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344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344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费用。

    这样做,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官员贪腐的问题,但至少不会出现官员为了养家糊口去贪敛钱财。这时抓到的贪官,那就没有任何姑息的理由了。”

    “大人说的极是。”一众官员忙道。

    李景摆摆手,肃容说道:“但是朝廷大幅提高基层官员的俸禄,无疑会为国库增加极大的负担,靠以前的赋税制度,大明的财政根本承担不起这么多官员的俸禄和费用。所以,我才颁布新的税制。

    我知道新税制会损害许多人的利益,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着想,新的税制势在必行。

    实际上你们应该能看出,新的税制关乎到你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国家能收上来赋税,你们才能发得出薪饷,国家若是收不上来赋税,那提高你们的俸禄不过是一纸空文。”

    见一众官员不住点头,李景接道:“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要收税,就罔顾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要是负担不起赋税,走投无路之下,那是要造反的。这些年北方数省闹乱,想必你们都十分清楚。这些地方闹乱虽然跟天灾有一定关系,但是层出不穷的苛捐杂税以及各地官府的不作为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众人闻听连连点头。

    李景接道:“我们制定新的税制,绝不是为了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尤其是不能增加那些没有多少土地的老百姓的负担。

    十税一这个比例看似不低,实际上对老百姓来说,赋税其实是减轻了的。因为我们征收完赋税以后,便不再摊派别的税费了。

    而且我们是季后收税,一旦出现天灾造成粮食减产,我们会相应调整税收的幅度乃至免税。

    另外,由于地域不同,耕作的时节也不相同,北方一年只能收一季的粮食,那我们就只收一次粮税,南方能收两季粮食,那么我们就征收两次赋税。

    对于没有多少土地的老百姓来说,我认为这样收税,可以极大减轻他们的负担。52网'

    但是能否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还要看我们的基层官员,我知道每到收粮的时候,官员们就会变着花样从老百姓手中多弄粮食。好像有很多官员都会淋尖踢斛是吧?李知县,你会不会?”

    李治扭捏了一会儿,终于低声说道:“会。”

    李景笑了笑:“你不用不好意思,我知道很多官员都会这一手。”

    (注:老百姓交纳粮食的时候,要先装进斛中然后称重,粮食要按尖堆型装在斛中,这样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就在称重之时,官吏会突然对准斛猛踹一脚,这时超出斛壁的粮食就会洒落在地上,当老百姓去捡拾落地的粮食的时候,官吏会以损耗的名义不允许老百姓拾捡。这就是淋尖踢斛,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谓的粮食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部分就成为官吏的合法收入,老百姓呢,只能回家

    再送粮食,补上被踢落的粮食。

    淋尖踢斛这一招明朝大部分官员都会,明朝时期,包括很多名臣如三杨,李贤,徐阶,张居正等人都是靠淋尖踢斛和火耗的收益来养活家小和私人下属。)

    轻叹了口气,李景接道:“老百姓种点儿粮食不容易,这种缺德的事情以后就不要再干了。”

    “是!”李治应道。

    李景转头看向众人:“你们也是一样,现在你们的俸禄已经大幅提高,不要再用这种手段盘剥老百姓了。我在北方等省成立了民情署,在南方很快也要成立相关的部门,若是接到老百姓投诉有官员用淋尖踢斛这样下作的手段中饱私囊,那这个官儿以后就不要当了。”

    “我等谨遵大人教诲。”众人忙道。

    李景点点头接道:“其实,单靠老百姓交纳粮食是养活不了大明这么多的官吏的,得靠商税才行。

    宋朝之时,国家为何殷富?盖因国家重视商业。

    本朝太祖重农轻商,以致历任皇帝都不重视商业,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经商的收益远比种田的收益要多得多,偏偏朝廷制定的商税简直低得离谱,商人缴纳的赋税微乎其微。对太祖他老人家我是很钦佩的,但是太祖并不是什么都是对的,错的东西我们就要改正。我想太祖他老人家在天之灵知道我们纠正他的错误,令大明走向强盛,必会欣慰不已。”

    “大人说的极是。”众人忙道。

    李景笑笑:“泉州商业发达,尤其海外贸易更是暴利,这一块的赋税你们一定要给我盯紧了。”

    “我等谨遵大人之命。”众人齐声说道。

    李景摆摆手:“我这次来福建,一是为了招安郑芝龙,二是跟荷兰人谈判,如果这两件事办成,大明日后财源滚滚。”

    “不知大人此行可否顺利?”郭丰荣忽道。

    李景摇摇头:“哪有这么容易,郑芝龙说他需要考虑考虑。”

