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李景没明白,那人知道这是双方对民军这个称呼理解有误,笑了笑道:“我找的是跟流寇作战的民军首领。”
这么说李景当即明白了,点了点头,李景说道:“我便是民军首领,你是何人?”
那人端详了李景一会儿,点点头道:“如果人中俊杰!本官张理,忝为解州知州。”
听说这个人居然是解州知州,李景大奇,不管这人是不是真的解州知州,这人的胆子可够大的。
接着那人从怀中掏出一物,递给李景道:“这是本官的官印。”
李景接过看了看,只见印上几个篆字,看了半天也没认出上面刻的是什么字。不过看此印做工精致,用料高贵,想来不会是假。
将官印还给张理,李景笑道:“既是知州大人,此非说话之所,请随我来。”
想了想,李景从马上跃下,将缰绳递于旁边的亲兵,又对陈大壮道:“收兵,回营。”
张理见李景从马上下来,跟身边那人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轻轻点头。
李景下马与二人并行,从礼数来看,显然是非常尊重他们,换做一般人,恐怕根本想不到这一点。说不定还觉得自己骑马,让知州步行,心里沾沾自喜呢。
又见李景收兵回营,张理更觉得此人深谋远虑,做事果断。
李景带着两人回到自己的营帐,命亲兵给二人看座奉茶。
两人接过茶杯,四下打量了下李景的军帐,只见帐内设施极为简陋,除了比普通士兵的营帐略大,里面还有张书案,与普通营帐几乎无异。
待二人收回目光,李景笑了笑道:“在下李景,还未请教这位兄台尊姓大名!”
那人忙放下茶杯抱拳道:“末将周康,解州千户所千户。”
第212章 君子一言()
李景一愣,解州的千户?这可是解州辖内最高的军事主管了,他怎么跟着出来了?
明朝的军制到了后期非常地混乱,一般来说九边地区,也就是俗称的边军使用的是营兵制,最高将领的头衔从督师到总督再到总兵官不一而足,下属的头衔是副将,参将,游击,守备,把总,百总等等。
内地则是卫所制,最高军事主官是本省的都指挥使,下面是卫指挥使和千户,百户,总旗等等。
但是当内地出现战乱的时候,卫所军的职称就变了,这时卫所军便转为营兵制,由都指挥使和卫指挥使及下面的千户出任参将和守备之类的专司城防的军职。
等战乱平息,再取消战时建制,这些军官再带着部下回到原来的卫所驻地。
不过这里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军制转换时,得朝廷下令,得有领军的总兵官才行。
而这时朝廷擢升曹文诏为山西总兵官的任命还没传达到各地,或者说曹文诏还没有开始行使总兵的权利,还没有对下面的卫所军进行军制转换,下面驻防的卫所军用的还是原来的称呼。
山西在平阳府设有平阳卫,不过平阳卫不同于彰德卫和卫辉卫等卫所。
彰德卫和卫辉卫的辖区内是有藩王的,因此整个卫所的部队都驻在一处,名义上是保护藩王,实际上是威慑藩王不可轻举妄动。
而平阳卫下属的五个千户所则散在府内各州县,负责各州县的安全。
其中在蒲州还有单独的千户所,并不归平阳卫指挥使管辖,而是直接隶属于山西都指挥使司管辖。
由于平阳卫的各个千户所分布在辖区各州县,因此千户实际上就是当地的最高军事主官。
李景听周康说他是解州的千户,顿时知道刚才的城防战就是此人指挥的。
“呵呵,周将军,刚才一仗你指挥的不错啊!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了不起!以周大人的才干,只做个千户实在是可惜了。”李景笑道。
听了李景的评价,旁边几名亲兵都是骇然,因为李景极少这么评价过人。
李景部下的军官能得到李景这么夸奖的只有高奇等寥寥几人,现在李景居然给周康这么高的评价,难道这个周康真的有这么厉害?
“不敢当李首领夸奖,周某无能,全靠下面众将士用命,这才打退流寇的进攻。”周康抱了抱拳道。
李景摆了摆手笑道:“周将军无需谦虚,刚才一战若无将军正确指挥,安邑城现在已经破了。”
周康笑了笑道:“若是没有李首领的民军助阵,流寇的兵力就算再多数倍也攻不上安邑的城头。”
笑了笑,李景说道:“你我二人就不必互相抬举了,说说吧,两位大人找我何事?”
