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第8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工作成绩的肯定。
虽然岳托生病令李景很是担忧了一阵,不过随后又有更大的喜讯传来:科学院的蒸汽机正式宣告研制成功。
相比前面几个好消息,这个消息更令李景振奋。
要知道蒸汽机的研究从崇祯四年,李景让徐光启组建科学院之时便开始立项,此后李景网罗到的人才基本上都参与了这个项目。
这么多人,花费了无数钱财,历时整整七年才终于建功,怎能不令李景振奋。
虽然此时的蒸汽机只能进行最简单的往复运动,而且消耗的燃料与其产生的动力完全不成比例,但是蒸汽机出现以后便可彻底取代水力冲压机,军械制造再也不必受制于季节和气候。
要知道用水力冲压机生产军械全靠水力,冬季是完全无法开工的,春季和秋季能开工的时间也不多,只有夏天雨季时期水量充足的时候才能全力开工。
正因为严重受到季节和天气的制约,因此军工厂的武器生产速度一直提不上去,大明近百万军队只有负责作战的主战部队才列装新式武器,新兵训练时只能用作战部队淘汰下来的武器。
另外,由于水力冲压机利用的是水的动力,落差越大,动力越足,因此军械制造厂必须建在水库的下方,这无疑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而要想消除安全隐患,必须修建排水泄洪工程,这方面的投入甚至比建一座军工厂还要高。
而蒸汽机取代水力冲压机以后,就没有这些弊病了,虽然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但是跟蒸汽机产生的效益相比,这点消耗根本算不了什么。
因为蒸汽机不光可以用来生产军工,还可以民用,李景可是知道蒸汽机出现以后最先应用于纺织业,原本的手工纺织逐渐被机器取代,就此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可以说蒸汽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李景虽然记不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时间,但是大明现在就发明出蒸汽机,至少可以领先西方国家一百年。
美中不足的是,李景只懂蒸汽机的最基本的原理,只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下面的人直到研制成功,也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
这就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明的蒸汽机技术是无法得到提高的。
不过李景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来到大明,大批大明的科技人才掌握了物理和数学知识以后,蒸汽机技术便会得到提高。
在亲往科学院观看了蒸汽机试车以后,李景当即下令重赏所有参与蒸汽机研制的工作人员,除国家奖赏之外,李景个人又拿出十万两银子奖赏众人。
随后,李景令负责蒸汽机研制的人成立蒸汽机制造工厂,全力生产蒸汽机,然后用蒸汽机取代水力冲压机。
同时李景又让人研究如何把蒸汽机技术运用于纺织业。
很显然,这又是一个难题,因为要想把蒸汽机技术运用于纺织业,首先要研制出新式的纺织机,要是用原来的手工纺织机,其收益远远抵不上蒸汽机消耗的燃料的价值。
有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况且有重赏蒸汽机研制者的例子在前,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一个个动力十足,纷纷承诺,一定会研制出能利用蒸汽机动力的纺织机。
第681章 奖赏与考成()
给科学院的人发过奖赏之后,李景随即宣布取消崇祯十一年的年夜赐宴,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给官员们发奖金,准确的说是给各部衙门那些低级的官员和吏员发放奖金。
这个决定是李景在吏部考成结果出来以后做出的,李景之所以给低级官员和吏员发放奖金,是因为李景发现大多数低级官员即便是考评成绩很好,也只能将他们的成绩记录在案,并不能马上予以晋升。
因为朝廷的官员职务是有限的,尤其中高级职务更是稀少,即便是李景又成立了很多部门,也没有那么多的职位,毕竟朝廷里面低级官员的数量要远比中高级官员为多。
没有那么多的职务提升,就只能授予低级官员散阶品级。
应该说,大明设置的这个散阶品级确实是非常高明的,在朝廷没有合适职务安排官员的时候,授予他们散阶品级,可以变相起到提拔嘉奖的作用。
当然散阶品级也不是随便就能授予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工作成绩特别出色,即考评成绩特优,或者是有特别大的贡献才能授予散阶,如果只是考评成绩优秀就授予散阶,那朝廷的品级未免太不值钱。
因此,能授予散阶的低级官员并不是很多,那么对考评成绩优秀或者是中等的官员就只能予以金钱方面的奖励。
相比官员,吏员的机会更少。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官和吏完全是两种概念,如果把官吏引申到现代的话,就是官员相当于人事关系在组织部,是干部。吏员的人事关系在人事局,一小部分是公务员,大多数是事业编。
很显然,干部和事业编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那一小部分公务员还有机会升职为干部,事业编转为干部的机会却是微乎其微。
吏部就相当于组织部,考成的时候考评的都是官员,吏员不在其考成之列。也就是说,考成以后能得到升迁的都是官员。吏员除非是成绩太过出色,或者是有机遇,否则很难转为官员。
这种制度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过李景知道暂时还不到革除这种弊政的时候,一是财政不允许他这么干,二是这两年他已经得罪了相当多的官员,要是再搞官吏同等待遇,等于是降低了官员的地位,那大明的官员们还不立马炸锅?