    “大人如此礼下于他,他还要考虑,真是不知进退!”郭丰荣道。

    李景轻轻叹了口气道:“强扭的瓜不甜,若是我一味强压,郑芝龙终究不会心服,以后难免还要生事。”

    说着李景站起身来:“好了,我得抓紧时间赶往福州,那边的酒席想必已经准备好了,我敬大家一杯酒,就要启程了。”

    “大人,***离福州数百里,大人今天无论如何是赶不回福州了,不如在***歇息半日,明日再走也不迟。”李治起身说道。

    李景笑道:“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大家的心意我也知道。不过朝中有事,我要尽快回去处理,不能在福建多呆。你们若有心,就好好当差,等你们进京述职的时候,给我一份满意的成绩,我比什么都开心。”

    说话间,李景带着众人走到城门旁临时搭建的棚子下面,看了看棚子下面桌上摆放的菜肴,李景轻轻点了点头:“不错,很丰盛,但是并不奢侈,很好,甚合我意。来人,倒酒。”

    李景话音刚落,一众下人端着酒坛酒碗把就倒满。

    郭丰荣端着酒碗双手奉给李景道:“大人来到泉州,是泉州阖府百姓的福分,下官谨代泉州百姓敬大人一碗酒。”

    李景笑着接过酒碗,对众人举了举道:“李景多谢泉州父老的美意,李景敬诸位!”

    说罢李景端起酒碗一饮而尽,然后对着众人亮了亮碗底。

    众官员不敢怠慢,急忙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李景笑了笑:“多的话我就不说了,希望大家能记住我刚才说的话,做一名好官,做一名真正的父母官。望大家跟李景一起共勉。”

    “我等谨记大人所言。”众官员忙道。

    李景挥挥手:“等你们进京述职的时候,我请你们喝酒,好了,我要走了。”

    “大人且慢。”李治忽然说道。

    李景转身疑惑地看着李治道:“还有何事?”

    李治忙道:“大人来去匆匆,下官招待不周,深以为憾,大人要走,下官不敢挽留,只能略备特产,聊表心意。”

    李景闻言皱了皱眉:“特产?真的是特产么?”

    李治忙道:“下官焉敢欺瞒大人,确实是***的特产龙眼,也叫桂圆。”

    说着对身后的人群挥了挥手,人群中两人各挑着两只箩筐走了过来。……求月票,这本书写了一年了,一

    百六十多万字,一直埋头苦写,很少关注成绩,现在向各位看书的兄弟姐妹们求下月票,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

第五百二十七章 万民伞() 
听李景要给钱,李治忙道:“怎能收大人的钱?这是***的百姓孝敬大人的。 /》    李景摆摆手:“无功不受禄,李景还未给***的百姓谋什么福利,焉敢受***百姓的孝敬?

    “大人此言差矣,大人知道龙眼的功效,若是吃了***的龙眼觉得好,***的龙眼马上身价大增,***的百姓自然受益无穷。”李治笑道。

    “呵呵,原来是想让我给***的龙眼做宣传呢。既如此,那这些龙眼我就收下了。我给你们***做宣传,也不能白干不是?”李景笑道。

    “大人说的是,就是这点报酬有些拿不出手。”李治笑道。

    李景大笑:“拿得出手,拿得出手。我家夫人爱吃这个。嗯……她吃了要是觉得好,以后我会派人来***购买,到时候你们给我算便宜一些,不要往死里宰我。”

    “大人说笑了,焉敢要大人的钱。”李治笑道。

    李景摇摇头笑道:“你要是派人送给我,我是不会要的,我派人来买时,你们要是不收钱,我就不买了,看到时谁亏。”

    李治闻言不由苦笑。

    对众人挥挥手,李景转身向马车走去,孙猛和刘二愣及众侍卫急忙跟上。

    就在李景登上马车之时,人群中忽然有人叫道:“看,快看,那个大个子好像是布政使刘大人。”

    随即有人叫道:“真的是刘大人,两个多月前我见过他,是他,没错儿。”

    接着有人惊呼道:“啊!刘大人来了?快,快,别让他走了!这次要是走了,下次不定什么时候能见着了。乡亲们,我们去拦住他,你们快回家拿好吃的。”

    “千万拦住他,别让他走了,我们回家拿吃的去!”几人附和道。

    “别忘了到我家,替我也拿一些好吃的过来。”前面那人说道。

    “知道了,快去拦人,他们要走了。”一人急道。

    “快,快!”吵吵嚷嚷中,数名老汉迅速排开挡在前面的官员和差役,飞快地向李景的卫队跑来。

    众侍卫见状大惊,急忙上前阻拦:“干什么?竟敢阻拦李大人的车驾,不要命了!”

