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第6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你一根手指头。”
“可是我和老刘也不会干什么布政使啊!”陈大虎急道。
李景看了陈大虎一眼笑道:“你以前连地都种不好,现在难道没带兵?”
“这些不是大哥教的么?”陈大虎接道。
李景摇摇头:“你在平阳府待的时日不算短了,平阳府是怎么做的你见过吧?政令都是现成的,你只要照搬就行,下面的人要是糊弄你,你只要能看穿就行,这一点没问题吧?”
“那没问题。”陈大虎笑道。
李景拍手道:“这不就结了么?你只要能看清官员们是不是认真干活儿就行,官员犯法有都察院帮你管,民间出案子有刑部的人帮你管,你就帮张鳌盯住收税就行,这你要还做不好那你说你还能干啥?”
“就这么简单?”陈大虎疑惑道。
李景笑道:“别人肯定不会这么简单,不过到你这里就是这么简单。而且我还告诉你,你这个布政使是挂将军衔的,你和二愣还兼着两江将军府的将军,你俩手里是有兵的,闹事的就给我抓人,抓完人就罚,你们只管放开胆子给我干。我告诉你们,我下面负责收税的税官,只要是按条例办差的,谁伤了一根手指,我都不会放过那些伤他们的人。”
“他奶奶的,明白了,这要是还干不好,那还是人么?”陈大虎大喜道。
李景点点头,忽然脸色一肃道:“不过我警告你俩,想喝酒自己喝,最多跟自己的亲兵喝,要是有人请吃请喝,被我知道你们去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俩。”
“那肯定不能。”陈大虎闻言连连摇晃着脑袋,过了一会儿忽道:“对了,还有最后一件事,我俩去当布政使,带的是我们自己的兵么?”
李景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冷眼看着陈大虎道:“你说呢?不带自己的兵,就南方那些兵你信得过么?”
陈大虎也不理会李景讥讽,照刘二愣捶了一拳道:“老刘,这活儿好,他奶奶的,这次收拾不死那些南蛮子。”
刘二愣也是大喜道:“大哥这次安排这活儿有点意思,大哥,你就擎好吧!”
李景点点头,琢磨了一下接道:“你们记住,这次咱们收税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大户,小门小户的就不要收了,尤其今天南方不少地方也出现了旱灾,收税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当地的具体情况。
这样吧,那些只有十亩以下土地的农户的粮赋今年就不收了,还有那些小店铺的税也不要收了。
嘿嘿,我估计那些豪门大户肯定会利用这一点逃税,不要紧,他们想逃就让他们逃,你们只需盯好一点,想把土地分流的,让他们把田契写清楚,这次让这些人偷鸡不成蚀把米,直接就把他们的土地分给那些佃户,我让他们到时找不到地方说理。”
张鳌一伸大拇指赞道:“大哥高见,靠强压让他们分田这些人肯定不干,咱们给这么一条优惠政策,肯定就有人想占这个便宜,这次让他们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景点头笑道:“就是这个理儿。”
说到这里,李景忽然叹了口气道:“兄弟们,你们要记住,咱们都是穷苦人出身,不管到哪一天都不要忘本。以后你们手里的权力可能会越来越大,你们可千万别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一定要善待那些穷苦百姓,我不想有一天对自己的兄弟开刀。”
“谨遵大哥教诲!”众人齐声应道。
李景摆摆手,对众人道:“好了,今天不说公事了,大虎和二愣兄弟远道而来,兄弟们只管尽兴喝。”
陈大虎等人闻言齐声叫好。
一般来说,跟李景一起喝酒,大家都会先敬李景,不过李景现在身体不大好,众人不敢让李景多喝,因此喝了几杯之后,众人便不再搭理李景,自己开始闹了起来。
见众人吆五喝六地划拳拼酒,李景微微一笑端起酒杯敬了朱由检和王承恩一杯。
王承恩这一生只偶尔跟朱由检单独喝过几次酒,像这样众人齐聚在一起,可从来没跟朱由检坐在一起过,眼见众人浑不把自己当外人,除了第一杯敬酒的时候敬了朱由检一杯酒,接下来大家都是敬李景,最后竟然连李景都不敬了,心中不免既高兴又忐忑。
看出王承恩有些紧张,李景笑了笑道:“王公公,我刚才说了,今天咱们不论君臣,也不论上下尊卑,你只管放开怀喝你的。”
见王承恩看向自己,朱由检笑道:“李兄说的不错,承恩你伺候我多年了,算起来咱们都是家人,你不用拘礼,该怎么喝就怎么喝!”