听李景说到正事,周康当即不言,把目光看向张理。
张理喝了口茶道:“李首领,贵军所为,张某也算略知一二,这里恳请李首领高抬贵手,放安邑县内众百姓一条生路。”
李景笑了笑道:“张大人何出此言,李某并无加害百姓之意。”
张理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李首领,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你率部驱使流寇不断攻打各州县,然后顺势占领,我并非一无所知。想来首领也不会不知,流寇每攻下一座城池,必然大肆杀戮劫掠一番,无数百姓因此家破人亡,首领于心何忍啊!”
李景闻听默然,过了良久,才叹了口气道:“张大人,此种作为原非李某本意,奈何不如此推行新政便阻力重重,我行此下策,便是想长痛不如短痛,一劳永逸,将原来朝廷任命的官员驱逐或者杀掉。至于百姓因此而遭到殃及,确实无法避免,不过,李某进城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我也不瞒你,李景进城第一件事就是安民救济,另外,李某不是自吹,在我治下,百姓比以前富足的多。”
张理点了点头:“这个我也有所耳闻,李首领颁布的政令确实非常高明。”
笑了笑,张理接道:“我们评价一名好官时,经常用的一句话是爱民如子,呵呵,依我之见,这个评语未必恰当。如果那些如子的百姓每天只能吃糠咽菜,那么这样的官员我看都该回家种地。一名好官不光要对老百姓好,还得让老百姓生活的富足,只可惜,大明举国之内怕是也找不出几个这样的官员。”
听了张理的话,李景暗暗吃惊,李景不知道张理的执政能力如何,但是能有这番见识那就十分难得了。
叹了口气,张理接道:“其实,大多数的官员并不需要多少能力,只要能根据制定出来的政令兢兢业业行事,就可以做一名好官。”
李景闻听点了点头。
这个张理见识不凡,令李景顿起招纳之意。
笑了笑,李景说道:“张大人,我实话告诉你,安邑县我是势在必得,你若不想我攻城,总得拿出个法子出来才好。”
张理摇摇头笑道:“李首领利用流寇,不声不响地占了这么多地盘,其中的用意我也能猜出一二,想来是不欲与朝廷正面对敌。不过,李首领,难道你要永远这样占领地盘么?流寇总会被消灭光的,那时难得你自己动手?那样的话,恐怕就算你站了地盘,也无法顺利地推行你的政令吧。”
李景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现在他利用流寇唱黑脸,他唱白脸,占领了地盘很容易拢住人心。但是当他自己唱黑脸的时候,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还请张大人指点。”李景肃容道。
张理笑道:“我指点了你,你可不能再攻我的城了。”
李景听了心里盘算了一下,用安邑城换一个办法,虽然眼下是亏了点,但是对于日后来说好处却是更多。
想明此节,李景当即点点头:“好,我答应你了。”
张理闻听大喜,忙道:“君子一言?”
李景笑道:“驷马难追。”
张理点点头道:“既是如此,那我就说一下我这个法子。不过在说法子以前,我想先问一下李首领,凭首领的能力混个官做应该不难吧?”
李景点点头,他不想当官都已经混到从二品的参将,要是想当官,就算当不成总兵,至少一个副将是没问题的,甚至混个文官当个知府应该也不难。
张理见李景点头,笑了笑接道:“我打个比方,如果现在你是山西的巡抚,或者是山西的布政使,山西所有的政务都归你管,以首领的能力还用得着自己去攻城么?下面的地方官哪个不得乖乖听从你的命令。”
李景笑着摇摇头道:“你这个法子不妥,我的政令与朝廷的政令格格不入,下面的官员如何肯听我的?恐怕政令一出,就有无数人在弹劾我,要不了几天这个官职就被罢免了。我要不想被罢官,就得举刀兵与朝廷对抗,此非我所愿。”
笑了笑,李景接道:“不过嘛,你这个办法倒是提醒了我,这个办法在别处虽然行不通,但是你在解州当知州,在解州还是可以用这个法子的,哈哈哈!”
见张理一头雾水,李景笑道:“此时言之尚早,这样吧,我即刻退兵,过几日再来。这几日你把你手下的官员先给理顺一下,哪些能用,哪些是不能用的,你最好盘算一下。”
张理跟周康二人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轻轻点了点头,如论如何,这些人答应退兵,那这趟就算没有白来。
随即张理和周康两人起身道:“既是如此,那我二人就先告退了。”
李景点了点头,刚要起身相送,猛地想起一事。于是笑道:“张大人和周大人稍等,不知你二人回去以后如何跟手下一众官员解释?难道回去告诉他们,你俩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流寇退军?”
