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690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690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极看了看李景,长叹一声道:“李景,你事事替后人考虑,几乎很少考虑过自己,了不起,我真的不如你。”

    李景笑笑:“皇太极,我也希望你我能并力做一番大事,你考虑考虑,辽东布政使的位置我暂时给你留着。”

    “能告诉我你准备如何治理辽东么?”皇太极不答反问道。

    李景笑笑:“治理辽东,首先是改变满人的生活习惯。满人习惯狩猎为生,但是狩猎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随着满人的人口越来越多,狩猎是维持不了满人的生计的。所以,满人必须学会种田。”

    摆摆手,李景止住皇太极说话:“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这世上没有谁生而知之,不学永远不会做,满人以狩猎为生也是慢慢才养成的习惯,所以在我看来,满人只要肯放下弓箭,学会耕种完全没有问题。”

    顿了顿,李景笑道:“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满人都不再打猎了,有句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山林附近生活的满人,也没有必要从山里出来跟人学习种田。”

    顿了顿,李景接道:“但是我们必须控制住在山林一带生活的人口数量,只有控制好以狩猎为生的人数,这些靠山生活的人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要是靠狩猎为生的人数量过多就不行了,因为山林里的产出不是无止境的,不可能供养那么多人,要是强行围猎,后果会怎么样大家都清楚。有句话说竭泽而渔三年无鱼,其实你们满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现在大多数的满人并不以狩猎为生。”

    皇太极闻言默默点了点头。

    皇太极知道李景后面还有话没有说,也知道李景后面的话是什么。

    不以狩猎为生,又不种田,那满人如何生活?只能靠一种手段:掠夺!

    而想靠掠夺维持生计,必须要绝对重视武力。既然要重视武力,那么满人就决不能放下刀枪弓箭,拿起锄头种田。

    所谓响鼓不用重锤,大家都是明白人,有些话根本不用说的那么直白。

    李景和皇太极都明白,满人之所以不肯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不是他们学不会种田,而是狩猎关乎到满人的生存大计。

    这就跟汉朝时期的匈奴人一样,匈奴人同样不以耕种为生,他们靠的是放牧为生。

    但是靠放牧为生还得看老天照不照应,要是一旦出现大旱,草原草势不旺,牛羊就没吃的了,或者是天气太冷,牛羊都冻死了,这个时候,牧民们就要倒霉了,这时为了生存,牧民们就只能出去抢。抢会种地的汉人,抢他们储存的粮食。

    当匈奴人发现他们所抢的远比他们劳动付出的还要多,这时候,掠夺就会成为习惯。

    而且匈奴人知道自己对汉人的优势是什么,因为他们绝不肯丢掉自己的优势,而他们的生活习惯便可以令他们保持这种优势。

    女真人也是如此,狩猎和放牧这两种生活习惯相差不多,要说有差别,那就是狩猎比放牧更加没有保障。

    因此,女真人在建国以后,掠夺汉人的频率远比匈奴人更频繁。

    而且女真人人口更少,想在强敌环视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更加重视武备。

    从生活习惯来说,狩猎比放牧更能锻炼人,因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才会定期举动围猎活动,通过围猎来训练那些女真士兵。

    同时他们还给女真人灌输一种理念,那就是想过好日子,就得去抢,作战越勇猛收获就会越丰厚,日子就会过得越好。

    平心而论,在这样的理念熏陶下,女真人各个都是士兵,而且他们确实要比汉人士兵更不怕死,作战更勇猛。

    皇太极很清楚,让女真人保持狩猎这个习惯,乃是出于军事目的。

    而李景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因此当皇太极询问的时候,第一条就指出,要让女真人改变这个习惯。

    只要女真人能改变这个习惯学会种田,要不了几年,安逸的生活就会消磨掉女真人后天培养出来的血性。

    皇太极跟李景这是第二次见面,第一次见面时,皇太极并没有机会跟李景探讨政治层面的东西,但李景刚才这一席话,皇太极不得不承认李景的眼光确实毒辣,这番话直指稳定辽东的要害。

    沉吟了一会儿,皇太极道:“辽东的满人大约有一百多万人口,想让这么多人马上学会种田怕是不大容易,不知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455章 学种田() 
李景笑了笑:“你说满人有一百多万,其实我们都明白,满族人并不都是女真人,其中还有蒙古人,有朝鲜人,还有汉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经过融合以后才形成的民族。我现在也不想把这些民族再划出来,就当他们是满族人好了。

    不过既然满族人里面有一些是汉人,那么这些人肯定是会种田的。另外,这些年来,你们从大明掳掠了大量的人口,而被你们掳去的汉人也都是会种田的。

    实际上,这些年来你们就是靠这些人耕种才保证了粮食的供给,不然的话,光靠到大明劫掠,如论如何也养不起这么多人。

    有这么多汉人在,我觉得教几十万女真人学种田并不为难。

    当然,这肯定需要一点时间,我也没要求他们马上就学会种田,三两年后,他们总该学会了吧?”

