蒲州上下早9被宣大铁骑给洗了。
不过何冲也不急,按照朝廷此时统计的人口,还不算隐户,大明此时人口每年消耗的盐,以盐引来计,最后盐税应该是1千3万两左右。而实际上才能收多少?
天启元年魏忠贤为了帮天启捞银子,派心腹干将督管两淮盐运,盐税达到前所未有的2百多万两,然后老魏的这个心腹只干了1年,9卷铺盖走人。
不是他收的太少,而是他收的太多,2百多万两银子是前所未有的收入,历史上自明开始至今,9数这位姓崔的盐督收的盐税最多!
历史上李3才这个老头借东林之东风复起,接替盐运时每年上缴多少盐税?不多,也91百万两左右
据卢象升粗略估计,安邑盐池每年产盐盐税能有3多万两,现在才能收到十分之1!若不是朝廷腾不出手,准确来说是皇帝和齐王腾不出手去搞证据,做文章,否则蒲州士绅早9被何冲洗了!
至于被他1铳打死的那个知州,卢象升操笔的奏折里当然不能说是何冲故意击杀,而是误杀!
谁都知道火铳是个什么玩意儿,指东打西很正常,走火也很正常,何冲只是开火恐吓发泄怒气而已,只是那位知州不走运被流弹给崩了
这个说辞朝廷信不信,不信也要信,因为像何冲这样的良将没几个。更重要的是此时围堵林丹汗5万蒙古骑兵,谁敢收拾何冲?
1个万历41年的进士,死了9死了,都已经死了难道还要牵连1大批前线将领不成?
蒲州知州衙门,何冲将蒙古国书交给卢象升,坐在1旁端茶轻轻吹着,悠悠道:“卢大人,听说高杰将军他们抄获晋商光是金银9高达两千万两?”
“没错,各地晋商商会查抄,数额总共约在3千万两左右。算上财货仓储,此次总共能有近6千万两,算上地契、良田,具体价值难以估量。”
卢象升说着内心也是沉重,翻阅蒙古国书,问:“何将军,这蒙古国书可信否?”
“林丹汗这人能信,他手下的各部汗、台吉是养不熟的狼崽子。咱打算从这5万人中选出3万骑,余下督运粮草,兵马多了出塞也不是好事情。另有宣大铁骑3万,马少先那个混蛋也能出兵3万骑,他是粮草自备。”
“马少先?”卢象升放下蒙古国书,迟疑问:“这个蒙汉义匪大酋可信否?本官担心此人崛起于塞外,重演西夏旧事,成为国朝边塞祸源。”
吹凉茶,何冲饮1口笑道:“他这个人最有自知之明,这1点很受齐王千岁赏识。估摸着马少先想立下天大军功,举东套5万人归附大明。说不好,此次战事停息后,他能封个公爵,可能是封赏最高的那个。”
卢象升微微颔首,从桌案上找了找,找到1封公文起身交给何冲说道:“这是齐王千岁给本官的公函,事关何将军,将军自观之。”
“千岁的?”
何冲有些疑惑接过公函,火漆蜡封铅印都拆了,掏出信抖开细细阅读,严肃的面容展露喜色,眼眉含笑抬头对卢象升,神色间洋溢着压制不住的喜色:“还是大王了解末将,请卢大人转告大王,9说大王吩咐的事情,我何冲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双手将公函还给卢象升,何冲嘴角翘着:“劳烦大人给大王说1声,9说咱气量没那么小。只要朝廷信任,咱这样的边将还愁没军功?让大王随意处置,末将绝无怨言。”
第283章 何冲惹得麻烦(2)()
何冲是大同实际总兵,朱弘昭不方便与他有书信联系,只能发正式公文由卢象升转交何冲。而且这封信,也是在军机处留档的,不怕被科道官弹劾什么藩王私结边军重将这样的事情发生,省的麻烦。
尽管谁都知道何冲是齐王的人,但没有实际的书信联系,知道归知道,9是没证据!
卢象升收好公函,对何冲拱手道:“还是何将军深明大义,理解朝廷和齐王的苦衷。若朝廷多几个何将军这样的良将,边镇无患矣。”
卢象升的前途是极为光明的,极有可能入阁。受他1礼,何冲连忙起身抱拳回礼,笑说:“大人过誉了,荣华富贵都是朝廷给的,咱锦衣卫出身,本9是天子家奴,不为天子和朝廷考虑,那还吃什么皇粮?”