张理和周康一听,对啊!流寇要是这么听话,那还能叫流寇么?不把他俩砍了都算流寇讲规矩,不杀来使。
想到此,张理忙道:“不知李首领有何主意?”
李景笑了笑道:“流寇是说不通的,但是得了好处退兵还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个好处给多少合适,咱们还得琢磨琢磨,给的少了说不过去,给的多了我怕你们拿不出来。这样吧,你俩先合计一下,城里能拿出多少银钱和粮食,这个数量既要能拿得出来,还要让他们觉得拿出来有些难度,当然最主要的是让他们拿的时候肉疼,这样才合理。”
顿了顿,李景接道:“有一点你们放心,这些东西我是不会给流寇的,将来自会用到解州的百姓们身上。”
张理点点头,不知为什么,张理凭直觉认为李景不会说谎骗他,李景答应以后把这些东西用到解州,那肯定就会用到解州。
而且李景所说的还是比较符合流寇的作风,只有这样,他俩回去才能跟大家解释得通。
想了想,李景接道:“张大人,我给你出个主意,府库里面的钱粮你可以少出一些,让那些富商们多分摊一些,尤其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富商还有官绅们,你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狠狠地让他们出一回血,还有你的那些同僚们,你瞧谁不顺眼,就让他多出点血。”
第213章 敲诈()
说到这里,李景忽然笑了笑:“张大人,我相信有些人肯定是不愿出钱出粮的,这你就得找周大人帮忙了,周大人手下的兄弟们为了大家拼命,他们却连钱粮都不肯出,那不是瞧不起周大人手下的兄弟吗?让周大人带着兄弟拿着家伙跟这些人说道说道,这样他们就会同意了。另外,你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回头我再收拾他们。”
张理跟周康两人相视苦笑,李景这是让他俩借着这个机会公报私仇,同时还在暗示他俩中饱私囊呢。
两人低声盘算了一会儿,然后张理说道:“李首领,我算了下,安邑县拿出五千石粮食应该没问题,至于银两,二十万两我估计应该能拿得出来。”
李景摇摇头:“五千石粮食是可以的,但是二十万两银子似乎有些少了,五十万两还差不多。”
听李景报出五十万两,张理和周康两人吓了一跳,这可真是狮子大张口啊!
举手止住张理说话,李景接道:“你俩是不是觉得五十万两有些多,认为拿不出来?我可以告诉你们,一点问题没有。别忘了解州有什么?有盐!那些盐商要是没钱,这天下还有有钱的么?还有那些个管盐的官员,他们能少捞了?你让他们把吞到肚子里的银子全给吐出来!”
冷笑了一声,李景说道:“这些人盐商,盐官靠着盐业牟取暴利,但是国家却收不到应得的税收,不跟他们要钱跟谁要钱。你告诉他们,想活命就得出钱,你把他们每个人缴纳的数目都记下来,等下次我过来,我要挨个调查。”
“等等,李首领,你不是说不攻城了么,怎么还来?”张理忙道。
李景笑了笑道:“我答应不攻城,可没说不来啊!放心吧,我李景说话是算数的,决不会给安邑的老百姓造成任何伤害。”
摆了摆手,李景笑道:“就这么着吧,你俩回去准备吧,三天,我给你们三天时间把这件事办妥了,然后就让流寇离开解州。”
张理和周康对视一眼,神色都有些尴尬,李景的态度简直是把他俩当成自己的下属了。
摇摇头,两人起身跟李景告辞,李景拱手相送,命亲兵把他二人护送到城墙下面。
……
安邑城内知州衙门正厅。
知州张理端坐正位,两侧则是知州同知刘柏以及解州一众官员,还有城里的官绅,富商,地主等人,在张理的身后一位师爷坐在一张书桌后面,桌上铺着纸张,墨水已经磨好。
“流寇的条件就是这些了,大家说说,都有什么主意?”张理把在李景那里谈的条件说了一遍,最后问道。
“大人,五十万两实在是太多了!”知州同知刘柏面露难色说道。
张理摇了摇头:“确实不少,不过能有什么办法?流寇现在就在城外虎视眈眈地盯着咱们呢!咱们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可是咱们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啊!咱们州库所有的银子划拉到一起也不过三万多两,就算把盐政那边的银子加上也不过十来万,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啊!”主簿许瀚说道。
张理点点头,这么多银子州库肯定是拿不出的。
笑了笑,张理说道:“我想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