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第5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千户和邓千户这番话把彰德卫的指挥使吓得不轻,也不管两人说的是真是假,赶忙把官兵遇伏的消息报告给钱重知晓。
对于这番充满漏洞的谎话,钱重自然不信,不过就算他不信也没任何办法。
要是换了朝廷任命的将军恐怕早就下令砍了张千户和邓千户的脑袋,不过钱重来这里指挥打仗本就名不正言不顺,怎能轻易下令杀两名千户?把千户杀了,一旦被人捅出去自己也是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钱重明知张千户和邓千户两人说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钱重并没有惩罚张千户和邓千户,只是把两人臭骂了一通。责骂完之后,又命令张千户和邓千户二人戴罪立功,命他们攻打红山岭。
不过这次张千户和邓千户说什么也不干了,说自己所部损失惨重,已经没有能力攻山,让钱重找孙猛,同时还说孙猛的部队都是精锐,用他们攻山才合适。
钱重询问之后知道两人这次倒是没有说谎,无奈之下只得命孙猛攻山,但是孙猛接到命令之后竟然拒绝执行命令。
理由是土匪有这么大威力的地雷,一旦自己攻山时踩上,那不是让自己送死么?
孙猛敢违抗钱重的军令是因为他看出来了,像张千户和邓千户这样的人都不处置,那他违抗一下军令又算得了什么。
听了孙猛的理由钱重是目瞪口呆。
难怪官兵剿不了红山岭的土匪呢,这简直是畏敌如虎,那两个家伙还说孙猛所部乃是精锐,怕死怕到这种程度也能叫精锐?
只是钱重既然拿张千户和邓千户没办法,自然拿孙猛也没有办法。
现在钱重终于明白梁元给他挖的坑到底是什么了。
因为他不敢轻易处置下面的军官,那就根本指挥不动下面的人。
钱重终于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指挥打仗的料,根本做不到杀伐决断,想必梁元早就看穿他的性格,这才同意让他带兵。官兵如果进展顺利,那自然无话可说,但只要官兵吃一次亏,只要他不敢处置犯错的军官,那么他就得栽一个大跟头。
到了这个时候钱重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他应该在第一时间就下令把张千户和邓千户两人处斩,就算不斩首示众,起码也得打几十军棍,那样他还可以掌控军队。
但是钱重现在后悔为时已晚。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
听说彰德那边吃了败仗,指挥同知没有处罚,卫辉卫这边也不怕了,也来通知钱重他们有一路官兵被土匪伏击了。
听到这个消息钱重真是欲哭无泪。
土匪到底有多少人啊?
不是说只有五百来人么?可两路官兵都遭到伏击,这是五百人能做到的么?
这一刻他真的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是好了。
好在徐百川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把两个卫所的指挥使和下面那些千户召集在一起,让大家一起商议对策。
钱重照办了。
但是商议的结果却更令钱重头疼不已。
两个指挥使加上六七个千户每一个人的建议都不一样。
有的要求增兵,有的说招降,有的说退兵,有的说找临近州府的卫所帮忙,还有的说围山把土匪困死的,办法想了七八个,就没一个提出要主动攻山的。
徐百川在旁边听了实在是忍不住了,当即插口问道:“两位指挥使大人,诸位千户大人,徐某有一事不明,徐某悬了重赏,怎么没人愿意拿赏银么?还是徐某的银子烫手?”
听了徐百川的话,刘洪向孙猛看了一眼。
刘洪并没见过孙猛,但是刘名在红山岭见过,回来以后便把孙猛的情况告知刘洪。
听说彰德卫所的千户居然跟李景称兄道弟,刘洪大吃一惊,当即派人往彰德卫所跑了一趟了解孙猛的情况,随即得知孙猛原是郑州千户所的一名百户,这个千户的职位是花钱买的。
得了这个消息刘洪心里顿时雪亮,知道定是李景出的钱。
想起刘名回来时给他带的银子以及李景对他的交代,刘洪心中感慨,这个人实在是太大方了,而且方方面面都替他考虑到了。刘洪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跟李景交好。
刘洪相信孙猛肯定知道自己也是李景的人,李景能把孙猛介绍给刘名认识,那自己的情况肯定也会告诉孙猛。
刘洪给孙猛递眼色,意思自然是我是跟你一路的。
想了想,刘洪觉得这样有些不够,孙猛肯定是李景的铁杆,自己可不是,有些话还是自己来说比较合适。
于是刘洪上前一步对徐百川抱拳道:“徐大人,银子是好东西,没人不喜欢银子。今天白天兄弟们为什么中伏?其实就是因为贪图赏银轻敌冒进。看到兄弟部队吃了这么大的亏,死了那么多人,别的兄弟自然要好好掂量一下,为了这点赏银拼命值不值得。”
徐百川冷冷地看了刘洪一眼:“你的意思是我出赏银还错了?”