看何冲毫无异色及虚假神色,卢象升内心则在苦笑。这人表现的无欲无求,难得的不糊涂,又能带兵留在边镇难保不会演化为第2个李成梁。
说真的,齐王的公函,卢象升都在捏把汗,担心何冲接受不了在战场上应付差事,失去积极性。1个没有上进心的将领,还是统兵重将,这对友军来说是1场灾难。
此战,何冲因为擅杀进士出身的蒲州知州,他之前所有的军功1笔勾销。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后保住他大同总兵的位置,否则军功现在兑成奖赏又如何?
战事平息后,文官肯定要为那名知州报仇。到时候何冲得到的再多,结局最好也9是贬斥为废将,可能卸甲归田反省几年才能复起。如果结局差1点,极有可能锒铛入狱,在监牢里反省。
至于杀何冲,天启和朱弘昭不点头,谁敢杀?两个人都认为何冲是自己的人,肯定要力保。
文武轻重分明,1个1品总兵见到5品知府都要行个卑礼,更别说何冲1个从1品副总兵杀了正6品文官知州,这是捅破天的大事。
拿东汉来说,朝廷内是因为董卓进京大杀文臣使得文武开始对立,武将势力抬头,文臣压制不住武臣。而地方上,长沙太守孙坚奉袁术的命令,1刀剁了荆州刺史和南阳太守,使得朝野武将彻底摆脱文臣钳制,文臣压制不住武将,这才让军阀势力有了形成的沃土,而诸侯讨董,则坐实了军阀割据的事实。
从衙门出来,何冲裹了裹戎袍,眯着眼打量着这座繁华的城市,不屑轻哼1声,翻身上马带着人出城离去。
副将张骥从城里追出来,截住何冲跳下战马双臂拦住何冲,悲愤哀呼:“大帅!朝廷何其不公!那姓张的书呆子懂个卵蛋子兵事,死了活该!可我等随大帅出生入死,大帅于9龙沟自置死地。朝廷夺大帅军功,我等愧受有何脸面存世?”
猛拉马缰,何冲座下战马人立而起,前蹄扑腾在张骥面前空踩,张骥1脸气愤无动于衷,两眼含怒望着何冲,双拳紧紧握着。
“你懂什么!咱武人地位卑贱,舍了军功杀1个6品文官,值了!咱杀了姓张的,替9边弟兄出气扬威,其中得失你能懂?大王懂咱的意思,和咱说的很明白,那个狗杂碎杀的对!再说你我是天子爪牙,何必受酸腐文人鸟气?只要天子信任我等,我等麾下精锐所向无敌,还愁杀不出1番功名?”
“大帅!总之末将心里不服!你问问弟兄们,哪个心服?军功都是咱弟兄肩并肩拿命换来的,哪能说没9没了!”
何冲随行的将领与亲骑纷纷下马,单膝跪地齐呼:“大帅,我等不服!”
“少他娘的给老子来这1套!现在大王督掌军机处,会亏待我等东路旧将?都他娘糊涂了?谁觉得比老子聪明,9在这跪着!”
何冲挥舞着马鞭,狠狠1抽,怒喝1声:“驾!”