    “我们要见刘大人,放我们过去,我们要见刘大人。”众百姓齐声呼道。

    众侍卫闻言一怔,这些老百姓说的乃是方言(泉州人说的是闽南话),这些侍卫都是北方人,根本就听不懂这些老百姓说的是什么意思。

    同样,这些老百姓大多没读过什么书,也听不懂侍卫们说的官话。

    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场面自然乱成一团。

    眼见前面一众骑兵护着李景的车驾开始缓缓前行,这些老百姓大急,当即不管不顾地往前冲。

    侍卫们见状大急,唰地一声,将刀拔了出来。

    “站住,谁敢再往前冲,格杀勿论!”侍卫怒道。

    用刀子说话,老百姓是能听懂的,这些人见侍卫拔出刀来,当即止住脚步。

    眼见队伍行进速度加快,一众百姓大急,其中一名老汉叫道:“老少爷们,快跪下,跟我一起喊,刘大人,刘大人留步,乡亲们想看看您老人家。”

    众人闻言,齐齐跪倒在地,嘴里大声呼喊。

    而这时,泉州的地方官员终于反应过来,急忙跑了过来。

    郭凤荣和李治先是止住侍卫,然后劝说百姓离开,奈何百姓死活不走。

    听到前面人声吵杂,李景皱了皱眉,掀开车帘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孙猛忙道:“好像是有几个老百姓要过来,被侍卫们拦住了,泉州的官员正在劝说。br /》

    “老百姓要过来?是要告状么?放他们过来。”李景皱了皱眉道。

    小九闻言,对身边一名侍卫吩咐了一声。

    那侍卫拍马赶到前面,大声喝道:“大帅有令,放他们过来。”

    得了李景的命令,侍卫们急忙还刀入鞘,同时让开通道。

    众百姓大喜,疾步跑到刘二愣面前,随即仆倒在地,一边冲刘二愣不住磕头,一边说着晦涩难懂的方言。

    刘二愣见了大惊:“干什么?快把他们拉起来!”

    李景见了大奇,对李治招了招手道:“他们说的什么意思?”

    李治疾步跑到李景的车旁苦笑道:“这些人希望刘大人能留下来,让他们表示一点孝心。”

    李景闻言,顿时来了兴致,让小九把车帘卷起来,然后饶有兴趣儿地看着刘二愣如何处理此事。

    刘二愣见了更加窘急,转头对李景说道:“大帅,您别看热闹啊!这些老百姓咋办啊?”

    李景笑道:“别问我,自己看着办。”

    “俺听不懂他们说话啊!”刘二愣急道。

    李景笑笑,冲李治努努嘴。

    李治笑着把刚才老百姓的话跟刘二愣解释了一遍。

    刘二愣挠挠头,嘴里嘀咕道:“娘的,老子跟这帮家伙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他们孝敬老子干毛?”

    李治笑道:“要不,下官替您问问?”

    “快问,快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刘二愣急道。

    李治点点头,走到老百姓面前,仔细询问起来。

    过了一会儿,李治走到车旁,对李景说道:“大人,这些老百姓是来感谢刘大人的,两个月前,刘大人来***见郑芝龙的儿子郑森,恰逢***在收今年的秋赋,刘大人亲自带人主持收税,取缔了淋尖踢斛这个旧习,并免去了一些贫困人家的赋税。这些都是受到刘大人恩惠的百姓,对刘大人心存感激,今日见到刘大人,特来致谢,并想表聊存心。”

    “原来如此。”李景听完感叹一声说道:“我们的老百姓是最淳朴的,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而且永远念着这份好处。说起来,要做一个好官而并不难,只要心存一颗爱民之心就行。”

    “大帅,您就别感慨了,现在咋办啊?”刘二愣急道。

    李景笑道:“他们是来感谢你的,这事儿我可管不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刘二愣嘴里嘟囔道:“你是想看俺的笑话吧。”

    斜眼看了看那些百姓,刘二愣疑惑道:“不过他们是怎么发现老子的?老子这次可是躲在大帅身后,一句话都没说。”

    李景笑道:“刚才我接见泉州的官员,你坐在我身边,被人群遮挡,他们并未看见,但是当我回车之时,人群散开,你的身影便露了出

    来,这时他们当然能看到你。”

    “跟大帅在一起,还有人关心俺么?”刘二愣疑惑道。

    李景笑道:“在老百姓的眼里,根本不认识我李景是何许人也。”

    刘二愣忙道:“怎么会?在大明,还有不知道大帅的?”

    李景笑道:“这你可错了,其实如果你不是机缘巧合,恰好来到***,并且亲自去主持收税事宜,恐怕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