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粉丝是昏君-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纸的印刷采用雕版与活字印刷并存。简单来说就是报纸的页面划分是用雕版,其他都是用活字。
简单来说就是先雕刻出一个镂空的页面磨具,然后将活字一个个排进去。事实上,像报纸这样的东西用雕版是最好的。只是雕版成本太高,也太耗费人工,为了能让报纸普及,便只能采取这折中的办法。
活字印刷虽已问世好几百年,可精品书依然还是采用雕版印刷。因雕版字迹清晰,不易花字,故而受到富贵人家的追捧。而至于活字印刷因其材料的缘故,一直未受到上层人士的青睐。
可就算是活字印刷,成本也是不低的。大明如今的活字印刷技术比宋时已先进很多,如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又发展处了泥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
然而这些活字都有一个特点:报废率很高。
哪怕是铜活字,用多了一样要重新处理。材料损耗不说,人工也是不小的费用,所以大明的书贵是有其道理的。
而这回为了印报,简宁等人也是动了脑经。简宁让人用陶泥直接烧了陶活字,再翻砂成砂模,浇铸成铁质阴模,再让匠人重新雕琢修刻。最后用这铁制模具用浇铸的办法制造铜活字。
虽说如此一来工序要复杂许多,但模子制作完成后,活字就可以大量浇铸,大大降低了成本,对报纸的推行是极有好处的。
而且标准化生产的好处已不用多复述,看看后世的中国就知道。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是做到了这点,才再次站到了世界民族之巅。
当然,这是目前她能想出的最好办法了。虽然她心里还有其他主意,比如对水车进行改良,加上铁质重锤制成简易冲压机,再用铁模直接重用铅板生产活字。这样的方法省力省钱是不用说了,且会使得活字非常清晰,一旦有此物,纸质传媒发行天下也就有了可能。
当然,她也就只是想想。毕竟她不是理科生,她那点物理化学基础还是初高中时学的,脑子里也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至于水车要怎么改造,还得找这里的专业人士一起琢磨。
那事也只能慢慢来,反正皇家日报已经发行了,她眼下要做的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将其发扬光大,成为手中的一柄利器。
提高报纸的发行量是当下的首要任务。所以趁着改造活字的这段时间简宁也抽空写了新书七下西洋之郑和传奇。
简宁的胆很大,其中郑和下西洋的事在大明是有点受忌讳的。不过如今太监当道,刘瑾等太监自然乐于见到同道中人出风头,所以这民间言论也就放开了许多。
只是饶是如此,敢在皇家日报开张第一天就刊登这类文章的恐怕也只有简宁。
“晋陵先生新书将在皇家日报连载,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报童卖力地喊着,每卖出一份报纸就有一个铜板的回扣,这对一个尚未能为家庭出力的孩子来说是十分可观的收入。
所以这些受聘于皇家日报的孩子们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喊得都很卖力。
今日并无朝会,而这些朝堂诸公也没闲着,纷纷走出家门,寻了早饭铺子边吃边观察皇家日报可能带来的影响。
事实上,皇家日报到底要刊登些什么他们也有些模糊。几个板块是清楚的,可撰稿的人却是自由来去之人,所以到底会弄出什么来,他们也是好奇。
“呵,简云舒倒是卖力。”
张彩拿着一份报纸,看着首页正下方晋陵百小生几字不由嗤笑,“陛下想做什么,她倒是上赶着就来了。”
“她出生微寒,无人可靠,若不巴着帝宠,还如何立足?”
焦芳喝了口茶,看着张彩脸上的嘲讽,心里鄙视。听闻中秋夜在乾清宫外值班的侍卫与太监们说,这位主看见那简云舒差点走不动道了,不但出言调|戏还直盯着人看,当着是无涵养。
此刻这话里的醋味都快将他熏死了,天子的女人也敢肖想,只怕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陛下这几句话值琢磨啊”
张彩指了指首页最醒目的地方,上面有皇帝亲自撰写的文章,大概意思就是:我办这报纸的目的是为了开启民智,也不想被人蒙蔽圣听,皇家日报欢迎任何人投稿,报社会秉承公正,中立的态度来操办,且受天家保护,亦要学宋太祖,不以言论罪,各位来稿者可以畅所欲言,以求正听。
“呵呵,我们的陛下长大了。”
焦芳若有所指道:“朝堂上说不了的话,他可以借着报纸说。”
这话只说了半句,但张彩是聪明人,自然也听出了弦外之音。
朝堂里掌控不了的势力也可借着报纸来掌控。这招棋当真是狠!