刘洪摇摇头笑道:“卑职不是这个意思,卑职的意思是因为咱们两次中伏,伤亡惨重,士兵的士气已经大降,这时再行出击实在是不智之举。卑职以为,当务之急是收拢人心,整顿士气,然后再想对策。”
孙猛接口道:“是啊,现在士气低迷,要是不好好整顿一下,赏银再多也是无用。”
钱重对徐百川摇了摇头,看了看两位指挥使:“二位大人是什么意思?”
哪知这两个指挥使现在全指望着孙猛和刘洪帮他们撑腰了,听这两人说不能打,哪还会有别的意见?
“还是先休整一下吧。”两个指挥使说道。
钱重无奈道:“那就休整吧,不过我认为,还需要对土匪保持包围之势,不能让他们太过好过了。”
这算是钱重最后的决策了,众人闻言纷纷告辞离去。
李景没想到官兵剿匪,剿来剿去,剿出这么一个结果,这简直就像儿戏一样。这样的官兵还有人畏惧么?
。。
官兵围山对山上的土匪来说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
好事儿是新来的人不再害怕官兵,看向李景的目光充满了敬畏。
坏事儿是,官兵把下山的通道给堵死了,山上的补给就成了问题。肉食还好说,最多不吃就行了,可是食盐却是必须要解决的。
听张鳌报告说山上的食盐不多了,李景微微皱了皱眉。他没想到有一天他竟然会被食盐给难住,这玩意儿在后世可以说要多少就有多少。
李景并没有质问张鳌为何不多备些盐之类的废话。
盐铁都属于朝廷控制,并不是说你想买多少就可以买多少的。
张鳌没有备那么多,自然有他的原因。
何况山上多了一千多人,再加上原来的兄弟们和他们的家眷,还有一些乡亲,这些人都需要山寨供养,包括吃的穿的用的都需要从山寨里支出,食盐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项。
“山上存余的食盐还能坚持多少天?”李景问道。
“最多半个月。”张鳌答道。
李景点点头,只要不是迫在眉睫就行。
“你去找高奇,让他派人通知刘名,叫刘名想办法先送几百斤盐来。”李景说道。
“是!”张鳌行了个礼告辞离去。
张鳌走后,李景在屋里踱着脚步,慢慢思索起来。
食盐看似小事,但是实际上却暴露出许多问题。
第109章 炼钢造炮()
这段时间李景把精力主要放在研制枪械还有设备等方面,关于后勤补给全部交给沈正和张鳌,由于两人都属于精打细算的那种,往往忽略了很多问题。
那就是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比如现在被官兵围困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补给。
粮食是李景再三强调的,这个山上是储备多多,再加上春天播种的粮食马上就要收获,因此吃的粮食倒是无需担心。
但是别的呢?
比如说这个食盐。
另外,现在是夏天,要是冬天呢?是不是还要准备一些布匹和棉花?不然的话,这么多人岂不是要冻死?
通过今天缺盐,李景发现自己以前对后勤补给这些东西关注的太少。而这些都是一个山寨首领必须要考虑的。
李景和他这些手下虽然顶着土匪的名头,但他们做的事情跟土匪其实完全是大相径庭。他不可能在缺少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去抢老百姓的东西。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看来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啊!”李景喃喃地自语道。
只是食盐是国家专卖,历朝历代都控制的极严,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猛然间李景眼前一亮。
食盐这玩意儿自己知道哪里有啊,只要找到盐矿,那不光解决了吃的问题,关键是有了来钱的途径了。
李景能知道哪里有盐矿还得益于前几年岛国发生的那次海啸。
那次海啸造成了核泄漏,由于核污染向中国蔓延开来,很多国人出现恐慌,开始大量买盐,一时给很多地区造成了盐荒。
后来有专业人士告知民众,中国的盐根本就吃不完,柴达木盆地一个盐井出的盐就够中国吃几百年。
为此李景还特意查了下资料,才知道后世的人们吃的并非海盐,而是井盐。海盐含的杂质特别多,其实是给工业用的。
但是在明朝,尤其是沿海地区吃的大多都是海盐。
而且盐商们经常往盐里掺假,兑一些沙子。
也就是通过那次查看资料,李景知道在青海有个露天的盐矿。
如果自己能拿下那个露天的盐矿,就等于拿下一座金山。
有了这座金山,李景就可以做很多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了。
李景翻看了一会儿地图,却发现并没有青海地区的地图,这不免让李景有些失望。
不过李景随即摇了摇头,想在就想占领那个盐矿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眼下几千官兵围山还没解决呢。
琢磨了一会儿,李景离开屋子往老虎岭走去。
李景想去看一下赵双喜带着匠人们炼钢。
实际上,阻碍枪支和火炮发展并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原因,还有材料。
以虎蹲炮为例,制作虎蹲炮用的是熟铁。
可以想见,以熟铁制成的炮筒,它承受火药的能力,还有耐热力,以及使用寿命都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如果是用钢呢?