    皇太极笑了笑:“你把女真人看得也太笨了,学种地用得着三两年时间么?要不是现在春耕已经过了,只需要一季他们就可以学得差不多了,就算差一些,顶多再有一年肯定能学会。

    但是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这些人毕竟还不会种田,而且耕种的季节已经过了,就算分给他们土地,今年也不会有收成,没有收成,这一年这些人如何为生?”

    李景闻言笑道:“问得好,不过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根本算不上什么难题。

    我以前说了,以后会把满人和汉人一视同仁,满人既是我大明子民,我肯定不会让他们饿肚子,在没有收成以前,这些人就由大明来养活。

    但是大明不会白白养活这些人,这些人想要吃饱饭必须要付出劳动。

    虽然眼下不能种田,但是他们可以做别的工作。你不会告诉我,他们除了打仗别的什么都不会吧,就算什么都不会,出力总会吧?”

    “你的意思是以工代赈?”皇太极沉吟道。

    李景摇摇头:“不是以工代赈,而是靠劳动挣钱吃饭。崇祯六年河南发大水,我到河南赈灾你知道吧?”

    皇太极轻轻点了点头,那么重大的事情他岂能不知?

    李景笑了笑接道:“从平阳府往河南运粮需要大量的人力,途中的消耗十分惊人,河南灾民近百万,我不可能把大量的粮食消耗在运送粮食的环节上。

    因此我就发动灾民帮我运粮,因为那些灾民本就是我赈济的对象,把粮食消耗在他们身上并不算浪费。相反,我还节省了一大批粮食出来。”

    皇太极笑着点点头,这样的帐他还是会算的。

    李景轻轻叹了口气道:“其实那次赈灾还是有很多人饿死的,一些是因为赈济不及时饿死的,还有一些则是我没给他们发放粮食饿死的。”

    皇太极奇道:“这是为何?”

    李景叹道:“我刚才说了,灾民太多,而我的粮食有限,因此凡是在赈灾中出力的,我就发放粮食,有能力却不肯出力的,我是不会管的。哪怕是饿死,我也不会管。”

    皇太极闻言默默点了点头。

    虽然李景说得是河南赈灾的事,但皇太极却知道,李景是通过这个方式告诉他,在辽东李景也会按照这个办法去做。也就是说,在满人没学会种地以前,要想不饿肚子,就必须做工。

    皇太极并没有问李景准备让满人做什么工作,皇太极很清楚,如果李景想让满人做工,那么会有无数的工作等着满人去做。

    而且皇太极相信,李景最先让满人做的事情一定是兴修水利工程。

    想想李景去年至今,李景动用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大兴水利,可见李景对水利的重视程度。

    看了看李景,皇太极不由轻轻叹了口气,这个李景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总能发现国家最急需做什么事情,并且找到解决的办法。

    轻轻喝了口茶,皇太极接问道:“第一步你打算改变满人的生活习惯,这一点我没有意见,那么第二步你打算做什么?”

    李景笑了笑道:“第二步是兴学施教。”

    看了看皇太极,李景笑着接道:“你得承认,满人相比汉人来说是非常野蛮的,这不是改变生活习惯就能改变得了的。满人要想真正融入大明,并且得到汉人的认可,不能光靠我颁布的政令,最终还要靠自身的努力,如果满人不接受教育,汉人终究会看不起满人,这不是我所能左右得了的。”

    “说的不错,满人大多没读过书,在汉人眼中,确实看不起满人。”皇太极微微点了点头。

    李景笑了笑:“其实,汉人也有很多的毛病,这一点你们满人倒也不用妄自菲薄,大家取长补短,慢慢就会融合在一起,真正成为一家人。”

    顿了顿,李景接道:“不过有件事情我希望你能有个心理准备。”

    “什么事情?”皇太极奇道。

    李景笑着指着皇太极的辫子说道:“我们汉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损之,不管满人受过什么教育,如果还是剃发结辫,那么你们永远也不会被汉人认可。”

