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第7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正道:“商量过了,就按照辽东的模式办,在朝鲜建布政使司衙门,改朝鲜各道为府,现在唯一差的是布政使的人选,不知是让李棕担任布政使还是由朝廷委派,这就要大帅定夺了。”
李景笑了笑:“事情不能做得太绝,这些人要求内附,总的给他们点甜头儿,要是不给他们一些权力,这些人心存不满,鼓动朝鲜人闹事儿,终究麻烦。这个李棕我看封个爵位,侯爵吧,至于封什么侯请皇上来定,然后任命李棕担任布政使。”
“那副使必须咱们的人出任才行。”杨柳风接道。
李景点点头:“这个副使的人选要好生斟酌,要熟悉政务,关键是能领会新政,还要知兵。”
“这个……这样的人却是不好选,咱们的官员懂的政务的,很少有知兵的,知兵的又不懂政务,朝廷现在也就洪承畴,卢象升,还有孙传庭符合这样的条件,但是他们三个出任副使那就是降职了,另外他们身上都有要务,也分不开身到朝鲜去。”沈正沉吟道。
李景摆摆手:“知兵不等于带兵,这个人只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动用军队,能稳定朝鲜的局面就行。至于带兵之人,我们可以另行委任一名将军。”
“大帅可是有了合适的人选?”沈正笑道。
李景点点头:“我准备让岳托去做这个副使。”
“岳托?皇太极的侄子?”沈正惊呼道。
第561章 朝鲜将军()
李景笑道:“你觉得不妥么?皇太极的侄子怎么了,我连皇太极都敢用,还怕用皇太极的侄子?”
杨柳风闻言轻轻一拍掌:“妙!大帅这一招妙极,让岳托出任朝鲜布政使司副使,既能笼络女真人的民心,让女真人相信大帅对待女真人和汉人真的是一视同仁,同时还可以把多尔衮的残部利用起来。有多尔衮这些人在朝鲜,朝鲜人绝不敢三心二意。”
李景笑了笑道:“慎行真是一点就通,连我都没想到还能利用一下多尔衮的残部。”
“大帅太谦了,大帅能想到任用岳托,又怎会想不到如何能让多尔衮为我所用?”杨柳风笑道。
李景摇摇头:“没那么容易,多尔衮此人才智不输于皇太极,心气更是不低,怕没那么容易让他就范。”
“能就范当然更好,不能就范的话就灭了他们,我建议让虎头兼任朝鲜将军。”高奇说道。
李景摇摇头:“虎头并非合适人选。”
高奇说道:“虎头转战辽东朝鲜,一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在朝鲜声望极隆……”
李景摇摇头道:“驻军跟打仗是两码事儿,虎头率部入朝征战,朝鲜人以为是帮他们的,对虎头会心存感激,可是当我们驻军朝鲜以后,性质就变了,朝鲜人知道我们把朝鲜并入大明的版图,对我们的军队就不会是以前那种态度了。
虎头心高气傲,如何能容忍朝鲜人这种态度?要是冲劲上来了,保不齐会干出什么事情出来。
另外,朝鲜的驻军必要听令于副使才行,一旦有民变发生,要不要弹压,弹压到何种程度,得由副使来把握,岳托曾是虎头的手下败将,虎头对他必然不会尊敬,虎头曾经连曹文诏的命令都敢违抗,又如何能听从岳托的命令?”
“如果不派虎头,难道要定国去?定国他……”高奇沉吟道。
李景笑了笑道:“我们干嘛要派定国和虎头这样军功赫赫的人担任朝鲜将军?担任朝鲜将军的人只要能保证一个条件就行,那就是对大明忠心,只要能做到这一点,谁去都可以。当然,这个人必须有功劳和资历,我看陈大壮就可以。”
“呵呵,我明白大帅的意思了。”高奇闻听顿时恍然。
笑了一会儿,高奇转头对沈正等人说道:“朝鲜将军不同于别处的将军,虽然管的是军事,但是要不要用兵却要听从副使的命令,也就是说哪怕朝鲜人闹翻了天,没有副使同意,他就不必出兵,这一来,对朝鲜将军的能力就不用要求太高,就像大帅说的,只要对大明忠心,对大帅忠心,能掌控住军队就行。”
“可是朝鲜方面还有多尔衮的残部,岳托是多尔衮的侄子,他若是徇私,朝鲜将军没有自主用兵之权,怕是不好控制朝鲜的局面。”沈正沉吟道。
高奇笑了笑:“我看大帅任用岳托担任副使,就是不打算消灭多尔衮的残部,多尔衮所部已经成不了什么气候,灭掉的话,不如留着。有这些人在,才方便我们统治朝鲜。”
“对,朝鲜现在内附,朝鲜人就是大明的子民,那我们就不能像以前那样行事了,留着多尔衮,很多我们不方便做的事情,可以让多尔衮去做。”杨柳风笑道。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所以我才要让大壮担任朝鲜将军,虎头这种性格是不行的。”
高奇笑道:“大壮做事兢兢业业,而且是最早跟随大帅的人,资历没有问题。”
李景接道:“主将的人选定了,副将以下的将领你斟酌着安排吧,另外行政官员也要马上拟定,别到时有职无人,临时调人那就成笑话了。”
顿了顿,李景接道:“对了,各部今年的考成结果出来了没有?”