那就大大不同了。
李景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知道钢无论是韧度还是强度都远远高于铁,主要是因为铁里面含有太多的杂质,而且铁还分生铁和熟铁,区别就是铁里面碳的含量是高还是低。只有碳的含量达到一定标准才能称为钢。
其实在明朝时期,炼钢工艺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匠人们已经懂得把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加热熔化,使碳含量达到钢的要求,甚至他们还懂得往熔炉内注入空气,知道用石灰凝渣。
当初老虎岭建水库的时候,赵双喜等人在水库旁边建起了一座炼钢炉,为的就是冷却时方便。
不过以前山上没有那么多的铁,李景不可能把所有的武器都熔化去炼钢,因此这个炼钢炉几乎没怎么使用。
不过这次击败官兵,缴获了大量的刀枪和火炮,有了这些东西,李景的底气就足了。
李景让人把缴获的武器全部送给赵双喜,让他回炉炼钢。
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天,李景估计应该能出不少钢了。
有了这些钢,李景将首先制作一些火炮。
然后用新的火炮代替原来的虎蹲炮,再把原来的虎蹲炮回炉,这样既能保持士兵有武器可用,又能逐步更新换代。
李景找到赵双喜的时候,赵双喜正跟一名老匠人指挥一帮人鼓捣那座炼钢炉,浑没注意到李景过来。
李景站在赵双喜身后看了一会儿,见这些人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便笑道:“双喜啊,大热的天,让兄弟们休息一下吧,你看兄弟们浑身都湿透了。”
不想赵双喜连头都没回:“我知道,马上就弄完了,弄完了就休息。”
猛然赵双喜想起什么,急忙转身,只见李景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赵双喜唬了一跳,急忙要给李景跪下。
李景轻轻拉着赵双喜的胳膊,笑着摇了摇头道:“没那么多规矩,你站着就好。”
赵双喜忙道:“属下没看到大当家的过来,失礼莫怪。兄弟们,大当家的来看望大家了。”
随即众人急忙停下手上的活儿,一起跑到李景面前见礼,嘴里说着参见大当家之类的话。
李景摆了摆手笑道:“我来的不巧,耽误你们干活儿了。”
“呵呵,大当家的来了,兄弟们的干劲儿才足呢。”赵双喜旁边那个老匠人笑道。
李景笑了笑,这老匠人是最早跟随赵双喜到王家田庄的匠人之一,也是最老的那个,年纪已有六十多岁,到王家田庄时还带着两个小孙子。
李景可怜他年纪大,也没让他干什么活儿,反正山上也不差多养一个人。
不想今天在这里遇上了,而且看架势,摆弄炼钢炉连赵双喜都得听他指挥。
“大叔,这么热的天还劳您出来干活儿,真是辛苦您老人家了。”李景笑道。
那老匠人摇摇头道:“这点辛苦算啥,去年要不是大当家的给我们爷仨儿吃穿,我们爷仨儿早就饿死了。老汉我没啥本事,也就会鼓捣点儿手艺活儿,老汉的命是大当家给的,为了大当家的还怕什么辛苦?”
李景笑了笑,拉着老匠人的手,然后对那些干活的匠人们招了招手道:“大家找个阴凉的地方歇一歇,双喜,你安排个人给大家烧点糖水喝,去去暑气。”
赵双喜闻听,急忙让人安排去了。
找了处阴凉的地方坐下,李景笑着问道:“怎么样?能不能炼出钢来?”
那老匠人点点头道:“钢倒是炼出来了,不过这炉子有点毛病,上火有些慢,而且排渣的时候不太方便。”
李景笑了笑说道:“大叔您这么说,那肯定是有法子解决喽。”
那老匠人点点头道:“解决的办法倒是想出来了,不过弄完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