    “这个……”皇太极一时犹豫起来。

    李景笑了笑道:“其实,我倒不觉得剃发会有损孝道,说实话,我觉得头发长了非常得碍事,不过,男人留辫子实在是太过难看。如果你们满人觉得留长发不方便的话,剃发是可以的,但是最好还是不要留辫子。”

    听李景完全就是以商量的口吻跟自己说话,皇太极不由一阵感慨。自己不过一介俘虏,李景尚且如此客气,可以想见李景对身边的人会是什么态度,难怪李景身边会有那么多人死心塌地为他出力。

    不过皇太极知道,李景话说的虽然客气,但是这个让满人改变发式的命令却是必须遵从的。皇太极甚至知道,不光是发式,连服式也要一起改变,因为服色发式并不仅仅代表满人的穿着打扮习惯,其中的政治意义极大,事关大明是不是一统的问题。

    就像天启三年时努尔哈赤制定的官民帽顶制度,实际上便是把女真人和汉人区别开来,等到崇祯四年大凌河战役之时,皇太极下令所有归降将士剃发,并于次年规定了服色制度,目的便是为了辨识顺逆。

    (注:这个时候满人所留的辫子跟后世的辫子完全不同,这时女真人剃发是把头发全部剃光,只留铜钱面积大小的一片头发,然后编成辫子,明人称之为金钱鼠尾。这种发式一直延续到清朝中后期,到乾隆末年,蓄发的部分也不过由一个铜钱增加到四五个铜钱大,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只剃半个头的样式,实际上直到清末清廷衰弱以后才慢慢出现,那样的发式如果出现在清初是要被杀头的。

    至于服色制度也是如此,在满族人统治下的中国是禁止穿汉服的。穿汉服就以意味着要造反,是要杀头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清朝虽然禁止穿汉服,但皇帝本人或者皇帝亲近之人得到特许却可不受此令限制。雍正皇帝尚未继位时便让画家为他绘制了多幅汉服画像,当了皇帝以后,则经常穿汉服。乾隆本人也非常喜爱汉服,并一度想要恢复汉服,不过由于受到满族老臣的阻挠方才作罢。

    另外,清朝的剃发易服的对象主要是汉人,朝鲜人依然可以穿着明朝的衣冠,文人私下写作时也仍以崇祯年号纪年,现今看朝鲜的史书,经常可以看到崇祯的年号,有的居然记录着崇祯二百多年的字样,可见朝鲜人用崇祯的年号一直用了二百多年。)

    正因为皇太极明白发式服色的政治意义,因此他才知道,李景绝不允许满人再留这种猪尾巴辫子,也不会允许满人继续施行不穿汉服的规定。

    皇太极很清楚刚才李景说的这几条制度的厉害,按照李景的做法,要不了几年满人就会被汉人同化。

    想了想,皇太极接道:“你刚才说的多是从统治方面考量,但是要想让满人认同大明,必须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也就是说你还得施行惠民政策,不知你打算怎么做?”

    李景笑了笑:“首先,当然是大力发展农业,辽中一带水系发达,辽河平原实是天赐之粮仓,只要用心经营,养活几百万人甚至更多都没有问题。

    粮食有了保障之后,我就把平阳府的模式搬到辽东,也就是说我要在辽东大力开办工厂,发展商业。只有商业发达,老百姓才会富裕起来。”

    皇太极默默点了点头,李景正是在平阳府积蓄了五年才拥有了如今的实力。

    但是平阳府的模式可以复制,李景的模式却无法复制。

    李景肯定要把辽东的军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满人也不可能再重新拥有军队。

    想到满人的军队现在除了败逃到宁古塔以北的两黄旗残部,剩下就是多尔衮三兄弟掌握的几万清军,皇太极不由轻轻叹了口气,满人能否复兴就靠多尔衮那几万部队了。

    不过皇太极随即摇了摇头,辽东十余万清军尚且不是曹文诏的对手,多尔衮只有几万人,如何能跟明军抗衡?

第456章 金无足赤() 
随即皇太极开始沉思起来,辽东现在基本上已被明军占领,虽说有一部分残军逃往宁古塔以北,但这股残军已不可能对明军产生威胁,明军已没有必要再把主要的精力继续放在辽东。可李景至今不下令明军进入朝鲜,而是任由多尔衮所率的清军在朝鲜驻扎。

    皇太极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李景按兵不动是何用意。

    如果说前段时间明军粮草不继,无法向朝鲜的清军用兵还情由可谅,可现在江南的粮食已通过海路运往辽东,解决了辽东最大的难题,这时还不动手,就令人费解了。

    见皇太极不语,李景笑了笑,端起茶杯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