只是点子虽好,可这报纸能不能大行天下却是个问题。没有影响力,那也只是个屁。
“听闻常州苏州来了不少人,都是来投奔简云舒与唐寅的。此二人乃是苏常文坛的佼佼者,如今得了权势,很快这皇家日报怕是要成了苏常人的利舌。”
焦芳慢悠悠地喝着茶,“朝里苏常两地的官员也大力支持此事,这简云舒不简单呐”
张彩身子猛地一震,忽然起身道:“下官还有事情就先行一步了。”
说罢便是拱手离去。依然无礼的态度依然只让焦芳淡淡一笑。刘瑾如今被禁足着,张彩在朝中的势力还不如他,左右一个小人,自己又何必在意?
倒是这简云舒
他眯起眼,看向窗外,已有许多人掏钱在买报纸,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天子办报,就冲这名头这销量能差了么?大行天下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这简云舒,自己得交好一下啊!
焦芳不怎么管事,跟个泥塑人似的,虽是靠刘瑾势力上来的,但却也没刘瑾那么恶毒,有时甚至也会跟李东阳一起暗中保下几个人来。所以刘瑾倒台,他至多告老还乡,性命什么的是不用担心的。
不过近日张彩总是挑唆,刘瑾对他已有不满,这个刘瑾是靠不住了,自己也总得再为自己找个靠山吧?这晋陵先生看着就不错呢。
他笑呵呵地起身,道:“走,去买些礼物到皇家日报社道喜去。”
到了报社门口前,焦芳惊讶地发现这儿已停了不少顶官轿,转念一想,不由乐了。
这世上果然是锦上添花的人多呐!
唐寅与简云舒有交情,所以就得了陛下重用。那么从现在开始,大家想要往上爬,也就不需要只走刘瑾那路子了。
下了轿子,整理了下衣冠,也未让人通传,便直接进了报社。喧闹的场面一下变得安静,众人愣了会儿,便纷纷行礼,“见过首辅大人。”
焦芳笑着道:“免礼,免礼。今日皇家日报开张,本官特来道喜的。”
说着便是让人将礼物呈上,唐寅行了一礼便是收下了礼物,然后笑着道:“首辅大人请上座。”
焦芳点点头也不客气,入座后,目光扫视了下,道:“诸位同僚都是来贺礼的?”
“正是。”
一群人回应道:“这邸报面向民间也是千古未有之事,自然是要来贺喜的。刚刚陛下已经来过了,我等小官能得陛下叮嘱,真乃三生之幸啊!”
一群绿袍子的官员自然没上朝的资格,今日能近距离与天子相处自然是欢喜的。
焦芳脸上笑着,心里却是感叹:为官不易啊。这些绿袍子哪一个不是两榜进士?可为了仕途却不得不折损身份,前来这小小报社与一个小小唐寅谈笑往来。
“怎不见晋陵先生?”
“回大人。”
唐寅笑着道:“先生刚刚派人送了份贺礼过来,说是女儿家不便出面,只呈上礼物与下一期的手稿当是恭贺报社开业了。”
焦芳点点头,“晋陵先生知书达理,通晓天下事,老夫神往已久,那日中秋也只远远看了一眼,若是可以,还望唐总编能引荐一番。”
“大人言重,学生必当告之云舒首辅大人之言。”
唐寅心里一番鄙视。堂堂大明首辅竟是如此不要脸,折身求见一小女子,果是没节操到了极点啊。
焦芳才不管这些人怎么想。他能当首辅全靠马屁功夫。如今刘瑾看自己不顺眼,这简云舒又得宠,不换个山头难道真等着被人逐出朝堂么?
这边报社内你来我往的演着戏,而那边张彩已到了刘瑾府内。刘瑾虽被禁足,可到底是陪伴正德长大的人,正德也没太上纲上线,所以偶有人探望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这次禁足警告大于惩罚,刘瑾心里也清楚。故而张彩所见的刘瑾也未见多颓丧,只是气愤难免,特别是听说简云舒靠着报社拉拢了一批人后,那眼里的怒火简直要将屋子都烧了。
“国之将灭,国之将灭!”
他摔着杯子,“这女子就是个祸水!张彩,立刻找人撰稿,她那报社不是人人都可以投稿么?!我们也投稿去!就说这女人是祸水!还有,她门口那颗古树,给我做点文章去!”
刘瑾眼里闪着恶毒,“一个不祥的人也想伺候圣驾?没门!”
第102章公公来稿()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竟有这多门道,这还是头次听说啊!这消息可靠不?”