“已经出来了。”沈正忙道。
李景点点头:“岳父,回头你和衡臣议一下,挑选一些政绩不错,该晋升提拔的人到朝鲜担任参政,议政,以及各府州县的地方官员。”
“是,等我回去就跟衡臣议一议。”沈正说道。
李景转头看向杨柳风道:“慎行,今年国库的收支情况统计出来了么?”
杨柳风忙道:“统计出来了。”
“说来听听。”李景道。
杨柳风从袖中取出一叠纸,看了看道:“大明今年各地向户部缴纳的赋税一共是两千一百四十万两,其中直隶地区缴纳了三百万两,山东是一百一十万两,山西是二百三十万两,陕西六十万两,河南一百二十万两,江苏是二百八十万两,安徽一百七十万两,浙江是一百六十万两,湖南一百四十万两,湖北一百三十万两,福建是一百三十万两,广东七十万两,广西六十万两,四川六十万两,贵州四十万两,云南六十万两,蒙古九十万两。这其中福建的赋税还未解往京城,刘二愣说他收税收的晚,等年后再运往京城。”
李景点点头:“嗯,福建的赋税就不用解进京了,留在福建建船厂,明年财政部再给刘二愣拨一百万两。”
杨柳风道:“好的,我记下了。”
李景接道:“说说支出吧。”
杨柳风道:“支出主要是三部分,军费和在京官员的俸禄还有兴修水利。军费这一块是一千二百四十多万两,其中军饷是六百五十多万两银子,服装用了二百多万两,武器和匠人的薪饷是四百多万两。在京官员的俸禄是三百七十多万两,兴修水利花了四百多万两。”
“这么说今年的国库收支算是平衡了?”李景喜道。
“没,算上别的杂七杂八的费用,还亏欠了二百七十多万两,要是再算上大帅拨给福建的一百万两,那就是三百七十多万两银子。”杨柳风道。
“亏欠了三百七十万两银子啊!那还是可以接受的。”李景点点头道。
杨柳风道:“其实这三百七十万两银子还是可以平一部分的,国库现在还有一百多万石粮食结余。”
李景摆摆手:“不要把粮食算进去,没有钱,我们可以拖一拖,但是没有粮,却是会要人命的,这一百多万石粮食,要以备不时之需。”
想了想李景忽道:“这一百万石粮食,你不会是把各地没有解进京的算进去吧?”
杨柳风忙道:“没有,各地还没有上缴的部分我并没有计算在内,要是都算上的话粮食能有五百多万石呢。”
李景点点头:“现在能供应粮食的地方主要在江浙两湖这几个省,山西每年也能分担一百多万石,其余各地能维持本省之需就不错了,所以南方那几个省一定要盯住了。”
“张鳌不是负责这件事么?大帅还不相信张鳌?”杨柳风惊讶道。
李景摇摇头:“我不是信不过张鳌,而是张鳌这一年的事情实在太多,没有他盯着,下面的人恐怕不愿意得罪那些地方官员,清查的时候,不会查的那么认真。
尤其江苏,报上来的数字比陈大虎在的时候还多,对此我有些不大相信,你想,陈大虎那么硬气在南直隶也不过收上来四百多万赋税,二百六十万石粮食。
陈大虎走了,那些士绅怎肯乖乖配合?正常来说只会少不会多,可江苏报上来的下半年的数字居然跟陈大虎在的时候差不多,这显然有些不大对头。我觉得他们是为了年底的考成作假,虚报数字。
另外,地方官员的俸禄都是各地自行解决,财政部只听地方报个数字就行,我觉得各地府库预留的俸禄银子怕是也不会准确无误。因此,我让别山留在江苏清查各地的府库,如果江苏敢造假,那别的地方怕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明年,要派人下去好生查一查。”
“这一来,各部衙门又要增加人手了,我们的官员本就不足,而且官员的俸禄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这事儿我觉得还是要好生斟酌斟酌。”沈正道。
李景摆摆手:“无妨,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该增加的人手一定要增加,我们不能因为财政不足,为了省钱,有些事情就不做了。”
笑了笑李景接道:“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大明的官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儿,而且越是地方,这种情况越严重,因此,明年要增补一部分官员。
另外,我们的军队数量也不足,明年我打算再招募五十万士兵,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招募一百万士兵,大明这么大的国家,不到六十万士兵怎么能够?”