暂时无法改变这种制度,就只能给予这些人物质奖励,李景认为,这些低级吏员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那些做事勤勉的吏员必须予以嘉奖,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毫无疑问,李景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大多数官员和吏员的拥护,尤其是那些刚分配到各部衙门的低级官吏,这些人虽然还没有完全熟悉本职工作,但只要没出大错,或多或少也发放了一些奖金。这些人在欢呼李景英明的同时,暗下决心来年一定要好好干,争取拿到更多的奖励,甚至是得到提拔。
当然,不满的人还是有的,这些不满的人大多是考评成绩不合格被降职甚至是罢黜的官员。不过这些人也只能心中不满,要怪只能怪自己平时工作不努力。
内阁签押房,沈正看着正在认真翻看账簿的李景苦笑道:“大帅,你可真是大手笔,这次一下子就发了四十多万两银子,还不如赐宴呢,赐宴最多只要十万两银子就足够了。而且这四十多万两银子还只是京里发放的,各省府发放的奖金还没算,要是把各省府发放的奖金统计一下,我估计至少得二百万两银子开外。”
李景笑着摆摆手:“岳父,账不是这么算的,大明国库虽然没有盈余,但是这一年的成绩可是摆在那里的,这可都是下面的人的功劳,要是没有下面这些人用心做事,咱们就得干瞪眼。
可你说大家辛辛苦苦地工作图个啥?不就是图个升官发财么?咱们无法让下面的人全部升官,但是给大家发点小钱还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这些钱不能让他们发财,但起码能收住一部分人的心,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让下面的人知道,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挣到钱财,没必要冒着罢官下狱的风险去贪污受贿,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大帅英明。”沈正笑道。
将账簿放回桌上,李景看向沈正笑道:“根据吏部的考成结果,这些官员发放的奖金数额还是比较公允的,想来那些吏员也不会差多少。”
沈正忙道:“要说一点偏差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尽量做到公允。”
李景笑了笑:“是啊,完全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能尽量做到公允已经不容易了。”
转头看了看坐在沈正身旁的周衡臣和虞乐亭,李景接道:“这次考成是吏部和都察院一起做的,想来你们也是尽量做到公允了吧?”
“是!大帅明鉴。”周衡臣和虞乐亭忙道。
李景轻轻点了点头:“人都有个三亲六故,同样的成绩,照顾照顾也无可厚非,只要别太过,激起民愤就行。”
沈正和周衡臣还有虞乐亭闻言心里一激灵,都明白李景这是在告诉他们,他们私下操作的那点事儿李景都清楚,这是在点醒他们。
“大帅,来年我们一定保证更加公允。”沈正等人忙道。
李景摆摆手笑道:“我这话没有别的意思,毕竟我也是从底层干起来的,知道有些人情是绕不开的。
就像你们几个,都是随我起家的班底,同样用人,我当然要用你们。因为我对你们比较了解,用着更放心。同样,你们用人也会用自己比较了解,关系比较亲厚的。”
“多谢大帅体谅。”沈正等人忙道。
李景笑着接道:“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要知道过犹不及,你们应该清楚自己是什么出身,也应该知道不知多少人在盯着你们,等你们出错。如果真的被人抓到了把柄,我也无法保全你们。”
“大帅放心,这点分寸我们还是有的,肯定不会什么人都用,什么人都照顾,我们只提拔重用那些做出成绩的,同样的成绩,我们优先提拔自己人,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沈正忙道。
李景笑了笑:“我相信你们是这样做的,对你们也是放心的,不过你们想过没有,你们任用的人同样也会任用自己的亲信,而具体的工作正是这些人在做,对这些人你们了解么?对他们你们也能放心么?