王承恩闻言轻轻笑道:“老奴的酒量不行,还是陪着皇上和大帅慢慢喝吧。”
李景笑了笑不再言语。
过了一会儿,李景说道:“皇上,明天你就要到山西巡视了,山西那边一应所需我都准备好了,户部的银子也拨了过来,你看还差什么?”
朱由检微微摇了摇头:“什么都不缺了。朕……我这一生从未出过京城,这次能出京全靠李兄安排,别说李兄已经准备万全,哪怕就是差一些也无妨。”
李景轻轻点了点头:“皇上,按说你出京巡视我该陪着才是,不过眼下大明诸事太多,而且北方蒙古和东虏未平,等这两处平定,国家也完全稳定以后,我一定陪你好好逛一逛,到时咱们到南方去转一转。”
“一言为定!”朱由检大喜道。
李景伸掌向朱由检手掌一拍:“一言为定。”
随即李景转头看向王承恩道:“王公公,这次皇上出宫,安全方面你不用担心,只是有一点,这次皇上出行,条件十分简陋,因此你一定要照顾好皇上和皇后的生活起居。”
“大帅放心,老奴一定把皇上照顾地妥妥的。”王承恩忙道。
李景点点头,王承恩对朱由检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李景刚跟朱由检和王承恩交待完出巡事宜,便见沈正端着酒杯轻轻走了过来。
沈正跟朱由检问了声好,接着便对李景笑道:“济民,你刚才说不谈公事,这会儿怎么又说上了,要是被那几个小子听到,非罚你酒不可。”
李景闻言笑道:“岳父,这你可错了,我刚才还真没说公事,说的都是私事。”
沈正摇摇头,指着李景笑道:“你说我错了?我看你才错了,凡是涉及到皇上的事情怎么可能会是私事?包括你在内,你自己的事情在你看来可能是私事,但是在大家看来同样是公事。就像今天这顿饭,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应该是私事,但偏偏就是公事。所以,你得罚酒,你得陪我喝一杯。”
李景闻言一怔,仔细地琢磨了一下沈正说的话,默默点了点头,然后举杯陪沈正干了一杯。
待沈正离开,李景举着空酒杯默默思索起来。沈正刚才说的话可能只是借着酒意说的闲话,可能并无什么含义,无非是想让李景陪他喝一杯酒,但是听在李景耳中蕴含的意义却截然不同。
这句话其实说出了所有人对上位者的看法。
比如说皇上无私事,但是皇上怎么可能没有私事?
皇上宠爱哪个妃子是不是私事?皇上喜欢哪个儿子是不是私事?
这些肯定都是私事,但是下面的人是不这么看的。
他们可以把皇上的私事上升到公事这个层面。
最简单的一种是进行政治投机,投皇上宠爱的妃子和儿子之所好,然后让这个妃子吹枕头风,让这个皇子在皇上面前给自己说好话。一旦皇上听信,那便平步青云,升官发财,这就是把私事变成公事,最后变成利益。
还有一种则是政治角力,拿皇上的私事说事儿,然后跟皇上掰腕子,掰不过不要紧,臣子们都是为了国家,皇上一般不会把他们怎么样。要是掰过了,那就好了,以后没事儿就跟皇上掰腕子,直到把皇上弄的没脾气了,然后臣子们便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这同样也是让私事变成公事,最后转化成利益。
纵观历史,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单就大明朝这样的事情就数不胜数。
第346章 花钱如流水()
前有明成祖朱棣因太子之事,闹得国家差点出乱子,后有万历皇帝想立小儿子为太子,闹得国家几十年没有太子。
至于后妃的事情则更多,最有名的那个万贵妃差点没把皇上弄得绝了后,大臣们和皇上还有后宫几乎天天干仗,把个国家弄得是乌烟瘴气。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说白了就是因为皇帝公私不分,或者说大臣们公私不分,当然跟皇帝没制定一套完善的传承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臣子们的眼中,皇位就应该传给长子,哪怕这个长子是个傻子都没关系。
这虽然跟中国的传统有一定关系,但实际上也是为了跟皇权做斗争留一个借口。
道理很简单,皇帝也是人,是人就会偏心,只要皇上偏心,大臣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向皇帝发难。
说白了,一切都是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为了权力斗争的需要。
这些例子虽然都是发生在皇帝的身上,好像跟李景不搭边,但是李景现在除了名义上不是皇帝,论权势可比皇帝有权多了。
李景现在要兵有兵,要钱有钱,下面的人没一个敢反对李景的意志,叫干啥就干啥,就算朱元璋最鼎盛的时候恐怕也不过如此。可以说,李景现在就差坐在龙椅上称帝了。