“什么?明年要招募五十万到一百万士兵?我们哪里有那么多钱养这么多士兵?”沈正闻言大惊。
李景笑了笑道:“说起来还是陈大虎给我提了个醒儿,他在南直隶时,分发土地的时候发现根据我们制定的标准,还有很多土地闲置,尤其原来划归卫所的土地,陈大虎统计了一下,光浙江就有两万多顷闲置的土地,江苏也有三万多顷。
陈大虎说,光这些土地就可以养活十万士兵。而且他还说,每年再给朝廷缴纳一百万石粮食。”
沈正闻言惊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闲置的土地?张鳌清丈土地不会出这么大的纰漏吧?”
第562章 大元帅()
李景摇摇头:“正因为张鳌清丈土地没有出错,才会有这么多的闲置土地,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清丈土地出错,而是大明的实际人口数量远没有地方官府登记的那么多。”
“难道说地方官府虚报人口数字?”沈正惊讶道。
“不是,不是虚报人口,我估计是地方官府多年不曾统计人口了,这些年天灾加上兵荒马乱,大明的人口数量肯定下降的厉害。别的地方不说,就说陕西,山西,河南这三处,这些年天灾战乱,很多地方都是十室九空,单这三省人口至少减少了六七百万。”高奇忽道。
李景摇摇头:“恐怕还不止,你们忘了崇祯六年的时候山西发生瘟疫,仅那一次就死了一百多万人。要不是我们控制了瘟疫蔓延,还不定要死多少人。”
高奇接道:“是啊!还有那一年河南大水,虽然大帅前往救灾,可是由于运输不畅,我们并不能在灾后就赶到灾区,死了多少人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不过我估计至少得有十万人以上。”
李景叹了口气道:“其实,自嘉靖年间以后大明的人口就开始下降,尤其天启到崇祯这十多年,人口下降的尤为严重,前前后后这几十年下来,大明的人口至少减少了三千万。”
“那我们是不是要鼓励一下生育,少了这么多人口,得荒废多少土地啊!”沈正道。
李景摇头笑道:“不要鼓励生育,随着国家安稳,百姓生活富足,人口很快就会增加,要是再鼓励生育,人口怕是要爆发性增长,一旦增长过快,对国家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在我看来非但不应该鼓励生育,还应该加以限制,我觉得每一家每一户限制生育三个孩子,超过三个要予以处罚。”
“大明闲置了这么多土地,不增加人口,那对朝廷可是一大损失啊!”沈正说道。
李景笑道:“你怕没人种地?要是靠人种地,终究种不完所有的土地,还是要靠畜力。我们鼓励生育,不如鼓励放养牲畜。
人口少,人均占有的土地就多,人均收获的粮食就多,这样人们的生活才会富足。人们生活富足,便会进行消费,商业便会兴旺,商业兴旺,朝廷的赋税自然就多了。”
杨柳风笑道:“大帅真知灼见,我等佩服。”
李景摆摆手:“其实,纵观历史,不管哪个朝代,只要国家太平,人口便呈上涨趋势,当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说句良心话,中国历朝历代所定的粮税其实都不高,尤其本朝的税率,跟我定的税率相比相差甚远。可是为什么这么低的税率老百姓还吃不饱饭?我觉得人口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就以太平时期打个比方,一户人家有土地五十亩,家中有一个儿子,老夫老妻加上儿子媳妇儿,五十亩地养四个人,他们过得应该很富足。
等过了些年,儿子有了孩子,咱们也不要多,就算三个儿子吧,这时,五十亩土地就要多养三个人,多养三个也没有问题,生活条件不会下降多少。
可是孩子长大了要成家,要娶老婆,每个孩子娶一个,就又多了三口人。这时,五十亩土地要养活十个人,解决温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生活水准肯定要下滑。
等着三个孩子长大了又要成家,又生孩子,要是每人再生三个。这时我们知道,依靠五十亩土地养活这么多人就有些费劲了。
要是再过一代,这户人家的孩子又长大了,又要成家立业,好吧,我们知道这时候五十亩土地已经不够用了,也可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