我跟你们说实话,到了我这个位置,不可能再像平阳府时那样对下面的人完全了解,那时下面的官员才几个?可现在呢,全国的官员成千上万,很多人我根本就没见过,更何谈了解他们?你们呢,想必也是如此。
我相信你们,你们相信下面的人,下面的人相信他们下面的人,一环套着一环,可是这其中一旦有人看人走眼,任用了一个无德无行的人,那么下面就会有一串无德无行的人。
你们敢保证下面没有这样的人么?古人劝谏帝王说要近贤臣远小人,可是要分清贤臣还是小人是需要眼光的,有些小人的才能不比贤臣差,甚至还有过之,这就需要帝王有识人的眼光,但试问有几个帝王有这样的眼光?
同样,你们能保证你们识人不出错么?恐怕不敢保证吧?
所以,我希望你们做事的时候,尤其是考成这样的事情,尽量不要任用亲信。
要知道考成事关官员的提拔任用,你们任用亲信,他们考察的结果要是出错,你们便不好处置,你们不好处置,就会影响官员的提拔任用。
而官员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有人说治国其实就是治吏,我们吏都治不好,谈什么中兴大明?”
“是!下官等谨记大帅教诲,以后考成的时候,只选派那些公正廉明的人下去。”周衡臣忙道。
李景点点头接道:“光选派公正廉明的人是不够的,你们派下去的人还得明白应该如何对官员进行考成我们下边设有民情署,你们考查地方官员的时候要多听听民情署的意见,最好是深入民间听听老百姓的意见,一名地方官是不是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是最有发言权的。不要只看他们报上来的成绩,官员报上来的成绩不会弄虚作假么?
就比如说某个县的知县,他上报说收了多少多少税,完成了税收任务,又修了几座桥,完成了修桥的任务。
可是这些东西难道不会有假么?税收他是不是跟老百姓多收了,下去考成的人调查了没有?他修的那几座桥,考成的人去看过没有?光看过还不行,要询问老百姓,他这桥是怎么修的?坚固不坚固?我说的这些,你们派下去考成的人做到了么?
至于考察京里的官员则要多听听最底层吏员的意见,只有最底层的吏员才知道他们的上官是不是有能力,是不是在用心做事,是不是在胡乱安排。”
周衡臣忙道:“大帅说的这些下官都记下了,来年考成,就照大帅说的办。”
李景笑了笑道:“衡臣,你先别忙着跟我保证,我是知道你的难处的,这样考成需要大量的人手,而吏部现有的人手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咱们要一步一步来,今后两年重点培养官员,培养合格的官员。等我们的人手充足了,就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吏治整顿了。”
第682章 解惑()
顿了顿,李景接道:“曾就义搞的那个官员培训班我看效果不错,要扩大规模,不光是新晋官员要进行培训,原来的官员也要进行培训。衡臣,你抽时间关注一下这件事。”
周衡臣闻言连连点头:“赤生(曾就义的字)先生品行端庄,且熟悉地方政务,经他培训出来的官员对地方政务确实很快便能上手,今年这些人的考评成绩都很不错。”
李景说道:“这些人初次为官,自然要用心工作,不过我还是刚才那句话,一名地方官是否合格关键看老百姓的口碑。”
转头对虞乐亭说道:“等来年上半年,派人下去好好查一下这些人在地方的口碑,看看他们到底得不得民心,还要看看他们做事都是用什么手段。
咱们用人要量才而用,那些亲民的让他们继续做地方理政的官员,那些手段硬的,让他们做执法的官。”
“大帅高见。”虞乐亭忙道。
“对了,都察院的人手不足,你从曾就义的培训班里抽调一批人充实到都察院中。”李景接道。
“这个……都察院监督的都是官员,调这些新人进都察院好像不太合适吧?”虞乐亭沉吟道。
李景摇摇头正色道:“有些地方正要用这些新人,那些官场老人有时碍于人情世故反而不会严格地监督下面的官员。”
说着,李景又笑道:“你们这段时间每天夜间忙什么我又不是瞎子,当我一点不知道?俊扬,医药总局以后肯定是个肥差,其中不知有多少利益纠葛,要是监督不力,不知会出多少乱子,因此这个监管一定要抓好。这些新人没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