京城某茶馆里几个士人打扮的学子议论纷纷,在他们面前摊着的是第二期皇家日报。
因简宁改良了技术,本打算半月一刊的报纸如今改成了五日一刊。若是水力机能弄好,那么日刊也就不远了。
报纸问世不过几日,已成了京城的稀奇事。二十文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可对于京城的百姓来说倒也能忍受。毕竟这年头能读书认字的,家境一般还算殷实,否则怎么读得起书?
第一期报纸功印了一千份,在三日内全部售空,这样的销售状况显然超出了简宁的意料。要知道。在民国时期,一些中等报社的发行量也只在三千左右呐!
“如今都在传,陛下要纳晋陵为妃,想来这些东西是从天家打听来的,应不会有错。”
“说来也怪。晋陵先生这回的手法很是平淡,可却是感觉比射雕更精彩,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郑和出海是真事,自然有感觉。”
“真是意外,想不到郑和宝船竟是如此巨大,若是我大明再有此巨舰,又何惧小小倭寇?直接开上门去打他们去!”
“你们可知”
一个士子压低声音,“陛下以皇家名义私下开海了。而且我听我叔父说,陛下似有意全面开海,不是以皇家名义,而是以国朝的名义。听说海贸之利颇为巨大,那东瀛小国白银黄金甚多,与我大明兑换比例不同,我等以货物卖之,赚得的白银回到大明实际又有一两成的空间利润”
古人不懂剪刀差的意思,可却不妨碍他们理解。这样明白的账,不要说是这些饱读诗书的学子了,就是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都能搞明白。
“而且你们可发现?自从陛下私下贸易后,海寇反而少了我听那些从倭国回来的人说,他们需要我们大明的东西,可我们连朝贡都不许了,所以只能来抢。如今海贸又开了,自然就没必要冒风险得罪上国了。”
“我也听说此事了,如此说来,禁海反而不是好事?我看这晋陵先生忽然写郑和的事,没准就是在为这个做准备呢。”
“真要那样倒也好。”
一个士子道:“我可听说因着陛下此举有不少百姓受恩惠了。码头的力夫是最直观的,有活干了,就能养家糊口。还有这事牵扯百工之业,所需人力甚多。为满足天家需求,许多地方都开始大力雇人,没了田地的百姓总算也有了个出路。”
“我觉这报纸将来定能大兴天下。我可听说了,要是这皇家日报办成了,也会允许民间办报。”
众人一惊,“此事当真?”
“真与假倒也不好说,只听闻朝中有风议。”
众人一阵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这报纸我看将成为发声的咽喉,朝中诸公岂会不明白?不过两期就在京中造成轰动了,若是我,也会想要这么一个能发声的东西。”
“呵呵,朝堂诸事微妙,我等小民是弄不明白了。不过这报纸允许任何人投稿,一旦录用就有丰厚润笔费。我等寒门子弟这下不但有了可抒情之地亦有了可温饱之道,善哉,善哉。”
“润笔费倒也不提,你我家境温饱总无虞。关键是以后也不用去费尽心思参加那些诗会了,直接投稿就是。”
古代重名望,虽说到了明朝,举荐制早已被科举消灭,可一个人若有了名望总有数不尽的好处。但古代消息闭塞,能发挥的舞台太少,这些文人墨客时不时地就要搞些诗会,茶会,甚至去青|楼来传播自己的才名,跟后世的网红似的,想要红,都不容易呐。
报纸的问世就像一道光打破了帝国死气沉沉的局面,时间很快就进入了九月。报纸问世,销售日日增高,各种喜讯令正德欢喜不已。然而,好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九月的时候,四川传来造反的消息。保宁人廖惠、鄢本恕、蓝廷瑞率领四川北部百姓举行起义,攻城掠地,远近百姓纷纷呼应,没多久,就发展到十万人之多。几个造反的领头更是自称为王,设立了一套班子,大有要推翻明王朝的意思。
就当正德焦头烂额的时候,鞑靼小王子率兵伏延绥塞外,轻骑抵新兴堡,副总兵候勋出兵却被包围。参将周诚、指挥岳濂助援,亦被包围,好不容易杀出来,正准备报仇呢,小王子却是掠马匹解围而去。还未等大明臣公们喘口气,这家伙又来了,又打了回游击,抢了不少东西回去了。
这下可把正德气炸了。
这个小王子出道以来就不断干这鸟事。正德的爷爷活着的时候,这家伙来了三次;等到正德老爹当家,这人来得更勤快了,竟是来了5次之多。
如今他上位,这王八蛋又来了。江西四川的造反还没平息,这家伙又来添堵,正德的心情可想而知。
当下也顾不得禁足刘瑾,把这家伙放了出来,主持大局。
要说一个太监能有什么见识?可正德也不糊涂,如今这局面,又有人拿他不住