他走了,1帮人将领和亲骑互看1眼,只能上马跟上去。
第284章 文臣的底线()
自明中期以来,大臣们抱团欺负皇帝已经成了传统。挨板子不怕,挨了廷杖还能天下扬名;杀头,也不怕,自己死了攒下的名望能抬高自家门楣造福子孙,还使自己能青史留名。
所以这样的文臣,是非常难缠的。
而厂卫,在嘉靖时期,由嘉靖乳兄弟,也9是他奶娘的儿子陆炳掌握,是最后极力效忠皇室的时刻。陆炳和袁彬是督掌锦衣卫少有的几个有善名的锦衣卫头头,其中不是他们人好,而是皇帝意志的体现。
万历时期,张居正大权独揽,厂卫转而和文官眉来眼去,两头讨好,政治选择偏向中立。
厂卫的这种政治选择,皇帝怎么能愿意?于是王安和魏朝被搞死,老魏提督东厂,还顺便插手锦衣卫事,从锦衣卫系统内提上来1批心向皇室的勋戚子弟,田尔耕、许显纯、李墨轩都是勋戚出身。
而后,朱弘昭在通州查抄李3才,真金白银的铁证如山,抓住了文臣的痛脚。他们爱名声,但他们的行事作风表里不1,这9是把柄。
估计除了杨涟,东林之中包括叶向高、孙承宗都是怕齐王先下手为强,法律程序可以忽略,只要齐王抓到他们小尾巴,他们头上那累累清誉将不再是他们的保护伞,而是压死他们的大山!还是遗臭万年那种,于是文官老实了。
可齐王旧将,锦衣卫出身的大同总兵何冲因为蒲州知州不开城,战事紧迫的情况下,直接1铳将这家伙给崩了,这触及了文臣的底线。
他们可以对齐王服软,毕竟齐王是天家血脉,皇室贵胄。可你何冲是个什么东西,1介武夫而已!连你这样的家奴都能骑在文官头上耀武扬威,其他武将怎么想?会不会效仿?
“下官亦知何冲乃是不世良将,但此人恣意妄杀朝廷6品命官,其行情有可原,但必然助涨边将跋扈风气,不利于朝廷安稳及9边治理。还望齐王千岁明察,惩戒何冲以告天下武臣朝廷之威严。”
刚刚升官为左佥都御史的杨涟站在武英殿,扬着脖子脸色通红,语气高昂又苦口婆心:“何冲今年不足而立之年,却独掌1镇贵为征西将军,督管大同9万锐卒,其人跋扈不做处置乃是埋祸之道。对何冲,对齐王千岁,也对朝廷,都不是好事情呀!”
朱弘昭侧头对杨肇基等人露出1个苦笑,回头对杨涟道:“杨大人1来武英殿9急着说何冲的事情,可见何冲所作所为确实恼了杨大人。这事本王已有决断,杨大人先息怒入座,有话咱慢慢说。”
崔景荣从神色尴尬的军机处行人手里端过茶,放在桌上对杨涟说:“这事我军机处如千岁所言,已有处置。只是尚未推敲完善,也9没送到内阁那边去。再说了,我军机处与内阁分治文武,同为天子操劳分忧。这事军机处还没做出决断,杨大人着急什么?”
崔景荣的资历是很老的,人品是很硬朗的,杨涟抱拳恭首道:“非是下官多事,而是担心军机处处置失当。毕竟此时朝廷上下同心共赴国事,下官也不想因为死了个6品命官而导致文武相争延误国事。”
“呵呵,你9是心急,先坐,这事9由千岁与你说道说道,也好借你口安抚朝中忿忿之情。”崔景荣将椅子拉出来,杨涟连忙回礼,入座。
朱弘昭轻咳两声,看向杨涟1叹,道:“何冲这只是小事,生杀予夺只是皇兄1句话的事情。杨大人今日来军机处令本王欣慰,也令本王有些气愤。”
杨涟沉默片刻,拱手回答:“职责良心所在,不敢不来,还望千岁见谅。”
“今日来的是你杨涟,本王才让你进了这武英殿。若是其他人,哪怕是大学士,若无皇兄诏谕,本王1律轰出去,没别的说辞。”
杨涟垂首,他是个廉官,所以齐王尊敬他,并不是因为他是东林下代掌舵人,也不是因为他是左佥都御史。中枢御史系统的官,齐王还不放在眼里。
抿1口茶,朱弘昭缓口气说:“今日本王9把话挑明了,自我军机处设立以来,国朝文武分治已是定局。在我军机处没有下决议之前,任何人不得非议并借朝野舆论逼迫我军机处做出荒唐决议!何冲的事情真的只是小事情,甚至不劳皇兄圣旨,我军机处1道命令,9能将何冲押解入京述职对答。所以,先请杨大人记住,也顺便告诉朝臣,我军机处不是酒肆之处,不是人人都能来的地方!”
“下官惶恐!”
“惶恐什么?杨大人的本意是好的,本王感受的到,但下回莫要如此直来直去。御史监察百官,我军机处哪能独免?所以御史们对军机处可以提意见,但必须是军机处做出决议之后!御史的折子意见可以来军机处,人绝对不能来,这是军机处保密原则,不容更改。”
“若我军机处做的对,风平浪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若做的不对,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