那么这个时候,肯定会有无数人想要投李景所好,更想把发生在皇帝身上的事情在李景身上来一遍。
沈正刚才说的话虽然无心,却在李景心头敲响了警钟。
从心里说,李景确实是想把公事和私事分开,但是实际上也确如沈正所说,这只是他自己一厢情愿,因为在别人眼里,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公事,甚至明知是私事也要把他当成公事,哪怕这些人不是出于政治目的也会这么干。
为什么?很简单,为的是以后可以上行下效。
你吃饭可以是公事,我们吃饭为什么不可以?你吃饭谈论的是公事,我们吃饭谈论的也是公事。因此,只要先把你的私事定成了公事,那么下面的人的私事也成为了公事。
于是私都变成公,公随之又变成了私,最后公私不分,最后国家的利益变成了个人的利益。
其实为上者未必不明白下属的心思,但是他们宁愿装作不明白,至于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原因也不难猜,原因只有一个:贪图利益。
叹了口气,李景把酒杯倒满,然后举杯一饮而尽。
这些情形自己清楚,也想努力改变,但是以现在官员的素质,想让他们做到公私分明实在是太难了,有些东西不是单靠强权就能改变的。
摇摇头,李景喃喃地说了一句:“关键还是制度的问题。”
听李景含含糊糊地说了句话,王承恩不明所以,忙问:“大帅说什么?”
李景笑了笑,摆摆手道:“想了点心事,不说了,喝酒吧。”
见李景不说,王承恩不敢多问,忙给李景倒酒。
……
崇祯九年九月,大明皇帝朱由检离京到山西巡视。
自正德皇帝以后一百余年,这是大明皇帝第一次离京。
皇上离京自然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无数官员上书要求皇上返京,不过这些奏章统统被李景给压了下来。
而且李景对这样的奏章向来是不看的,大明官员说废话的毛病一时半会儿还改不过来,李景自没心思去看那些废话。
何况李景现在哪有时间跟那些官员解释皇上到山西巡视的目的,李景现在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推行新的赋税制度上面。
大明积贫已久,国库早已入不敷出。数月前李景进京,首先就对那些贪官污吏下手,其实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钱。
李景知道大明虽然国库没钱,但是那些贪官污吏却各个身家丰厚,惩办贪官,既得了民心,又能罚没钱财以充国库,这样的事情李景自然不会放过。
但是李景随即便开始对军队进行整顿,虽然先期只是整顿了部分军队,但军队涉及到国家的稳定,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其重要性显然比惩办贪官还要大,没有足够的钱根本做不了这件事情。
因为整顿军队不是张嘴说说就行的,士兵退役后如何安置,让士兵们如何能够安心生活必须要全盘考虑清楚。
当然,如何安置这些士兵,李景在还未进京的时候就已经考虑清楚了,但实际运作的时候显然并不那么容易,首先必须有钱才能做这件事。
要知道这些士兵裁撤回家以后也要吃饭,也要养家活口,不能把他们打发回家就没事儿了,得给他们足够的安家银子,不然的话,这些士兵回家以后吃不上饭,不造反才怪了。
李景这次先期整顿的部队共有三个部分,首先是京师,京师要是不稳,李景就不敢放手去做别的事情,这个是必须要整顿的。
其次是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几个人的部队,李景把军政大权交给他们,要是不把部队掌控在手里,怎能放心用这些人?
尤其左良玉等将虽然隶属于洪承畴和卢象升等人管辖,但是这些人手里的兵大多属于他们自己的私兵,说白了这些人都跟军阀差不多,如果不能做到令行禁止,李景自然不会重用这些人,可要想让这些人乖乖听命,就得把他们的军队重新进行安排。
最后是驻守在宣大一带的边军。
李景要对蒙古各部作战,宣府大同就是前出的基地,需要在这里囤积大量的军用物资,不把这里的军队整顿好了,如何保障前方顺利作战?
从表面上看,这几支部队除了京城的禁军有十万余人,剩下两处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先说洪承畴等人,这几个人用来围剿流寇的部队确实不多,几人加一起不过十万人,可是别忘了,配合他们作战的还有地方守备部队以及卫所部队,这些地方部队也归洪承畴等人管辖,加上这些人,那就是一支庞大的军队。
另外宣大一带的驻军也是如此,边军加上卫所部队也是接近十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